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

2016-03-15 21:04王凤英
黑龙江科学 2016年15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

王凤英



对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

王凤英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哈尔滨 150025)

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人文基础学科,是高校必然开设的一门学科,同时,学好汉语言文学这门基础学科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质量汉语言文学优秀人才,所以,在新时代发展下不断强化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策略,创新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重大。

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就业压力难问题越来越凸显,传统应试模式发展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人才的培养,其中就包括传统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诞生在应试教育发展模式下,其所培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方面都无法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但是在具体专业发展细节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人事能够与时代发展步伐实现自我的发展、创新与突破,这样才能将当前汉语言文学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快速转变为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通过对当前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分析与研究,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经验以及工作经验,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深度分析了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1 将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准确定位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左右,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过重的强调精英教育,即非常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较为注重汉语言文学学术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培养,导致汉语言文学人才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提升,而且也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市场竞争需求,因此,创建全新的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使其与时代发展、社会发展相适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新时代发展下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第一,要求我们结合当代的发展,明确好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作为高校必修的课程,应该首先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学生的真实发展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以满足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对汉语言文学人才的要求。如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缺口来设置课程开展的侧重点,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和就业打下基础。

第二,要树立起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汉语言文学严格来讲就是研究语言发展的学科,所以,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岗位的竞争能力,就必须树立多管齐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可以将汉语言文学知识与当代主流技术相结合,实现由单一的知识培养向一专多能方向转变。

第三,要树立起发展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工作者,应该学会用发展的目光去看待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去看待汉语言文学教育,这样才能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岗位的需求变化来快速的转变教学策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我国已经进入到现代化办公室时代,

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无纸化办公时代,所以,我们在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中应该充分的结合现代化办公模式来培养汉语言文学人才。

2 完善课程设置

2.1整合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阅读、鉴赏、写作等教育教学体系进行分类处理,这也就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在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还要将阅读、写作、鉴赏等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体系。比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来为学生布置包含阅读、鉴赏、写作等多个训练项目在内的综合类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完成教学,这样一来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也会得到真正的提升。

2.2细化专业类别

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应细化专业类别,将汉语言文学分成教育教学、文秘公关、文学研究等小的类别,并根据学习目的和就业方向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3 兼顾科研与教学,保证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在新模式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应该重视科研与教学的紧密关系,科研辅助教学,教学也能够带动科研。所以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够忽视任何一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如果没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作为基本保障,根本不能够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更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新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所以,应该以科研实力为后盾,加强学科的建设,并且提高教师投入到科研的积极性。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模式也在悄然变化。作为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实际的需求来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不断提高汉语言文学人才的综合能力,保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1]王文胜.夯实基础,分向培养,注重实践——论丽水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丽水学院学报,2008,(04):114-116.

[2]郑健儿,范世清.关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基于浙江万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社会适应性调研[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2):22-25.

[3]王作新,刘月新.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S1):129.

[4] 谷建军.专业教材与职业教材的互补--汉语言文学教材实践变革[C]//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2010.

[5]袁胜军.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为例[C]//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009.

[6] 祝德纯,周立群.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我见[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04):61-62.

[7] 曹国辉.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8,(06):83-84.

[8] 伍建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110-111.

Reflections on talent training new mod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WANGFeng-ying
(Harbin Far East Institute ofTechnology,Harbin 150025,China)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s a basic subject of humanities,is a compulsory discipline of college,meanwhile it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Socialist modernization requires a large number of high quality talents,therefore,to strengthen talents training strateg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era and innovate its training model are important for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Talent training;Newmodel;Reflections

H193

B

1674-8646(2016)15-0090-02

2016-06-02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专业
我们需要文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