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的叙事艺术

2016-03-15 11:22马淑娟
关键词:特伍德玛格丽特小说

马淑娟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的叙事艺术

马淑娟

(郑州工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1400)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作为一个文学的不断探索者,她通过自己深邃的思想,极具探索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创作出大量的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高质量的小说作品。阿特伍德不仅追求小说艺术形式的前进和变化,而且在艺术形式的外在表现下面,潜藏着作者本人深邃的思想和充满智慧的哲思。这样的小说堪比实验,小说本身就是实验结构的不断的探索、转换和与众不同的表达,也就是所谓的先锋文学。阿特伍德在小说的故事情节、叙事手法上的不断探索,使她和她的文学成为一种符号,有着一种永恒的生命魅力,这也就是中外学者关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的研究的原因。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对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的叙事艺术的研究,从叙述聚焦、叙事技巧、意识流等方面为我们展示出这个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叙事艺术;叙述聚焦;叙事技巧

一、前言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创作始终关注现实、注重传统,是加拿大少有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她通过一篇篇高质量的文学小说,在世界文坛上逐渐的奠定自己的领军地位。她是一个高产的作家,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她发表过很多的诗歌、长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著作,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多方关注。我国的学者也在近30年间开始关注和了解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这个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翻译家更是把她的作品翻译成中文进行出版,关于她小说的学术论文也日益增多。阿特伍德的主要文学贡献在长篇小说方面,40年间她创作出13部长篇小说,通过华丽的艺术语言、深刻的文学思考、直面社会的问题和成熟的创作手法,将现代小说提升到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引来了我国的文化学者争相的介绍和评论,产生大量的专著成果。我们在总结国内外对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的叙事艺术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艺术见解,希望能为后来研究提供一点借鉴。

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的叙述聚焦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需要,因此小说家们也需要根据自我的写作情况做相应的调整,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就是他们其中做的很好的一位。她的小说基于传统,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特别是在小说的叙述方式上做了大胆的改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述主体,我们把这种主体称为不可靠叙述者。不可靠叙述者的出现使文章本身的情节变得深邃、灰暗、克制而且节奏缓慢,内容也因此晦涩难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中的不可靠叙述策略包括两个方面:叙述内不可靠性和叙述间不可靠性两种类型。

(一)叙述内不可靠性

叙述内不可靠性指的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中,主人翁主动的跳出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自己遭遇的整个事件的情况,这样的叙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有些人也把这样的叙述解释为,作者在故事情节有关联的地方,插入自己的声音、自己对整个事件的看法和评论性语句。这样的叙述能让读者了解自己之前没有看懂的地方,增强文章的整体性,也有益于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自己的小说《盲刺客》中,就让女主角艾丽丝·蔡斯用这样的叙述方式。《盲刺客》围绕着女主角艾丽丝·蔡斯,为我们呈现了她身上一世纪发生的故事:出于门当户对考虑,出身名门的艾丽丝在20岁的时候,嫁给同样是上流阶级的企业家理查德,但是她并不爱他。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着重塑造了没有感情基础的理查德和艾丽丝两个复杂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了牺牲,并且在不知不觉间互相欺骗、互相伤害。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凭借《盲刺客》这一部小说终于在几次参选英联邦国家文学最高奖布克奖失败以后,获得这一奖项,她成为这么多年来第二个获得此奖的加拿大籍作家,评委员会这样评价这部作品:“本书以庞大的视野和复杂跳跃的结构,描写了主人公理查德和艾丽丝之间的感情纠葛。同时在细节方面,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细心的雕琢,使语言的节奏和旋律达到了诗歌那样的美妙和朗朗上口的境界。”

(二)叙述间不可靠性

叙述间不可靠性指的是几个故事的见证者所阐述的故事发生的情况迥然不同,有时候或者完全相反。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善于把这样的不可靠叙述方式运用到长篇小说的写作中,通过众说纷纭的话语来探寻事情的真相,挖掘故事中更深刻的含义和想要表现的思想。《别名格雷斯》就运用这样的叙述方法,她在故事的开头就运用了三种人称的叙述方式:首先是第一人,也就是以“我”作为故事的中心进行叙述;其次是他,也就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进行叙述,其中有作者对大量的报纸新闻、法院供词、历史文本、书信内容等的讲解;最后则是作者从多角度、多方面将所有的内容进行融合,使读者也能够从故事发生的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及作者隐藏在其背后的真正意图。这样不仅起到前后照应的效果,有助于故事的推进和解读,而且也对那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比如故事中关于谋杀的叙述,格雷斯在说一段和故事情节无关的话以后,就开始讲述关于谋杀的许多情形:麦克德莫特在金尼尔先生进城以后,就进入地窖中杀了南希,之后把杀人的罪状嫁祸给格雷斯,而且金尼尔在第二天也被他杀死。

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的多元聚焦叙事

由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本人是一个女性,所以她在文学的创作方面一直关注女性的生存情况。由于她始终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况,因而在叙述聚焦的选择上,阿特伍德多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大多采用女性叙述聚焦,即从女性的角度来讲解所要发生的故事;其次她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梳理故事,很少见到或者她几乎没有用客观的角度来讲述故事。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知性聚焦,全知性聚焦主要功能是串联起整个故事的结构,并不是故事叙事的主要方式;另外全知性聚焦也起到对整个故事的补充说明作用,将那些主人公无法涉及或者表达的地方表达出来,从而来揭示文章的深刻含义。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主要以多种聚焦引领全局,有时候会采用内聚焦的方式进行讲述,由此小说的叙事技巧和作品内容就融合在一起。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具体使用的聚焦方式有:人物聚焦、全知聚焦和无人称叙述三种形式。由此小说的内容本身的多元化更强、更灵动、也更富有张力,在不同聚焦的自由转换中,完成小说更为丰富的细节的表达。

《可以吃的女人》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长篇小说里作者就运用多元聚焦的叙述形式,小说以玛丽安这个现代知识女性作为主角,分三部分叙述了她恋爱、订婚到解除婚约的全过程。文章的开头用第一人称“我”,以内聚焦的形式告诉读者玛丽安的一系列的遭遇,她的工作和生活都遇到了种种的问题,这令她感到苦恼和难堪。我们可以从她的讲述中了解到她的生活发生的一系列的问题以及她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消除我们和玛丽安这个人物形象之间的陌生感,使读者对玛丽安这个人物产生深深的同情。文章的第二部分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展开叙述,也就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告诉我们玛丽安订婚以后就因为工作和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产生悲观厌世的念头,也不想吃饭,身体逐渐的消瘦下去。这样的情节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说明玛丽安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只能作为一个牺牲品来默默的承受生活给予她的苦难,这样的角度增加故事的悲凉性,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四、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的叙事技巧

(一)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元小说叙事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运用元小说的叙事形式上,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她的小说 《使女的故事》、《猫眼》、《盲刺客》等等都使用这一创作手法。这种手法的主要表达方式就是:抽离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差距,和读者共同探讨小说的故事情节,让读者难以分辨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敏锐的运用似水流年般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使女的故事》,这种语言不仅仅是为反映现实,最重要的是和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引发人们深入思考:什么是现实,现实是不是也和梦境有很多联系,是不是有虚构的必要?

(二)阿特伍德小说中的断片性叙事

“后现代叙事”的艺术手法,其中之一就是断片性的叙事。后现代主义打乱人为规定的一定的体系、秩序和整体性概念的信念,以时间、空间的错乱,事件的偶然、多发、不连续性和不完整性为主要的形式,逐渐取代传统,成为现代叙述的新的表达方式。这样的表达有利于读者对故事的自我构建,并从纷繁复杂的故事情节中,梳理出一条自己能够理解的故事主线。这样的表达注重故事的破碎性、不稳定性、可替换性、可拼贴性和片段性,对以往整体性的故事风格产生了颠覆。

五、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中的意识流分析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猫眼》中加入她对当代女性问题的很多思索,通过悠长的抒情和美轮美奂的细节描写,生动的表达女主角伊莱恩身上发生的故事,这种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和小说《追忆似水年华》有异曲同工之处。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跳跃性的文字描述,生动的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使读者跟随着小说的节奏逐渐的体会到人物内心细腻而深刻的变化,主要是对伊莱恩这个人物的具体刻画。我们从故事的情节中可以了解到,伊莱恩在多伦多的那段日子见到、听到、想到很多,读者也随着她的意识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思考。小说《猫眼》中作者试图将现在与过去融合为一体,运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来展开整个故事,比如:主人公伊莱恩在讲述她被一个小偷盯上,差一点被偷窃的情节中,插入她的一段回忆,她回忆自己小时候也曾经有过偷盗别人东西的行为。这样过去就和现在交融在一起,产生了一种迷幻的朦胧美。

《猫眼》这部小说通过语言节奏的变化来展示时间流逝的快慢,比如:以较长的篇幅来描写很短的一段时间,之后匆匆数笔概括出几十年时间的流逝。这和普通人关于时间的感受不同,现实生活中每分每秒都是均等的。作品中大量的篇幅描写伊莱恩关于童年的回忆,将她生活的每个细节都事无巨细的描绘出来,从她的少年、青年、离开多伦多的事情描绘的很清楚。这样的写法就是把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浓缩到一个具体的点,进行细致的描绘和刻画,从而概括人的一生和时代的发展,使读者产生漫长的感觉。

除此以外,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意识流手法的运用还表现在另一个方面上,即在当前的时刻回忆之前的内容。我们通常把回忆叫做以前发生的事情,应该用过去时态,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采用现在时态,由此现在和过去连为一体,深度剖析出伊莱恩的精神世界。

六、结语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通过自身的努力奠定她在世界文坛的大师级地位,引发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的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她的小说笔调细腻、结构庞大而复杂、手法变化多端,体现她作为一个作家和学者双重身份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良好的人物修养;她的作品大多以女性视角展开,着重描写女性的生存状况和感情纠葛,以此来唤醒广大女性的女权主义,以及表达了自己对男权社会的女性的同情。这一系列的作品体现她的人文主义情怀,反映她对人的生存现状的探索。

[1]王艳华,杨俊峰.穿越现实炼狱的精神游走——论阿特伍德长篇小说的现实性[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6).

[2]田雨.从《可以吃的女人》和《预言夫人》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女性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傅俊.论阿特伍德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再现——从《苏珊娜·莫迪的日记》到《别名格雷斯》[J].外国文学,2008,(6).

[4]张传霞.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生存”主题和“经典重构”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4.

[5]黄茗莎.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 《珀涅罗珀记》[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2).

猜你喜欢
特伍德玛格丽特小说
逃家小兔
玛格丽特·米德:20世纪著名的人类学家
阿特伍德:文字令我自由
Poetry International
阿特伍德:文字令我自由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