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

2016-03-16 01:33萧山高级技工学校
中国商论 2016年21期
关键词:盈利浙江省能力

萧山高级技工学校 沈 幸



中小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以浙江省为例

萧山高级技工学校沈幸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以及政府政策的共同支持下,全国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而浙江省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04年深交所中小企业板的启动,发展更为迅速。据统计,截至2014年8月1日,全国范围内共有722家中小企业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成功上市,浙江省有122家,约占总数的16.9%,是中小板上市公司第二多的省份。尽管浙江省中小企业整体发展迅速,但其盈利状况却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行业分化和地域分化现象。因此,如何平衡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在整体上、行业上以及区域上的盈利能力发展状况,提高其盈利能力综合水平,是进一步实现浙江省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小板 改革 经济分析

1 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导致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政府因素、企业自身因素、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本文试从宏观(即政府角度)和微观(即中小企业角度)两个角度分别阐述和分析导致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1.1宏观角度

1.1.1政策导向失衡导致整体盈利能力两极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立足于本国国情,试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中小企业扶持案例,采用改革国有中小企业、扶持小型微利企业、鼓励个体工商户、引进外商投资等方法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并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对此,浙江省政府也积极响应,首先,提出了相关办法、条例,规划中小企业发展蓝图。但是,省级财政人员主要通过统计营业收入总额、净利润总额等较为简单的财务指标来反映省内经济发展状况,而这些指标一般只能从某个角度片面地反映浙江省中小企业整体、行业或地区盈利能力情况或平均盈利能力水平,而不能综合反映省内中小企业整体、行业以及地区的盈利能力。同时,以上述财务指标为基础,省政府在相关办法、条例的制定过程中会较多考虑整体或平均盈利能力发展,而忽略了对个别行业、地区中的中小企业进行经济发展与项目扶持工作。其次,政府提出的部分财政政策是以发放财政补助款的形式存在,且不说资金发放的到位情况,该类政策仅针对极个别行业或地区实施,并未从根源上解决省内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发展不平衡、盈利机制欠佳等问题。最后,个别政策导向偏理论化,阐述较为模糊,且缺乏具体措施支持,部分中小企业不敢妄自揣测政策引导方向。因而,浙江省中小企业的行业、地区分布不均衡现象,以及综合盈利能力两极分化、行业分层、地区失衡等现象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1.1.2行业结构失衡导致行业盈利能力分层

尽管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整体上发展较好,但由于行业结构不够完善,中小企业的行业属性主要偏向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事实证明,商务服务业、房地产等行业的盈利能力水平较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行业之间盈利能力分层现象。

浙江省中小企业行业结构失衡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国家与政府近几年大力提倡技术创新,该项政策改变了省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使得省内中小企业的行业属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逐步向高端制造业如家用电器(白色家电)、医药生物等行业,以及其他行业如商务服务业、房地产行业、信息技术等行业发展,由此造成了在行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各行业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存在较大差距、在盈利能力发展水平上出现分层的现状;(2)国民收入的增长以及群众消费的升级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部分行业的盈利能力综合水平迅速发展,如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信息技术行业,但这种发展并没有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行业;(3)部分传统行业如制造业中的化工、电子、化学材料以及黑色金属行业等,由于缺乏技术创新,行业内部产品同质竞争较为激烈,部分中小企业产能持续过剩,盈利状况持续较差。

1.1.3优势资源差异导致地区盈利能力差异

由于各地区都有其特有的优势资源,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在行业分布以及各行业的综合盈利能力水平上表现为地域性差异。

如杭州市,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作为浙江省省会,该地区与国内外各省市保持密切的信息联系,除享有天然的旅游观光资源外,更是省内乃至全国经济政策的先行者。同时杭州市高校云集,是人才培养基地,为杭州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而经济的发展更是为其吸引了省内外无数高端人才。因而该地区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涉及行业较多,有水电煤气业、信息技术业、房地产行业、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且制造业也逐步向医药生物、信息设备、家用电器(白色家电)等高端制造业发展。

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东有舟山群岛,北有杭州湾,西有绍兴嵊州、上虞,南有三门湾,又与台州三门、天台相接,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和海港城市。而嘉兴,虽然不属于海港城市,但其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的腹心地段,处于江河湖海交汇之处,又与杭州、宁波、上海、苏州等城市相距甚近,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宁波、嘉兴两地由于其地理及人文方面的优势,中小板上市公司涉及行业虽也集中于制造业,但其经营范围相对较广,主要从事纺织服装、轻工制造、电子等劳动力需求量较少的行业以及商务服务业、建筑业等其他行业。而台州、绍兴、湖州等地由于交通等地理、资源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而制造业中又以机械制造业与医药化工生物业为主。

1.2微观角度

1.2.1部分中小企业盈利机制欠佳

尽管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总体盈利能力整体发展状况较好,但并不稳定,三年盈利能力综合指标数据以2012年最佳。原始指标统计结果显示,88家样本公司2011年~2013年的6项盈利能力单项指标值相对较低,其中六项盈利能力单项指标均高于平均值的中小企业数量不到20%,且个别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单项指标存在负值。同时,2013年由于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政策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行业的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企业生产用资金大幅增加,而中央银行上调贷款利率更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提高,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等情况,最终丧失盈利机会,表现为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由此说明,部分浙江省中小企业盈利机制并不完善,面对市场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中小企业的抗压能力仍有待加强。

1.2.2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提倡“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但是部分中小企业仍处于成长阶段,企业内部管理层对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认识,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浙江省行业结构仍处于转型发展阶段,中小企业主要为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污染的劳动密集型、非技术依赖型的制造业,仅小部分中小企业从事商务服务业、信息技术业、建筑业、房地产行业等创新型现代服务业;第二,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在资金、成本等问题上有诸多顾虑,部分中小企业宁可选择保守稳妥的传统生产工艺,也不愿尝试新技术、新设备,使得企业生产能力受限,产品生产效率较低;第三,部分中小企业为维持较低的生产成本,不致力于研发新产品,仅局限于当前产品销售,而缺乏产品的多样化生产与销售,以至于当前产品无法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最终造成持续产能过剩、同质竞争较严重;第四,部分中小企业刻意关注产品成本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而忽略了创新机制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在企业内部表现为创新激励制度的欠缺,以至于无法调动员工的创新意识。

2 平衡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建议

2.1浙江省政府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2.1.1转变整体经济发展方式

针对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发展的两极分化现象,浙江省政府应充分利用市政府对地区中小企业的了解,将权力下放至市政府,综合考虑中小企业发展阶段、行业属性、区位优势,对中小企业加强宏观政策引导,微观战略支持,从而转变省内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低产品附加值、高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问题,产量和盈利的增长也主要依靠资源的投入。相关报道同样表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阶段,“此前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往后将越来越依靠消费,形成经济发展向消费主导转型”。对此,浙江省政府及其下属市政府应积极鼓励省内中小企业加强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信息交流,倡导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高附加值产品,选择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生产方式,并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关办法条例,鼓励中小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品牌产品,使其发展成为拥有先进技术和高效生产力的集约型企业,而不是仅仅利用税收政策、财政补贴等传统措施。

2.1.2优化行业结构

针对浙江省各行业盈利能力发展不平衡现象,首先,政府应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多元化行业,如旅游业、商务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等高收益的现代服务业,使中小企业的行业属性不再仅局限于制造业,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处理,实现行业内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扶持好的,帮助难的,淘汰差的”是政府对中小企业采取各项政策方针的原则,对此,政府应充分利用市场作用机制,完善市场对没有发展前景的落后企业的淘汰机制。其次,浙江省政府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实例,实现行业内资源优化。如2010年我国广东省的采用“腾笼换鸟”政策对该省内部的产业与劳动力进行东西部的双向转移,该政策既保持了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热度,又带动了该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省内经济质量与经济效益、经济增长与社会人文的协调发展。对此,浙江省政府及其下属县级市政府也可参照该政策,充分考虑各地区人文地理资源优势,对各地区产业、人力资源进行区位调整与转移,从而达到充分利用省内优质人力资源,淘汰省内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效果。最后,浙江省各市政府可充分利用省内原有的优质上市公司,以该上市公司产品为中心,促进其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结构链,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

2.1.3发展区域经济

针对浙江省内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省政府可下放权力至各级市政府,使得各地区市政府立足于本土现有产业,针对本地区人文、自然等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制定相关办法、条例,鼓励中小企业依托于产业集聚和各类经济开发项目,发展区域内部的产业链经济或区域间的产业链经济,以促进地区内部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发展,协调区域间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发展。以台州市为例,台州素有“七山两水一分田”的说法。该地区2011年以前在中小板上市的中小企业共有18家,均属于制造业。虽然该地区矿产资源并不丰富,交通枢纽也不够完善,但该地区同样形成了以机械制造与医药生化工业为主导的区域产业。同时,台州市属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城市,拥有大陈岛屿,濒临东海,其海洋资源较为丰富,但其并没有物尽其用,对此,台州市政府可鼓励中小企业积极从事海洋方面的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务,引导中小企业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海洋资源,加强港口文化建设,吸引外资,融入新技术,研发新工艺、新产品,以充分实现海资源的价值。此外,台州市政府应加强各地区的交通道路建设,加强与杭州、宁波、上海、福建等省内外城市的技术沟通与产品交流,挖掘商机,开展区域经济建设,开创具有台州特色的产业经济结构。

2.2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应采取的措施

2.2.1改善中小企业盈利机制

针对企业内部盈利机制不够完善问题,浙江省中小企业首先应以企业自身发展为主线,加强内部管理分析以及盈利能力分析,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实现内部管理优化,加强企业对产品的短期规划与长期策划;其次,企业应以产品销售为依据,随时关注市场动态与消费者需求;再次,企业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并融入产品设计,以顾客至上为宗旨,传播企业正能量,加强企业产品的质量建设与品牌建设;最后,中小企业可充分利用淘宝、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发销售渠道,发现市场空隙,拓宽消费者服务范围,发展移动商业。

2.2.2加强中小企业创新意识

针对浙江省部分中小企业产能过剩、同质竞争、盈利能力落后等现象,首先,各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创新机制建设,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对此,中小企业可充分利用市场,针对消费群体的日常反馈,鼓励员工积极创新,对产品进行新一轮升级与改造,增加产品附加值。其次,中小企业应综合考虑本地要素资源,充分利用本地区高等院校,通过与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各大高校建立人才培养与实训基地,促进企业内部员工创新意识的开发以及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最后,中小企业应主动关注国内外产品、技术交流会,了解并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推进本企业机械化运营程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完善产品质量建设。

[1] Leopold A. Bernstein,John J.Wild.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Leland L.Beik,Stephen L.Buzby.Profit analysis by Market Segments[J].Journal of Marketing,1973(3).

[3] Enrique Claver, Jose Molina ,Juan Tari.Firm and Industry Effects on Firm Profitability:A Spanish Empirical Analysi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2(3).

[4] Margaret E.Slade.Competing models of firm profit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4(22).

[5] David Bernotas.Ownership structure and firm profitability in the Japanese keiretsu[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5(16).

[6] Fulbag Singh,Monika Mogla.Profitability Analysis of Acquiring Companies[J].The IUP Journal of Applied Finance,2010(16).

[7] 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出版社,2014.

[8] 王文华,陈可喜.财务分析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9] 徐秋艳,等.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实验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

[11] 傅再育.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模型分析[D].四川大学,2005.

[12] 李伟琨.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D].山西大学,2012.

[13] 薛德余.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综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Z].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学术论坛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2008.

[14] 胡国庆.浙江省中小板上市公司收益状况的实证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2).

[15] 何云强,柳阳,勒大力.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J].石家庄经济院学报,2014(01).

[16] 牛建军,岳衡,姜国华.中国上市公司盈利状况分析:1992-2004[J].中国会计评论,2007(02).

[17] 张红,林荫,刘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J].清华大学学报,2010(03).

[18] 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年报分析课题小组.深交所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公司2013年报实证分析报告[EB/OL].http://www. stcn.com/2014/0505/11389592.shtml.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分标准[EB/OL].http://www.stats.gov.cn/zjtj/tjbz/xzqhdm/ 201301/t20130118_38316.html,2013-1-18.

[20] 浙江中小企业网.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信息经济[EB/OL].http://www.zjsme.gov.cn/newzjsme/list. asp?types=16&id=37903,2014-11-21.

[21]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4号)[EB/ OL].http://www.zjjxw.gov.cn/zcfg/szfwj/2010/03 /17/20100515233726JXIFCUQCTZWPDBBTNVBUGU. shtml,2010-1-25.

[22] 吴家曦.2008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3] 张俊喜,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4] 刘迎秋,等.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学文献出版社,2012.

F275

A

2096-0298(2016)07(c)-042-03

猜你喜欢
盈利浙江省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初心》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