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仲勋民族统战工作的思想内涵及时代价值

2016-03-15 09:58朱旭旭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习仲勋少数民族民族

朱旭旭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论习仲勋民族统战工作的思想内涵及时代价值

朱旭旭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习仲勋根据自己基层革命实践经验,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有效推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研究习仲勋民族统战工作思想形成理论和现实依据及其科学内涵,能开展当今社会少数民族地区统一战线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从而切实提高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更好的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发展和国家统一。

习仲勋;民族统战工作;思想内涵;时代价值

习仲勋自参加革命起,就热衷于从事革命一线工作,为带领党员干部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和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习仲勋还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创新民族政策,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巨大贡献。无论是主持西北局工作时期,还是出任党的国家领导工作时期,习仲勋都始终心系民族地区人民疾苦,善于在实践中完善民族地区的统战工作方法,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统战思想。

一、习仲勋民族统战工作思想形成的依据

习仲勋自到西北地区主持工作时开始,就一直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并善于运用统一战线的政策优势,推进党的民族政策,确保各民族的平等权利。习仲勋还注重“联系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实际,联系民族工作的实际”[1],有效解决社会矛盾,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发展,更好地把少数民族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这些也构成了习仲勋民族统战工作思想的内核。

(一)理论依据

习仲勋始终坚持科学的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毛泽东思想与党的民族政策,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首先,坚持科学的民族理论为指导。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历朝历代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关系到政权是否能够长久稳定发展。“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2]。习仲勋在长期的革命中,深刻认识到民族问题对巩固新政权的重要性。他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西北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维护民族稳定、促进发展为目标,追求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平等。其次,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解决民族问题。“各少数民族发展历史不同,阶级关系不同,民族情感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党的方针政策只有结合这些具体情况,才能把事情办好”[3]。习仲勋坚持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指导民族工作实践,正确分析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情况,结合处理民族问题的实际工作经验,不断创新民族统战工作的路径和方法。发挥“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4]的三大法宝作用善于推进统一战线,为化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凝聚力量。最后,按照党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地区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之后,善于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原则,不断创新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策方针,并在《共同纲领》的指导下,逐步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

(二)现实依据

1949年西北地区获得解放之后,习仲勋任职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他深刻意识到,西北地区民族问题凸出,加强民族团结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谁要是忽视了民族问题,谁就忽视了西北的实际情况;谁要离开民族团结的问题,谁就不是在西北这个地方工作”[5]。但是,我国少数民族长期遭受反动统治的压迫和剥削,各民族之间的隔阂矛盾比较严重。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历史原因和反动势力的挑拨,民族对立情况依然存在。而且,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大多数信仰宗教,导致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错综复杂。“各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政权形式也很复杂,有世袭的封建王公、政教合一的僧侣贵族统治制度,有以父子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制度,还有土司、山官、王子、部落头人和千百户制度等”[6]。再加上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生产力方面与汉族聚居的地区差距比较大,加剧了党对民族地区开展统战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些现实困难,要求习仲勋在领导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统战工作,不断提高党的民族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习仲勋民族统战工作的思想内涵

习仲勋无论在西北地区工作,还是到中央任职,都非常重视我国民族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处理民族矛盾、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统战民族思想。习仲勋还善于通过提高党的民族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团结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巩固民族平等团结的基础,为构建新型民族关系而努力。

(一)加强党对民族地区的领导,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解放之初的西北地区,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匪患严重、经济萧条。面对这种严峻社会局面,习仲勋深刻认识到开展民族统战工作的重要性。面对西北地区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以及党的建设的艰巨任务,习仲勋注重发挥统战工作的优势作用,为西北地区的政权巩固和经济发展凝心聚力。为了加强领导该地区的统战工作,习仲勋亲自担任统战部长,认真抓好统一战线工作。在这期间,习仲勋积极和西北地区的民主人士交往,并向他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结交了一大批党外民族民主人士。例如,新疆的包尔汉、青海的喜饶嘉错、内蒙古的达理扎雅亲王,甘肃的的邓宝珊,宁夏的马震武,以及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张治中等,“他们都是在习书记的关心指导下,为党为民族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7]。习仲勋还注重加强对民族地区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加强对他们的领导。其中,“一大批积极分子被吸收到党内来,其中许多人被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8],还通过加强对民族地区的经济领导,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贸易活动,切实提高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生活水平,极大的争取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群众。1986年,习仲勋在全国民委主任会议上强调,各政府“一定要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长期性、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9],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提高民族统战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治穷致富,真正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平等,以更好的维护民族地区持续稳定发展。

(二)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构建平等团结的新型民族关系

习仲勋长期在革命一线工作,对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深入到西北民族地区开展工作的时候,习仲勋就善于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拓宽党的民族工作领域,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构建平等团结的新型民族关系。首先,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习仲勋在西北任职后,要求西北地区按照《共同纲领》中的民族政策,按照自下而上、由小到大的步骤,以各族人民的分布状况为地理界限,并根据各族人民经济生活条件,构建区域自治和联合自治政权,保证“各民族杂居地区——联合政府的自治,共同管理大家的事”[10]。同时,“有意识照顾当地人数较少的民族”[11]。加强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12]。充分运用民族区域自治的优势,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民主权利,构建起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调动人民群众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积极性。

其次,协商解决民族问题。习仲勋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深刻意识到民族地区问题的复杂性。主持西北局工作时,他就善于运用民族协商解决民族问题。例如,少数民族地区的接机问题、土地问题、宗教问题、边界问题,都需要在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多次的充分协商,并特别注意分别协商”[13],科学解决民族矛盾。习仲勋还要求地方政府要善于协商人士配备问题,引导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带领所联系的人民群众为民族工作做贡献。另外,在处理少数民族中的反革命分子时,也需要加强同各民族中代表人士协商,以减少民族隔阂、增进民族团结。

最后,贯彻宗教政策凝聚宗教界力量。少数民族多数具有宗教信仰,信仰的宗教种类繁多。由于历史文化原因,民族地区出现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民族问题往往夹杂着宗教问题,增加了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复杂性。习仲勋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他指出“西北地区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和敌人竞争”[14]。要求党员干部善于做好上层积极分子的工作,在经济上帮助我国宗教事业的独立、健康发展,要“正确对待宗教问题,确实尊重各族人民宗教信仰自由”[15],团结宗教界力量为民族发展服务。例如,针对西藏问题,习仲勋指出,应该首先加强达赖和班禅的团结,进而做民族工作,实现宗教界上层和下层、喇嘛和俗人,农民和牧民的团结,构建爱国反帝统一战线。

(三)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巩固民族团结的基础

少数民族长期遭受压迫和战争破坏,以及经济基础薄弱的困扰,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习仲勋认为“改善生活、提高文化、发展经济为各民族联合的主要保证”[16]。因此,习仲勋带领西北人民,实事求是的领导土地改革,根据民族地区实际情况开展“三反”、“五反”运动,积极为恢复和发展西北国民经济增添动力。大力支持西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搞活商品经济,抓好农业生产,积极建设交通大动脉。同时,落实党在农村的积极政策,切实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加强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习仲勋要求“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他们本民族的文化”[17],以增强民族团结。

(四)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服务

民族干部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力量。但是,解放之后,民族地区人手不够,内地派去的干部对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不了解。这就要求加快培养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吸收民族地区的优秀分子参加民族地区政府工作,共同推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习仲勋还要求各高校积极吸收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创办民族学院,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专业化、知识化水平。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进行党的民族政策、民族观、民族团结的教育,逐步培养一支“具有坚强党性和开拓精神又具有专业知识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18],为有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习仲勋民族统战工作思想的时代价值

在正确民族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迅速。特别是党根据各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与时俱进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有效的解决了民族冲突,团结宗教界力量,共同推进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发展。新时期,研究习仲勋民族统战工作的思想精髓,对指导当前民族统战工作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凝聚民族共识

我国少数民族一般分布在祖国的边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自身特点等,导致少数民族与汉族地区差距十分明显,并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阻碍了其脱贫致富的步伐。“十三五”规划提出,我国要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19]。按照习仲勋民族统战工作思想的要求,需要加快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发展的权利。这就要求党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科技人才深入民族地区,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的创新发展能力,“集中力量发展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突出抓好就业、社会就业保障、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20]。从而更好的保障民族平等权利,凝聚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共识,以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族力量。

(二)正确处理民族地区社会矛盾,有效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稳定

习仲勋特别注重解决民族地区社会矛盾的实效性,善于借助民族、宗教力量共同解决民族地区的社会矛盾。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东西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增加、共识增多。但是,“因利益分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引发的摩擦和纠纷有所增加”[21]。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问题时,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以“团结、教育、疏导、化解矛盾”的方针,通过民主协商解决社会矛盾。“由于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原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是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重要目标”[22],直接导致我国境内分裂势力活动猖獗,加大了我国反分裂斗争的难度。例如,近年来发生的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的“7·5”事件等,直接表明我国反对民族、宗教分裂势力的长期性、复杂性。另外,“三股势力”也一直威胁着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在新常态背景下,在党的领导下,要积极争取同各种民族宗教反动势力做斗争的主动权,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中开展反分裂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各族人民自觉同危害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三)科学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完善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机制

习仲勋在开展和指导民族地区统战工作的过程中,要求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的优势作用,大大提高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贯彻和执行的实效性,实现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新时期,少数民族干部人手依然欠缺,不能适应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完善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机制,借助他们“熟悉本民族的语言、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熟悉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23]的优势,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向更多少数民族群众传达党的民族政策。同时,加强对现有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输送他们到干部学校等培训学习、参观考察发达地区发展状况,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切实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要有计划的培养少数民族的管理干部、技术干部以及科研人员等,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增添活力。

[1][3][5][9][10][11][12][13][14][15][16][17][18]中央统战部.习仲勋论统一战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50,117,47,461,38,51,458,45,113,52,36,98,461.

[2]李资源.中国共产党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52.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6.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141.

[8]本书编写委员会.习仲勋传[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96.

[7]本书编写组.习仲勋革命生涯[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311.

[1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9.

[20][21][22][23]中共中央统战部等.中国统一战线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60,168,169,162.

(责任编辑:朱小宝)

朱旭旭,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3.010

D613

A

1009-2293(2016)03-0042-04

猜你喜欢
习仲勋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国画《习仲勋与两当起义》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习仲勋 政治生涯的“艰苦岁月”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习仲勋:统战工作的典范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