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机理及绩效评价研究

2016-03-15 07:27胡静
关键词:战略目标企业财务绩效评价

胡静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51)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机理及绩效评价研究

胡静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51)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要素主要包括基础要素、发展要素与辅助要素。其中,基础要素是指战略预算流程,战略预算流程又由目标、编制、执行、调控与考核多个环节组成;发展要素主要包括战略预算制度、战略预算环境、战略预算组织;辅助要素主要包括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及信息沟通。本文深入分析了各类要素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管理产生的作用机理,并探讨了对战略预算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从价值创造程度、预算管理功能发挥、财务风险防范、战略目标实现四个方面进行。

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管理机理;绩效评价

一、引言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企业的生存与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与出现很有可能将企业推向财务风险的漩涡,使企业陷入经营的困境。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以重创,这也给更多企业警示,注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战略管理。战略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方法,它通过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立足于整体对企业的财务实施全面管理,并且结合绩效评价体系,对预算管理的结果进行评价,保证财务防范机制发挥实际作用,保障企业正常、稳定的运营。

二、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机理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视角对企业进行战略预算管理,要深入探讨财务战略预算管理的机理,从管理机理入手,探求有效的财务战略管理方法。战略预算管理机理就是要整合对企业财务产生影响的各类要素,对要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甄别,研究出各类要素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的发挥,提升预算管理的实效性。

(一)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基本要素的作用机理

战略预算管理的基本要素只有战略预算流程因素。战略预算流程既企业财务战略预算管理程序及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管理过程,同样也是控制过程,是保证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企业财务战略预算管理战略预算流程由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控与考核四个环节组成。其管理维度由上述四个环节再加上战略管理目标五个部分组成,其中,战略预算目标为预算流程的设置提供指导性作用,它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调控与考核四个环节,它会使整个预算管理实现集合统一,使预算流程的五个环节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将预算编制、执行、调控与考核划分为企业财务战略预算管理的四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各个部分的工作相对独立,并且交织较少,这样是不利于财务战略目标实现的。目标的实现需要四个环节有序衔接,动态结合,使整个流程可以逐步推进,顺利实施。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控与考核四个环节的内涵则是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四者之间,编制是执行的前提,执行结果是调控的依据,而预算考核是对上一时期财务预算管理的总结评价,又是对下一时期预算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二)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发展要素的作用机理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形成,任何企业的财务管理都被置身于瞬息万变的复杂环境中,预算管理的难度明显提升。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预算管理应该全面考虑管理、实践以及环境变等因素,以系统、动态、发展的视角审视与处理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可以将预算制度、预算组织以及预算环境列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发展要素。其中,预算管理制度是预算财务管理中必须要严格遵循的制度与准则。只有将预算管理实现制度化,才能使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规范工作行为,提升工作效率。预算管理制度中应该对预算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利益进行明确的划分与对等的处理,发挥制度在管理体系中的支撑保障作用。预算组织是保证预算工作效率,实现预算目标的机构设置。它主要由预算管理机构与执行机构组成。两大机构之间要注意工作的衔接与配合,强化协同效应,发挥预算组织在预算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预算环境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管理工作的背景与前提。科学高效的预算管理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平稳的经济环境、完善的法律环境与和谐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企业、顾客、供应商、政府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市场反应能力等都与会“大背景”进行互动影响。企业财务战略预算管理工作应该积极的与环境背景中的各个主体展开积极而主动的合作,第一时间嗅到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果断及时的采取措施,将风险给财务管理带来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辅助要素的作用机理

企业是众多复杂的种类繁多的社会产系中产权组织中的一种,它的各项管理工作都会受到社会关系的左右与制约,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亦是如此。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保证预算管理体系稳定长久,就要注重社会关系要素的动态变化。正是由于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受到社会关系中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该将信息、文化等软性行为纳入到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并且与预算流程、制度、组织及环境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发挥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在辅助要素中,企业战略为企业的长远规划性发展指明了方向,促使企业在资源的利用上进行合理配置,在管理上有序进行。它会使企业在运行管理中以最少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为原则来制定。企业组织是指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以产权关系为基础的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彼此支持,精诚合作,才能保证预算管理体系正常、平稳、高效运行。为促进企业组织成员之间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应该营造也和谐、内涵丰富、作用明显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在提升预算人员道德情操与价值观念的作用,为预算管理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对财务风险防范战略预算管理产生作用要素进行分析可知,基础要素、发展要素、辅助要素都从不同的侧面对预算管理产生影响,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也应该从上述要素入手。判断企业财务风险防范预算管理工作是否达到了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是否与企业管理保持一致,并且发挥其积极作用,应该对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对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主要从价值创造程度、战略目标实现、财务风险防范、预算功能发挥四个方面去考察。

(一)价值创造程度

价值创造程度一般用价值创造指数来评价。价值创造指数是指由世界五大会计事务所开发出来的一套智力资本度量体系,用于评估企业的市场价值。基于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体系中的众多要素都会影响到战略预算管理的结果,而企业的战略预算结果又是直接制约到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能否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就是其市场占有价值。价值创造程度作为适用于大多企业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指标,不仅可以分析出管理资本、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程度,甚至可以涵盖一切智力资本因素的绩效评估。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同样是企业的智力资本,无论是最初的制定的战略目标,还是发展要素中需要设定的制度、构建的组织,还是营造的环境,到最后的辅助要素中的企业文化、信息沟通、企业战略都属于智力资本。利用价值创造程度对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战略目标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应该先选择价值驱动的因素,再建立价值驱动因素指标,给每个指标分配权重,最后确定每个指标的评分基准,将企业的实际情况得分与评价基准进行比较,分析企业的价值创造程度。

(二)战略目标实现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目标预算管理的重心就是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由上面的作用机理分析可知,预算管理要素的设计与展开完全都是围绕战略目标实现的,那么,是否实现了战略目标就是绩效考核基础要素、发展要素、辅助要素是否发挥了预期的作用。战略目标绩效评估实质上是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对战略实施的结果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全面进行衡量。进行战略目标绩效评估可以采用平衡计分测评法。平衡计分测评法设定了四个不同的角度,分别是顾客角度、内部角度、学习与创新角度以及财务角度。虽然评价的对象是基于财务风险的预算管理体系及组成要素,但是现在是通过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来反映也预算管理体系是否切实的发挥了作用。例如,如果从内部的角度分析出企业内部管理实现了战略目标要求,整个管理严谨、完善,混然一体,积极配合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这就侧面的说明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比较成功的。如果在内部管理中在资本的支出上存在缺陷与漏洞,必然偏离了战略目标要求,也就侧面反映也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三)财务风险防范

财务风险防范是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预算管理的侧重点与出发点。预算管理工作会以防范财务风险为中心,其重要目标也是在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尽可以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财务风险防范绩效考核主要分为四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就是分析有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出现的指标。例如,应该定期认真核查企业的资本负债情况,分析企业的费用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平衡关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第二个层次就是认真分析财务风险管理漏洞是否存在。可以依次对基础要素中的战略预算流程、发展要素中的战略预算制度、组织与环境、辅助要素中的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及信息沟通等所有模块都进行分析,探讨是否存在漏洞。第三个层次则是分析企业的可能面临的外部财务风险威胁。例如,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都属于企业外部因素,针对这些外部因素制定好应急预案,一旦财务风险出现,避免产生混乱。第四个层次就是综合评价。综合上述三个层次的不利风险因素,判断企业风险防范状况是否达到战略预算管理要求,如果达到将继续维护,如果没有达到,就应该果断的采取整改措施。

四、结语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战略预算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种类繁多的要素交织到一起,都对预算管理结果产生影响。探讨出各类要素对预算管理产生的作用,是进行预算管理的基础与前提,而对预算管理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则是促进预算管理工作进步与提升的重要手段。对于预算管理机理及绩效评价的研究还需要财务工作者共同的努力,向更深的层次推进,构建出详细、分明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才会切实可行的指导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实践。

[1]赵华,张鼎祖.企业资金战略预算管理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07,(6):55-62.

[2]许蔚君.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来自广东省电信公司的实例检验[J].财会通讯,2010,(27):12-15.

[3]马建威,肖平.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企业战略预算[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04-109.

[4]廖敏霞.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企业经济,2013,(5):42-45.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企业财务绩效评价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关于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几点探讨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一生产力”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