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补课办班择校等问题的经济学浅议

2016-03-15 05:49天津大港一中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6年4期
关键词:办班教育资源家长

■天津大港一中 郜 敏



高中阶段补课办班择校等问题的经济学浅议

■天津大港一中郜敏

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高中阶段教育结束时的高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未来走向,因此,在高中阶段,学校、家长、学生都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重压之下,许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纷纷采取择名校、寻名师补课等方式来为孩子获取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正基于此,“超级中学”、“择校”、“名师办班”等中学教育乱象愈演愈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考事关孩子未来的发展,广大学生家长在对这种社会现象多有抱怨的同时,又不得不加入为孩子“择名校”、“拜名师”的队伍。这种现象虽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庭和社会对年轻一代教育问题的重视,但家长对优质教学资源的渴求也从侧面反应了目前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学问题突出等社会问题。

高中阶段补课、办班、择校的经济模型

在经济学最基本的市场交换模型中,有需求就有供给,有需求和供给就会形成价格。如果把高中阶段补课、办班、择校等现象视作一个市场交换模型,那么这个市场中的行为主体就有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其中学生和教师是最直接的行为主体。学生是补课的直接需求者,教师是课程劳务的直接供给者,通过市场交换学生和老师都满足了各自的利益,同时学校和家长等其他间接行为主体也一样受益。现在就做一下简要分析。

学生是补课择校的需求者和直接受益者。学生之所以成为补课的需求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追求高分为诉求的高考体制造成的。学生自身成绩的差异性及人生追求目标,产生了补课、择校的内驱动力。有的学生升学目标高的、希望有个好学校,有的学生成绩好的还希望好上加好的,有的学生成绩不很好也希望好起来的。尽管诉求不一样,学生们都会选择择更好的学校或者通过补课提高成绩。当然,有的补课择校也是受外在动力的影响,比如父母的望子成龙的期望和要求。总之,择校补课的动机都是一致的。

家长是学生补课的助推者、补课课程劳务费的提供者和间接受益者。学生是未成年人,作为监护人的学生家长承担着更多的学习指导任务,成绩差了怎么办?补不补?到哪里补?择校及补课的付费以及效果的评价等问题都要参与制定和执行。家长这样做是自身责任的要求,是望子女成龙成凤的要求,是帮助子女实现自身价值和追求的必然要求。所以,家长提供经济力量为孩子择校补课,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了,家长间接受益。

学校也是补课的受益者。在正常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情况下,受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学习成绩有高有低,这就产生了差异性,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有的学生通过课外补课提高学习成绩,哪个学校能不皆大欢喜?学生课外选择补课,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学校整体教学排名的提高,学校长期中、高考成绩优秀,成为名校,名誉多多,生源多多,政绩多多,学校何乐而不为?

教师是补课办班的供给者和受益者。在教育投入总体水平不高,教师收入、福利待遇不高的情况下,教师要增加收入,最便利的就是依靠自身资源创造价值,利用自己的教学技能、经验满足补课学生的需求,从而来体现自己的经济价值。当有补课需求时,一些教师也会受经济利益驱动成为办班补课的供给者。

在整个办班补课的经济模型中,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作为受益者都是皆大欢喜,学生作为直接教育消费者,教师作为直接教育提供者,家长作为教育费用提供者,家长为学生花钱买教师的教育知识,三者构成了一个循环,学校提高了教育成绩和等级排名更是受益者。虽然家长花钱,学校违规(教育部出台了不允许校外办班教师走穴学生择校等一系列规定,并且作为教育部门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均衡的教育,但当今教育体制下,学校调配不了教育资源,所以既无能力又说了不算),但是在一个所有当事者都有利益诉求的模型中,经济规律造就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择校、补课、办班的现象的原因浅析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高考升学竞争如此激烈,导致从以上经济模型的角度来看,不管是补课办班还是择校,都是经济规律在高考教育这个市场具体适用的体现。在教学资源不均衡、师资力量匮乏的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育也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导致教育资源经济化、教育质量分数化、教育政绩成绩化等问题,并在在社会上普遍出现的以经济资源换取教育资源、以花钱择校补课争取提高分数的教育乱象。受经济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办班补课择校等现象冲击了教育体制,导致了一些乱象,导致了社会教育的不公平,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尽管国家省市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一些禁令,但是总的来说收效不大,根本原因是这些禁令并没有考虑市场因素的作用,导致一些教育政策、行政命令、规章制度失灵。教育政策影响教育经济现象,反过来教育经济现象也会影响教育政策,可喜的是,在当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大环境下,国家已经看到其弊端而计划进行适当改革,比如高考一张卷、取消学校行政级别等政策都在酝酿中。当然,对当前愈演愈烈的择校、办班、补课的乱象,各级各地教育部门绝不能忽视不管,可以综合利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行调控,通过调控来规范补课、办班市场上不同主体的行为,特别是对有教育任务的教育供给者(任课教师)的行为进行约束自律,促其在规范中的范围内发展,使补课办班的教育市场良性发展。

建立“教育部门主导、市场良性引导”的教学秩序

一是坚持教育部门主导教育。只有把教育公益化了,才能消除市场因素对教育的过度影响。换句话说,当国家把教育作为一种福利给与全民,那么由市场来提供的教育服务就会萎缩甚至绝迹。教育应是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益产品,各级部门要坚定教育资源公共化的信念,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目标和理念。

二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俗话说,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是有层次性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很多创业成功者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比如,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就只有小学学历,依靠后期创业才得到发展。所以说,人才是啥?不管是从事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只要是成功了,那都是人才,同样会受到社会的尊重,现在社会分工这样细,职业学校的技术人才在社会上也是供不应求的。

三是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首先教育部门要承担起职责,依法行政,不搞教学资源垄断,依规教学,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收入和福利待遇,让在编在岗教师在社会上有尊严有地位,不在为蝇头小利益折腰。教学管理上去了,教学成绩自然就有了,补课办班也就没有了市场,这也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其次,为了维系社会公平,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反对在编在岗的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国家规定这个特殊职业有职业要求和道德要求。因此,对在编在岗的教师要从严执纪,对违背师德的行为要给予批评教育,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四是对市场的行为要做到监管有序。从经济学角度说,补课办班也是一种市场行为,退休离岗的优秀教师以及暑假期间的部分大学生也可以作为市场的一个劳务供给者,但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和尊重消费者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不搞教育垄断,这样才能构成和谐的市场经济关系,促进当地的教育市场规范有序的发展。

结束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优质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要接受更好的教育。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择校、补课等方式是在师资资源配置不均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成绩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不仅能够解决学习办学的经费、师资等方面的问题,还能促进学校的教育成绩排名等教育成绩。因此,政府有关部门也要理性看待这种教育现象,对补课、择校这种教育乱象进行有效的监管和疏导。教育部门可以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待遇来试图改变这些乱象,同时其他部门还要做好市场监管的职责,促进公办教育资源和市场教育资源良性互动,促进当地教育市场良性互动,达到孩子、学校、国家三方互赢的结局。

作者简介:现天津市大港一中高中部学生,曾在“超级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学习,平时爱好写作,喜欢思考,注重细致观察社会现象并能提出个人见解。

猜你喜欢
办班教育资源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霸办班”须合法“变现”
某些教师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四个严禁”规范教师假期从教行为
家长请吃药Ⅱ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