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

2016-03-15 11:22魏豪
关键词:有效性思政政治

魏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刍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

魏豪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中华文化的自觉体现在中国特色、中国梦和中国精神等各个方面,以及在处理中华民族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的关系上。对于承担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使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来说,要想做到文化自觉,需要从理论、学术以及实践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上所取得效果并不明显,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做到文化的自觉,利用文化自觉来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文化自觉内涵角度入手,首先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重新认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方面的内容,以文化角度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最后着重探讨如何依靠文化自觉来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同时还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可见文化自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乃至对中国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来说,其是文化教学的主要平台和阵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发展优秀文化义不容辞。随着各国文化之间竞争的越来越激烈,文化自觉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自觉观念的构建和形成无论在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还是在应对激烈竞争,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文化自觉的角度,来对文化自觉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对高校思政教学的指导意义两方面进行着重探讨,一方面以确保做到文化自觉,另一方面则为了提高高校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一、文化自觉的内涵

文化自觉这一概念本身属于哲学的范畴。自觉一词是相对于自发而言的,它属于一种发自内心的主观行为,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是人对自然规律进行认识和改造的一个实践过程。自觉是人类这个物种的一大标志特征。文化自觉则指的是被一定的文化氛围围绕的人对其中的文化有自我的认知,并且能够充分地了解到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结果。总而言之,文化自觉是一种文化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构建。

二、文化自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再认识

在文化自觉的角度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教学资源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这对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发展,对总体思政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专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文化自觉的视野下,高校的学术资源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和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所承担着的责任和所要达到的学科目标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所肩负着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经不再是仅仅局限在学术领域的范围内,而是历史性的、文化性的。

(一)文化自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属性再认识原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一般是意识形态性的,而将其放在文化自觉的角度上,则具备了公共资源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资源属性,历年来在学术界长期受到争议,本文则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能够为全民所共享的一种精神资源,与其原本的属性并不相抵触。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其中最明显的一个体现就是其是否成为了为大众所一致认同和共享的公共资源,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未来取得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文化自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再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为基本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相关的思政知识,从而构建起理论知识体系。然而,在文化自觉视野下的高校思政的教育目标相较之前上升了一个很大的层次,而是要在原先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感性认识,进而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任何一种教育都不应该将目标局限在知识的学习上,更重要的应该是主体在这一个过程中所获得的成长、所领悟的真理以及所感受到的文化,这些宝贵的素质是在需要建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之上的,但是又是超越知识本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也不例外。

(三)文化自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再认识

文化自觉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范围在很大程度上被拓宽了,除了原本所具有的教育和意识形态两方面的功能之外,还被赋予了继承和发展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要想构建文化强国,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担的文化功能是最主要的。

(四)文化自觉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再认识

文化自觉视野,需要以文化的视角来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其中既包括学术资源,也包括教育资源。在高校这样的一个组织机构所提供的广阔平台中,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其教育资源也是极为丰富的。主要包括自身资源、自然科学学科中的伦理道德、社会科学类学科中的文化资源,高校所提供的历史资源、场景资源以及区域资源等等。

三、高校思想政治的有效性依赖文化自觉

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并不理想,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认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发展是没有价值的,虽然近年来也加大了对思想政治课的宣传力度,但是所取得效果还是不明显。针对其原因,众说纷纭,其中认为社会的大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一项原因确实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然而并非是主导原因。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转型的步伐加快,人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调整、改变以及重塑,其中不良因素也成为了充斥着人们思想的不可忽略的一大因素,其对自身和社会的恶劣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然而,占据社会主流地位的仍然是那些具有积极影响的、正确的价值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大的社会环境下取得一定的有效性还是指日可待的。党中央出台的相关文件中指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其中负面影响的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大学生的思想总体上是呈现健康、积极向上的趋势的。对此,高校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趋利避害,不能因为负面影响就放弃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否则教学将会流于形式,社会发展就会紊乱。

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取得有效性是必然的,这需要全体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无论在教学理念、教学观点以及工作态度还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技术上都需要做到保持正确性。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充当着的不仅是一名教学人员,更重要的是“灵魂工程师”;他们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人育人,更重要的是承担着国家先进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使命,他们是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决定》一文中,其中将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与思想政治的有效性二者密切地联系在了一起,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文化的自觉,这也正是党中央所一直强调的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指的是要能够正确地定位文化发展的方向,深切地意识到文化的发展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历史使命,以及意识到文化发展是当务之急,任何人都有责任去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不断努力和奋斗。在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中,也依然需要做到文化自觉,这是其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第一,觉悟思想政治作为一门文化类的课程,本身就承担着文化发展的任务和使命。第二,觉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所处的大环境以及所面临着的挑战,并且自觉地承担起用社会先进的文化去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在充分地意识到和做到这两点的基础上,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将取得显著的成效。

四、利用文化自觉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历年来,大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所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根本的创新。随着高校思政教学不断提出新的教学观念,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做出创新。

首先,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文化自觉的心理基础是具备一定的心理动因,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主题体验。在实际的思政教学过程中,具备文化自觉的主体一般会经历这些心理过程:感受—理解—认同。要想实现这一过程,仅仅依靠思政课堂上单纯的理论性知识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并且通常这一过程往往会呈现出过于冗长和繁复的缺点,学习的主体会因此无法获得情感体验,最终导致思政教学的效果大大降低。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观点来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与主体所获得情感体验是息息相关的,情感体验越丰富,教学效果就越明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形成学生内心丰富而细致地情感品质,这种教学方式的创新便是在文化自觉下所产生的。

其次,文化自觉的族群意识作为教育人类学的观点之一,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学的文化认同。文化作为一种非物质形态,对人以及教育的影响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此作为基础,一方面来提高自身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人类学赋予了其方法论一定的哲学思想,它教会人们以多角度、多样化的观点来看待教育,在充分尊重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和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最终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效;同时它对教育的方法创新还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总之,文化自觉观点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的教学,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文化自觉的阶层认同,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和谐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教育社会学的观点,教育事实上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存在的,教育实践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就学校这个组织结构来看,其主要是由两大部分构成的,即教师和学生。在文化自觉的观点下,教师努力做到在思政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文化理念;学生则需要做到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努力践行文化,从而达到师生之间在文化上的和谐。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的文化自觉是一项浩大的过程。从文化自觉的角度来研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教育属性、教育目标还是在教育功能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的思政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高校思政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做到文化自觉;另一方面,文化自觉反过来促进了高校思政教学方法的创新。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从而自觉地承担起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为我们国家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做出巨大的贡献,最终构建起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叶宗波.文化自觉: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向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3).

[2]李艳,杨晓慧.文化自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

[3]张迪.文化自觉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1).

猜你喜欢
有效性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