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参与大学生海权教育的优势与策略

2016-03-15 14:51张科
航海教育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海权海洋权益广东省

张科

(广东海洋大学 法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海军参与大学生海权教育的优势与策略

张科

(广东海洋大学 法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分析广东省大学生海权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作为海军驻军大省的广东省,应该充分利用海军对海权理论及实践充分了解、维护海权经验丰富的优势来对本省大学生进行实效化、特色化的海权教育,并提出具体设想。

海军;大学生;海权教育

一、引言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实质性战略。在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过程中,大学生是推进这项事业的主力军。海权教育的效果会对大学生参与海洋强国建设的热情和投入程度起到关键的作用。中国发展海权有着自身海权本土化的特点,陆海复合型的地缘环境和陆上边界的安全复杂性使我们难以集中优势资源拓展海上力量,因此中国海权的主要战略目标是海洋权利的维护而非海洋权力的争夺,更非海洋霸权,这也决定了中国海权非强权性的特点与西方国家的霸权扩张性海权有着本质区别。[1]海军肩负着国家海疆保护第一线的重任。他们是海权保护最前线的实践主体也对海权维护有着最深厚的感情和最为直接的实践经历。海军对大学生实施的以自身实践经历为特色的海权教育,能够与高校海权理论教育形成相辅相成的局面。

广东省是海洋经济大省又是海军驻军大省。完备的海军基地设施、充足的海军人数和先进的教育手段能够为广东省大学生海权教育提供优质的资源和形成长效的教育模式,同时为其他省市大学生海权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选取了位于粤东、珠三角、粤北、粤西的5所办学层次不同的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方法了解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海权教育的现状。所选取的高等学校除了在地理位置上涵盖广东的整体地域外,还在办学层次上涵盖了一本、二本和大专院校以及兼顾公办和民办院校。这种调查样本的选取力求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广东省大学生对海权教育认识的真实情况。问卷调查采取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主观题三种形式,内容涵盖大学生海权教育认识、海权教育效果、海权教育内容、海权教育改革期待四个板块。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246份,回收有效问卷1132份,开展课堂讨论3次,参与讨论学生人数128人。

二、广东省大学生海权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专门课程体系设置的缺乏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29%的大学生认为“海权教育应该在军训期间进行”,44%的大学生认为“海权教育应该在公共选修课中设置”,9%的大学生认为“海权教育应该在涉海专业必修课中设置”,18%的大学生认为“海权教育应该在假期社会实践环节进行”。可见,随着近年来我国海洋权益遭受周边国家干扰的事件增多,大学生对于海洋权益保护的重要性认识有所上升,但是对于高等学校如何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受调查对象有不同的认识。由于公众长期对于海权认识定位的模糊及缺乏,教育界对于海洋权益的教育重视程度一直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我国现有的大学生必修课教材中均没有把海权作为独立章节进行论述,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并没有把海权作为独立的内容纳入,而其他的涉及海权内容的课程如“海商法”“海洋政治学”“海洋经济学”等也只是侧重强调海洋资源利用的历史演变、现行制度和功能价值等。高校在师资培养中也没有进行关于海权知识的系统的、单独的培训,这也导致系统、完整、独立的海权教育在大学传统课堂体系中无一席之地,即使是广东省两所海洋类特色高校广东海洋大学与广东航海学院也没有开设海权类的公共课程。

2.媒体宣传报道导向偏差

随着近年来周边国家挑衅我国海洋主权的事件不断增多,国人对于海权维护的意识逐渐形成和增强。而媒体对于这些事件的报道主题往往是从国家关系、资源开发权争夺以及国家政治层面进行报道。主流媒体对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宣传报道也把着力点放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布局分析层面。对于如何引导公民加强海权教育的主题鲜有报道或者不能进行持续性的报道,造成国内很难形成舆论共识。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13%的大学生表示“会持续关注海洋权益类的新闻报道”,20%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会关注海洋权益类的新闻报道”,67%的大学生表示“从不关注海洋权益类的新闻报道”。在目前高等学校没有实施系统、独立的海权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获取海洋权益维护的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来自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可见,广东省大学生对于海洋权益维护的感性认识主要来源于碎片化的侧重政治外交角度分析的新闻报道信息,很难在心理上形成对海洋权益维护的强烈认同和系统学习海权内容的动力。广东省是海洋经济大省同时又是南海海域保卫及后勤保障的重要后方基地,海洋权益尤其是南海海洋权益的维护程度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对大学生进行海权教育的舆论氛围淡薄与广东省建设海洋强省的目标存在一定的距离。

3.大学生对海权与自身成长关系认识不足

根据另外一项针对粤西沿海3所高校2015届毕业生进行的调查,受访的大学毕业生356人中,有36%的毕业生表示会主动回避选择海洋类相关的工作,45%的毕业生认为海洋类工作待遇明显高于非海洋类工作才考虑从事,17%的受访毕业生在同等待遇情况下选择海洋类工作,仅有2%的受访毕业生表示会积极主动选择海洋类工作。2015年6月8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我国首部省级海洋发展报告《广东海洋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同时还建成了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前列的海洋保护区、人工渔礁,启动了美丽海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开展了增殖放流、生态补偿、海岸带综合整治等工作。广东省发展海洋大省的战略和实际举措为大学生尤其是毕业生带来了大量的优质工作岗位,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平台。但是大学生对于海权维护与自身成长成才之间的关系认识仍然停留在非常浅薄的层面。

三、海军参与广东省大学生海权教育的优势

1.海军在广东省的分布广泛

我国海军在广东省的分布主要是由南海舰队组成。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南海舰队驻地为湛江,驻泊港口为湛江、汕头、广州、海口、榆林、北海、黄埔等。南海舰队的防务范围是广东省南澳岛以南直达曾母暗沙的广阔南中国海水域,地理上包括北部湾以及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等中国的岛屿和海洋领土,是三大舰队中防御海区面积最大的舰队。南海舰队的驻军涵盖了粤东、珠三角、粤西三个纵横广东省节点城市,这为广东省高校提供常态化、系统化的海权教育奠定了坚实的设备和人员基础。

2.海军海权教育素材真实丰富

现代海军并不是古代海军的现代化,而是现代海权思想的直接体现和实践。[2]南海舰队参与的20世纪70年代西沙之战和80年代南沙之战收复了西沙全部和南沙的部分岛屿,为中国南部建立了海上安全屏障,获得了广阔的海洋领土,为取得南海资源提供了陆基保障和法律上的依据。在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在维护海疆最前线的海军有了更加艰巨的双重任务,包括常态下的和平维护以及针对外国势力挑衅进行有力回击。南海舰队参与的索马里护航、军事演习、危难救助等都是海军在国家海疆前沿进行海权维护的真实经历。广东省是经济发展强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这是与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沿海省市倾斜政策发展分不开的。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辉煌经济发展业绩与海洋疆域有海军的有力保卫也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南海局势频频出现危机,海军在保护南海疆域中涌现出的许多可歌可泣事迹都是大学生在和平时期接受海权教育的宝贵素材。

3.海军教育资源平台丰富

随着信息化强军目标的推进,海军在建设自我的教育宣传体系上也打造了丰富多彩的资源平台,如广东省三大驻军之市都建立了记录海军作战事迹的类型不一、特色各异的军史馆。同时,海军也积累了课堂讲解、实地训练、文艺表演等运用多种手段进行主题教育的丰富经验。海军通过手段先进、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平台可以向大学生展现舰队官兵在不同历史时期参加的重大战役战斗、执行重大任务的生动情景以及和平时期在加强战斗力建设、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所取得的显著成绩,这大大增强了大学生海权教育的实效性和生动性,有助于深化大学生海权教育的责任意识和行动意识。

4.海军海权教育模式灵活

依据《国防教育法》第32条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根据需要和可能,为驻地有组织的国防教育活动选派军事教员,提供必要的军事训练场地、设施以及其他便利条件。近年来,教育部每年都会出台鼓励高校学生参加的优惠措施和激励措施,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部队中。这也保证了海军中不少成员是与大学生具有相似成长经历的人群。他们和大学生有相似的价值追求和兴趣话题,能够与大学生建立朋辈式的沟通情感进而采取大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的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学生进行海权教育,从而消除传统的由固定老师讲授课程所造成的乏味反感。

四、海军参与大学生海权教育具体设想

1.军训期间加入专门的海权教育内容

在关于“军训期间加入海权教育主题”的意见调查中发现,83%的大学生表示“非常赞同”,9%的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7%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仅有1%的大学生认为“不可以接受”。按照现行的《国防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要求,军训是大学的必修课。而现行的军训往往集中在对于大学生体能、军姿、作息作风上的训练,对于涉及国防教育核心的主权维护的方式方法的内容比例非常小。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和渠道,担负着培养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服务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历史使命,理应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3]广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军参与的军训更加应该重视对于海权理念的教育,在军训期间主动有意识地纳入海权教育的主题。高校和海军训练单位可以协商通过专题讲座、舰艇参观、博物馆参观等形式进行深化海权教育,让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培养海洋强省、海洋强国建设的责任感。

2.建立“海军讲师队”机制进定期巡回演讲

在关于“海权教育方式方法”主题的课堂讨论上,77%的大学生选择“到军舰、实训基地参观学习”,22%的大学生选择“自己看新闻报道”,仅有1%的大学生选择“课堂上课”。在开放式的讨论中,参与讨论的大学生还提出了由海军人员讲授作为选修课程的海权教育课一半的课程,定期举办热点军事事件座谈会、专家解读外国海权维护经验等方式方法来增强海权教育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及时性。 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责任观培养塑造的关键期,多元社会价值观以及网络时代海量信息的传播对大学生的三观塑造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面对目前高校很难在短时期内专门开设海权专门课程的困境,高校可以与海军相关部门联系,由海军政治部牵头成立“海权教育讲师团”,定期对广东省高校大学生进行海权教育。海权问题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其中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有实践经历的专家才能给予有专业水准、有说服力的讲解。[4]尤其是在海军执行任务出现典型事迹或者南海局势紧张的时候进行针对性强的报告演讲,能够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效果,避免大学生在入学之初所受的国防教育在入学后出现断层。同时,考虑到海军讲师团的本职工作还是国防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军队和学校的教育条件,通过视频直播、录像制作、网络互动等方式实现海权教育资源的实时共享,这也会使某些位于没有海军驻扎市的大学能够实现海权教育资源的同步分享和受益。

3.寒暑假以冬令营、夏令营方式到部队体验

针对调查大学生关于“到部队营地进行海权教育的意愿”调查时发现,86%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9%的大学生表示“一般认同”,3%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2%的大学生表示“反对”。可见大学生对于海权教育这一在新时期显得越来越重要的主题学习时希望能够打破传统课堂沉闷理论学习的桎梏的想法是非常强烈的。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要“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5]大学生要获得深刻教育效果还需要其全身心的亲自感受和认同。目前,我国许多名校都通过开展寒假、暑假夏令营的方式来提前选报硕士博士人选。同样作为高校要实现对大学生海权教育的实效化,可以仿效此方式让大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到海军有条件的地方去进行实习锻炼。这一方面延续了国防教育贯穿大学全过程的理念,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真正的军营生活,体会海权保障需要奉献的方方面面。广东省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充足的海军资源,可以通过建立固定的寒暑假国防教育基地实现与入学军训的国防教育对接,保障海权教育效果的持续性。要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新型的人民军队,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大学生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高校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海洋权益意识的强弱也直接关系到军队建设和长远发展。[6]在营地体验式海权教育过程中,海军可以向大学生充分展示海军国防建设和和平维护的真实情境,也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军营制度,增强大学生入伍的积极性。充分依托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走出校园、亲近海洋,实地感受海洋魅力,了解海洋发展,为关注和投身海洋建设做准备。[7]

4.建立海权教育网络课堂

对于“海权主题建设网站的关注度”方面的调查显示,64%的大学生表示会“非常关注”,27%的大学生表示“一般关注”,6%的大学生表示“偶尔关注”,3%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关注”。可见大学生是非常热衷通过网络的方式来认知学习尤其是获取与时事联系密切的知识。近年来泄露国家秘密尤其是通过网络的形式泄露军事秘密的案例不断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案件是因为军迷被策反后泄露军事秘密的。网络时代通信工具的日新月异也为国防安全增添了风险。大学生在没有围墙的信息海洋中往往会迷失方向。海军政治部在开发相关主题教育网站的过程中能够把握好军事信息合法公开的界限,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军事谣言和避免掉入泄密的“陷阱”中。高校可以与海军进行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善用网络来开发适合于大学生思维习惯的网站、视频、社交软件、电视电影作品等宣传海权教育的主题,从而使大学生在“永不下课”的网络课堂中了解海权,进而培养热爱海权以及树立维护海权的强烈意识。

五、结语

国防建设是国家建设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只有当浩瀚的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成为与黄河、长江、长城一样神圣的民族图腾的时候,中国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太平洋上的巨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强国和富国。[8]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海洋权益的维护是国防建设和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海权教育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借助广东省海军的人员、设备、教育手段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海权教育能够与学校理论教育形成互补局面,不断开创广东省大学生海权教育的新局面。

[1] 丁一. 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下的海权发展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2] 文扬.“一带一路”加速中国海军转型[J].党政论坛,2015(4):43-45.

[3] 占毅. 高校海权教育:海洋强国的基石[J].思想理论教育,2013(1):41-45.

[4] 董金明,张峰. 大学生海权意识教育内容与途径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3(10):69-72.

[5]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6] 张智,付开国.“中国梦”视角下加强大学生海洋权益教育路径之探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4):161-164.

[7] 季卫兵.对开展青少年海权意识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7):104-105.

[8] 薛军楼,蔡国培.高校海权教育发展的思考[J].学术问题研究,2011(1):92-96.

2016-04-05

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特色创新项目(教育科研类)“海权教育立体课堂探索”(2014GXJK050)

张科(1981-),女,讲师,主要从事部门法研究。

G641

A

1006-8724(2016)04-0102-04

猜你喜欢
海权海洋权益广东省
培育家国情怀的初中地理海洋权益教育探析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法律分析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我国海洋法立法现状研究
甲午战争与中国海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中国海洋权益问题研究
广东省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