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峡口 寻找城市转型的彼岸

2016-03-14 13:07傅斯鸿
廉政瞭望 2016年1期
关键词:峡口王军城市规划

傅斯鸿

新 华社记者王军曾发表过多篇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文章,他对城市有特殊的情怀。他说:“别人看清明上河图或许走马观花,而我却从里面看出了宋代城市建设中的密码。”在新书《历史的峡口》中,他对城市规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一座城市的发展建设,首先应该从它的道路规划做起。道路不在于它有多宽,而在于它与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有着多大的联系。北京的道路越修越宽,车却还是照样堵,原因何在?就因为往往只有这一条通道,你想殊途同归却做不到。

再有就是越宽阔的大道、环线,越是与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居民没有紧密联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城,每条路旁都有商铺、酒楼、货郎,这些都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所。因此,王军又说:“我们花费了那么多钱搞基础建设,但拉动经济的效果并不明显。大型超市建设得越多,居民生活反而越来越不方便,这些都是我们在城市建设与城市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回望历史,1949年的北京,62.5平方公里的城市,却养活了130万人,没有大型的工业,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宽敞的街道,一条条胡同把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商业在出门几十米的地方便能展开,有效地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并且没有出现拥堵。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因而,在王军看来,我们要累积的是城镇化的质量,而非盲目扩张。

由城市的发展建设而扩大到一个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正在进行规模空前的社会转型,追求现代化的脚步使人们忽略了城市化本身的复杂性,对建筑文化和乡村文明的破坏、对城市规划的短视、对城乡利益的分配不均无不令人哀叹。中国的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决胜的时刻到来——公私关系之再造、地权契约之重建,邦本所系,正在奋力推进之中。这一转型还没结束,正在冲击前方的峡口。

《历史的峡口》一书,也正是作者自2010年以来,在深入探索中国城市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它从历史的角度定格这一场宏大叙事的若干镜像,包括晚清之北京、北洋之北京、国民政府之南京、新中国之北京以及南国水乡。钩沉历史,发力当下,把这些故事放在更辽阔的背景下书写,更能让我们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明资源,助中华巨轮驶过历史的峡口。

猜你喜欢
峡口王军城市规划
虎皮道人
《峡口风光》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我要好好来欣赏
可爱的小丫丫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西峡口大血战
石峡口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的思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Impacts of ice cover on local scour around semi-circular bridge abu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