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演变探究

2016-03-15 19:17昝晓燕上海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20043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体制竞技俱乐部

□昝晓燕(上海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上海 200438)

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演变探究

□昝晓燕(上海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上海 20043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在回顾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背景与特点的前提下,通过对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运动竞赛体制和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这三个方面内容演变特点,来说明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型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总结德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提供借鉴。

竞技体育 发展方式 后备人才培养 德国

研究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演变,要建立在体育体制的基础上来探究其转变的内容和趋势。从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上来看,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竞技体育管理体制、运动竞赛体制和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所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家的体育体制不同,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所呈现的基本特征和形式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

1、德国统一后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背景

从国际环境角度出发,德国的再次统一,令世界为之兴奋。然而,作为一个二次大战战败国,德国仍然要受许多文明宪约制约。因此,德国也只能委曲求全的先做“经济大国”。此外,统一后德国社会政治学家与利益集团的关系日渐疏远,新的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形成,政治、政策以及运动部门变动变化使得运动员训练、保障有待完善,这种处境使德国的一些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受到限制。此外,近几年来,中国、澳大利和日本等国家在奥运会上的崛起,也让德国竞技体育面临着严峻的战。

从竞技体育发展的内部环境角度出发,统一后,由于原东德兴奋剂丑闻的不断披露,东德模式被全盘否定,完全被西德体制取代,德国体育运动处于两种全然不同制度融合的初步阶段,特别是竞技体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开展普及和受欢迎的项目仍然能够保持高水平,不太普及的项目则无法有效的提高水平;另一方面,原东德的训练手段与科研方法以及高水平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能够和西德的管理体制很好的融合,使得原西德的优势项目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但是由于东德的一些最好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外流,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原东德运动员失去了优秀人才陷入困境,导致原东德的绝对强项田径和游泳在德国统一后优势一再减弱,目前优势已不复存在。

2、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特点

统一后,由于东德被认为曾经有计划、有组织的给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导致了西德体制完全取代了东德模式,所以德国体育体制也就顺理成章的沿用了原西德的“俱乐部体制”。但统一的初期德国的政治经济的连续性正在发生变化,德国体育发展同样矛盾重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德国体育界一直处于混乱状态,很多地方的体育工作几乎处于瘫痪状态。现在的德国体育体制是典型的社会主导型体制,具有非常健全的以俱乐部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化竞技体育运转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统一前后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三个基本内容的比较,发现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在管理体制中更加合理,运动竞赛体制更加高效和人才培养体制更加科学。

2.1、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的合理性

竞技体育管理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组织领导机构;处于中心环节的是运动员管理;免疫系统就是法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少法规的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我们从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对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合理性进行探究。首先,与竞技体育管理系统关系最为密切的联邦体育联盟,主要由非官方机构中的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DOSB)及其下属的各专项协会来管理,而德国体育联合会是德国管理和促进体育发展的唯一最高组织机构,有自己的决策权和独立性。DOSB的各个机构之间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各部门组织的职责分工比较明确和清晰。其次,运动员管理方面,主要是建立在德国的俱乐部基础之上的,不同等级和不同规模的比赛,使不同等级的运动员都能够有机会参与比赛,因此它对运动员形成一种有偿训练的动力机制,运动员主观能动性随之增强。最后,从法规保障来看,政府与DOSB及其下属的各专项协会、俱乐部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大部分情况下,社会体育组织按照自己制定的章程管理组织日常事务。当然,各体育组织之间,体育组织内部之间也有矛盾,但有相应的法规来约束它们的行为,还是能求同存异的。

2.2、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运动竞赛体制的高效性

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与运动科学之间建立起了密切联系。在体育科研的支持下,统一后的德国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大大提高运动员的成材率和缩短了成材周期,体现了运动竞赛体制的高效性;其次,在奥运会优势项目培养上,大大提高了运作的效率,减少了财政支出和人力资源浪费;最后,在运动竞赛的运作机制上,除了有政府机构的组织与管理,更有媒体和商业部门的协助,大大提高了运动竞赛体制运作效率。新世纪后,德国即把体育科研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投入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来加速体育科研的发展。

2.3、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科学性

统一后,德国俱乐部在规模和数量、质量上也有所增长,出现了职业体育俱乐部,与之相对的是业余体育俱乐部。在俱乐部基础上,德国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以体育俱乐部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中心的培养体系。一方面,为了保证竞技体育人才的获得科学训练,德国对体育俱乐部的教练员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并且只有达到A级标准的教练员才能在职业俱乐部作为教练员。另一方面,在训练时间和竞赛的安排上严格按照青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规律,不同年龄组安排不同的时间和内容,要始终保证学生训练的积极主动性。最后,德国具有了专业体育科研机构,这些机构主要对训练过程进行专项科学保障、服务和研究,以及对运动器材进行系统的研发。当然,德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也注重培养后备人才,甚至包括到精英运动员的辅助饮食和生活习惯特点都有研究。一个职业俱乐部往往有若干支青少年队,通过俱乐部之间举行的不同级别的锦标赛、升降级赛、邀请赛等,为自己的成员提供施展运动才能的机会,大大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竞争的欲望。

3、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适应性

3.1、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体现了对体育全球化进程的适应性

作为世界体育强国之一的德国,理应以国际化新视野来规划体育发展,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适应全球化特点,积极参与和促进体育全球化进程。首先,媒介复合体的成熟化。为了适应媒介体育全球化对竞技运动发展的巨大影响,统一后德国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媒介复合体。比如,体育电视媒体方面,形成了适应现代市场竞争需求的双轨制发展模式,而且德国没有相关的法律阻止国外媒体进入。此外,电子出版物等新兴媒体快速发展,加快了体育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体育项目的世界普及化。最后,参与运动竞赛的国际化。两德统一,德国队再次以“德国”名义参加国际大赛。德国队共参赛世界杯和欧洲杯各6次、世界杯获得1次冠军、1次亚军和2次季军、欧洲杯1次冠军、2次亚军和1次季军的辉煌战绩。

3.2、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符合德国竞技体育内在发展的要求

统一后的德国体育矛盾重重,竞技体育的发展更是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统一后的德国不但没有实现“强强联合”,而且在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奥运上一再失利,让德国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另一方面,统一后德国的东西部体育发展仍然存在很大差距,矛盾和冲突接连不断,使竞技体育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例如,原民主德国的优秀运动员,抱怨教练员水平太差等,都对统一后的竞技体育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统一后的德国迫切需要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尽可能避免矛盾和冲突,使竞技体育早日步入正轨。

3.3、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符合了人类和平与和谐发展的本质规定

统一前,德国的竞技体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国家政治的“工具”,主要服从于德国的政治需要。尤其是东德,在竞技体育方面采取了“举国体制”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并且采取了一些不符合奥运会精神的一些不良举措。比如,让运动员系统的服用兴奋剂,这在国际上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统一后,德国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不断弱化,逐渐向为了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方向转变。比如,拥有众多优秀设计教练和教练员的德国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国模式”的鲜明特点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式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高度地方自治。高度自治的管理体系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不仅适应了社会性作用的要求,而且承载了体育体制的多样化功能;

(2)高度完善的“俱乐部”体制和联赛体系。在竞技体育方面,俱乐部是德国运动员的主要训练基地和人才储备库,其会员数量众多,项目开展普及,管理体系高度完善。此外,联赛体系高度发达,形成了一个庞大、完善的竞赛体系,有效促进了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成为德国俱乐部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政府职能分工明确。德国各级政府体育主管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大大提高了体育机构的运作效率,使体育事业的各个方面得到快速、平衡发展;

(4)重视科研服务发展。现代竞技体育可以说是体育科学技术的竞争,新技术的应用与运动成绩提高有着极大的正相关性。

基于我国国情,“德国模式”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体育体制应在完善“举国体制”的前提下,走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分析借鉴德国体育的成功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提出科学合理的改革思路和建议,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均衡、可持续发展,为我国迈向“体育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1]凌平,李寅生.德国统一前后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学分析和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8(1).

[2]Christine Trampusch.From Interest Groups to Parties:The Change in the Career Patterns of the Legislative Elite in German Social Policy.German Politics,2005,14(1).

[3]Mick Green and Shane Collins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Policy,Politics and Path Dependency:Sport Development in Australia and Finland.Sport Management Review,2008,11.

[4]刘波.德国统一前后竞技体育发展特点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10).

[5]G iselher S.Ist das D DR-D oping ein nachhaltiges Modell In: Dop-ing im Sport[C].T.bingen,2002.

猜你喜欢
体制竞技俱乐部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竞技精神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花与竞技少女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