全媒体演播室的功能定位与技术策略

2016-03-14 16:07李岩泽
电视技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去中心化演播室全媒体

李岩泽

(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全媒体演播室的功能定位与技术策略

李岩泽

(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摘要:在媒体融合趋势下,传统演播室技术平台已经难以适应全媒体节目的应用需求。运用互联网思维,围绕去中心化、用户思维和互动直播,明确了全媒体演播室的功能定位,提出了以敏捷服务为特征的全媒体演播室技术策略。为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转型融合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关键词:全媒体;演播室;去中心化;敏捷服务

媒体融合趋势下,传统电视节目逐步向全媒体节目转变,电视进入了全媒体时代。演播室作为制作电视节目必不可少的技术平台,将逐步从传统单一的电视演播室向全媒体演播室转变。本文将探讨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新的技术特征。

1全媒体演播室的功能定位

1.1全媒体演播室以全媒体节目为服务对象

尽管大家都在尝试制作全媒体节目,但是对于什么是全媒体节目,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本文首先尝试从技术要求上来分析一下全媒体节目与传统电视节目的不同。

第一,全媒体节目是电视和互联网的组合传播。互联网传播以视音频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移动客户端等为代表,技术上要实现多渠道导入和分发。

第二,全媒体节目的受众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以接收和参与,技术上要实现全天候、不间断的响应。

第三,全媒体节目是编导与用户共同创作的节目,节目进程在用户的参与下不断演变, 呈现结果具有很大程度的不可预测性,技术上要在制作过程中提供极高的灵活性。

第四,全媒体节目与用户面对面接触,通过基于用户的大数据分析,来了解用户需求,并改变节目进程以满足用户需求。技术上要实现对用户信息的采集和大数据分析。

第五,全媒体节目最重要的特征是去中心化。假设把某个全媒体节目看作一个节点,把不同的电视频道、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也看作一个个节点,这些相互关联的节点构成了一个传播网络。从传统的视角看,电视台主导的全媒体节目是一个中心节点,其他节点是它的传播渠道,向其导入和分发。而从新媒体视角看,如微信公众号,无论一个微信公众号是否是专为某个全媒体节目所设立的,它都具备为多个全媒体节目导入和分发的能力,可以同时运营多个全媒体节目,自然也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节点。这样,随着全媒体节目数量的增加,新媒体不断地加入,所形成的传播网络将提供无限多的变化组合,任何一个节点都可以成为中心,从而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传播网络[1]。

事实上,全媒体节目应该看做是由去中心化传播网络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每个节点都发挥各自的作用,各个节点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中心节点不断变化,用户少的节点逐渐向用户多的节点聚集,使用户多的节点成为中心节点,从而改变导入和分发的方向。全媒体节目则随着去中心化传播网络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一旦转向从去中心化角度来理解全媒体节目,就必须超越仅仅以电视为中心的传统理念。未来的全媒体节目可以由传播网络中的任一中心节点主导,电视不再是唯一的中心,要保持中心地位必须靠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借助新媒体来保持电视台主导的全媒体节目的中心节点地位,是电视台迈向转型融合的意义所在。

演播室是和用户共同生产全媒体节目的场所,是直接为用户服务的场所,是把不同节点的工作内容汇集在一起的场所。演播室因此成为电视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关键环节,服务于传统电视节目的传统演播室要向服务于全媒体节目的全媒体演播室转型。

1.2全媒体演播室以用户思维为指导思想

互联网时代,电视受众由观众向用户转化。用户与观众的区别在于,观众只是电视节目的接收者,通过观看电视节目被动地接受信息;用户既是接收者,同时也是节目生产的参与者、协作者,不仅接受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节目发出自己的声音。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户的发声渠道无限扩大。如果把新媒体渠道看做是对用户声音的放大,那么,全媒体节目在电视频道的传播则是又一次放大,使用户获得更多的精神满足。观众与观众之间是相对孤立的,用户与用户之间则可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广泛联系。电视媒体要想直接接触到用户,也必须依靠社交媒体的协助。

对电视媒体而言,观众思维重在传达信息,用户思维则重在提供服务,以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用户数量和参与程度是衡量全媒体节目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

以用户思维为指导思想,就是要将社交媒体引入全媒体演播室,直接与用户接触,让用户参与、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在演播室里第一时间对用户信息和用户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这些数据对控制全媒体节目的进程至关重要。

1.3全媒体演播室以互动直播为主要形式

电视起源于直播状态,直播带给观众现场感,直播体现了电视的快速灵活,电视直播是影响力最大的传播渠道之一。

目前,电视台的内容创新被引进模式所主导,制播分离的制作公司在现象级高端内容制作领域已经取代了电视台的位置。同时也基本上脱离了直播的形式,然而,新媒体却在纷纷介入直播领域。

互动和直播是全媒体节目的内在要求。直播状态下的互动,用户实时参与,用户对节目进程的影响最直接。因此,直播的现场感与互动的实时参与感,产生更好的用户体验。没有互动直播就无法体现全媒体节目的真正价值。

电视媒体要获得全媒体时代的主导权,必须以互动直播作为全媒体节目制作的主要形式,在演播室将全媒体互动与电视直播整合传播。

2全媒体演播室的技术策略

基于上述功能定位,服务对象的变化,用户思维和互动直播的引入,需要重新制订符合全媒体演播室定位的技术策略。本文所讲的技术策略不是针对具体的技术手段层面,而是深入到技术手段背后技术运营机制层面。机制的变革必然导致手段的革新,手段的革新也会促进机制的变革。

2.1传统演播室技术策略存在的问题

传统演播室建设采用的是传统的技术研发模式,其步骤是调研、规划、实施。规划越周密、完整,过程越长。互联网时代,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首先设有足够的时间做完整的规划;其次,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也不可能做出完整的规划;最后,周密规划的结果往往是实施后很长时间不再进行改善。因此,在全媒体环境下,采用传统的技术研发模式建设的演播室平台,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之后,却无法发挥实效时,损失的不仅是金钱,更大的损失在于失去了先发优势。这是机制僵化的问题。

为什么会无法发挥实效呢?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关键问题——电视台并不掌握核心技术,技术平台建设依赖有限的广电行业供应商。这些平台,尤其是演播室平台,以广电专用的硬件为基础平台,在其上建立固定的应用平台,功能固化,平台不开放,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是紧密耦合的,合二为一。这样建立的平台都是所谓无差异化平台,一旦选择了某个系统,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都难以改变,应用平台更新升级相应的基础平台也要重建。这种被束缚的有限的应用,难以适应全媒体节目的开放的、快速灵活的、无限性的功能要求。这是平台固化的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电视台必须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下,通过某种机制变革,改变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之间的关联度,把紧密耦合平台分解为松散耦合平台,使它们能够各自独立发展,充分释放应用平台的活力,并通过掌握自己独有的核心技术,保证内容的独创性和用户粘性。

下面将分别探讨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的技术策略。

2.2基础平台的技术策略——云计算与IP化

前文指出,全媒体节目最重要的特征是去中心化,那么,提供技术服务的基础平台也应具备去中心化的技术特征。节目内容传播的去中心化是社会层面的,技术服务平台的去中心化是物理层面的,这样形成的两个去中心化网络,后者是前者的技术支撑。

技术平台去中心化必须依靠广电技术IT化,广电IT化应以实现去中心化为目标。广电技术完成数字化以后,已经具备了部分IT特性,只是它不是开放式的,功能固化。要彻底解决广电IT化的问题,云计算和IP架构是构建基础平台的关键技术。这两项技术均将改变现行技术平台的核心架构。

云计算在IT行业应用已近十年,但在广电行业的应用才刚刚起步。

一方面,云计算平台是能够满足去中心化要求的基础平台。云计算服务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不仅能够实现以任一渠道为中心的全媒体节目制作,而且在规模上能够完全满足电视台大量全媒体节目的制作需求。云计算平台是开放的平台,可以开发无限的应用服务,包括IaaS、PaaS、SaaS等各个层级的服务,使电视台有能力构建自己独有的技术平台。

另一方面,与之前的无差异化技术平台不同,电视台在云计算平台建设上采用的策略将产生分化,表现在对公有云和私有云的选择上。尽管长期看云计算平台可以为电视台节省大量的费用,但是初期基础平台建设的投资还是非常大的,在巨大的投入面前,电视台基础平台的建设模式将产生分化,只有少数实力雄厚的电视台可以自建私有云平台,大多数的电视台将只能利用公有云平台维持运营。公有云提供商提供的公有云服务,可以满足不同规模的电视台不同层次的需求。选择私有云,除了资金因素以外,安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至少现阶段私有云的安全保障性要高于公有云。一旦条件具备,电视台拥有的私有云可以向公有云转化,电视台作为公有云提供商,向包括其他电视台在内的其他用户提供公有云服务。未来可能出现若干个集内容供应商和云服务供应商于一身的大型传媒产业集团。

去中心化、广电IT化、云计算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问题——电视技术发展的问题。去中心化代表根本属性,广电IT化则是发展路径,云计算是实施方法。

云计算平台将是未来电视台全台性的技术基础平台,全媒体演播室是建立在云计算平台上的,而不是基于传统广电架构的。传统演播室系统将整体以全媒体应用平台的形态与云计算平台结合在一起。演播室技术平台要想与云计算平台无缝结合,就必须转向构建IP架构。相比其他的技术平台,演播室系统的IP化程度最低,向云计算的迁移也将耗时最长、过程最复杂。而开启IP化的进程,仍然有赖于传统广电供应商的转型[2]。

与以往的技术更新换代不同,向云计算平台的迁移不能当做是一次就完成的彻底革新,而是一个渐进式的转移和演变的进程。无论是私有云还是公有云,云计算平台只是基础平台,仅仅为全媒体服务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如何真正满足全媒体服务的灵活性还要依靠应用平台的开发。

2.3应用平台的技术策略——敏捷服务

2.3.1传统演播室应用平台的清晰度之路

传统演播室系统的应用平台是基于清晰度指标的,经过了模拟到数字、标清到高清,朝着4K乃至8K超高清方向发展。传统电视技术一直是沿着清晰度这条主线独立地、稳步地发展,特别是4K超高清为电视行业筑起了一道高高的技术壁垒。然而,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电视技术的发展格局。新媒体通过互动参与,轻而易举地绕过了清晰度的限制, 把应用平台的功能范围扩展到无限,大量与互联网新媒体相关的应用被引入演播室系统,如社交媒体平台、大数据平台等,从而开启了演播室应用平台的变革进程。

2.3.2全媒体应用平台的敏捷服务之路

敏捷服务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现有机制的运营机制。它借用了软件行业“敏捷开发”的概念,“敏捷”的含义是小而快速,凸显其灵活性。面对不确定性,敏捷服务通过“小”投入来明确未来的方向,寻找到自己的优势。这里的“小”是相对于整体实力而言,有的几十万是小投入,有的几百万是小投入,有的几千万甚至上亿也是小投入。以互动为特征的全媒体节目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灵活性,因此也要求以全媒体节目为服务对象的全媒体演播室应用平台能够满足其灵活性要求,并通过敏捷团队试错来实现[3]。

在全媒体技术敏捷团队中,不但包括传统的广电视音频技术人员,即提供清晰度应用服务的技术人员,而且更要包括在云计算平台上从事SaaS服务开发的技术人员,即提供新媒体应用服务的技术人员。有了这样的敏捷团队,电视台与供应商的合作才不再是购买现成的产品,才能共同开发自己独有的产品和服务。

敏捷服务只有在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变成松耦合后才能实现,在传统的紧耦合的电视技术平台上是无法实现的。

敏捷服务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先发和试错,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投入建立敏捷团队和初步可行的应用平台;第二步是转型,确立自己的独有技术并保持优势。没有第一步的试错就无法确定转型的需求,以及朝哪里转型。而第二步没跟上,千方百计取得的先发就会半途而废。敏捷服务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转型,一旦全媒体节目获得了先发,就要马上开始转型升级,依托云计算基础平台打造自己的新媒体渠道,特别是建立与用户捆绑的应用,确立优势地位,保证不被模仿。

敏捷服务是新媒体常用的运作模式,但在电视领域还很陌生。为人熟知的节目的制播分离和技术的定制开发,虽然看上去与敏捷服务有些相似,但是却有着根本的区别。制播分离和定制开发,电视台实际上并没有掌握核心人员和核心技术,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敏捷团队,也就无法实现第二步的转型,无法最终确立优势,很容易陷入无差异化竞争。

如何建立敏捷团队以及如何打造敏捷团队的执行力是演播室技术团队今后一段时期内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2.4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建设现状

在基础平台建设上,近两年来,私有云平台已有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案例,这些案例的云计算供应商均是由原来广电非编网络厂商转型而来的,还是按照传统电视的技术策略来做的一种定制开发模式,并没有给应用平台开发预留多少空间。同时期,传统广电设备IP化由于标准问题并没有大规模展开。

在应用平台建设上,以互动系统为例,互动的形式和技术实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独立的系统,借助现有演播室平台作为其基础平台,“嫁接”一个已开发好的互动平台,并借道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渠道推出全媒体节目。也有一些像天脉聚源互动系统那样能够带来更多、更好用户体验的基于云计算的系统,但是因为演播室不是基于云平台的,它与演播室的连接依然是嫁接式的。因此,对全媒体演播室而言,采用这些走捷径的方式制作出的节目并不会给电视台带来真正的价值,只有根据节目需求、市场需求、用户需求启动敏捷服务,将这种“嫁接”的平台改造成自己独有的平台,将社交媒体的用户变成真正自己的用户,才能实现真正对电视台有价值的全媒体电视节目。否则就将沦为新媒体的推广工具,要知道它们也是以成为中心节点为目标的。

无论怎样,在全媒体时代,各个电视台都在寻找自己的技术发展路径,无差异化技术平台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对于演播室而言,一场变革已经开启,并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小结

媒体融合的变革最初是由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引发的,当媒体融合进入电视领域以后,变革将由内容引领。传统电视技术本身并不落后,但是传统电视提供的内容与内容提供的方式却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必将引发电视媒体内部的变革去适应新的变化。媒体融合不是电视媒体向新媒体的延伸,更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换代,它是机制和策略的变革。

在演播室高清化改造方兴未艾之时,全媒体演播室时代已悄然来临。它以云计算为基础平台,以IP化的传统演播室与其他互联网服务为应用平台,共同实现全媒体节目制作。

在电视媒体全力推进媒体融合的转型期,在探索新的电视技术发展的道路上, 在今后演播室全媒体化进程中,希望本文能够带给大家更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格雷.互联网思维的企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2]王亚明.电视中心基础架构IP化[J].世界广播电视,2015,29(4):34-49.

[3]莱斯.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时雯

Functionorientationandtechnologystrategyofomnimediastudio

LIYanze

(Heilongjiang TV Station,Harbin 150090,China)

Abstract:Under the trend of media integration,the traditional studio technology platform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omnimedia program. The internet thinking around the decentration is utilitied,user thinking and live interactive broadcasting to clearly define the new function of the omnimedia studio,and then a new technical strategy of omnimedia studio is propose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gile service. It is to provide a new way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V media and new media.

Key words:omnimedia; studio; decentration; agile sercice

中图分类号:TN947.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6280/j.videoe.2016.03.019

收稿日期:2015-10-31

文献引用格式:李岩泽.全媒体演播室的功能定位与技术策略[J].电视技术,2016,40(3):89-92.

LIYZ.Functionorientationandtechnologystrategyofomnimediastudio[J].Videoengineering,2016,40(3):89-92.

猜你喜欢
去中心化演播室全媒体
县级电视台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
浅析移动互联语境下中小成本电影去中心化的创作趋向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去中心化”电子商务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前景分析
虚拟演播室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浅析新媒体视阈下的新闻失实报道
虚拟演播室系统在大同广播电视台的广泛应用
“去中心化”时代的中心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