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的死亡与救赎主题寓意

2016-03-15 07:27胡光华
关键词:亚伯拉罕奥康纳上苍

胡光华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的死亡与救赎主题寓意

胡光华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以人物死亡为终结的短篇小说是奥康纳作品的基本特点。在其作品中出现的死亡不仅仅是作者的怪诞行为,更是对作者自身宗教信仰的反应。奥康纳是一个生活在南方并且拥有极为丰富的人生经历,在其作品中作者始终通过创意式的表达方式向读者说明当主人公信仰丧失之后,在即将死亡的那一刻获得灵魂的解脱和救赎。

弗兰纳里·奥康纳;死亡与救赎;主题寓意

忠实的天主教徒、南方人以及作家是奥康纳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几种标签。在其作品题材选取时基本取材于南方小镇生活,但是忠实的天主教徒又使得其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将最终目标定位于展示上帝恩典,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奥康纳的创作主题为死亡和自我救赎。作为二战之后美国一位极为特殊的文学家,其创作的短篇小说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推崇和热爱。

一、违反常理的奥康纳

强劲的写作方式,诡异和阴郁的格局布置似乎在展示自己根本不存在怜悯和同情的心态,在所有小说中都涵盖着怪诞和死亡以及暴力等多种因素,更和普通社会既有的伦理道德观念相违背,社会各界也将奥康纳称之为“邪恶的奥康纳”。但是,奥康纳却自称自己是通过正统宗教的角度分析世界的,她在分析所有事物时,仅仅关注其和基督教赎罪之间产生的基本联系,她更认为所有的小说作品都是对于人类信仰的改变,也正是受到该种因素影响,作者在自己的所有文学创作过程中都进行了宗教信仰的说明,最终奥康纳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核心定位于美学特征和宗教意涵的对立面。而对于宗教救赎和伦理教诲的分析和理解必须建立在“邪恶”和“上帝”以及“死亡”和“救赎”的基础上。另外,作为奥康纳的艺术符号特征,奥康纳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的核心性因素为救赎和死亡之间存在的巨大冲突。

二、奥康纳作品的重要标签是死亡

优秀作家奥康纳在短暂的人生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疾病缠身,但是她依然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和三十一部短篇小说,在相关故事开展过程中受到暴力因素影响出现的死亡是故事的核心。在小说《智血》主人公莱费尔德被莫兹开车碾压致死,而凶手则在后来的故事中死于伤寒。在小说《暴力夺魁》中第一章的命名为《没有什么比死亡更惨》,而小说的起源点则是老塔沃特的死亡,小说的高潮部分则是弗朗西斯的溺水死亡。在短篇小说集《好人难寻》中,十部小说中的四部小说都是以主人公的死亡结束。在本部小说集中,越狱的主人公将一家六口全部杀死,贝富尔投河而死,超过一百岁的老将军萨师在参加自己孙女的毕业典礼时猝死,肖特利太太则死于中风,拖拉机将波兰人古扎克先生碾压而死。此外,坦纳摔死在楼梯上,梅太太被公牛生生顶死,更包括为了和自己逝去的母亲团聚自杀的诺顿,被一位黑人女性一拳打死的朱利安母亲,以及被自己爷爷打死的玛丽。大量故事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受到主人公死亡的影响而突然停止,在为读者留下探索空间的同时。更使死亡成为了小说的第一标签。该种故事安排也和奥康纳的意愿相同,正如奥康纳所说,自己是一个忠实的天主教徒,而死亡也是自己所期待的最终结果。倘若故事最终的结局不是死亡或者存在死亡的先兆,那么将是自己所不能接受和理解的。以此为背景对奥康纳作品中死亡的宗教价值和基本意义进行分析。

三、基督教的救赎理念

宗教信仰不但是完整的体系,更是较为完善的伦理道德体系。倘若就基督教的相关伦理道德进行分析,上帝是最为超越的他者,而连接人间和天堂的重要桥梁便是信仰,只有当人类死亡时才会使灵魂和上帝相遇。在《圣经》中具有两个极为著名的死亡事件令人深思,即亚伯拉罕将自己的儿子用于祭祀和耶稣基督的代赎而死亡。上述两个故事作为基督教信仰的典型性代表,其中传达出了极为深刻的基督教救赎伦理意义。在《恐惧与战栗》中准确记录了亚伯拉罕将自己儿子用于祭祀之后的思考,即上帝给予了亚伯拉罕谕旨,要求他将自己的独生儿子杀死并用于祭祀,其实杀死自己的儿子是范围道德和伦理的悖逆行为,但是不杀死自己的儿子却又会违反上帝的谕旨,从而违反信仰伦理的基本要求。在施行神的指示过程中,亚伯拉罕经历了道德和亲情的痛苦挣扎,但是该种道德冲突充分证实了人类的自我约束和局限。为了快速突破该种限制,人类必须进行改变,从理性中上升到宗教性的基本理念中。人类的宗教性主要展现在个体在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形成整体归属性,该种理念已经超越了形体的基本理念,最终保证信念能够继续支持相关经验。基于上述分析,亚伯拉罕献子祭神的做法其实是经过深入思考之后选择相信上苍的一种做法,他更愿意相信神的奇迹,该种现象是从理性进入宗教性的展现。此时,上苍及时现象神迹,而亚伯拉罕也正式通过了上帝的考验。藉此克尔恺廓尔推断出人类存在三种层次,即宗教性是对于李希光的超越和升华,但是突破理性是不可能的,只能凭借自己的信心去信仰荒谬,最终获得重生。而该种分析也为奥康纳作品的解读提供了可行之路。即宗教性是奥康纳作品的基本性质,更是解读其作品的唯一方式。奥康纳认为人类经过理性的挣扎和绝望之后,便会以自己的信心为基础进入宗教人生。在奥康纳所生活的时代,人们受到世俗理性的束缚,往往会对个人信仰进行搁置和虚化,甚至是亵渎,基于此,人们往往并不会和上苍形成对立。但在此过程中奥康纳并没有失去信心,他相信终有一天自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在《圣经》中由于亚当违反谕令而招致死亡,而耶稣则通过自己的代赎挽救了众人生命。而耶稣最终的复活也证实了他便是死亡之主,最终他以自己的死亡战胜了真正的死亡。耶稣之死向我们讲述了死亡所具有的积极之意,即我们若和耶稣一同死去,那么便会如他一般永生。耶稣基督用自己的死亡战胜了死亡,但是众多信徒则以自己的信仰为基础超越死亡。由此可知,基督教中对于死亡的理解是即便是死亡仍然是有利的。

基督信徒为了获得上帝的救赎,必须将自己发展的最终目标定位于生命和历史的尽头,从而超越自己的原有罪责和历史现实性,并相信上苍的救赎,绝对相信上苍的存在,并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上苍。在本体论神学信仰中,死亡是祭祀的一种,不需要对其产生恐惧之感,对死亡产生畏惧之感的人都是世俗的。虚幻的伪信徒。其实,在宗教理念背景下,人类只有死亡才能够真正获得重生,该种方式也是人类获得救赎的唯一方式,其更是上苍对于人类信仰考验的最后关卡。奥康纳支出,对于少数人来说,基督信仰将会直接关系到生死,而基督教相关理论形成的基础是即便死亡极为可怕,但是为了上苍放弃生命完全是值得的。对于正宗的天主教教徒来说,最终信条便是活着痛苦死亡快乐,其更是考验信仰的重要方式。基于此,在奥康纳的小说中各种信徒都被至于死亡的处境中予以考验,当然在实际考验过程中有的产生畏惧和退缩,更有从容应对的。在应对死亡的威胁时,小说《好人难寻》中的老太太则说道:或许耶稣并没有打算让死人活过来,但是在最终的生死刹那间,所有人都认识到了死亡中存在的宗教意义。基于此,奥康纳认为生命能够给予教徒最具意义的境遇便是面对死亡。而上帝给予的恩赐是对于老太太灵魂的控制,并不是存留的尸体。因为在生死考验过程中,人类永不会磨灭的品质将会得到完美呈现,而这些品质也必须由死亡的人带去天堂。

四、对于救赎伦理体系的重建

著名小说家奥康纳和宗教的交往极为密切,在她16岁之前始终居住在爱尔兰的天主教社区,并且在学校的修道院接受极为严格的教育,最终生长成为忠诚的天主教徒。虽然她经历了经济萧条的二三十年代,亲眼看到了宗教信仰的兴衰,但是奥康纳始终没有出现过宗教信仰危机。在奥康纳的一生中都极为坚定的信奉着天主教,并始终通过正统教派的角度分析自己所处的社会。在奥康纳认为,所有基督教信仰所塑造的国不会囊括具体的地理位置,而是绝对而永恒的天国。在奥康纳的所有小说中都囊括了大量的死亡和神秘宗教气息,在小说《智血》中,在开车碾压莱费尔德之前,莫兹逼迫他必须承认信仰的存在,但是此时却说对方并不诚实,他分明是信仰耶稣的。此时的莱费尔德开始忏悔,并祈求耶稣快点帮助自己,后来莫兹借助石灰水弄瞎了自己的眼睛,并在自己身上绑上了铁丝,从此开始了自己作为教徒的艰苦修行之路。而在他最终死去时,在女房东看来是渐行渐远的消失,最终成为黑暗中的闪光点。在不同的死亡中囊括了不同形式,但是其中都涵盖了极为丰富的宗教符号,最终展现出极为深刻的宗教救赎意义。基督教徒也借助救赎伦理穿越死亡带来的浓厚阴霾,从而照亮信仰的前进之路。

五、结语

在奥康纳看来,在现实理性和社会道德既定形式之内,对于其作品的解读始终不能超越其宗教意涵,并且将分析的意识上升到神学信仰阶层,最终充分揭示作品的真正意义。在萨莉·弗茨杰拉德看来,其实奥康纳的作品包含希望,她通过对人生的引导,使其穿过人生的黑暗,最终走向光明。在作品中囊括的宗教意识使其展现出神秘而深奥的意念,在其中出现的死亡环节并没有现实社会中展现出的恐怖和阴森感。在奥康纳的所有小说中都具有较为圆满的结局,虽然是死亡更是人物的再生。

[1]马慧.人性的异化与救赎——奥康纳《好人难寻》的宗教特色主题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3):56-58.

[2]钱宁.罪与拯救——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主题[J].理论月刊,2009,(3):49-52.

[3]陈宏伟.在暴力与死亡中受洗——谈奥康纳作品中的特殊宗教救赎方式[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76-79.

[4]陈爱敏.从弗兰纳里·奥康纳小说中特有的颜色意象所读出的启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7-69.

猜你喜欢
亚伯拉罕奥康纳上苍
为泥土打针
“感觉再也不会跟以前一样了”:奥康纳《异乡客》中的“危机瞬间”
大法官奥康纳:做出决定,就绝不回头
祈雨台
善意比诚实重要
善意比诚实重要
善意比诚实重要
触电
夏季里,有朵曾经错过的玫瑰
弗兰纳里·奥康纳文学作品的多重审美空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