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自贸区绿色通道制度探究
——从对台生鲜贸易变迁切入

2016-03-15 11:22盛媛
关键词:绿色通道通关厦门

盛媛

(华侨大学 法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福建省自贸区绿色通道制度探究
——从对台生鲜贸易变迁切入

盛媛

(华侨大学 法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福建自贸区挂牌后半年,厦门地区的台湾产品尤其是台湾水果进口量猛增,探究制度层面,是自贸区的检验检疫“绿色通道”所铺就。“绿色通道”制度与自贸区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初衷一致,即扩大自贸区货物贸易开放,提高通关效率,实现快速通关。自贸区对进口台湾食品实行“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管理制度,对台湾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卫生系统控制体系进行审核,经审核符合要求的企业产品在口岸实行快速验放,从而达到保障安全、快速通关的目的。

绿色通道;台湾;自贸区;生鲜贸易

福建省自贸区挂牌后,为了体现福建省对台区位优势,先后颁布绿色通道相关检验检疫快速通关制度,并尝试从制度层对台湾输大陆食品及农副产品展开“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模式,并对水生动物的检疫采取动植物检疫审批负面清单制度,下放了部分动植物检疫审批的权限,使得审批流程得到简化,审批时间得以缩短。由此实现了自贸区进口台湾生鲜的快速验放,台湾进口福建省生鲜实现了品种变多、数量激增的显著变化。

一、福建自贸区对台生鲜进口的现状与制度供给

自福建自贸区挂牌以来,福建省便开始创新检验检疫制度。比如厦门海关,整合对台小额贸易的监管机制,在做到合理引导货物分流的情形下,对生鲜产品开辟“绿色通道”,还加大了技术查验力度,以减少装卸造成的损耗,着力引导形成台湾农水产品输大陆的“黄金通道”。此外,厦门自贸区的检验检疫部门则开辟了对台湾生鲜实行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新政策。这样福建省进口台湾生鲜实现进口时间缩减,进口量增大的变化,给市民带来了福利。

(一)对台生鲜进口状况变迁

福建自贸试验区挂牌运作半年后,福建省的台湾进口生鲜相比之前有了井喷式增长。2015年,厦门口岸的台湾水产品输入量实现了新的突破,前八个月进口的台湾水产品批次达471批,共计3.26万吨、价值3293.09万美元,超过了2014年全年的进口总量。同比分别增长34.57%、176.27%、176.2%。①厦门进口台湾生鲜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进口产品种类更丰富。此前进口台湾水产品的种较为单一,多为冷冻秋刀鱼、冷冻鱿鱼,如今种类扩大至冷油甘鱼、冷冻虾,甚至是鲜活石斑鱼。二是进口形式更多样。此前进口台湾水产的途径多为经由金门的小三通,如今已发展成从渔船直输大陆、从水产品产地直达大陆等途径。三是区位功能更完善。通关环境更为便利快捷、仓储成本更为低廉等一系列体现厦门对台区位特点的条件,这吸引了台湾水产品贸易商将仓储场所转移到厦门来。自贸区挂牌半年以来,东渡口岸进口台湾食品累计达九百多批,比去年增加65.1%,进口额达到一千五百多万美元,同比增长率位38.2%。②厦门同益码头作为大陆地区对台水果进口最大的集散地,其4月份共进口台湾水果8668.90吨,并且连续两月刷新对台进口水果单月历史,同比激增2.15倍。③

福建自贸区进口台湾生鲜的情况会出现如此的变化,主要是在自贸区挂牌后,实施绿色通道相关检验检疫快速通关制度,由此实现了自贸区进口台湾生鲜的快速验放。

(二)自贸区检验检疫制度创新

厦门自贸区挂牌成立后,检验检疫部门先后推出多项台湾水产品输入大陆的便利措施,还对台湾水果检验检疫模式进行创新,对台湾水果专门设立报检窗口,并提供提前报检、随到随检等服务,实行24小时*7天的工作制度。对于台湾水果的输入实行优先快捷查验、优先送样检验的服务,以保证在第一时间内新鲜送入市场,由此台湾水果输入厦门实现了朝发夕至,第二天便可送达至各个零售店,比“大三通”的进口模式平均节约2-3天的时间。

上述是整个厦门自贸区检验检疫部门的措施,而东渡检验检疫部门则采取特有的四种措施保质保速地做好台湾水产品的进口检验工作。第一是做好报检、验放等环节,具体为统筹与协调台湾输入的水产品的验放,保证每个环节的无缝对接。第二是建立食品信息跟踪制度,各检验科室主动与货主和代理单位建立信息交流并实时跟踪食品运输状态以调整食品检验方案。第三是关于检验人员的制度,具体为实行人员专员专责,保证快速反应,真正做到船靠人到、货到即验的状态。第四是开辟送检绿色通道,东渡口岸做到了运输货物船舶的靠岸时间预估,确保船舶与检验部门提前联系。

上述关于厦门检验检疫部门的措施,使台湾农产品比以前更快捷、更低的价格运输到厦门,市民得以低价格购买到更为新鲜的产品,才导致自贸区挂牌的半年以来,台湾进口生鲜出现井喷式的增长。

二、福建自贸区绿色通道制度的梳理与评析

(一)绿色通道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1.绿色通道制度的内涵

我国在2003年6月通过的 《出口货物实施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制度管理规定》中所称检验检疫绿色通道是指对诚信度较高、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健全、质量较稳定、具有比较大的出口规模的生产、经营企业,由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产品推行产地检验检疫合格而后检验检疫部门免于查验便放行的模式。此法的立法目的就是为了加快口岸的通关速度,使货物出口通关更加便捷化,这就是绿色通道制度的开端。而引申到自贸区,自贸区绿色通道制度旨在扩大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开放,通过简化办事流程、提供制度支持,积极安排部署降低进口商品抽检比例、优化并整合信息化系统、加强通关便利化、推进自贸区的检验检疫工作。

2.绿色通道制度类型

自贸区的绿色通道制度类型,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办税绿色通道、“空检海放”模式、“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管理模式。

(1)自贸区企业的办税绿色通道化。自贸区开始使用电子办税,企业不仅可以在网站、手机和微信进行办税预约,还能进行电子取件。目前,企业在网上可以完成18项审批业务、5种证明开具业务。

(2)为了支持厦门自贸试验区发展,加快进口食品通关效率,海沧检验检疫局实行创新举措与企业需求相对接,启用“空检海放”的模式,其运作方式为同一批次的食品分空运和海运先后抵达港口,检验检疫部门首先对空运的食品进行检验,而对于同一批次的海运食品,如果进口商已做出承诺,则可以参照空运食品的检验结果,予以合格评定,这样便大大缩短海运食品的检验时间。④

(3)对进口台湾食品实行“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管理模式,审核台湾食品企业的安全卫生系统控制体系,审核合格的企业,其产品在口岸便可以快速验放,以此达到保障安全、快速通关的目的。

以上介绍的关于绿色通道制度的三种类型,对于体现福建省对台区位优势,实现福建省自贸区对台湾的通关便利方面有很大作用。大大减少了施检的时间,食品通关所需的时间也因此平均缩短1至2天。

(二)绿色通道制度的解释及适用

1.绿色通道制度的解释

自贸区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即负面清单)阐明,对于外资的与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相一致的管理举措,或是较高的管理要求、业绩要求等管理限制的措施,必须以清单的方式列明。此种管理模式限制了自贸区政府的自由裁量权。相比之下,传统的正面清单管理模式保有较浓的计划经济特色,其基本思维仍是政府需对经济活动实行宽范围、大程度的管理。而负面清单模式将“法律的沉默空间”视为市场主体行为的自由空间,主体得以自由进入市场,政府没有任何权力在此方面设置屏障,真正意义上地确保市场主体的行为自由性。探索经济领域的开放和创新是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1]而自贸区的绿色通道制度有则有助于加强进口食品通关,对于落实台商投资准入放宽、对台服务贸易开放、对台货物贸易自由有很大帮助,自贸区的绿色通道制度与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初衷一致。对台湾输入大陆的食品、农产品、乳制品,试行“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的通关方式,将进口台湾农产品时的检验检疫工作向前延伸,设立食品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源头监管体制。对降低进口口岸的抽检比例,加快口岸的通关速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推动了海峡两岸的农产品贸易发展。

2.绿色通道制度的适用

从2015年7月10日起,厦门市检疫局在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内对部分进口产品试行检验结果采信,将进口台湾纸尿裤、进口儿童玩具等纳入结果采信领域,试行的时间是一年。根据这一政策,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在进行报检时,可以向厦门市检验检疫局在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内设置的分支机构提出采信的申请,但收货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采信的依据。分支机构会对采信依据进行评估,若评估符合,便“即报即放”。⑤这种采信制度是绿色通道制度的运用,提高了进口物品的通关效率,给进口台湾物品的收货人很大程度上的便利。

对进口台湾的农产品实行快速的检验检疫模式,是对台湾地区通关便利化的举措,此外开辟生鲜类食品通关的便捷渠道则是自贸区对台实行的另一特色。实行快速的检验检疫举措,厦门发挥对台的区位优势,两岸达成双方互认,省去众多重复的检验工作,确保生鲜食品在第一时间内运送至厦门,保证了新鲜度。该模式从2015年4月1日起实施,截至9月30日,约有120余类台湾食品加入该计划,厦门口岸已成为大陆进口台湾食品最重要的口岸之一,进口台湾食品的批次占福建口岸进口总批次的六成左右。⑥

这些绿色通道制度的主要特色有以下三点。第一是优化通关服务。实行单一化的窗口,简化了检验检疫入区的申报手续。第二是加快两岸的“三互”工作。推动两岸的信息交换,加快厦台两地的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电子证书等各类数据的交换,逐步推行执法互助、监管互认、信息互换和检测结果比对等;实行两岸机动车辆通过客轮的互通行驶,简化台湾地区的汽车进入福建时临时车牌照的手续,以推进台湾地区车辆进出便利化;优化从台湾地区进口的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检验流程。第三是主动对接地方发展,配合推进特殊监管区域的口岸部门之间通关系统一体化进程;配合实行进口许可证、原产地证和外贸许可事项信息平台的对接。

三、绿色通道制度的不足及改进之处

(一)绿色通道制度的不足之处

《中国(福建)自贸区进口台湾食品“源头管理、口岸验放”管理规定》的第二章第四条中明确指出,进口前需要实施准入前风险评估的食品,由台湾地区的相关主管部门推荐或是由该食品生产企业自行提出申请,经质检总局的授权,自贸区的检验检疫部门会按照风险评估的程序进行准入前风险评估,并按照评估结果制订风险管理的办法。第六条中,列入《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实施目录》范围内的产品,由经国家认监委授权的驻闽检验检疫部门展开技术审核;而在《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实施目录》以外的产品,则由企业自愿进行申请,检验检疫部门再进行审核。第八条已实施“源头管理、口岸验放”模式的食品生产企业申请增补食品品种或者增补进口收货人的,由相应的食品生产企业和新增进口收货人向对应的福建自贸试验区检验检疫部门提交相关的申请材料。这几条看出检验检疫部门存在很大权力,却未涉及对其的监督,长此以往,极有可能会招致检验检疫部门滥用权限以及不作为。

(二)绿色通道制度的改进之处

自贸区需要加强对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否则会给政府带来权利的寻租。设立市场准入管理制度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但如果制度设计不合理,同样会扰乱市场秩序,造成效率损失。在我国制定市场准入制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实现通过政府干预弥补市场调节短板的目标,另一方面更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始终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起决定性作用,避免政府对其进行过度干预,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和政府干预的最佳结合。[2]因此,对于“源头管理、口岸验放”制度,后期应该加强对驻闽检验检疫部门进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绿色通道制度的最大优势和作用。

四、结语

以上是对福建省自贸区的绿色通道制度简单的分析。自贸区绿色通道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让台湾企业更加方便入驻福建省,对于福建的贸易开放起到实质作用,商品贸易相比之前显得更加便利,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商业形态,在新形势下促进自贸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便捷。需要改进之处则是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监督,使该制度得到更好地贯彻实施。

注释:

① 数据来源:陈长乐,孙先昌:《厦门口岸进口台湾水产品翻番》,中国质量新闻网,2015年11月15日访问。

② 数据来源:刘文娟:《厦门自贸片区挂牌半年、台湾食品进口量预期持续看涨》,中国新闻网,2015年11与 15日访问。

③ 数据来源:《福建自贸政策发力、台湾水果进口激增》,中国台湾网,2015年11月15日访问。

④ 韩超:《海沧口岸进口食品试行“空检海放”七家诚信企业受惠》,厦门网,2015年11月15日访问。

⑤ 《厦门检验检疫局对自贸区进口消费品实施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官网,2015年11月15日访问。

⑥ 数据来源:《福建自贸试验区进口台湾食品实施“源头管理、口岸验放”模式成效明显》,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官网,2015年11 月17日访问。

[1]俞建群,王媛媛.经济新常态下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路径探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2]郭冠男,李晓琳.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与路径选择:一个总体框架[J].改革,2015,(7):28-38.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通关厦门
厦门正新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偶”遇厦门
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实践
厦门猫街
通关游戏
食在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