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看齐意识”的创新性培养

2016-03-15 11:22陈何伟
关键词:广大党员党中央党员干部

陈何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浅析“看齐意识”的创新性培养

陈何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物质层面产生深刻巨变的同时,也导致了人们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层碰撞,社会分化不断加剧,部分党员干部思想退化,作风腐败,影响恶劣。党中央适时提出增强“看齐意识”,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主动向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看齐。这一重大论述内涵丰富,立意深远,为我们全面推行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理论遵循。“‘看齐’是重大的政治原则,也是党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1]牢固树立“看齐意识”,是党的大政方针在全党得以坚决贯彻的重要保证,是永葆党的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坚强基石。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认真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中牢牢树立“看齐意识”。

看齐意识;创新;党员干部;理论实践

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团结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广大党员干部能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向党中央看齐。早在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上提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2]2015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央政治局当好“三严三实”表率提出4点要求,并深刻指出这4点要求的精神实质就是,多看齐、做表率。”由此可见,看齐意识的培养不仅是我们党的一个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发展命题。如何使“看齐意识”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扎下根,在全党形成一种良好的“看齐”风气,单一的文件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创新中探索出路。

一、创新理论学习方法,探索学习的有效途径

毛泽东曾指出:“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能是瞎说一顿。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3]当前,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增强“看齐意识”的学习工作中,部分党员干部学习意识不强,只当传声筒,简单重复党中央的文件;学习方法也多以集中上课学习、照本宣科念稿子、个人埋头做笔记为主。导致学习浮于表面,学习实效性大打折扣,没有真正将党中央的精神实质内化吸收。因而,着力解决党内学习存在的问题,切实树立“看齐意识”,创新理论学习方法,探索有效学习途径,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向中央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应该带有强烈的预期性、参与性与创新性。

一方面,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美国学者鲁拉德在其《目标与设定目标》一书中指出:“对目标实现负有责任的个人必须要参与到设定目标的过程中去,这样他将会更加专注于努力工作,以实现自己参与设定的目标。”[4]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在向党中央看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还应该参与目标的设定,通过设定更加具体化、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学习目标,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动力和使命意识。另一方面,要坚持个人思辨与集体参与性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向党中央看齐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党内学习的过程,因此,集体学习成为我们党内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然而,在集体学习的环节设计上还存在诸多不合理,宣讲式、报告式的精神传达导致学习效果往往欠佳。而强调学习的集体参与性,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真正意义上融入到党这个集体大家庭中,更加强调广大党员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意识参与到集体学习中,从而营造一种互相协作、积极交流、热情讨论的学习氛围,而不是枯燥干瘪的报告式被动学习;同时,要不断培养和挖掘党员干部对中央精神的捕捉、敏锐感受和理解能力,并根据自身情况对学习内容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

(二)问题学习

增强问题意识,不仅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培养“看齐意识”,向党中央学习的重要方法。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因此,我们党在不同的时代,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在向党中央看齐的学习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务必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带着具体问题学,针对具体问题改,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把解决问题贯穿到向中央看齐的学习全过程。

“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5]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调整期及矛盾凸显期。巨大社会能量的激活与规则体系的缺失并存,导致社会矛盾复杂交错并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向中央看齐的学习过程中,必须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去剖析政策背景,牢牢抓住中央精神实质,作为自己实际工作的方法论和行动指南。做到不仅心中有大方针、大原则,更要把党中央的意志切实有效的植入到解决具体问题中去,针对具体问题谈想法、提意见、找方法。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本本主义。

(三)开放学习

开放式学习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通过课堂与社会互动的形式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新型学习方法,是人类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活动最自然、最基础的形态。

在培养广大党员干部向中央看齐的学习过程中,强调开放式的学习方法,是着力解决当前党内学习的低层次循环问题、学习兴趣不浓问题、党员干部被动应付等问题的关键举措。有利于党员干部明确学习任务、聚焦社会核心问题,促进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同步增长,确保党员干部在扎根基层、立足实践的基础上,对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心有所感、心有所悟。

1.打造便捷多样的学习平台。在培养“看齐意识”的学习过程中坚持开放式学习,首先就要求打造与时代发展新变化和党员接受方式新特点相适应的学习平台。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党员干部学习的主阵地作用,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中央精神,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宫、科技馆等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建立立体学习网络,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脱产与不脱产、长期与短期、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学习教育。

2.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党员干部“看齐意识”的培养工作是强基固本工程,也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党员干部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紧紧抓住教员和学员两个主体,以师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促进党员干部学习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一是要抓教员主体,教出质量。通过集体备课、专题试讲、外出进修、挂职锻炼等方式来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一是要抓学员主体,学出成效。开展论坛活动、增设现场观摩、互动式体验等环节,派送学员到井冈山等革命教育基地学习培训,学起来既直观又便于消化理解。

二、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树立看齐意识

看齐意识是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有机统一。落实行动自觉,必然要求知行合一。看齐既是一个理论诉求,更是一种实践要求。党员干部只有躬身践行,才能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让看齐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一)营造理想的创新环境,最大限度挖掘党员干部创新潜能

历史表明,广大党员干部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王克勤运动等都是普通党员干部迸发巨大创新潜能的生动体现。随着党的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今党员干部视域不断扩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加强,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便捷,知识体系呈立体化结构,创新思维显著增强。近些年来,在党员干部中涌现出一大批业务尖子、岗位标兵,他们活跃在各条战线,成为我党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同时要看到,我们对党员干部的创新、创造,对新思想、新理念的支持还不够。创新所需要的土壤与养分,我们未能充足地提供,墨守成规、按部就班的老思想仍旧存在,重精英、轻草根现象泛滥,致使普通党员干部们一些新点子、好想法没能被及时把握住,这不仅削弱了他们实践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会给我们党的事业带来损失。创意到创造,理念到实践,都需要平台的支撑,环境的保护。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这些新思想营造一个宽容和谐的成长氛围。助力创新,推动实践!

1.尊重党员干部主体地位,发挥党员干部首创精神。创新的活力在基层,创新的源头在广大普通党员干部。通过积极构建基层党建“三有一化”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双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党员承诺制等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为广大党员干部实践创新提供条件支持。

2.制定分类引导的创新政策体系。在现实创新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创新类别的认识,忽视了不同创新的特点,大搞精英论,导致在政策和资金支持方面的分配不合理。因此,必须制定分类引导的创新政策体系,更加注重党员干部原始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创新机制。

3.强化制度和机制创新。牢牢把握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在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疏通党内信息渠道,实行重要决策听证咨询,完善奖惩机制,摒弃那种“提不同意见就是不尊重领导”的错误认识,要敢提意见、谈想法,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激发党员干部的创造勇气和创新热情。

(二)党员干部要勤学善思,增强本领,努力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必须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要善于学习和重新学习,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创新能力来武装自己。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

当前,创新仍然是广大党员干部工作实践中的重大短板,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不强,认为普通党员干部只是工作的执行者,不需要创新,错误认为创新就是违背上级精神,不敢创新;创新习惯不好,部分党员干部大搞经验主义、本本主义,习惯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不愿创新;创新能力有限,基层党员干部由于受到工作性质、环境、学习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缺乏创新能力。

1.树立 “两种意识”。党员干部在创新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创优意识和风险意识的有机结合。创优是创新的目的所在,能否在遵循实践和理论原则的基础上冲破传统心理和体制障碍,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创优心理是关键因素。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必然带有风险。因此,党员干部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应该具备一定的风险评估能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以理性的精神开展创新实践工作,既不畏手畏脚,也不做“无头苍蝇”,盲目跟风。

2.培养“三种习惯”。创新不是灵感的偶然迸发,更不是天赋异禀之人的专利。它是在爱学习、爱调研、爱思考的土壤上必然盛开的智慧之花。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创新的理论前提,实践调研是创新的源头和归宿,而思考是打开创新之门的思维钥匙。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坚持思考,才能真正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3.提升“三种能力”。创新是一种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提升实践创新能力,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敏锐的社会观察能力、高度的战略思维能力和缜密的资源整合能力。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问题;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深邃的战略眼光配置资源,把创新落到实处。

三、正确处理看齐与创新的关系,防止两种倾向

培养“看齐意识”,必须把看齐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在看齐指导下坚持创新,在创新中践行看齐。既要强调“看齐意识”,也要发扬创新精神,具体来说,必须坚决反对两种倾向:

一是只讲看齐,忽略创新。看齐要求我们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创新。相反,只当“传声筒”,搞经验主义、教条主义,都是对中央精神的狭隘理解。因此,必须抵制思想僵化、生搬硬套的学习倾向。

一是各行其是,否定看齐。片面强调特殊性,不向党中央看齐甚至与中央精神相佐,这是极其危险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都应该遵循重大理论原则的引导,都应该是对中央精神的创造性发挥,否则创新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看齐是我党优良的革命传统,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党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用党的纪律原则约束自己,才能不走歪路、不走邪路,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看齐意识”的培养任重道远。必须不断创新理论学习方法,提升党员干部的实践创新能力,协调好看齐与创新的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看齐意识”。

[1]朱安东.既要增强“看齐意识”也要发扬创新精神[N].光明日报,2016.

[2][美]Larrie Rouillard.目标与设定目标[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刘汉峰.看齐意识与共产党员修养[J].人民论坛,2016.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广大党员党中央党员干部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七〇五所广大党员积极为疫情防控捐款
向广大党员拓展 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切实推进石油企业党建思想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