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菜入春盘

2016-03-14 12:53谢川
食品与生活 2016年3期
关键词:咸肉荠菜野菜

谢川

小时候参加过一个作文比赛,写未来20年。其他幻想我已经记忆淡薄,留下印象的是我那时候很爱吃黄瓜,我就把未来描绘成每个季节都能有黄瓜吃(颇有点像那个笑话:两个挑夫说如果做了皇帝,吃的是条头糕,睡的是条头糕,脚踏的还是条头糕),我小时候也就那点志向。就这点志向还被老师批评了,说:“怎么可能,每一季就只能有每一季的瓜果蔬菜,这个是自然规律,不可改变!”

20年后的今天,这件事变成了可能。

虽然成了可能,可惜大棚菜就是没有当季菜好吃,所以春天来了的时候,对田间那一抹新绿,依然充满期待。

冬天刚刚过去的早春,最爱的就是有“世间第一鲜”之称的春笋,怎么做都很好吃:春笋切大块与咸肉、河蚌肉煲一锅汤,或者切丝小炒,还可以打底蒸咸肉、蒸酱肉,家常油焖笋也不错,还有江浙人最爱的雪菜跟笋随意一煮,或再加块豆腐,或再加点蘑菇,都鲜得眉毛也掉下来。这跟冬天用稻草捂出来的笋滋味不同,跟再过一两月后长成的毛笋味道也不同。毛笋就只能用来红烧骨头,用骨头的浓郁来掩盖涩涩的味道。

早春还有翠绿欲滴的韭菜,第一茬韭菜很清甜,只要清水汆一下略加点酱油就很好吃。到晚春就只能做配菜调味了。杜甫诗里曾有“夜雨剪春韭”的句子,我小时候一直以为这句话是描述生活困苦,要深夜冒雨去剪韭菜,到大了,明白讲的是老友多年不见,心情激动冒雨去剪,又互相熟识到剪一把春韭就可以招待,感觉特别贴心。果然,品味美食除了讲时节,更是讲心情。

就像我小时候对春季美食的期待,很大一部分也来源于与父母一起去田间采野菜的快乐。那时候城市很小,时间很慢,周末骑个自行车就可以来到田野。早春有娇滴滴的荠菜,我们叫“挑”荠菜,用一把剪刀,一棵棵连根挑起来,回家切碎跟肉末一起做荠菜大馄钝,有特殊的清香。也可以挑马兰头,吃起来有点像蒿菜,但是比蒿菜口感脆一点,味道也更浓烈。最爱挑的是“青”——一直以来我喜欢把艾草嫩叶按照我们浙江方言叫做“青”,做成的成品叫“青团”,似乎这样,才能在眼前浮现出那个翠青的叶子,而一旦被叫成“艾”或者“艾团”……我想到就是针灸时候用的干枯模样了。每次去挑这些野菜的时候,顺带也能抓一下蝴蝶,捉个蚱蜢,在池塘边打个水漂。这些快乐的因子,就留在食物里,至今都不能散去。

早春还有一种介于野菜跟种菜之间的植物,学名叫“苜蓿”。虽然是农民播种的,但是主要功能就是等开花后一把火烧了,给田间增加钾肥的。去田间采野菜的时候,也会问农民要一些回来。只是这一物虽然味美多汁,炒年糕吃是人间至味,可惜稍微吃多就容易胀气,不能尽兴,所以每次想到苜蓿,都会有因为不满足而忍不住咽唾沫的感觉。苜蓿一过清明,即使没有开花,茎叶也瞬间变得又老又韧,勉强炒了,口感也成了苦涩味。

想到李渔《闲情偶寄》里说韭菜那一段,“芽之初发,非特不臭,且具清香,是其孩提之心未变也。”这样,也就能解释所有早春时菜的美味了。

猜你喜欢
咸肉荠菜野菜
荠菜入饺春味鲜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荠菜的生存策略
挖野菜
腌笃鲜
——家的味道
荠菜青
野菜的盘中艺术
咸肉中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