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生命自由
——《荒野的呼唤》的主题解读

2016-03-15 07:27邢秋迪
关键词:巴克卢梭荒野

邢秋迪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阜阳236015)

寻求生命自由
——《荒野的呼唤》的主题解读

邢秋迪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阜阳236015)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骚客都会借助作品传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悦或哀怨,文章成为他们的倾诉对象,透过文字就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怀。自由一直是人们所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自由在作家的笔下也被描写的淋漓尽致,而在众多的作家中美国杰克·伦敦笔下的自由却是独特的,他将自由视为个体在自然状态下的独立存在,从他的作品《荒野的呼唤》中可看到作家将动物比作人,描写了巴克为了回归自然、追寻自由所做出的努力。作品的标题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主题,基于此通过对作品的描述以及故事情节的深刻剖析以使人们更加深入的理解自由的真正含义以及自由的真谛。

《荒野的呼唤》;生命自由;追寻;主题

《荒野的呼唤》是由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作品。该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宠物狗经过生活的巨变历经重重磨难后成为了一只勇猛的强者的故事,看完这部作品的读者都被其中的情节所震撼,被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品质所折服。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只是一只狗,有的读者会将其当做是一部寓言故事,但在作者的眼中其不仅仅写的是一只宠物狗而是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自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写照。众所周知在美国众多的作家中杰克·伦敦当属才华横溢的一员,由于家境的贫寒,他任凭自己怎样的努力贫困却与它不相分离,他仍旧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所以通过对作品的解读也可将小说的主题理解为作者对生命自由的向往。

一、脱离于自然状态之外的不自由的宠物狗

杰克·伦敦自认为属于现实主义作家而且在相关研究报道中也曾发现他对卢梭的回归自然论持反对意见,他觉得社会在不断的进步若回归自然则相当于社会在倒退,但随着社会现象的日益严峻他愈发觉得社会的现状与自然荒野的纯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可引发了它对卢梭关于生命自由这一理论的研究。毋庸置疑,自由与奴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从卢梭的相关理论中我们能看到他认为所谓的奴役关系仅仅指的是由于人们的过分依赖感而使人们因为种种需求相互结合起来。所以,倘若一个人无需依赖他人那也必然不存在奴役这一现象,但这种情况只有在理想情况下才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人能完全脱离其他群体自由生存,在生活中他会或多或少的需要他人的帮助等。而在理想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自由、公平的,完全不会受到其他人的束缚或者影响,这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在《荒野的呼唤》这部作品中,在贵族法官家中养着一个名叫巴克的狗,由于法官家庭比较富裕,它的生活过得也非常舒适。在晴朗的午后它常常会跳到主人家的游泳池里游泳或者陪法官的儿子出外打猎,寒冷的冬季它会蜷伏在法官的脚边享受炉火带来的温暖,它从来不曾体验到饥饿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受冻又是怎样一种体现,在它的世界中饱食终日、备受关注与宠爱就是它的生活,这些生活的安逸也造就了一个温顺、举止大方的乖乖狗形象。巴克生活看似无忧无虑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将其看成是极为不自由的,因为狗在人们心中是忠实的,当发现自己的主人遇到危险时狗会挺身而出去救主人,而不是像巴克成文明社会狗。虽然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和平的,人与人之间也是和谐共处,巴克虽从文明的人类社会中来,并带给它养尊处优的生活,然而巴克却失去了作为一只真正的狗所具有的野性与自由。对于巴克的一生来说它从没有受到人类的欺骗也没有被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所影响,因此它也就不能成为一只野性知足的狗。从这点来分析杰克·伦敦与卢梭对待自由的理解是不谋而合的。

二、挣脱荒谬的束缚,响应对生命自由的呼唤

提及“生命自由”,我们首先不妨分解一下这个名词。“生命”意指个体独立的生命,“自由”意指个体绝对的自由,合起来,即指社会中的个体生命在独立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时,其整个状态应是绝对被赋予自由的。萨特始终将人的主观意识的存在视做一切存在的根本,他认为,人如果在事物面前按照其个人意志做出“生命自由”的选择,无疑,这样的人就等同于失去了人之为人的个性和“自我”,有谈何真正意义上的存在?由我们的人生不难得到启示,存在主义的真正价值在于呼吁个体生命处于逆境和坎途中的这种“生命自由”。

在法官家中巴克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这也造就了它单纯与幼稚的思想,极易听信其他人的话语,园丁熟知了巴克的心理用欺骗将巴克带入到了车站,当它脖子上被带了绳子仍然未意识到自己已被骗,最后被彻底带走后才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它不断的挣扎与反抗但都太晚,它被贩卖到一个狗贩子基地,在这里若不按照狗贩子的要求去做某些事则会遭到毒打,这也是它第一次遭受这种折磨与虐待。经过长时间的生活磨难它也真切的感受到世界的冷漠与人生的痛苦,自由对它来说成为一种奢求。在整部小说中最令读者感动的部分则是讲述巴克与桑顿之间的情感故事。巴克由于从小就受到了优质的待遇,从未受到欺负与侮辱,当贩卖者对其进行毒打时它的抵抗力非常弱,正在生命处于危机时刻桑顿豁出一切救了它,桑顿救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帮助而是利益的驱使。巴克早已习惯了北方的严寒与劳作生活,它的性格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一只真正有血性、有野性的狗,最终留在了救它的主人桑顿家过着舒适的日子,看似合情合理但最终它却选择到荒原中去生存,让人不禁冥思不得苦想。

小说中继续描写到桑顿救了巴克后对它也是充满了爱意,但巴克却不能真正获得自由,它做任何事情都要受制于人,凡事都要听从桑顿的指示。在一次出行中桑顿为了试探巴克是否忠诚曾暗示它从悬崖上往下跳,巴克由于受到它的恩施仍然义无反顾的跳下悬崖。而桑顿在干活中意外跳入水中巴克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毅然决然的跳入滚滚激流中救出自己的主人,它也因此受了重伤。桑顿与他人打赌若能赢得比赛则有一大笔奖金,巴克为了给主人争一口气它倾尽所有的力气为主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赚取了一笔不菲的奖金,巴克就是一只忠诚的狗,它愿为主人做任何事情,无怨无悔,若不是桑顿死了这种事将会无休无止的发生。所以说巴克虽然逃离了棍棒的生活但却步入了另一种受人虐待的生活,成为了一条为主人赴汤蹈火、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狗。换句话说它的人生也是毫无意义的没有真正为自己而活,无自我而言。只有真正摆脱人类走向大自然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众所周知,生命自由一直受到了人们的认可,更是很多文人笔下所经常出现的字眼。人一定要活出自我,在活出自我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既是人的孤独之处,更是人所烦恼之处。作为人类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孤独的生命体,谁也不能替代他,人必须存在着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世界,去战胜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只有这样才能活出自我,活的有价值。

三、桑顿之死与追寻生命自由主题的完成

不可否认,崇尚生命的自然主义者始终坚信,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一种以抛弃生命与自由为代价的行为都是可耻的,既违反自然也与理性相背离。他们坚持认为:“个体若是放弃了自由,便是贬低了自己的存在;若是放弃了生命,那就完全失去了自己的存在。”[3]可见,他们视自由与生命为最高的存在价值,即便是人类之爱,也不可与其争宠。

巴克在最危难的时刻是桑顿这个主人伸出援助之手,将它带离苦海,因而巴克对这位新主人也是充满感激之情,将其视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桑顿与巴克朝夕相处自然而言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把巴克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一般。巴克整日受到自己内心的痛苦挣扎,它一方面很崇拜自己的主人,主人在它最需要的时候给了它温暖,它舍不得离开这个温室,另一方面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渴望,它深知自己与人类是不同的它本该属于大自然属于森林中。巴克在湍急的河流中救下了自己的主人,即便处于报恩阶段它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声音在呼唤它走进大自然,正当巴克陷入两难局面中他的主人因为一些事情惨遭杀害,巴克顿时慌乱了,它疯也似的跑到杀害主人的凶手面前,用它锋利的牙齿咬断凶手的喉管,顿时鲜血直流,它仍没有中止自己的行动继续展开凶猛的攻击,将这一群人的喉头咬个遍,虽然为自己的主人报仇了但是主人却不能死而复生,在巴克的生命中最亲近的人离它而去。最终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它想通了大自然才是它最终的归宿,它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成为了一头野性十足的森林狼。

故事陈述到这似乎给人一种该画上圆满句话的感觉,但在作者的心中却未必如此,他反其道而行继续写道在森林中每年夏天来临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访客,这位访客则是一个身材高大、毛皮华丽的狼,他只身来到这个美丽的山边,走过丛林来到一片空地,使出浑身力气发出一声长长的哀嚎,虽然巴克已经成为了一头真正的森林狼,但它的内心感情依旧很丰富,桑顿的死无疑给它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让它始终难以忘怀[4]。早在两百多年前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对卢梭的某些观点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卢梭在他的相关理论中讲道的畜生这一词语太过严重,而卢梭也做出了回应,他讲道人类发展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要使人类重回野蛮状态这是不可能的,更是不现实的。在小说《荒野的呼唤》中随着巴克从一只温顺、文静的狗变成一头阿拉斯加荒原上的森林狼故事情节的描述,读者从中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始终在围绕生命的自由这一主题,在让人感受自由可贵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人类之间亘古不变的爱从森林狼巴克的言行中能真切的感受到,这也是非常难能可贵之处。

四、结语

杰克·伦敦呕心沥血之作《荒野的呼唤》,描述了“主人公”巴克从文明的人类社会回到狼群原始生活的奇特遭遇,小说以一只宠物狗作为主角,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乃万物之灵长”这一观念的挑战,深刻地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中心主义行为。小说中的巴克虽为动物,却有着生命自主赏识,他勇敢、忠诚、感恩。恩主的遇害彻底打碎了巴克对人类社会的留恋,他毅然走向荒野,回归自然。这是作者留给巴克最美的归宿,从中也可窥见作者对生命自由的无上热爱与向往。这部卓越的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对生命自由的美好诠释令无数读者动容!

[1]何清.论《荒野的呼唤》主题的多重性[J].美与时代,2014,(10):79-81.

[2]段红玉.人类中心主义生态观的深度消解——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的生态解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9):159-162.

[3]张西芳.《荒野的呼唤》与自由的呼唤从巴克的角色擅变析作品的主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11):53-56.

[4]王妍.解读《荒野的呼唤》中巴克的狼性与自由[J].外国文学,2015,(2):141-143.

猜你喜欢
巴克卢梭荒野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6 For the love of a man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4 The new lead-dog第四章新的头犬
巴克的掌控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