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016-03-15 11:22王辉
关键词:办学大学思想

王辉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论大学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王辉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大学文化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反映大学的历史和价值,决定大学的生存和发展,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地确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思想导引、熏陶塑造、规范约束、凝聚激励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大学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

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形成的文化形态。它反映大学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追求,决定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大学文化的本质是“化人”,它以其特有的形式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地确立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思想导引、熏陶塑造、约束规范、凝聚激励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大学文化的思想导引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是生下来就自动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每种文化都具有以某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基础。”[1]大学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取向,在引导大学生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独特的导引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办学理念的导引作用。每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它反映大学的办学理想、价值取向和文化特征。从构成要素上讲,它既包括大学具有的共性因素,“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的目的和功用,大学的职能和使命以及大学的管理原则和依据等基本原则的理解与坚持。应当说,求实创新、使命导引、学术自由、服务社会、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等等,这些构成了新时期大学办学理念的共时性要素。”[2]又包括大学作为个体所具有的明显区别其他高校的特质,而且这种特质深受校长的影响。校长对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地确立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办学理念一旦形成,直接关乎学校品质的提升,更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最终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二是大学校训的导引作用。简单地说,校训就是大学对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的深刻期许。不同类型的大学,校训也不同,它体现大学之间办学传统、办学目标以及文化精神之间的差异。原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教授认为:“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考和传统精神的集中表述,它最能反映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和特色。”[3]好的校训具有不教而教的隐形作用和文化力量,对大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强的感召力,它不仅激励在校学生,而且使校友对学校校训也能铭记在心。它就像深植在大学生心中的一粒种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慢慢成长成为心中的内在价值判断尺度,并以此为标准自觉地衡量、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从而激励自己培育理想人格,不断向上、向善,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三是校歌、校旗、校徽的导引作用。校歌、校旗、校徽是体现着学校文化精神、办学理念的隐形文化标识。特别是校歌,它既是一串流动的音符,代表师生的心声;更是一种宣示,代表师生的誓言。从我国大学校歌现状来看,作曲大多气势磅礴、旋律优美,容易朗朗上口传唱;歌词则引经据典,偏向典雅古朴、含义隽永;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充满了浓郁的传统思想文化特色,它所诠释的精神和价值目标激励着广大学子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加奋发有为,永攀高峰。

二、大学文化的熏陶塑造功能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改变人。”[4]大学师生员工创造了大学文化,而大学文化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师生员工学习生活的环境。大学生身处大学校园,其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深受大学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好的校风、学风的影响。一个学生进入大学校园,首先感知的就是大学的校风、学风,一所好大学,必然有好校风、学风。它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不管是否愿意,它都会对大学生施加影响,使其无形中受到感染和滋润;而且,相比于强迫式的教育方式,大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无形的感染。一所大学校风越好,师生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归向就越发明显,一个班级学风越好,同学之间的情感依赖就越发强烈。大学的校风、学风对学生的品德、情感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熏陶塑造作用。“大学教育的目的的达成与否或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大学所创造的大学文化,大学的文化环境的品味极大地影响着学校所造就的人的品味。我们说北大学子有北大学子的神韵,清华学生有清华学生的气质,那是大学人文环境浸染的结果,而绝非仅仅是课程的产物。”[5]

二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大学校园有着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各类学生群体组织的例如文化艺术节、学术节、社团节、青年志愿者活动、学院文化风采展等,这些活动集思想性、娱乐性于一体,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形式十分活泼,学生参与积极性高;并且,这种可知可感、具体生动的氛围容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校园文化活动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让其中的人“染于仓则仓,染于黄则黄”。

三是校园文化设施的影响。大学环境对人才培养的影响除人文环境之外,校园文化设施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大学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大楼并非冰冷的建筑物,既是一所大学办学之必备,更是体现大学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的独有景观。一些大学更是将学校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师、杰出校友或校训、办学理念,装饰成庄严的雕塑放置在校园,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除了正规的课程以外,学生置于其中的环境也是一种教育要素或反教育要求。一个肮脏的环境是培育不出环保意识和美学意识。 ”[6]

三、大学文化的规范约束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人才培养要求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大学制度在这个具有明显目的性、针对性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保障大学本身的具体运行,而且规范和约束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学章程的约束。大学章程是大学成立的必要条件。对于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我国《高等教育法》予以了明确规定。就高校而言,章程是学校内部“母法”,是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完善大学现代制度的基础和保障。从内容上讲,章程不仅规定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了学生的权利与义务,确立了学生权益的保护救济;从形式上讲,章程的制定过程就是学生建议与意愿充分表达的过程。因此,章程在保障学生相关权益的同时,对学生的行为更是一种约束。

二是规章制度的刚性约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必要的规章制度。大学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哪些行为不可以做,这些规定是刚性的,一旦违反,将受到制度的惩处。规章制度的制定,重点并不在于限制学生的日常行为,而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确立有序的校园规范秩序,当然,这些制度必须符合社会基本法律伦理和公平,尊重学生合法的权利要求。一旦学生接受这种制度要求,将会约束自身行为习惯,进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三是学校人文环境的柔性约束。相对于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刚性约束,学校人文环境的约束是柔性的。学校为了维护学生权益,坚持“以学生为本”,即使在学生处罚制度条款上,也注重彰显对学生人文关怀和救济精神,注重用“管”的手段去营造“不管”的氛围,制度适用上做到既严格要求学生,又能保证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健康成才。同时,一所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创造形成的环境和氛围,本身就是一种非强制性约束。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受到优美学习工作环境的影响,并且会主动收敛与美好环境不相适应的习惯和行为,一旦这些习惯和行为展现出来,必然会受到他人的批评甚至谴责。

四、大学文化的凝聚激励功能

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量。大学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并对大学生产生凝聚力和激励作用,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办学目标的激励。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尽管不同类型、层次的大学对办学目标的追求有差异,但它都会对学生产生一股凝聚人心、令人振奋、催人向上的力量。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学校和学生是一对命运共同体,学校的荣辱兴衰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因此,学校办学目标与学生期望值的契合度越高,学生越将自身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相联,越将学校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

二是大学教师的激励。教师是大学文化的主要创造者,他们既是教师,或是学者专家。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精神追求就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今高校教师身上所呈现的学术理想、价值追求,尽管与传统知识分子人格修养有着明显的时代差异,但对本身就具有较强“向师性”心理倾向的大学生而言,对其人生目标、价值的设定有很好的激励作用。教师就是一面镜子,有着极强的榜样激励性,广大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肩负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责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三是榜样典型的激励。大学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离开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最主要的载体及特定支撑”。[7]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特定的原则,选择一些优秀典型作为所有学生的榜样,激励他们学习和效仿,比传统的强迫更能取得教育的效果。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生中不仅其外显行为来自对别人的模仿,其态度和价值观念、好恶行为习惯乃至道德品质、性格特征,都可能来源于模仿。”[8]因此,大学文化中的典型激励可以将抽象的说理转换成学生身边活生生的人或事,可以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典型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效果,可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思考和励志,并转化为自身不断奋进的向上、向善力量。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成才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2C0250)

[1]鲁醒.社会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4.

[2]沈昕孟舫.办学理念:大学发展的灵魂—对当前大学办学理念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

[3]眭依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周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价值[J].研究与实践,2008,(6).

[5]眭依凡.大学何以要倡导和守护理想主义[J].教育研究,2006,(2).

[6]眭依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黄钊.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序).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向宜.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研究,中国知网硕士论文,2009.

猜你喜欢
办学大学思想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思想与“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