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问题和对策

2016-03-16 01:33东北石油大学赵俊平宋艳爽
中国商论 2016年21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绩效评价

东北石油大学 赵俊平 宋艳爽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问题和对策

东北石油大学赵俊平宋艳爽

科研项目的开展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由之路,科研项目开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因此,做好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为了实现某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的综合性评价。然而,现在我国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本文旨在指出我国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弊端,并给出对策,以促进科研项目绩效评价这一体系的完善。

科研项目 绩效评价 问题 对策

1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现状

1.1现有评价体系的优势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科研主管部门以及项目实施单位依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随着“863计划”和科技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的实施,我国的科研项目的开展也是如火如荼,无论是纵向科研项目还是横向科研项目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纵向方面譬如,国防科研实验屡次取得重大突破、神舟号飞船成功升空、长征号运载火箭顺利发射,这些举措提高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等计划进行得有条不紊。横向方面譬如,学校间通过科技的合作和交流密切了联系,科技成果的转让更好地为社会生产和发展服务,科技咨询等技术性服务越来越完善,这些成就的取得都和现有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密不可分,这为体系制定了严格的要求和明确的标准,让科研项目的进行有据可循,有规可守,从而促进科研项目持续地进行和开展。

1.2现有评价体系的弊端

近年来,技术版权的侵权问题时有发生,对于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存在着缺陷,这不仅是侵权人技术足够强大的结果,也是有人在钻现有评价体系的漏洞。比如,现有体系对申报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申报和评估这个阶段的时间差有可能导致技术的外泄,如果在评价的过程中遇到材料不足或效率低下等问题,那么,其他人申报此项技术知识产权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导致技术知识产权的外泄,也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另外,评价体系目标不明确,技术分工和技术参与度等不合理因素的存在,也导致现有的评价体系存在漏洞,亟待解决。

2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2.1设定的绩效目标不完善

由于现代社会功利性和利益性的驱使,使得一些科研项目的开发人员只顾将技术向评价目标逼近,从而导致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效率低下,针对性也较弱,这样的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失败的。我们讲,科研项目的成果是要为人类服务,为社会的生产和发展服务,而由于设定的绩效目标的限定,使得技术的开发为了结果而努力,没有达到目标,并且结果与目标也出现了倒挂的现象。另外,衍生出的技术投入也是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既然符合设定的绩效目标,政府和相关部门就应该有比较大的财政支出来支持和保障科研项目的开展,但是,只是为了结果而努力的项目即便做成了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这就使财政的支出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任何工作的开展,目的性都是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之一,然而,目标设定的不完善,也为成果的不健全、操作性差、实施性弱等问题埋下了隐患。

2.2绩效评价结果准确度有偏差

哲学上讲,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原则。拿着一个僵硬教条化的评价体系去衡量变化着的时代科研成果,也必然会导致结果的偏差。结果的偏差也表现在多方面,对于经费应用解决上的不合理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由于技术经费由国家科研部门出,当地政府部门和相关服务单位多头管理,从而导致处理效率的低下,进一步致使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出现了偏颇。对于技术的评价上也是诸多部门共同负责,因此效率低下,准确度差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由于一个科研项目的成果由多个部门共同评定,然而每个部门掌握的核心技术不一样,评价标准也会有细微的差别。一项技术,尤其是高科技,其服务人群基数之大,服务地域宽大之广,我们事先也都可以预料到,既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就不允许出现一丝一毫的偏差。然而,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影响,导致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2.3评价成果的利率低下

科研项目的技术成果在实际的应用中更能体现其价值,然而,利用率偏低是摆在我国科研项目发展面前的又一重大问题。在技术成果的立项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其研究目的,技术路线和实际应用等各要素写的非常明确,大多数的科研项目也都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研发,符合时代背景,然而其真正的实施和利用却会遇到极大的瓶颈。政府对于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在极大程度上鼓舞了我国的科研机构和技术产业,创新成果数量很多。但是,由于操作性差,其技术结果的利用率却不足30%,而真正实现产业化的比例就更低了,仅仅7%左右,与技术发达的欧美国家的85%相比,真是相去甚远。技术结果的利用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打击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成果实用性差,推广度低,成果转化率不足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创新,也影响了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3 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对策

3.1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意识的增强对于科研项目的开展至为重要,评价标准的完善和明确也十分关键。在新的评价体系的制定上,应该在原来的体系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该依旧坚持以技术硬度为指导,科研项目没有过硬的技术成果,就绝不能实施。应该注意的是,在标准的制定上,也应该把政策的宣讲和技术成果的应用普及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否则就又会出现技术成果只符合体系的标准,而不符合实际应用的结果。健全这样的评价的体系,也是提高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要举措。此外,应该更加衡量时代发展的需要,做当代社会真正需要的科研产品,还要有更加强大的技术路线,将前人取得的科技成果应用到自己的研发项目之中,争取用更小的投入得到更大的产出。最后,应强化前人一直忽视的技术保障环节。在科技成果在问世之后,由于操作不当,往往会引发一些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都是科研人员始料未及的。这时如果技术保障和技术服务跟不上,很有可能导致科技成果被淘汰。问题的修复,对于优化产品内部结果、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也有重要作用,对于产品的推广和普及度的提高也会形成一股助推力。

3.2提高科技成果的利用率

科技成果为人类生活带来不少福利,使我们的生活更有品质,这都是科技成果应用的结果。然而,我国许多科技成果的理论高度非常高,其实际应用的效果却很差,这是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忽视了产品应用和普及的弊端,也是在完善现有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一定要解决的问题。在科研成果研发前,做更广泛和更具针对性的社会调研是提高利用率的重要举措,没有调研就没有市场的基础,只凭研发者的想象是不行的。在产品研发之后,要注意宣讲,让更多的人群去接触新产品,从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最重要的,还是要技术过关,技术完善,问题少优势多的科研产品怎么会没有更广阔的市场呢?所以科技成果的利用率自然就会提高。

3.3提高绩效评价人员的水平

评价体系固然有一套成型的标准,但也离不开相关人员的执行,标准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灵活地运用评价标准,真正考察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评价人员要培养的新素养。同时,相关的评价人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水平,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同时也就要求了评价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评价更高水平的科技产品服务。提升评价人员的专业性也十分重要,培养专业型人才,掌握更精确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来评价科技成果,就不会导致科技成果的重复出现,也会提升科研成果的水平。最后,科研人员对于科研成果的评价反馈十分重要,评价反馈中应标明其优势劣势,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等,在肯定了自己的努力和明晰了与更高端产品差距的同时,也明确科研人员的下一步努力方向,从而生产出具有更高科技水平和应用度更高的科技产品。

[1] 沈建新,郭媛嫣.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初探[J].江苏农业学报,2009(6).

[2] 张衡,卢进,王亚萍,等.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7).

[3] 钟会超.广西科技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建设研究[J].学术论坛,2008(4).

[4] 张腾,沈建新.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问题探讨[J].江苏农业学报,2011(5).

F272

A

2096-0298(2016)07(c)-142-02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绩效评价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绩效评价:提升博物馆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以央地共建博物馆绩效评价为例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