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

2016-03-15 23:14倪佳
关键词:服务体系文献图书馆

倪佳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图书馆, 湖南 长沙, 410205)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

倪佳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图书馆, 湖南 长沙, 410205)

构建创新服务体系是网络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应遵循“网络服务与传统服务相结合、适应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契合用户需求”的指导原则, 采取“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服务平台、加快图书馆法制化建设、开展个性化和社会化服务、大力提升馆员素养”的创新服务策略, 避免重复建设,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信息需求的满足率。

网络时代; 高校图书馆; 服务体系; 创新发展

随着现代技术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网络的普及, 在信息资源观念不断深入社会大众的趋势下,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模式也面临着网络化、数字化的冲击和挑战。以信息化、网络化为手段, 更好、更快、更便捷地服务民众, 服务社会和人类进步是图书馆追求的目标[1]。然而, 当前许多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低、服务手段单一的传统服务模式严重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不能满足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以光纤通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数字技术为手段的新形势下, 图书馆所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服务对象的文化水平、阅读兴趣、权力意识发生改变, 读者信息需求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 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对图书馆管理方式、文献搜集、文献组织、信息服务手段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2]。图书馆人要增强忧患意识, 充分应用网络环境和外部力量进行全面的思想和技术革新, 完成创新服务体系的历史使命, 努力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加速器。

1 高校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的弊端

1.1重复建设严重, 资源建设成本高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 各地区高校图书馆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馆藏体系大幅扩充, 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我国高校图书馆大多处于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多头纵向领导下的半封闭状态[3], 缺乏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途径, 追求“大而全”的馆藏体系建设, 形成独立格局、各自为政的服务体系, 造成资源重复建设, 浪费国家公共资源。在信息呈几何级海量增长的今天, 读者信息需求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读者需求压力大与资源建设高成本的矛盾突出, 严重制约了传统服务模式下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1.2服务对象受限, 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因受到馆舍条件、硬件资源、人力资源的限制, 目前只针对校内师生开展信息服务, 满足本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与公共图书馆相比较, 高校图书馆存在服务范围狭窄,服务对象固定, 服务手段单一等弊病, 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较低。随着文献共享意识的深化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 形成了一批区域内高校图书馆联盟。图书馆通过签定联盟协议, 共享数据资源, 以文献传递、联机编目、馆际互借等方式, 拓展了各自服务空间, 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但真正实现社会化服务的大学图书馆很少。据分析, 我国高校图书馆图书使用率大约在0.3~0.5次之间, 即年均8本书中才能有1本一年使用1次, 而俄罗斯年均为1.4~3.0次, 日本公共图书馆为5.0次[4]。一般高校图书馆中只有约三成图书、期刊经常被借阅, 且高校在寒暑假期间留校的学生不多, 图书资料都处在闲置状态。

1.3服务观念落后

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观念落后表现在: (1) 只关心藏书和仪器设备数量, 对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培养,良好阅读环境的营造, 文献利用率以及读者需求的满足率等服务效果漠不关心; (2) 因受不同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制约, 在发展过程中与外界其它单位、部门的联系受限, 喜欢关起门来搞建设, 形成“自给自足、备而不用、封闭管理”的图书馆服务模式[2]; (3) 在藏书管理上重收藏轻利用, 追求自我发展,限定服务对象和范围, 如将出版年代比较久远的书籍保存起来, 人为地降低了这些书籍的利用率; (4)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上缺乏激励措施和竞争机制, 馆员养成懒散的办事作风, 缺乏开拓创新的服务理念, 怎么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1.4馆员整体素质跟不上时代要求

少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识水平低, 业务能力差, 连基本的图书分类和排架方法都不能明晰, 对信息开发、数据挖掘等深层次服务更是无能为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各方面受到信息化改革浪潮的冲击, 知识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新常态对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字环境下馆员不但要熟悉图书馆前沿理论, 具备广博的学识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还需要有学科专业背景, 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检索的操作技能, 精通科技查新、文献开发、文献综述、数据挖掘、信息推送、定题服务等现代信息服务方式。大多数图书馆里都严重缺少这样的复合型人才。

2 高校图书馆构建创新服务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2.1网络服务和传统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馆藏文献的概念更加贴近实物所承载的对象——信息。实体资源、可供服务的共建共享资源以及网上的开放存取资源和免费电子资源, 都是图书馆基础资源[5]。读者的年龄、文化、习惯、技能差异很大, 对文献载体的选择各不相同。有些人喜爱网络阅读的便利, 乐于接受网络服务;有些人喜欢纸本阅读的厚重与直观, 特别是中老年读者。纸质书和电子书这2种文献载体代表着传统与现代不同的知识存取方式, 纸质图书更适合人们精读、深读、学习, 电子文献方便人们下载、保存、获取, 两者各有优势。构建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共存并重的复合型图书馆是今后发展的大方向。因此, 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需要网络服务和传统服务相结合, 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并重, 将纸质文献和电子资源的比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

2.2适应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原则

图书馆传统服务体系存在信息来源渠道简单, 服务方式、服务手段落后, 资源配置不合理, 经费使用不科学等问题。构建创新服务体系要求高校图书馆注重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 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教学科研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 适应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 探索新时期图书馆大数据资源开发、网络学习空间平台搭建已经势在必行。高校图书馆要合理配置用于文献订购、网络租用、异地检索、购买服务、馆际互借和复制等方式获取信息的经费比例, 围绕重点学科专业的特色数据库建设。网络如今已经成为知识的宝库, 不少工程技术方面的期刊和资料可免费通过互联网下载, 如CALIS已免费开放数据库, 美国IBM公司主页收集了自1971年以来的全部美国专利文献供免费使用[6]。馆员可凭借专业优势, 综合运用检索方法和各种搜索引擎, 开展网络信息检索和文献开发, 将庞杂无序的网络资源加以整合利用, 推动图书馆数据中心与教学部门的无缝对接。

2.3契合用户需求的原则

用户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如何确立的最重要的因素, 创建用户满意的服务体系是图书馆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 网络环境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持。过去由于图书馆大部分都是纸质文献, 资源形态单一, 这就决定了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也必然单一。“网络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方向, 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光纤和卫星通信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己经席卷全球, 用户产生了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要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变化而转变, 不断扩展和细化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依靠网络技术实施多元化服务。如根据本校学科专业建设重点, 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 建立相关网络资源导航、链接或者镜像站点, 契合学科发展的要求搜集整理网上资源扩充馆藏, 构建符合用户多样化信息需求的服务体系。

3 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的策略

3.1分批分层次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服务平台

要求任何一个图书馆采集所有的文献资料是不可能的, 但将不同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 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组成图书馆联盟, 就可以起到优势互补作用, 最大程度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多样化服务体系不是指一个图书馆能为读者做多少服务, 而是全国一盘棋, 所有的图书馆共同为用户做些什么。当前, 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 互联网为各图书馆提供了共建虚拟馆藏的可行性, 非常需要不同类型、不同系统的图书馆之间统一技术手段, 实现技术互通, 建立纵横交错的服务网络, 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满足大众的需求。

在网络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体系最关键的瓶颈就是如何建立信息资源的共享平台, 这方面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我国各地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很不均衡,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过程从顺序上来说是先易后难, 分步实施, 其指导思想就是要打破图书馆之间各自为政的狭隘观念, 树立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科学发展观。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区域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 以区域内、系统内图书馆联盟的方式构建相应的服务体系, 在资源共建、信息共享和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建立合作, 在各馆之间实现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在构建图书馆联盟体系过程中, 要注意最大程度地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各图书馆既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者, 又是受益者,收益远远大于付出, 各馆只要集中精力建设好各自的特色或专题文献数据库, 维护共享网络, 就可以充分发挥联盟的特色资源、人才和地域优势, 形成合力, 实现更多有特色的数据库在网上服务[7]。高校图书馆之间需要加强合作, 共建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服务体系。

3.2加快图书馆法制化建设的步伐

我国迫切需要制定专门的图书馆法, 将图书馆所有行为规范写入法律程序, 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应尽快制定与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内容相关的法律, 并要尽可能做到统一配备服务软件、统一标准规范、信息交换协议、馆际互借协议等, 数据加工处理采用各种国际标准、国内标准; 统一管理和服务的办法, 如用户权限管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规则、成本核算办法、经费结算办法等[8]。若服务体系的流程都能实现全国统一的标准, 不仅可以提供可靠的服务, 满足读者需求,还能促进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 图书馆事业才能走入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

3.3针对用户需求开展个性化和社会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将知识和信息储存、传播、推广的重要历史使命, 是国家重要的知识资源宝库。网络信息时代, 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用户的知识结构、信息需求、行为方式创造符合其个体需求的信息服务环境, 提供个性化集成的信息资源, 这也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生存的法宝。数字图书馆的推广为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 提供了可操作的环境。图书馆创建个性化信息服务团队, 收集用户信息并加以分析,借助网络技术和强大的电子数据库资源, 能够针对用户在不同时期的专业研究或学习需求[9], 提供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个性化定制和推荐服务。图书馆网络咨询服务是一项很重要的个性化服务方式, 通常馆员可就读者想要咨询的问题在图书馆的主页、微信圈、QQ群上与用户进行实时互动, 掌握用户信息需求, 也可由工作人员将相关资料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读者。图书馆网络信息技术的建设重点应以自助服务为方向, 通过完善基础网络平台、服务平台, 采用BBS、电子邮件、超文本链接、远程浏览下载等技术, 加强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的实用性[1]。

高校图书馆应打破固步自封的旧习,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开展面向全社会的信息服务,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 这样不仅能更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提高图书馆社会声誉、社会地位与社会作用, 还能挖掘图书馆自身潜力, 提高核心竞争力, 为管理服务工作开辟新的思路。

3.4大力提升馆员素养

图书馆领导要重视对全馆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 将馆员的继续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制度和目标来落实。培训主要包括对网络设备和信息资源的使用和提供, 还有培养他们热忱服务的意识, 同时要有激励和约束的措施, 让馆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总之,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体系的构建, 改变着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 为发展中的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思维理念。构建与当前图书馆服务新特征相适应的服务体系, 是今后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方向。

[1] 伏立霞. 新世纪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综述[J]. 晋图学刊, 2006 (3): 1–4.

[2] 富平.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0(3): 53–57.

[3] 张虹. 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思考[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31(4): 488–490.

[4] 杨莹.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市场意识与开放型服务体系的构建——以高校图书馆为例[J]. 商场现代化, 2006 (36): 395–396.

[5] 何丹青. 图书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的“和谐共建”策略[J]. 情报杂志, 2008, 27(1): 139–141.

[6] 温万虎. 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模式和创新策略[J]. 图书馆论坛, 2005, 25(4): 148–150.

[7] 王玲. 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构建[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36): 40–41.

[8] 徐克谦.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87.

[9] 王茹. 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 情报杂志, 2005(3): 105–106.

(责任编校: 刘刚毅)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innovation system in network times

Ni Jia
(Library of Hunan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angsha 410205, China)

Building innovative network service system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library development. Current University library innovation service system should follow the guiding principle “Web services and traditional services combine, adapting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fitting the needs of users”, and take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management services platform to accelerate library legal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services, greatly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brarians' innovative service strategy, avoid duplication and improve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 and meet information needs.

network era;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system; innovation development

G 252

1672–6146(2016)02–0079–04

10.3969/j.issn.1672–6146.2016.02.018

倪佳, hncznj@126.com。

2016–01–04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文献图书馆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