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微信”的思政课数字化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2016-03-15 11:22铭,陈历,林
关键词:思政微课微信

郑 铭,陈 历,林 颖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思政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21)

基于“微课+微信”的思政课数字化互动教学模式初探

郑铭,陈历,林颖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思政教学部,福建 厦门 361021)

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第三、四代移动宽频无线通讯技术(3G/4G)和网络信息高速技术的迅猛发展,“微课”教学方式已经悄然诞生。“微课”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将不可避免地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微信自2011年推出,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本文从介绍“微课”入手,针对目前高校思政课改革存在的瓶颈,探讨如何将微课和微信应用于思政课教学,探索构建“微课+微信”数字化互动教学模式,从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微课;微信;互动教学模式

一、引言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如果学生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中宣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各高校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中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并积极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的新局面。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求全面启动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进一步重申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性。

运用微课和微信两大新媒体技术,积极探求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的课内课外对话互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功能,不仅需要而且迫切。

二、构建“微课+微信”数字化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微课给思政教育带来的冲击

国外有不少微课的实践研究,其中可汗学院是一个蕴含微课理念的成功案例。通过最简单的录屏技术(一台电脑、手写板、录屏软件、话筒),录制10分钟的网络影片,录完上传进行免费授课。2012年是国内微课建设在全国职业院校、电大系统、高等院校等领域全面铺开。

对于微课的概念,目前可归为三类:(1)对应“课”的概念,突出微课是一种短小的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对应“课程”的概念,有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微课、微练习、微课件);(3)对应“教学资源”的概念,如在线教学视频、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本文侧重第一类和第三类的结合。所谓“微”不是“微小”,而是指思政教育要以一种更加灵活、细微、细腻、亲近、与时俱进的方式。本文试着将微“课”定义为以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的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教学活动”。

和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微课”教学更加注重交流,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在短时间里学到最重要的内容。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尤其是移动3G和4G手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将会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这将给思政教育带来的不小的冲击。

(二)微信给思政教育带来的契机

微信自2011年推出,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微信具有文字、图片、语音的传输功能,还支持单人、多人的语音对讲,可以说集多种优势于一身,其强大的朋友圈功能更能受到广大年轻人的钟爱。自2013年吉林大学推出全国高校首个励志微信公众平台后,微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成为各大高校研究的关注点。

(三)构建“微课+微信”数字化互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学界对通过新媒体加强思政课互动教学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扩充了相关理论研究,同时会激励高校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微课、微信等新媒体对国内高等教育的冲击和实现途径,我们需加强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摒弃传统保守的思想,探寻出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以实现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微课“—旦建设得当,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积极作用,对其他传统课程也会有所启示。

2.实际意义

首先,将微时代下新媒体以其特有的平等性、及时性、交互性传播思想、知识的功能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变挑战为机遇,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其次,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联系沟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育人目标的首要前提。基于微课和微信的运用,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师生的教学相长。

第三,促进教育工作者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从现成论转向生成论。遵循人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以生成性思维为指导,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发挥出思政教育的教化功能。

三、如何构建“微课+微信”的思政课数字化互动教学模式

(一)立足“三大课堂”创新教学方法。

构建以“微课”和问题式教学相结合的第一课堂,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第二课堂和以微信为主渠道的教育主客体互动交流的三大课堂,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微课和微信在思政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微课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的建设。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对于任何一位思政课教师来说,不可能将一门课从头到尾讲解并始终保持思政课教学的深刻性和新颖性。所以搭建“微课”教学平台,结合每位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专长,融合课程重点、学生关注点和社会热点,对内容进行精心选取和设计。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专题讲解,集合各大院校思政课的“微课”资源,优秀教师的名师资源,统整与课程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运用录屏软件和录像拍摄等手段制作微课,并通过“微课”教学平台展示优秀“微课”教学视频。

(2)专题式教学模式与微课的结合。专题式教学是高校思政理论课为改善教学效果而实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是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向。将专题式教学和微课相结合,可取长补短。利用微课,充分发挥高校优秀教师的专长,让学生感受不同学术背景教师的熏陶和训练。同时,在课堂植入微课,可以很好的防止专题式教学在知识性与思想性的关系、教师单个授课与课程总体辅导的关系、规范管理与自由发挥的关系把握上失之偏颇。

(3)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与微课的结合。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认同是产生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通过构建主体性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2004年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8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在实践教学的方法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仍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指导力度不足的问题,实效性不强甚至缺失的问题。实践教学是一个多边工程,需要积极整合实践资源,突破单一模式,避免实践教学异化成“放羊实践”或“精英实践”。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引入微课,解决指导力量薄弱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课程的微课建设,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微信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1)问题与微信的结合。通过教师对于课程的每个专题进行问题设计,以简短的文字,或者配以图片以“微作业”的形式通过微信平台发布,让学生结合问题实现师生和生生交互,完成网络学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

(2)实践与微信的结合。积极探寻“微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微信平台的建设和信息编辑推送。鼓励学生用微信记录生活,将实践成果以心得文字、实景图片和视频即“微实践”的方式发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选取优秀实践成果定期发布信息,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数字化互动教学模式实践的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选用主服务器,同时使用腾讯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作为作为与学生课下沟通的媒介。其次教师依托教材进行课程设计与资源整合。对课程计划(微教案),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科知识点),课程资源(微课、微练习、微课件)进行课程设计和资源整合。

2.实施阶段

主要根据课程学习内容展开。课前,教师通过微信平台进行课前导学,创设情境。课上,用20分钟的“微视频”解决课程核心知识点,通过使用问题式、案例式、探究式、情境再现式、角色互换式等教学方法拓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机会,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互动氛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借助微信互动平台对于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微思考)展开探讨,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个性化的指导(微点评、微反馈)。

3.评价阶段

在课程结束后可开放讲台,开展学生进行学习成果交流和互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制定了考核评定的标准。同时对一些学生进行访谈和调查,听取学生的意见,对课程给予及时优化,提高课程的可用性和互动性。

(四)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内容

1.教师

教师的互动步骤主要是:课程设计一问题引导一任务拓展一观察监督一互动激励一评价反思。

教师在数字化的互动教学过程中起到设计者、实施者、管理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以生成论为指导,通过精心设计课程,课上引入问题意识;课后通过信息平台拓展知识,发布练习,调研任务等,观察监督学生的线上学习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释疑解惑,最后总结课程实践效果,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进一步完善。

2.学生

学生的互动步骤主要是:课前自学—问题探究—互动学习—反思促学

学生通过浏览课前学习资料,围绕“问题”深入思考,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辅助学习,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助学习,增加互动参与学习的程度;最后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反思总结,促使学习者更加深入的学习。

四、结语

在“微时代”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下,单凭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很难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方式和微信平台的搭建已然成为能够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突破口。通过构建“微课+微信”的思政课数字化互动教学模式,以“微课”为手段进行教学改革、共享优质资源课程、为学生提供一个和任课教师交流的畅通途径,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学实效性;利用微信工具拓展微课和实践教学在思政课教学领域的应用是时代所需、大势所趋。当前高校微课的数量相对丰富,但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微信功能很多,只要我们注意开发,还能获取更多资源为教学所用。通过以用促建,以教学需求与应用实践来引领“微课+微信”的思政课数字化互动教学模式的建设和有序发展。当然,要构建高校思政课“微课”教学资源平台,探索构建思政课数字化互动教学模式,还需要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各大高校的大力支持,需要思政教师长期积极的探索,需要思政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1-19.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02-11.

[3]陈传锋.微课教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4]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侯志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机制的探究[D].西南大学,2012.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教育部社政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单喜军.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科学中国人,2014,(18):193.

[11]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

[12]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13]Wikipedia.Microlecture[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rolecture,2013-05-15.

[14]Shieh,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26):1-13.

[1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1.

[16]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幵发与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9-22.

[17]姚正东.微课程设计策略探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25-26.

[18]陈卫东.如何构建未来课堂教学模式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5).

猜你喜欢
思政微课微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