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困境与突围

2016-03-15 07:27党春艳
关键词:劳动力旅游业旅游

党春艳

(琼台师范学院管理系,海南海口571172)

乡村旅游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困境与突围

党春艳

(琼台师范学院管理系,海南海口571172)

建立在农村资源的基础之上,以农村风貌、民俗文化、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为主要内容,将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的优势集中在一起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被称之为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可以使农业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得到大力的发展和提升,增加农民收入,拓展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然而,在开展乡村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困境,要通过分析和研究寻找到突破困境的策略和具体措施。

乡村旅游;农村劳动力就业;困境;突围

一、引言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开发乡村旅游事业,到了九十年代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壮大。乡村旅游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农村社区,以乡村文化风俗和自然环境、农林的经营生产活动、森林风光、田园风光为吸引物,其目标市场是城市居民,其发展目标是让游客参加农业劳动生产、领略乡野风光的一种旅游新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不但能够满足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需要,使农村经济得到不断发展,使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进行了彻底的解决。

二、乡村旅游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作出的卓越贡献

当地旅游业发展好了,可以使就业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它不但能促进农村就业,也能在扩大就业后反过来推动旅游业进步,实现扩大就业与发展旅游间的良性循环和互动。理论分析与实践证明,振兴旅游业对转移劳动力有显著的作用。现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他们是否能实现就业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稳定。所以根据乡村旅游业强大的就业效应,提出运用发展旅游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劳动力就业的策略。

(一)旅游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关联效应

旅游相关产业就业人数所具有的比例高于制造业、手工业等密集型产业,也高于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行业。农村劳动力剩余是“三农”问题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乡村旅游是能够为各种游客提供连续性、综合性服务的行业,包括娱乐、购物、浏览、住宿、用餐等行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农民,使其成功的实现创业和就业。所以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增加就业的重要方式。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当一个人直接在旅游行业就业,社会就会增加5-7个间接的岗位。所以旅游业在解决就业时具有良好的关联效应。

(二)乡村旅游业的从业门槛较低

旅游产业具有较多的岗位层次和行业门类,需要不同层次的劳动者参与其中。不但需要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型人才,也需要掌握简单技术的劳动者,可以在不同方面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旅游业能够很好的包容弱势群体,不论是城市内下岗职工还是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都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

(三)乡村旅游业具有季节性强,就业方式灵活的特点

大部分乡村旅游是以自然资源为前提发展起来的,具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之分,所以在劳动力需求方面也体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当旅游进入旺季时,需要劳动力运用较大精力投入乡村旅游的经营中,而平时则以农业生产为主体,这样农旅结合、亦旅亦农,不但能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机会,提高农户的人均收入,也能够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三、乡村旅游目前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时面临的困境

分析体现出乡村旅游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经济过程中起到很多作用,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困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政府统一监督和规范管理的力度不足

据相关资料显示,虽然各个城镇建立起很多的“农家乐”,但具有鲜明特色的经营场所却不多,大部分不成规模。所以政府制定的宏观调控机制难以统一、规范的监督和管理乡村旅游业。政府在规范乡村旅游来时力度较小,绝大多数的农家乐的餐饮卫生标准、安全、住宿条件和餐饮水平都不能达到现代旅游业的标准,经常出现停电停水的现象,环境脏乱差、农舍简陋,甚至有的农家乐都没有卫生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缺乏规范管理和统一监管,使得乡村旅游不具备长时间吸引游客的能力,也导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力。

(二)乡村旅游产品出现严重的同质现象,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大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具有经营效率低、规模小、分散广的问题,经营项目都基本相同,没有构成一定的规模。乡村旅游经营具有较强的盲目性,修路建房一哄而上,这就使得财力、人力和物力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乡村旅游设置的服务项目基本一样,所有的景点都有农家乐存在,绝大多数景点的服务项目还是采摘、垂钓、玩扑克、赏农家景和吃农家饭,没有深层次的创新和挖掘当地的文化和特色。乡村旅游景点不集中,无法形成一定的规模,旅游产品大同小异,缺少属于自己的特点和文化品位,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历经多年的创业打拼,乡村旅游依然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规模。受乡村旅游项目过度单一化的影响,旅游爱好者已经对其失去了兴趣,导致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出现了困境,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乡村旅游经营者素质差、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

因为我国大部分乡村旅游开发的时间比较短,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人进行开发和管理,教育和培训人才的机制也不完善,旅游产业从业者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在乡村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和服务人员中,文化素质普遍较差,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现代市场的经营和管理的知识,他们只能服务于乡村旅游产业较为低端的层次。在乡村旅游实际的经营和管理中,一般采用家族式管理,参与经营和服务的人员大部分是农民,用人制度比较松散、极不规模,甚至出现任人为唯亲的情况。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但文化水平低,法律观念比较淡薄,使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影响。除此之外,乡村旅游还受到了外来企业的冲击,市场经验丰富、资金实力雄厚、专业人才多的外来企业慢慢的占据了乡村旅游市场,使得当地农家乐只能在边缘地带发展,使乡村旅游的后力越来越弱,给剩余劳动力转移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使乡村旅游走向毁灭。

四、乡村旅游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突围策略

就业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根本,是长期的系统工程。乡村旅游要产生强大的就业效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按照实际面临的困境,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分析,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才能促进乡村旅游健康、持久发展,才能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效。

(一)充分体现出政府的领导作用,对乡村旅游进行规范化管理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产业,其发展需要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心和重视,各个部门要逐步形成服务合力,因此一定要提升扶持力度并不断强化领导。将乡村旅游发展扶持资金进行全面的落实,实现专款专用,重点扶持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奖励旅游发展中的示范村、示范点,同时对旅游成绩突出的县、镇、乡也进行奖励。地方政府要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统一规划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民俗村比较适合参与型乡村旅游项目,将民俗文化和农业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效预防同类产品的恶性竞争,限制相同产品的生产规模,积极鼓励向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在转移剩余劳动力方面的成效,政府一定要积极的引导和扶持,要提高管理和监督水平,激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积极性。首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乡村旅游市场的具体情况要增强监督检查和跟踪调查的力度,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率得到不断提高。其次,加强管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乡村旅游企业的招聘信息和农村劳动力培训信息要进行及时的发布,从而实现两方面有效的对接和沟通。

(二)乡村旅游要打造品牌、突出特色

开发乡村旅游、转移农村劳动力若想获得成功,就需要重视田园特色,重视对乡村本色的保护和利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以科学为指导,创建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旅游环境,将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进行充分的展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长远发展下去就要有自己的品牌,从而使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使旅游市场得到不断开拓。要将乡村旅游建立成“魅力之旅”、“生态之旅”、“环境之旅”等旅游品牌,并大力进行推广。组织起“旅游示范工程”,教育和培训出以乡村旅游为经营形式、以工商企业和农民为经营主体的旅游示范村、示范乡等。在发展旅游品牌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并提高农民剩劳动力的转移成效。

(三)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才的专业水平

能否提高乡村旅游的质量和实现优化配置资源,其重点在于人才。从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大多数经营户是农民,经营素质和知识水平都较低。应该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乡村旅游业要积极引进文化素质和管理素质的人才,研究和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其次应该大力培养农民,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力军。培养和教育农民应该使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借助电视、广播等媒体来进行宣传;聘请旅游业专家进行讲学,开设专门的旅游培训;政府部门也可以联系旅游学校来为乡村培养出现更多、更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对乡村旅游从业者进行不断的培训,可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转移,使乡村旅游得到发展。不仅要重视对农村旅游服务员和管理者进行培训,还要对他们进行旅游法律法规的指导学习,使他们的服务态度得到端正,使他们的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升他们持续发展乡村旅游的水平。

五、结语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在转移农村劳动力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农村劳动力拓展了就业市场,在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环境、建设新农村和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但在转移劳动力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应该运用强化政府的领导作用,对乡村旅游进行规范化管理;打造品牌、突出特色;加强培训,提高管理人才的专业水平等策略,妥善解决发展乡村旅游和转移劳动力的问题。

(注:本文系海南社科联规划课题资助项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少数民族生存状研究”,项目编号:HNSK(2)13-69;海南社科联规划课题资助项目“海南外地游客消费者行为特征与消费评价”,项目编号HNSK11-54;“国际旅游岛背景下居民旅游扶贫效应感知及参与行为研究”,项目编号:qtky201513)

[1]赵承华.乡村旅游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2]赵承华.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理研究[J].农业经济,2012,(7).

[3]王俊.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城乡统筹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3,(1).

[4]韩冰.邢台市乡村旅游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14,(1).

[5]王晖,田亮.乡村旅游: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收入增收的途径[J].农业经济,2014,(4).

猜你喜欢
劳动力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