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德对宗白华的影响

2016-03-15 21:18王秋萍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宗白华浮士德

王秋萍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420)



论歌德对宗白华的影响

王秋萍1,2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420)

宗白华是中国现代美学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他的意境理论既体现出中西汇通,又完成了意境古老理论的现代转型。而在他的求学之路上,歌德扮演了重要角色。歌德其人和歌德作品均对宗白华有深刻启示和影响,二人渊源颇深。

宗白华;歌德;影响

宗白华是中国现代美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的美学追求反映了近代中国美学寻求中西融合的发展方向。西方的不少学者对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产生过影响,其中歌德是影响巨大的一位。对于他来说歌德是一扇明窗,他身上具有西方与东方智慧的交融,能够由他窥见人生永恒的天空。本文将从歌德本身和歌德的文学作品两个方面去探析歌德对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影响,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根源以及动力。

一、歌德其人对宗白华艺术观人生观的影响

(一)歌德的人格之美对宗白华的影响

五四时期,学者们对动荡的中国充满了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激情,他们努力探寻人的自我意识和人生价值,为当时迷惘的年轻人,为困顿中的中国寻找出路。当时的学者大多把目光投向西方,希望从那吸取经验。宗白华就是为之努力的代表之一,他将人格与艺术关联,认为艺术是人生的反映,而人生又由人格决定,人生、艺术、人格相互影响。人格是每个人所独有的特征,是一个人的精髓所在。如果把一个人的人生看作艺术品的创造过程,那么这件艺术品的灵魂就是人格。因此宗白华对人格特别看重,而歌德的人格对宗白华影响又尤为突出。在宗白华翻译的《歌德论》中,曾评价歌德是人性中之至人。在宗白华眼里如此高的评价,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首先是真实的完整的人性组合。歌德的人格特点是完整的既有矛盾冲突,又统一而真实。他可以为追求的目标不懈奋斗,但又总在目标实现之际舍弃它去追求更高远的目标。他对生活可以敏感而又丰富,也可以超脱世俗。其次是对生命的热爱。歌德人格中对生命的热爱是吸引宗白华的重要部分。他不懈奋斗,追求一生。无论是少年时期的彷徨迷茫还是中年时期对世俗罪恶的厌恶,他对生命爱的炽热,努力探寻不言放弃。也正是如此,尽管在人生的低谷,他也能让自己的生命充满奇迹,让世人惊叹。最后歌德人格中的执着狂热的追求精神也是贯穿他人生的闪光点。他对自己所希冀的十分执着,无论身处何境他都在执着狂热的追求,正如他笔下的浮士德一样,而这种执着和狂热,则是人格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歌德的人格在宗白华眼中是艺术的、完整的,并启发了宗白华关于“小己人格”的思考。他指出,应该重视人格的个性化,努力提升自己、完善自我人格,而这个努力完善的过程必然是纠结、痛苦,如同凤凰涅槃一样,但最终将是新生的喜悦,就如同艺术的诞生一样。“小己人格”在他写的《中国青年的奋斗生活与创造生活》中提出,旨在为当时迷茫的中国青年指出一条求索的道路,对当时社会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这也为宗白华后期的“晋人之美”提倡理想人格做了铺垫。

(二)丰富人生对宗白华的影响

歌德丰富的人生经历带给五四时期的学者很多启示,宗白华将他的感受集中写在了《歌德之人生启示》中,他指出歌德的人生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方面是人生的丰富性与矛盾性结合。歌德的人生非常丰富研究成果也非常多,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种种的头衔,包含了人生的无限可能。宗白华认为,歌德不是单一和纯粹的,而是由多个歌德共同组成,包括“少年歌德与老年歌德”“莱布齐希大学学生歌德”“魏玛朝廷的歌德”“与席勒交友时候的歌德”等等。这么多的歌德共同构成了他丰富的一生,而这来源于他对生命的热爱与肯定。宗白华在《怎样使我们的生活丰富?》一文中就倡导应该努力扩展生活的长度和宽度,让生命没有尽头和束缚,努力丰富人生,创造更高的价值。歌德人生的另一方面特点是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在他的人生中也有“迷途”,他徘徊过,却最终选择了前进。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曾选择过“逃走”,从文学逃入政治,从政治又躲入科学;从莱布齐希大学到故乡,再从故乡到魏玛,再到意大利又重回祖国,但种种“逃走”不是逃避,而是自省,让他由现实重新返回自己的内心。每一次逃走都是他对人生执着的追求,无论成功与否都勇往直前。

宗白华在《说人生观》中提出了乐观、悲观、超然入世观三种人生观。在他看来乐观、悲观各有缺失,由此提出了超然入世观。这种人生观的人愿意用行动去拯救大众,不在乎个人的得失,能对成功、失败泰然处之,具有大无畏的思想。在宗白华的这种超然入世观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到中国的道家文化,同时也能感受到歌德的人生观。宗白华认为歌德的人生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既有“西方文明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同时具有东方乐知天命,宁静致远的智慧。”这是他艺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二、歌德其文对宗白华艺术观人生观的影响

歌德的作品较早的传入了中国,这使得宗白华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了解到歌德。作为世界级的文豪,他的作品对宗白华艺术观、人生观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部分将以小说和诗歌为例简要分析。

(一)歌德小说对宗白华的影响

在歌德的小说作品中,《浮士德》和《少年维特之烦恼》对宗白华影响最为突出:

1.《浮士德》对宗白华生命精神的启示

《浮士德》在欧洲特别是德国享有崇高的声誉,它被看作是歌德一生主要的事业,也是他的人生写照。这本风靡全球的著作传入中国,对当时的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当时不少学者的精神支柱。在宗白华看来,浮士德之所以吸引他是因为浮士德身上具有一种超然洒脱,不计得失的核心精神,人生注定充满了酸甜苦辣,承认生命本体,坦然面对各种坎坷,执着的不懈追寻和努力。浮士德的这种精神给了宗白华重要的启示。作品中的浮士德为了探寻真正的答案,执着追求,不惜一切,甚至选择毁灭。而浮士德所代表的歌德也是一生都在执着追求,每一次新的选择都充满了人生的坚守。这恰好符合当时宗白华超然入世的精神。当时的中国备受困扰,学者纷纷寻求救国之路,宗白华则倡导实业和教育救国。他倡导青年要奋斗、要创造才有将来,放弃奋斗、放弃创造人生则无法前进。宗白华的这一思想在浮士德身上找到了依据。另一方面是和谐统一的生命形式。宗白华在《歌德之人生启示》中除了谈到浮士德形象对他的启示,还结合这本著作谈到了人生。他认为浮士德的每一段生活“都潜伏着生命的整个与永久,每一刹那都须消逝,每一刹那,即是无尽,即是永久。”这告诉我们,无论哪种生活,我们都要去接受,因为不管怎样生活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每一种生活只是一种表象,关键需要我们用时间去探索这一表象下的意义,而不是每一种生活表象本身。这也启迪了宗白华关于人生形式与内容的思索。人生的酸甜苦辣只是一种形式,为的是丰富我们生活的内容,所以在此过程中不应为这些所累,而是去努力探寻内容过后沉淀的人生意义。

2.《少年维特之烦恼》对宗白华的启发

五四时期,宗白华非常关注青年问题,认为青年是社会创造的力量,更是亲身投入“少年中国学会”,希望从青年入手去改变中国。在当时,宗白华认为青年们内心迷茫、行为徘徊,信仰缺失,必须帮助青年们建立新的人生观、新的信条。而《少年维特之烦恼》则在这方面带给他很多启示,他的《青年烦闷的解救办法》可以看作是对维特烦恼的中国式回应。

少年维特本是一个纯真有梦想的青年,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但由于人格的不完善,当爱情离去时,抑郁其中,不能实现人生的超脱,最终他失去了纯真,而被世俗束缚放弃了生命的权利。这和当时的中国青年面临的困境类似,只是当时中国青年面对的不是爱情,而是变得懦弱的祖国。宗白华就此提出了他的解决办法:用艺术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的种种不如意,用研究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工作创造人生价值。

(二)歌德诗歌对宗白华的启示

在诗歌方面,歌德带给宗白华的启示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诗歌应充满激情,充满生命力。例如歌德的《格利曼》中曾有诗句“向上,向上去,云彩漂流下来,漂流下来,浮向我热烈相思的爱。”歌德曾说“不是我在作诗,而是诗在我心中唱歌”,宗白华在《歌德之人生启示》中也就此大力赞扬了歌德的诗歌。另一方面,歌德的诗歌的生命之“动”,再次得到了宗白华的高度肯定。生命之“动”带给诗歌的是灵魂,是无限可能的舞动,正如歌德的《海上的寂静》诗歌表面看似静谧,但是在宗白华看来,却充满了生命的动态。静谧的天空和广阔的大海,看似静寂,但在背后却是无数生命在暗潮涌动。作为诗人,我们能在宗白华自己的流云小诗如《人生》《我生命的流中》看到其受歌德影响的影子。

三、歌德走进宗白华的缘由

杨牧曾在《〈美学散步〉代序》中就宗白华对歌德的接受做过这样的评价:“这种强烈的对歌德的认同,不但在中国绝无仅有,比冯志和梁宗岱更彻底,即使在德意志日耳曼民族以外的欧洲人当中也不易多见”。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时代因素

五四时期变革中的中国,很多人对文化信仰开始迷茫,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宗白华致力于帮助青年重塑人生理想。而歌德就恰好满足这一需要。在歌德身上有生命的热情,有不断追寻的精神,同时他的人生又是理性的而非盲目的狂热。这和当时中国青年需要有爱国的激情又需要理性非常吻合。而歌德的作品中浮士德的抗争精神给当时正受列强欺侮的中国人以希望,所以歌德本身和他的作品都符合当时那个时代的需求。

2.学术上的认同

歌德在宗白华的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也与他对歌德作品研究的认同有关。宗白华先后发表了关于歌德的多篇论文,如《歌德之人生启示》《歌德论》《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同时他还翻译了比薛斯基的《歌德论》、以及歌德的多篇抒情诗。他对歌德的研究深刻而又广泛,这与他对《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的研究与深度认同有关,正是出于对歌德作品的认同,宗白华才将艺术与人生、人性紧密结合,成为了他艺术人生观的很好填充。

3.强烈的情感认同

在宗白华多篇关于歌德的文章中都透露出他对歌德的崇敬和肯定,这些都是他对歌德情感认同的表现。这是因为,他努力探寻能改变中国启发少年的东西在歌德本人和他的作品中均有体现。他认为歌德人生就是“艺术人生”的典范。宗白华认为歌德之所以与其他世界级文人相比独具魅力,是因为他不仅是作品,更重要是他本人的人格都给予世人无限启示,他曾评论歌德“他的生活是他最美丽最巍峨的作品”。

综上所述,宗白华选择歌德并非偶然,而是对在种种因缘之下选择了从歌德处去汲取西方的精华,而歌德其人、其文都带给了宗白华巨大的启示,对他的艺术人生观影响深远。

[1]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出版社,2001.

[2]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长 河

2016-07-02

本文系2014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编号:14GWCXXM-43)研究成果。

王秋萍(1985—),女,四川达州人,讲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中外文化比较专业2013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比较文化。

I206.7

A

1671-8275(2016)05-0116-02

猜你喜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宗白华浮士德
作为赌注的浮士德
《浮士德》(书影)
英国皇家歌剧院歌剧电影《浮士德》
My Life as a Waiting Dog
An Evaluation of Two Pedagogical Applications of Video in an ESP Context
宗白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论析
A Study on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Bad—news English Business Letters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古诺的《浮士德》
我们
Pour une puissance culturelle chino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