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德育实现路径探寻

2016-03-15 07:27聂玉风
关键词:普查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聂玉风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德育实现路径探寻

聂玉风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传统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比较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德育教育比较大众化,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也就忽略了学生心理问题,影响了大学生心理素质。把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作为大学一门重要的选修课,可以更加深入了了解学生的心理,这样有助于解决空洞说教中存在的问题,也提高了大学生德育教学效果,进而实现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目标。

心理学;大学生德育;实现路径

随着心理教育的逐渐发展,心理教育内容也在不断扩大。心理教育对于人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应的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心理教育的领域也就相应地扩宽,体现出心理学教育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学校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心理教育对实现大学生德育路径探寻的意义

当前的很多高校都在逐渐扩大心理教育的范围,同时也在探寻更多的大学生德育方法与路径。高校教育将德育放在首位。对于传统德育教育而言,政治德育是极为受关注的。高校德育中的政治德育发挥着德育的重大功能,但不能将所有的德育内容都集中到这一点。在关注政治功能的时候,也要注重德育中个体发展的情况。由于德育目标是根据高校中的受教育者具体提出的,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了个体的发展情况,所以提高心理教育也成为当下教育内容的一个新主题。加强心理教育,可以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心灵深处的沟通,因而解决很多存在彼此之间的问题,然而这些难题是德育教育难以解决的。除此之外,加强心理教育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是高校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面思想道德素质的状况直接关系着社会能否稳定良好的发展。所以,对于心理教育应该足够重视,它不仅有助于高校德育的实现路径探寻,而且可以让学生得到全面性的发展,这也体现出心理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意义。

二、心理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德育实效性

(一)改进心理教育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心理教育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心理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对高校德育工作开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改进心理教育方法,通过多角度的方式开展心理教育,这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性。大学生在生活中,难免会产生较多的困惑,也因此心理中就存在较多的疑虑。如果存在心理问题就要及时的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这是大学生中很正常的事。所以,对于大学生应该积极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开设专门的课程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素质。高校中开设的有关心理教育课程以遵循高校德育目标,有效地使得大学生的各种困惑问题得到解决。在高校中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教育格局,更能切实的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许多问题。在开展高校德育的过程中,心理教育在促进高校德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在高校德育中以一个新生事物出现,但是他的影响却非常好,许多高校也因此纷纷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虽然每所高校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规模大小各异,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的反响也不定相同,但是每个机构的设置都是一步步逐渐发展而来的。在高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可以让大学生及时有效的解决自己的诸多心理问题,也有利于大学生的良好成长发展。即便如此,心理咨询还未能发挥出其潜在的功能作用。主要原因是心理咨询没有得到广大学生的认识了解,根据一份报告调查,大约有20%的学生会在遇到心理郁结的事进行心理咨询,而且乐意接受心理咨询专职人的开导。但是大部分学生却认为那些咨询心理医生的学生心理是存在问题的,不正常的,更甚至的是认为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才会去心理咨询。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这样偏差的认识,以致于无法顺利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实效性也无法实现。所以在开展高校德育工作过程中,不但需要设置咨询机构,更为重要的是进行心理咨询宣传,让学生清醒的认识到心理咨询并非自己所想的那样。当学生遇到问题,需要进行心理咨询的时候,应该针对性的对每个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心理咨询的实效性。除此之外,运用广播、校报、学校网络等宣传途径,让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个充分的认识,以此在心理教育中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

(二)开设心理指导课,拓宽高校德育教学领域

在进行高效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有关的心理学教育,着并不是仅仅的改进教育方法来提高高校德育的成效性,也不是单一的在高校设置心理咨询机构。除此之外,在高校开设心理指导课程,以此对学生的心理加强教育。心理知道课程,它与普通的心理课程不尽相同,它是具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分析指导,进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此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开设心理指导课程,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健全人格品质,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于普通心理学课程而言,心理指导课具有针对性的来切实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其目标明确,也具有理论知识指导。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它对大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疏导,进而健全了大学生的人格。开设心理指导课程使得高校德育教学领域进一步扩展,也对于高校德育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开展心理普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开展心理普查在心理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心理普查,都必须具备科学性,这种科学普查方法对心理教育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开展心理普查,可以帮助大学生全面的认识自我,也能使老师了解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而也就使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心理普查是心理教育中的一种综合评估法。它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此做出综合评估。在进行大学生心理普查中,应对问卷调查的内容一一进行回答,以此提升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在大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是对自身进行全面认识的一个过程。所以心理普查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进而使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普查帮助普查对象正确认识自身,也帮助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深入的了解。经过广泛的开展心理调查,让那些心理出现问题的大学生可以及时有效的得到帮助,也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可以对心理普查结果更深层次的研究,探究其存在的潜在规律等。就一般情况而言,很多高校都会针对新生开展心理调查,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会选择建立档案,为了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需要尤为关注的是,开展心理普查活动需要专业性很强的人参与,参与者对心理知识要有较好的掌握,足够重视每位学生的普查结果,要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这项心理调查活动。

三、情感心理推进大学生德育有效实现

(一)大学生德育下的情感认同

情感心理在大学生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其思想品德。情感也称之为道德情感,它是人们在处事过程中对于自己或他人行为产生的态度。在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中,能否实现德育的实效性与大学生的态度情绪体验有很大关系。由于道德认识同道德情感结合在一起才可以产生道德动机,从而有了道德行为。也就是说,道德情感作为一个纽带将道德认识与道德动机联系在一起。就一般情况而言,只有人与某种事物有密切联系的时候,也说明该联系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当对其产生较浓兴趣的时候,其认知和情感也会受其影响,这时候就是所谓的情感认同。在进行高效德育教育过程中,大学生首先学习理论知识,对具体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但是这种学习理论知识的认知却无法转变成一种具体的行为,这时就需要大学生对其产生情感认同,方可将其在情感与认知下转化到行为方式上。由于每个人对事物都存在着认知与情感两种表现,理性的认知作为前提,然而情感认同则是作为媒介使理性认知转变为行为方式。所以想达到行的效果,就要在理性认知基础上,动之以情。

(二)情感环境对大学生德育的作用

大学生的情感是复杂多样化的,而且具有情景性。一般情况下,某一场合的情景都使人们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情感。当遇见比较激动人心的场面时,会油然而生一种激情,但是这种激情持续时间很短,随着激动人心场面的淡化,时间流逝,激情也就随之淹没了,留下的只有记忆。此种激情只是一时的兴起所表现出来的,并非真正确立的情感。但是在高校德育过程中的情感是深层次的。这种道德情感可以长久的保持下去,也能使得道德上的理性认识通过情感媒介转变为外在的行为。要想将这种深层次道德情感长久下去,就需要进行情景优化。在高校中创建良好的情感环境氛围,可以使其对德育产生一定的作用。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情感环境氛围下积累精神财富,从而产生更深的觉悟。这样才能使道德行为长久保持。在高校中通过文艺活动,营造有艺术气息的环境氛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来实现校园的情感环境。

(三)大学生德育中的情感物化作用

情感物化也就是以情动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也并非空洞的说教,真正的目的是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情景,借此情景,实现大学德育教学。所以,德育教育的工作者应重视情感物化,以学生的情感作为基本出发点,达到与学生情感相融合的情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到情感,进而实现学生的道德行为。例如,在开学之际,可以针对贫困生采取绿色通道、贫困生超市等办法,不仅解决了贫困生经济难的问题,也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贫困生则会在学校的支持下、同学的帮助中、父母的期盼下将这三种情感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争取获得更好的成绩回报父母、学校,感恩同学。教师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关心,可以借助评比最佳班级、优秀宿舍等,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除此之外,进行情感交流,也让学生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下,情感物化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应将这种情感物化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领域。

四、结语

当前心理健康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心理健康在人成长中的重要性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是很多高校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开展心理教育的前提是正确全面的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从当前对心理教育的认识看,心理教育在高校德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汪满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07,(9).

[2]吴婕,石梅.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实效性探究[J].延安大学学报,2007,(4).

[3]胡剑英.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定位[J].教育研究,2007,(10).

[4]辛雅丽.正确处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关系[J].心理健康教育,2003,(10).

猜你喜欢
普查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思考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