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晋察冀边区的初恋(散文)

2016-03-15 06:29张凤英
草原 2015年7期
关键词:陈芸玉米饼长工

张凤英

在回故乡度假期间,父亲溘然长世,离开了我们。这令我们心痛不已,父亲生前曾经说过,他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生老病死耽误我们的工作,果然他选择了假期离开,以便让我们有充裕的时间来处理他的后事。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破旧的日记本,仔细阅渎那些日记的时候,却发现了父亲的一段不为人知的恋情。我猜想那可能是父亲的初恋,只有初恋才那么叫人刻骨铭心。

1941年秋天,是晋察冀军区宣告成立的第四个年头。那时候我的故乡河北省阜平县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元帅、肖克将军率领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从山西五台山进入阜平县城,驻扎在县城文娴街。驻扎当天立即展开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在一一五师政治部到达阜平县城当天,他们立即开展了抗日宣传活动,到处刷写标语,散发抗日传单,热烈进行街头宣传,顿时“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狗强盗滚出中国去!国家危亡,匹夫有责!鬼子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等等标语口号铺天盖地布满了全城,立刻出现了一片热气腾腾的抗日景象。

时年我父亲正是17岁的年龄,他虽然识字不多,但在八路军抗日宣传的鼓舞下,对参加八路军充满着向往。只是我爷爷从家里的生计考虑硬是要求父亲去地主家当长工,那时候八路军在我家乡实行了减租减息,但是连年天灾人祸我家的生活依然很困难,还需要父亲给地主家当长工来维持生计。

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天刚蒙蒙亮,父亲睁开发涩的眼睛,像往常一样穿上那件补丁摞补丁的破棉袄,用一根草绳子往腰里一捆,走出长工们睡觉的西厢房。从冻着冰碴的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倒在干涩的粗布上,擦擦脸。就听见东家说:“铁蛋,你今天去一趟小学校,给少爷送半袋子大米去。告诉少爷好好教书,家里的事儿不用他操心。”

“是,东家。”父亲答应着,按照东家的吩咐去粮仓里从管家那里领了半袋子大米,放在西屋的门口。又到地窖里拿了一些萝卜和白菜,也放在西屋的门口。准备着给大少爷送去。东家的大少爷是一个热血青年,他回乡下参加了抗日工作,是槐树庄抗日小学的语文教员。

“吃完饭就去吧,回来还要去东沟里拉石头,春耕以前需要把滩地整理好。”东家又吩咐说。那时候,父亲已经能跟着长工们干粗活了。

“好的,东家。”父亲答应着去锅里盛饭。那天的早饭有些特殊,东家给长工们准备了稀粥和玉米饼子。每个人两个,父亲拿起一个玉米饼子,咬了一口,把另一个塞在怀里。然后盛了一碗粥,拿起那个咬了的玉米饼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在东家吃饭,有个规矩,就是稀粥随便喝,玉米饼一顿饭只有两个。父亲喝了三碗粥,没有舍得吃那个揣在怀里的玉米饼子。打算去学校的时候送给在那里读书的我叔叔张志达。

当父亲办完了东家交办的差事以后,来到了我叔叔所在的班级,正好赶上他们班在上音乐课,一个和自己同龄的姑娘在教唱歌,她穿着八路军的灰色衣服,腰里扎着一条皮带,头戴灰色的八路军帽子。齐耳的短发,大眼睛,瓜子脸。很白净的皮肤,嘴巴不大,但是声音十分甜美,唱歌很好听。她唱道:“吹起小喇叭,嗒嘀嗒嘀嗒,打起小铜鼓,德隆德隆咚。”同学们都跟着唱。她唱道:“手拿小刀枪,冲锋上战场,一刀打汉奸,一枪打东洋。”同学们也跟着唱。她又唱:“不怕年纪小,只怕不抵抗,只怕不抵抗。”同学们又跟着她唱。最后,她和大家一起从头至尾把这首歌唱了一遍,然后就下课了。她像只小燕子一样从教室里跳了出来。

父亲被她的形象迷住了,她美丽又大方,温柔又快乐,顿时像一缕阳光一样照亮了我父亲年轻的心,我父亲眼前一亮,说:“小先生,你好,我想找我的弟弟张志达。”她咯咯咯地笑了,说:“你也不大呀,还叫我小先生。”我父亲有些窘,说:“我是看你比其他先生要小一点。”她咯咯咯地笑了,说:“我十六岁了,还小吗?再说了,我也不是先生,我是学生,因为会唱歌,先生叫我来教唱歌呢。你呀,为甚不来读书呀?”我父亲听得出来她说话有点山西味儿。

这时候,我叔叔出来了,我父亲把玉米饼子给了他。本应该转身离去,但对那个姑娘有些恋恋不舍,擦亮了眼睛又仔细看了看她。这一看不要紧,一股电流冲击了我父亲年轻的心,我父亲看到了那姑娘正用着迷的眼神盯着他看呢。我父亲的心醉了,第一次忘情地喜欢上了一个姑娘。

姑娘说:“嗨,你别走,我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了?”我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回答她的追问,说:“我,我……”我叔叔见我父亲吞吞吐吐,就替他说:“陈芸同学,他是我哥哥,他十七岁,本来也在读书呢,可是因为家里穷,哥哥只好去给地主干活儿了。”陈芸说:“别不好意思嘛,我也是和你一样大的青年人,年轻人都应该学习文化。你等等,我取一本书给你。”说着就回到教室,从她的灰色书包里拿出一本书,递给我父亲,然后说:“这是我学习用过的书,送给你,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我,我每天都在学校里,和那几个女先生住在一起。”我父亲听了她的话,心跳加快,双手接过那本书,宝贝似的放在胸前,说:“太感谢你了,我一定好好学习,一定好好学习。”我父亲竟然给她鞠了一躬。

她又咯咯咯地笑了。她真爱笑,就好像不知道什么是发愁似的。我父亲感觉有“一缕明媚的阳光照进了自己灰蒙蒙的心里”。从姑娘的一举一动里他都感到了那个新社会的魅力,父亲决心好好渎书,以便有条件成为姑娘那样的抗日积极分子。

我父亲把书放在怀里,感觉身上热乎乎的。一路上蹦蹦跳跳地回到了东家的院子。管家看见我父亲那么兴奋,说:“铁蛋,你捡了金元宝吗?”我父亲嘻嘻笑着说:“和那差不多。”管家说:“什么事儿呀,说出来大家听听。”我父亲说:“得到一本适合我学习的新书。”管家还以为是大少爷给我父亲的书,就说:“你年纪小,是该渎书学习的,以后干完活儿,你就好好识字吧,现在政府不是也号召大家识字的吗?这个大少爷心眼真好!”我父亲没有做解释,就到厨房吃午饭,下午去地里干活儿了,心中却充满着甜蜜。

从那以后,父亲总是找机会到槐树庄抗日小学里找陈芸借书或还书,慢慢地父亲在还书的时候,夹带着赞美姑娘的小纸条。那朴实无华的表达深深打动了姑娘。陈芸姑娘也给父亲回送鼓励的话语。他们就这样秘密地相爱了。一个八路军女战士和一个还是老百姓的给地主干活的长工相爱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地方他们的爱是那么不可避免,那么顺理成章,也是那么不被人理解。毕竟许多八路军女战士总是把爱情的橄榄枝伸向八路军首长的。

父亲在陈芸姑娘的影响下,逐步认识到抗日的重要意义,也参加了游击队组织的各种抗日活动,偷袭日军炮楼、和百姓一起坚壁清野,父亲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头。他要用实际行动表示自己是配得上陈芸姑娘的。一次父亲和游击队的同志们一起去骚扰日本军的驻地,临行前陈芸对他说:如果这次行动父亲立功回来,她就向组织申请和父亲建立正式的恋爱关系,做父亲的未婚妻。

令我父亲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他和姑娘的最后一次见面,在日本鬼子扫荡根据地的时候,陈芸姑娘被日本鬼子抓住了。鬼子对陈芸进行了严刑拷打,要她说出八路军的机关和老百姓坚壁在什么地方,陈芸宁死不屈,坚决不向敌人透漏一点信息,最后被鬼子杀害了。

鬼子撤退以后,老百姓含泪埋葬了陈芸烈士,并为她树立了一块石碑。在石碑上写着:陈芸同志,女,一九二六年生于山西,一九四一年投身革命,参加前华抗联大文工团工作,一九四二年转入本县槐树庄小学读书。一九四三年秋反扫荡时,陈芸同志坚壁在干水沟村,一天,日寇突然包围了干水沟村,将她抓走。陈芸同志在敌人的残酷迫害下,严刑拷问始终拒绝回答,表现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在她逃脱敌人虎口时,终被残杀,光荣牺牲。年仅十七岁,干水沟的乡亲们冒着生命危险掩埋了这位小英雄的遗体,烈士事迹传诵至今。我们怀着十分崇敬和无限思念之情,立碑留念,烈士英名永垂千古。

以上就是父亲日记的主要内容,日期是1992年,那是父亲最后一次回故乡探亲的时间,父亲在日记里提到那个叫陈芸的烈士,其墓碑就在故乡的村口上,我也曾经见过那个墓碑,没想到她竟然就是父亲的初恋。

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七十多年了,“七七事变”已经成了一个历史典故。但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不应该忘记那些战争年代为祖国的解放奋斗过的人们。特别是目前国际形势下,我们更应该提高警惕,教育我们的后代不要忘记强我中华的使命。

猜你喜欢
陈芸玉米饼长工
冠军玉米
背玉米饼赛跑致敬墨西哥女性
快乐的“长工”
闪电
长工的回答
陪“断根”男友重振雄风,险境真爱鉴证实录
李雪琴:好吃营养便宜 实体店天天赚 独家经营 王牌五谷玉米饼 高效利稳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同性恋倾向刍议
心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