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思想的分析研究

2016-03-15 10:42吴金火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法治化法治建设

吴金火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提出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工作需加强意识形态的领导力和意识形态的法治化;坚持走文化道路、经济道路、阶级道路。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能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作为党治国理政中“极端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不仅属于国家治理体统中的文化治理,亦对其具有定向导航、凝魂聚气、评判调节等功能。

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中国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单向过程,它已融入一个多向互动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越来越受到世俗民主政治发展、社会转型和全球化浪潮的影响,文化的多元化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提出了挑战。

(一) 社会生活世俗化使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挑战

我国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及社会政治文化世俗化和理性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生活的世俗化肯定人的自然欲望,肯定世俗生活的乐趣满足于平安与舒适,注重眼前的物质利益,成为当今社会大众追求的重要生活价值目标,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缺陷与宏观调控的局限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许多不良的影响。

(二) 文化多元化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挑战

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及政治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都必然会反映到文化领域中来,必然通过社会文化的折射呈现出来,并导致文化本身的分化和多样化发展。如,大众文化、草根文化在内容上和话语上的多样性,客观上形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调侃,在市场上不断挤占主导文化,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此外,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

(三) 西方社会思潮泛起使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挑战

当今世界,不同国家意识形态的冲突与互渗使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挑战。西方社会思潮的涌现,在理论与现实的层面上,使不同阶层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了困惑、忧虑与迷茫,一些错误观点如“意识形态中立论”等占据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未来缺少了以往的坚定信念,动摇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基础。

二、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的两大关键

当前,党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能力重点在提高意识形态的领导能力,核心在提高意识形态的法治化建设。

(一)不断提高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能力

1.不断提高党对自身意识形态体系的主导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地位不是天然的,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党对自身意识形态体系的主导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已经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科学的意识形态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要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化话语体系构建能力,努力形成易于被民众和党组织成员接受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以话语权赢得主导权。要不断创新意识形态传播媒介加快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融合,探索多样化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构建互联网时代“微时代”[2]的立体化意识形态传播格局增强党的意识形态传播效果,不断提高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2.不断提高党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系统的调控力。

党对社会意识形态系统的调控要遵循意识形态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重点是加强社会整体意识形态掌控力。[3]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个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体现了不同阶层、社会群体价值观上的“最大公约数”。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意识形态建设,能够在思想意识领域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反映社会现实和广大人民群众价值诉求的信仰和规范,从而构筑起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基础。

政党一旦成为执政党,其自身意识形态就成了主流意识形态,但主流意识形态不是唯一的意识形态,执政党不应该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行地变成全社会的意识形态[4]。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已表明,意识形态的垄断必然会造成社会共同价值的分裂,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因此,要在 “一元 ”和“多样”之间形成动态的平衡,在一元中求多样在多样中立主导,促进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发展。

3.不断提高党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力。

当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但同时,纷繁复杂、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也汇成了各种意识形态涌流,对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党要加强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党的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底线思维尊重差异,鼓励多样,在交流互鉴的基础上,实现党的意识形态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协调整合意识形态领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 [5]推进不同意识形态的融合与创新,使非主流意识形态朝着健康的、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在法治化的指导下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法治化

当今中国由政治向法治的转型恰逢其时,如果在这个时期不向法治社会转型,当出现更大矛盾的时候, 再想起实行法治, 可能就晚了。[6]尤其是改革开放30 年的成功,使得我们可以把法治作为深化改革的目标,用法治促进社会转型与发展,必须用法治意识形态替代权力政治的意识形态,权力政治应该转向法治政治,在意识形态法治化过程中,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占据着核心地位。

三、提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治理能力的三条路径

(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基础

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基础,一方面,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另一方面,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这样,才能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抵御能力,才能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基础。

(二)打牢意识形态安全的经济基础

要从根本上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和巩固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公有制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之在质和量两个方面都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优势地位,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三)夯实意识形态安全的阶级基础

要搭建起各阶层意识形态的对话平台,处理好坚持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与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包容多样,化解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我们的意识形态才能显现出强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夯实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阶级基础,真正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5.

[2]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陈婷,陈海春.加强领导干部文化建设能力的必要性与实现途径[M]领导科学论坛,2013.

[4]李清芳.对提高执政党领导意识形态能力的几点思考,理论导刊 .

[5]金坤城.论意识形态管理理念的创新[J]理论探讨, 2013.

[6]陈金钊.把法律作为修辞,我要给你讲法治》[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年第6 期.

猜你喜欢
法治化法治建设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