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认定管理工作趟出特色路子

2016-03-16 13:27
农民科技培训 2016年3期
关键词:杭州市培育农民

认定管理是“三位一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环节,是新型职业农民从“培训”转为“培育”的关键所在,是充实完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的主要抓手,是激励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也是让社会各界更好地认识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壮大创造良好氛围必要路径。

浙江省杭州市从2004年开始建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从零起步,在工作实践中,趟出了一条极有特色的路子,形成了一整套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机制,农村实用人才在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开始发挥独特的作用。考察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情况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有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

一、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基本情况

1. 组织机构健全

一是组织健全。市委市政府成立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政策制定、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要求各区县(市)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班子,负责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工作。乡镇要有专人负责,领导协调实用人才的选拔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杭州市市县乡三级均有专门的组织和人员负责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可靠的保障。

二是出台政策。市委市政府两办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意见》,对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提出总体要求和基本目标。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管理暂行办法》、《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选拔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列入目标管理考核中。这些政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

2. 认定标准独特

杭州市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对农村实用人才有明确的定位:在农村中具有一定知识技能、能够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农村经济文化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

在具体认定标准上,树立“行行出状元,村村有能人”的理念,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采取了“分级认定,属地排名”的方法,即:按市、县、乡分级,按产业、行业、工种分类,按能力、规模、业绩排名来认定各级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克服了认定标准统一、定量定规模而易出现的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异明显的弊端,解决了实用人才空白村的问题,形成了宝塔式的选拔认定管理模式。

在市级农村实用人才认定上,将人才按产业分成9大类,90余个专业,每个大类和专业的实用人才均有一定的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标准的制定由农业专家根据杭州市的实际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规划,划定经营规模、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经济效益等方面指标。例如种养能手的标准是从事种植业或实施农业生产,种植某一种或多种植物(作物)达到较大规模(面积),或在同等土地条件下,单产明显超过本村平均水平,或单位面积的土地收益明显高于其他农户,并有一定示范带动效应、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业主或技术骨干人员。具体标准:大田作物10亩以上,设施大棚5亩以上,果树和绿化植物50亩,花卉等名贵苗木和面积灵活掌握。且人均收入高于当地农民平均水平3~5倍以上。

3. 管理服务信息化

一般认为,农村实用人才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扶持政策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这是对的,我们期盼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能出台各种扶持政策,促使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更快地形成、更好地发展。但是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为他们搭建“干事业”的平台,激发他们“干事业”的积极性,从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更多人致富。因此各级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都需要研究、熟悉、了解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为人才服务。在这方面杭州市的做法也很有特色,创建了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为发挥人才作用、服务人才奠定了基础。

一是变虚为实,杭州市自行设计了“农村实用人才登记表”,除了设置身份证号码、通讯方式、政治面貌等个人基本信息外,还有业绩产业规模、学习培训情况、工作简历等描述,为统计信息客观真实全面打下基础。

二是远程管理,数据共享。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将登记表录入数据库,开发了统计功能,实现了远程管理、数据共享,方便各级对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的查找、统计和利用;实现市、县、乡分级管理,形成“市级指导、县级主抓、关键在乡、服务到人”的格局。

三是服务到人,市县两级通过农民信箱,将最新的市场、科技等信息定向发送给农村实用人才,通过农技110热线电话和网上咨询平台,使农村实用人才及时获取专家的帮助。

四是创建“杭州市农村人力资源网”,将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农民素质培训管理系统进行整合(以上简称“一网两库”),由农民学院系统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方便农民教育培训的远程管理与全市的数据共享。

二、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的经验

1. 逐级评审

农村实用人才产生的基础在基层。人才认定标准向社会公布,实行村推荐、乡级评审、县级认定的办法。分别成立乡、县两级评审委员会,评审委由农办、人社、财政、农林水、科协和妇联等单位和有关专家组成,乡级评审委不少于7人,县级评审委不少于11人,县级评审委按类别建立评审小组。具体程序如下:村民委员会按照人才条件形成初核意见,填写“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登记表”,报所在乡镇评审委评审;乡镇评审委进行预审,并签署意见,报县级评审委;县级评审委根据各评审小组的初审意见,以专题评委会议的形式,形成评定意见。逐级评审使得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形成梯队结构,乡县市层层选拔,上一层次人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2. 分级管理

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分层次进行管理,目前已经形成市、县、乡三级管理层次。村里有分管领导、乡级建立实用人才服务站和实用人才档案;县级建立人才档案和信息库;市级在宏观层面上统筹管理。分级管理使得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基础扎实,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常抓常管,更有利于人才作用的发挥。乡镇抓基础抓初级,经常更新人才信息,及时吸收涌现出的新生力量,不断调整不再发挥作用的人员,加强对实用人才的培养教育,确定重点培育对象,重点培育对象控制在两位数以内;县级抓建设抓中级,注重队伍结构、人才分布,出台人才政策,指导区域内人才建设工作,重点培育对象控制在三位数以内;市级抓指导抓高级,制定人才规划,完善政策环境、部署工作重点、调整工作节奏,重点培育对象控制在四位数以内。

3. 动态管理

实用人才实行动态管理,两年选拔认定一次。对在农业生产经营、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人才补充进人才队伍,对因户籍变更、职业变更、经营状态变更、年龄增大等各种原因造成不再起示范带头作用,失去人才条件资格者在评审中采取淘汰制的办法进行调整。从2005年开始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认定,形成一支数量不断上升、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从2014年起,工作重点转向质量的提升,表现在从重点是人才选拔向人才评估、动态管理、调整结构、有进有出方向转变,实现了完善结构,提高质量,重点吸引大中专毕业生、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二代等人员进入人才队伍的目标。

4. 教育培训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制度,分层次开展各类培训。

市本级重点抓好“125”工程,即每年培训产值千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100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头人200名,种养致富带头人500名。

县级重点抓好“4321”工程,即每年培训农村新型经济业态主体 4000名 、农村致富带头人(生产能手)3000名、新型职业农民2000名、农村社会管理服务人员1000名。各县级单位根据各自实用人才队伍的分布情况和特色产业,结合当地实际申报培训计划,经综合平衡后确定项目和资金,纳入年度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任务,由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下达,全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0000名。

农村实用人才的继续教育已经常态化,农村实用人才必须经常接受各种继续教育,培训信息录入农民素质培训管理系统,并自动在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中更新。

5. 创建基地

创建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评定对象为:基地的经营者必须是市级以上农村实用人才,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示范带动能力、经济和产业前景发展良好的种植养殖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家乐”大户和农村文化之家;至少有一家市级以上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或推广机构为基地提供技术依托;县级农培管理部门要为基地建设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

杭州市在试点的基础上,分批确定了临安太湖源观赏竹种园有限公司等22家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实训基地,还与科协共同评选出江干区花卉行业协会等30家杭州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各示范基地因地因业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开展现场指导,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动农户发展。实践证明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是人才自身发展的“创业园”,是提供农村各类人才和农民学习的“田间课堂”,是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群众和农村各经济组织参观、考察、学习的致富样板,是科技创新、新技术推广的孵化园区。

6. 政策激励

在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方面,杭州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主要有:

评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006年首次评选出建德的草莓大王吴东良、滨江水果高级农民技师胡金龙和萧山高级农民技师尚舒兰等实用人才,与其他科技人员一样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此后每两年一次颁发市政府特殊津贴时,均有3名杰出农村实用人才享受同样待遇,到2014年时,已经有15名农村实用人才获得市政府特殊津贴。吴东良还获得市最高人才奖——杭州市杰出人才奖,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农村实用人才代表应党中央、国务院的邀请赴北戴河休假。

设立“农村实用人才奖”,分设“杭州市最佳农村实用人才奖(每次十名)”和“杭州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奖(每次百名)”两个奖项,简称“十佳百优”,每两年评选一次,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颁奖。

享受同等的人才待遇,杭州市将各类人才分为五类,分别享受不同的人才待遇包括住房补贴、健康体检、汽车上牌补贴指标等等,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类人才,专门放在农口评选,只要评上,就可享受同等待遇。

开展“三培养”工程,杭州市在农村实用人才中开展“三培养”工程,即把农村实用人才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农村优秀党员干部培养成实用人才,把优秀党员实用人才培养成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市委组织部、市委市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在2010年提出用三年的时间,为全市培养优秀农村实用人才5000名,达到每村2~3名县级以上农村实用人才,并从中发展至少1名党员的目标。经过第一轮实践,在实用人才中发展党员9377人,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实用人才15879人,实用人才评为县级以上先进模范人物5049人,换届进入村“两委会”成员有3940人。“三培养”工程,为农村实用人才发挥带头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使社会各界对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上述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在社会上的地位,激发了农村实用人才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了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到2015年8月,杭州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已经有139120人,从层级分,市级人才6674人,县级人才34269人,乡级人才98177人;从类型分,生产型人才54621人,经营型人才36909人,技能带动型人才12881人,科技服务型人才9996人,社会服务型人才24713人。达到了《杭州市中长期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所规定的目标。

三、对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的启示

杭州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育中的经验做法,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较强的启示效应。

1. 建立机制,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奠定基础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否成功,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除了扶持政策等重要因素外,还与认定管理有直接的关系。管理得好,为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使社会各界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杭州市十分重视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花大力气建立认定管理机制,为实用人才给待遇、搭平台、引人才、求规范,为人才培育奠定扎实的基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制度,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整体,认定管理工作做得好,是变“培训”为“培育”的关键所在,会使整个培育过程充满活力。

2. 搭建平台,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依托

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量大面广,纷繁复杂,涉及众多部门,从政府首脑到普通工作人员需要有一个平台联系在一起,获得各自所需的信息。在杭州通过“一网两库”搭建的信息化平台,将全市各级培训管理、机构管理、项目管理、师资管理,一直到人才管理、业绩申报、经费管理、证书管理等在内的日常工作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通过平台强大的查找、统计和利用功能,将人才认定后纷繁复杂的各种工作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市、县、乡三级信息联动,实现远程管理、数据共享。全市13余万农村实用人才中,通过网络可以查找任何一个人的即时信息,给出一定条件后,可以查到符合特定条件的所有人信息;任何时候需要统计资料,只要提出统计要求,瞬间即可完成;需要选拔人才、落实项目、举办培训、发布定向信息等,只要给出范围,即可提供名单或自动发布信息;一年全市举办的各种培训有几十万人,通过两库可自动更新实用人才个人的继续教育信息,提高了信息的准确率和有效性。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数字化平台,绝大部分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后管理工作都无法实现。

3. 创造氛围,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地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更要精心,要注意利用一切现有条件,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树立典型,强化宣传,创造氛围,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地位,同时也要激发新型职业农民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献身现代农业事业心,创造出更好的业绩,带领农民致富。杭州市对农村实用人才的“三培养”、享受人才待遇、享受政府津贴、设立农村实用人才奖、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业绩的宣传等做法,向全社会推出实用人才先进典型,发挥实用人才的作用,激发实用人才创造性的做法,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也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这些工作的特点是投入不大影响大,容易引起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注意,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各部门的职能有关,成为各有关方面的工作业绩,容易协调获得大家的支持。关键是主管部门要精心设计,全力实施。

4. 转变方式,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增添抓手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农业部门不可能独家包揽,要充分发挥体系的作用。一是各司其职,主管行政部门做好调研,精心设计工作方案,制订规范,善于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做好裁判员,评判各系统的工作业绩;教育培训和认定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作用,搞好教育培训,做好认定和管理工作;二是在培育中树立品牌,凡是受到培育对象欢迎的项目,都要认真总结提高,逐步规范化,成为培育的主要抓手。杭州市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中,由农办主导,主要做好调研,制订政策,设计项目,制订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起到综合协调的作用;充分发挥教育培训体系的作用,具体落实教育培训、认定管理的工作;在培育过程中形成了深受实用人才欢迎和各级各部门关注的“125工程”、“4321工程”、“三培养”、“示范实训基地”、“政府特殊津贴”、“双证制”等等品牌,并不断总结提炼,形成规范,加以提高。

认证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关键环节之一,管理的核心在于触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心,使得他们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组织感和依偎感。前者是为新型职业农民搭建一个台,激励他们尽情表演,让更多的观众受到感染和影响;后者要为新型职业农民搭建一个家,一进门就受到亲人般对待:问长问短、指点迷津,互相依靠、获得温暖,再大的风暴也不怕。杭州市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将在农村实用人才与管理组织之间形成更紧密的纽带,搭建大舞台,形成大家庭,带动更多的人,奔向全面小康,建设美丽家园。

浙江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杭州市中心校

孙中明 李 宜

猜你喜欢
杭州市培育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