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三进”视角的高职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16-03-15 20:52姚芬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三进育人院校

姚芬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基于文化“三进”视角的高职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姚芬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以文化人”是高职院校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针对高职院校如何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的问题,提出了建议路径,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文化融合研究和实践;创造性地开展专业文化建设;发挥高职教师在文化传播中的主导作用;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等。在传承创新中,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育人水平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文化育人;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三进”

0 引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要求: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以下简称“文化‘三进’”),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到教育过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融合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1]。由此可见,文化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加强德育工作、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文化建设是引领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提升学校软实力、实现文化育人目标的必由之路。

本文立足现代产业、企业、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的要求,基于“文化”三进视角,探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及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从而为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高职学生与职业的结合,实现职业化、社会化提供支持。

1 文化“三进”对高职院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

1.1 文化“三进”是高职院校实现文化传承创新的必由之路

高职院校的文化传承创新,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思想文化的传承创新。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内涵式发展的推进,高职院校对自身文化建设有着更强烈的内在需求。

产业文化主要包括先进的企业文化、先进的行业文化、劳动者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制度和舆论环境[2]。企业文化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企业内部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行为方式。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习惯、气质、礼仪和风气,其核心内容是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体认和自愿遵从[3]。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是促使职业教育文化在吸纳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精髓的过程中,促进院校自身文化内涵的提升和外延发展,从而实现传承创新,提升文化软实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

1.2 文化“三进”是增强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功能的必然要求

从文化的本质及功能来看,文化是育人之本,文化是变革先导,文化是建设之魂,文化是制度之母[4]。尽管职业教育文化与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是在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类型和特点的文化,但是,在“以文化人”的价值追求方面却具有同质性,在内容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促进人与职业的结合等根本目标上也具有相通性,所以,职业教育文化与优秀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的融合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高职教育文化与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融合是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选择上的必然性的。

“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是新时期高职教育增强文化育人成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核心战略。高职院校应当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设计中,注重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层次对接,使文化对接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有力措施、创新人才模式的突破口、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强化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

2 高职院校文化“三进”工作的必要性

2.1 文化“三进”是提升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现实要求

随着现代产业、企业、职业的发展,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需求比例明显提高,同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在相应文化素养方面与现代产业、行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有关调查显示,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文化素养满意度较低,特别是学生对企业文化、行业企业相关法规的认知等方面存在欠缺和不足[5]。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和感受产业、企业、职业文化的机会相对较少,在现代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方面有所欠缺,尊重劳动、团结协作、诚信守时意识淡薄。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教学实训设备日益完善,文化软实力却相对不足,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过程中主动融入产业、企业、职业文化要素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较少,对学生现代产业、企业、职业文化素养的培养不系统,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相应的文化素养整体较薄弱。尽管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也不断吸纳优秀企业的文化理念,但是企业文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层次对接仍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关键和重点。

2.2 文化“三进”是高职院校培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高职院校是先进文化传播的阵地,在学习先进产业、企业、职业文化的同时,还负有培育文化精神、推进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职责。目前,在我国工业化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相应的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文化管理的理念。有关调研显示,石油化工行业自身的文化建设还在发展中,只有不到30%的企业编写了《职工手册》或《文化手册》,一些企业虽然比较重视对企业精神、宗旨、人才理念、核心价值观、管理理念的提炼和宣传,但本应摆在重要地位的安全、质量、服务、环保等理念却未获得足够重视[6]。避免或减少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增强职工的职业理想、行业文化自信,提升职工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等,都需要底蕴深厚的产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培育。高职文化建设在吸纳产业、企业文化精髓的同时,更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文化育人的规律,推进产业、企业、职业文化的创新发展。

3 高职院校文化“三进”的策略

文化“三进”旨在推进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其实质是在实现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与职业教育或高职校园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传承优秀的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在创新高职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整合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合力和水平,进而促进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的提升,满足行业、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的需求。文化融入是不同类型、不同属性文化的整合过程,是学校、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担当的必然要求和根本趋势,需要深入探讨融合的关键点和难点。

3.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校企合作开展文化融合的研究和实践

产业、企业、职业文化与职业教育文化的对接、融合是高职院校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育人改革中应遵循的核心要求。高职院校应依托行业发展,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以文化对接、融合引领校企合作,探索文化融合的机制和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丰富职业教育文化和产业、企业、职业文化的内涵,拓展其文化育人的载体和方式,提升文化育人的成效,实现职业教育文化与产业、企业、职业文化在传承创新、借鉴融合中的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特色,组成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学校文化建设部门工作人员等组成的研究团队,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和合作企业的背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相关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研究,深入研讨分析相应产业、企业、职业的文化价值理念,深入开展产业、企业、职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力争有所创新和成效。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吸纳相应产业、企业、职业文化的精髓,形成专业文化建设模式,共建相关文化课程,培育师生的相关产业工作价值观,突出职业教育的文化育人特色,丰富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内涵,建立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高职育人综合评价体系。

3.2 创新开展专业文化建设,搭建文化“三进”载体

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对高职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强化、深化、活化和支撑作用[7]。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探索不同专业文化的育人规律,深化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内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促进专业建设内涵发展、打造特色品牌专业的内在需要[8],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阶段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抓手。高职院校应当以专业建设为依托,将专业文化作为融入产业、企业、职业文化的主要渠道和载体,吸纳传承产业、企业优秀文化,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建设具有相应产业、行业、企业文化特色的专业文化,并将专业文化育人贯穿于专业与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理论实训教学的每个环节。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优化专业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职业氛围浓厚的真实、仿真的实训环境等措施,提升专业文化建设水平。我国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曾指出:“要把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中,要注意体现职业道德、产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的有关内容。[9]”通过专业文化建设,将优秀产业、企业、职业文化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思想、心理上接受相应的文化价值理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育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将其用于行为指导,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教育。

3.3 强化文化育人理念,发挥高职教师在文化传播中的主导作用

高职院校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以文化人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学生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等非智力因素对其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高职院校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在产业、行业文化普及和先进文化引领方面的社会责任,深刻认识产业文化、企业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对高职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增强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文化育人意识和能力,增强文化学习、文化素养提升的自觉性和紧迫性。

思想政治课、职业发展指导课等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增强责任感,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在提升自身相应文化素养的同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强化产业、企业、职业文化渗透的研究和教育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在行业、专业、职业的发展中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作用,明确职业发展规划,并能按照相应的文化素质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教师的实际,将产业、行业、企业文化列为教师培养培训、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创新、完善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丰富教师的企业、行业实践经历,引导教师感受行业、企业、职业文化的特色和价值。同时,加强对教师文化学习情况的考核,提升教师在教育教学,特别是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渗透文化教育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接受行业、企业文化的熏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文化传播中的主导作用。

3.4 融合创新,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高职院校应打造专业文化活动品牌,将文化“三进”教育活动融入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依托学生的专业协会活动、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等,持续全面地向学生进行产业、企业和职业文化精髓、价值的讲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明白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的要求,提升增强自身素养的自觉性。

高职校园文化应体现职业性、实践性、专业性特色,丰富内涵和底蕴。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品牌,吸纳产业、企业和职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因素,突显职业教育的文化元素,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深化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在学校文化氛围营造和文化景观建设中,可通过不同的文化载体展示产业、行业、企业文化。例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就突出了“水文化”特色,将水利工程“搬进”校园,建设的水文站、气象站、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等水利设施成为独特的校园景观,既可满足实习实训需求,又向师生传播了水利文化;学校建设的“足迹”文化景观,融入为水利建设、水利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甚至牺牲生命的著名人物的事迹,传承“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彰显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治黄河、兴水利、除水患、安民生、建国家”的使命担当,形成了浓郁的文化育人氛围。

4 结语

将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文化,是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提升竞争软实力的必由之路。在文化强国、立德树人精神的指引下,深化文化“三进”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内涵建设的重要课题。完成这一课题,需要产业、行业、企业站在承担社会责任、立足长远发展的高度,增强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高职院校在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对学校改革创新发展的作用,以及“以文化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意义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融合、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责任感,与产业、行业、企业精诚合作,探索出更为合理的文化育人模式,从而提升文化育人的成效。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DB/OL].[2016-06-24].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 lfiles/mo e/moe_630/201406/170737.htm l.

[2]余祖光.职业教育如何实现文化“三进”[N].中国教育报,2012-04-04(5).

[3]王文兵,王维国.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4):71.

[4]任耀生.文化对接是校企深度合作的纽带[J].福建教育:职成版,2012(3):8.

[5]余祖光,王文槿,荀莉,等.职业教育中工作价值观教育和产业文化育人的研究与教改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56-62.

[6]李乾坤,邓光.专业文化:支撑高职文化建设的主体与实体[J].职业时空,2014(6):5-8.

[7]王志兵.校企合作的价值回归:高职专业文化融合产业、企业文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52-56.

[8]鲁昕.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推进职业院校德育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2):27-28.

[9]张麦秋.论行业文化对高职教育专业文化的导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53-56.

[责任编辑 冯 峰]

Study on Higher Vocational Culture Construction Path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Culture“Three Entries”

YAO Fen
(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Kaifeng 475004,Henan,China)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ultivate people with literature”is a necessary requir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lement the cultural education target and cultivate th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how to implement“Industry culture enter into education,enterprise culture enter into campus,professional culture enter into classroom”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comes up with the suggest paths as follows:tak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a guide,via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o carry out the cultural fus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carry out the professional culture construction with innovation;give full play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leading role of in culture transmission;construct campus culture brand with unique features,etc.In the process of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soft power,improve the level and ability of cultu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skilled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ulture construction;cultural education;c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culture“Three Entries”

G641

A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6.03.018

2015-03-17

河南省教育厅专项研究任务项目:人文社会科学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形势任务及问题对策研究(2015-SZ-087);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职院校两级管理模式下系部文化建设研究——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5KXJS013);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基于专业特色化发展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2015XJJGLX016)。

姚芬(1972-),女,河南尉氏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三进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棋乐
藏垢纳污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同志“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