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办刊中的基本问题探析

2016-03-15 11:22胡浩志
关键词:理事单位办刊刊物

胡浩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3)

学术期刊办刊中的基本问题探析

胡浩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3)

学术期刊作为传播优秀学术成果的阵地,对科学发展和国家繁荣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办刊中必须处理好与读者、作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刊物的独立性,选择正确合适的办刊模式,大胆改革、创新以应对数字化的冲击,同时编辑人员需要具备极高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学术期刊;办刊模式;数字化;体制改革

2014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第一批学术期刊名单,有5756余种,2016年即将公布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估计到时学术期刊的总数将突破8000种。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学术期刊数量庞大,门类繁杂,但是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少之又少,从国内这个层面而言,办得好的学术期刊也不多。学术期刊作为传播优秀学术成果的阵地,对科学发展和国家繁荣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根据从业多年的经验,结合本刊办刊中所遇到的困境,简要地谈谈学术期刊在办刊中遇到的几个现实问题。

一、编辑的职业道德与基本素质

编辑的职业道德是编辑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履行的道德准则,包括编辑的思想、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编辑工作者必须德才兼备,这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前提条件,因为编辑是文化传承的直接参与者和创造者。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在笔者看来,在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敢于坚持真理,坚持科学,讲真话,不做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编辑对文章的质量要求应该不亚于对生命的追求。因为没有文章的质量就没有刊物的生命。编辑的用稿原则应该是:不唯上、不唯亲、不唯专家,只要文章学术水平高,就应该采用。在学术水平面前,稿件一律平等。[1]这是学术期刊编辑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

编辑要有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具备敬业精神。编辑在处理稿件时,除了要关注文字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之外,还要多留心、多提问题,认真核实稿件引文是否准确、数据是否属实、基金项目是否存在等。同时,编辑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作者的信息情况、稿件的相关信息。利用互联网检索作者的诚信度,看其有无学术不端行为。利用数据库,如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检索稿件的选题有无重复、稿件的内容有无剽窃现象,从而发现稿件的学术问题。

编辑还要努力提高学术修养和学术判断力,具备科学精神气质。吕叔湘曾说:“哪一个编辑都不可能像百科全书那样,样样都懂,但确实是需要相对广博,既要是一个通才,又要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结合起来。”[2]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既要博,又要专,在博的基础上力求专精,力争使自己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为此,学报编辑要进行学术研究工作,经常参加学术会议,掌握有关领域的学术前沿、学术动态,以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

二、出版物的独立性

出版物的独立性犹如刊物的灵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国外,杂志社一般都会在自己的《投稿须知》中明确表明,杂志社不受任何机构任何人员的左右,有自己独立发表观点和行文的自由。记得读到已故学术大家陈寅恪对学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追求与奋争时,不由得大为感动。现如今,纵观各大杂志社和编辑部,普遍缺乏独立性,很多都沦落为主办单位的三级部门,从行政上都无法实现独立,在发展上处处受限。发表文章的思想自由度也不够,从大的方面来讲,从选题策划、文章内容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必须遵守出版管理的各项规定;从小的方面来讲,受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的领导,在办刊的独立性方面受到限制,编辑出版业务经常收到干扰,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受权力寻租、人情稿的影响,编辑部为稻梁谋,不得不屈从。刊物质量越来越下降恐怕与这种以权谋私、肆意干扰办刊,编辑部没有独立性有极大的关系。

三、办刊模式的选择

现在的学术期刊的办刊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四种模式:第一类是由主办单位出资金,编辑部只管办刊,不必为刊物的经费操心。第二类是自己筹谋资金办刊。自谋资金办刊又有三种模式:一是找理事单位要钱;二是做广告;三是收费办刊。[3]

先说说第一种情况,由主办单位出钱办刊。在国外也有这种情况,也有些学术团体和企业公司为了学术的发展和企业的宣传,会出钱组织出版一些学术刊物。在这种情况下,主办单位出钱,编辑部只管办刊,不必为经费的问题头疼。对于国内大多数学术期刊而言,这种办刊模式有相当大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学术期刊的独立性,同时也符合学术期刊的公共品属性,有利于学术期刊坚持公益性、社会性原则,从而有利于学术期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采用这种办刊模式的期刊主要是国内的一些学报类杂志或企业宣传类杂志。

第二种情况中的第一种办刊模式,找理事单位要钱。这其实是因为主办单位无经费支持或有很少的经费支持,杂志社不得不向与杂志有关的单位伸出救援之手。这种做法,有其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一方面理事单位需要利用刊物来宣传自己,有发表文章的需要,另一方面杂志也面临出版经费短缺的问题。因此采用这种方式,理事单位和杂志社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但是很显然,采用向理事单位收费办刊的杂志多多少少会受到理事单位的影响,为了保持一定的办刊独立性,有些杂志社在与理事单位签订的协议书上规定:编辑部有权对不符合国家新闻出版管理政策和办刊理念的文章说“不”。笔者认为,找理事单位出资办刊这种模式应该是一种过渡,不应把它作为一种长期的办刊模式,在办刊经费缺乏的情况之下,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刊物需要保持办刊的独立性,不能受外界的影响。

第二种情况中的第二种办刊模式,在办刊经费缺乏的情况下是比较合理的一种方式,既能解决办刊经费短缺问题,又不影响刊物的独立性。事实上,现在有很多杂志社利用广告经营已经走出了困境。这种办刊模式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当然这一模式运作的好坏取决于拉广告的能力以及刊物的发行量,若没有一定的发行量作为基础,是很少有单位愿意出资做广告的。

第二种情况中的第三种办刊模式,就是收费办刊。虽然新闻出版总署明文规定,杂志社不能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但是依然有很多杂志这样做了。虽然收费办刊与刊物的质量之间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现在很多杂志的收费收入已经远远超出了其办刊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放弃了刊物的社会效益,而只追求其经济效益了,违背了办刊的根本宗旨。笔者认为,作为学术期刊,摆在第一位的应该是其社会效益,向社会大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而不能把杂志当成赢利的工具。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笔者不赞同向作者收取版面费这种办刊模式,尤其是对于那些收取的费用明显超出其办刊成本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坚决予以惩处。

综上所述,对于以上四种办刊模式,笔者比较认同由主办单位出资金,编辑部只管办刊这种模式。在主办单位扶持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做广告来谋求发展资金也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

四、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在笔者看来,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没有良好的作者关系就没有优秀的稿件,编辑则酿造不出优良的“美酒”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笔者认为,要吸引高素质的作者和高质量的稿件,除了编辑高尚的人格魅力之外,还与刊物的影响力有关。有些作者宁愿交钱也要在影响力大的刊物上发表,这里面有职称评定等学术评价因素的影响,也有些是对杂志不甚了解。一篇文章、一项成果的发表,在笔者看来,主要看它的质量和出版时间。如果质量高,在哪儿发表都有它的影响力;剩下的时间因素也非常重要,晚一天发表或早一天发表在科学评价上应该是不同的,尤其对于理工科的学术文章而言。对于影响力大的刊物而言,其刊物的周期相对较长,而影响力稍弱点的杂志,刊发的速度可能相对更快,更可能赢得时间上的优势。因此,对于编辑而言,在通过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打动优秀作者的同时,还可以突出强调本刊的优势,以此吸引优秀的文章。

作者发表文章的本意是想获得社会同行对自己学术工作的肯定,而这种肯定是由同行专家评定的。编辑只不过在其中做些穿针引线的工作,做些文字上的修改和建议。文章的发表过程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严肃和认真的,是平等关系,编辑应该是无私无畏的。而且,编辑处在学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实际上是学术的加工者,起到学术传播的中介作用。但是现行的学术评价体系,异化了学术期刊的功能,同时也使得编辑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纯粹。这长远来看,这既不利于刊物的发展,更不利于学术的传播。

五、编辑与读者的关系

编辑与读者的关系,在笔者看来,读者是编辑的上帝。我们说读者是上帝,就是说办刊首先要考虑读者的阅读取向,一份读者不爱读的刊物是没有生命力的。以读者为第一要素考虑办刊,还要以质量为中心,一切影响文章质量的因素都应该排除。以读者为上帝还要“读者在我心中”,服务于读者。与读者互动,对热心读者来函指出刊物的错漏,应在下一期的刊物上及时以“来函照登”的形式刊出。由读者揭露出来的抄袭文章的作者,经过编辑部的调查核实后也在刊物上进行曝光,以儆效尤。对读者的来函来电咨询,应予以热情解答,不推诿,不“打太极”,以免影响期刊在读者心中的印象和地位。总之,对于学术期刊编辑而言,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积极提供对读者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只有这样,期刊才能办得越来越好。

六、数字化对学术期刊的冲击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学术期刊面临的冲击逐渐显现出来。学术期刊因为受众的专业性,其发行一直受到限制,数字化、网络化使得学术期刊的发行更是雪上加霜,大幅萎缩,致使那些靠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维持办刊的学术期刊难以为继。更重要的是,数字化、网络化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更加深了这种改变。首先,阅读方式的改变。之前,读者主要是通过阅读纸质版的杂志来获得知识,现在,普遍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阅读电子版的学术期刊,纸质版只能作为一种储存的手段。其次,阅读习惯的改变。之前,读者是通过整篇、整本杂志的阅读,现在不同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这对学术期刊造成极大的影响。这种阅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已经完全模糊了期刊的概念,读者已经完全看不到杂志的整体风格、栏目设置,看到的仅仅是单篇文章而已。而且,快餐式、碎片化的阅读习惯,更是加深了这种趋势,现在读者看到的连单篇文章都算不了,只是文章的浓缩。在这种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冲击之下,传统期刊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不然只有死路一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成立数字化的期刊联盟,是学术期刊应对数字化冲击的一个不错的选择。

七、学术期刊体制改革

2012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该办法专门明确了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实施办法以及政策保障,同时首次明确了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即按照“并、合、转、撤”的思路,采取直接并入传媒企业、联合成立出版企业、转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不合标准的予以撤销等方式进行改革。由此开启了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大门。该通知一出,立即遭到学术界和期刊界的一片质疑,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该通知不仅没有考虑到学术期刊的公共产品属性,也没有顾及我国学术期刊的实际情况,最后,在不断的质疑声中,暂时搁浅。2014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又专门发布了 《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的通知》。该通知针对目前学术期刊出版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提出:“积极推动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学术期刊发展能力。”[4]这表明,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并没有完全放弃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思路,只是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

学术期刊具有显著的准公共物品的性质,并不完全适合推行市场化改革。同时,我国新闻出版管理规定,每一个学术期刊必须要有一个主管单位,而这个主管单位又千差万别,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并不适宜一刀切的改革方式。笔者认为,在国际化、数字化的潮流之下,各地区成立若干个独立的期刊联盟,由政府全额资助运营,实行编辑、出版和发行完全分离,期刊社只负责编辑工作,同时保证编辑工作的独立性,期刊管理部门只负责学术期刊的监管工作,对学术期刊所刊发的内容是否符合期刊的宗旨进行判断。

[1]赵连稳.学报编辑和学术腐败的防范[J].民族教育研究,2008,(3):125-128.

[2]吕叔湘.谈谈编辑工作[J].编辑学刊,1986,(1):32-35.

[3]Gary.我们现在到底应该怎么办刊?[EB/OL].http://www.xys-reader. org/v.php?id=ebooks/others/science/misc/hexinqikan3.txt.

[4]杨霞.学术期刊的产品属性与学术期刊体制改革[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55-159.

猜你喜欢
理事单位办刊刊物
理事单位
理事单位
理事单位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刊物贺词
系列刊物介绍
本刊理事单位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