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塑造品牌的灵魂

2016-03-16 01:33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孙仁祥
中国商论 2016年21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孙仁祥



工匠精神是塑造品牌的灵魂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孙仁祥

工匠精神是塑造品牌的灵魂,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本文针对我国企业工匠精神的缺失问题,提出了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及培育策略。只有通过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联动,积极弘扬工匠精神,才能真正使我国的制造业在工业4.0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品牌培育 品牌塑造 工匠精神

提到工匠精神,我们常常会想到瑞士的手表、德国的机械。瑞士制表商对每块手表、每个零件都精心雕琢,对质量精益求精、对产品一丝不苟。正是凭着这种工匠精神,才使得瑞士手表成为誉满天下的经典。在德国,正是由于众多企业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才造就了众多的名牌,如宝马、奔驰、奥迪和西门子等名牌。他们在细分市场上的不断积累和创新,成为市场上的冠军。即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美国苹果公司CEO乔布斯,对公司产品“以比最好还要好一点”的精神要求所有员工,对Mac电脑的工程师凯尼恩的经典提问是:“如果能救人一命,您愿意将电脑启动时间缩短10秒钟吗?”正是有了乔布斯近乎完美的要求,使得麦金塔电脑启动时间缩短了28秒。仅是Iphone原设计手机的外形因为金属和玻璃并重,乔布斯认为这样会让客户重性能而忽略外观和人性,于是要求全部推倒重做,花费9个月的设计因此作废,并重新设计外形、电路板和处理器,使得Iphone几近完美,受到众多苹果粉丝的热捧。正是因为乔布斯对产品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使公司从濒临破产到蜚声国际,成为全球最大也是最赚钱的公司。由于乔布斯完美主义的工匠精神,使得苹果品牌价值1541亿美元,连续5年高居榜首。可以说,工匠精神是塑造品牌的灵魂。

1 工匠精神的核心含义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一种精神,并对自己的事业有着执着的职业追求,执着于产品和品牌,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品质,其核心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信仰和良好的敬业精神。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的统一。工匠精神的提出,对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目前我国企业工匠精神缺失存在的问题

德国制造因为其具有的工匠精神,成为延续百年经典的灵魂根基。建于1909年的兰州黄河铁桥,设计使用年限80年,延期使用20年后,德方告知使用不能超过100年。德国在100多年前在青岛设计的下水道,现在使用还很不错,维修非常方便,3米范围内都有油纸包好的维修配件。目前德国每个鸡蛋都有编码,一旦出现问题就以溯源查到是哪只鸡的问题。德国制造不仅是德国企业的品牌,也已经成为德国经济的世界名牌。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大型企业平均寿命只有7到8年,而中小型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为了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重视生产的数量和成本,而对质量重视不足,工匠精神的衰落就在所难免。美能达相机在中国和日本的工厂有着完全相同的生产线,完全相同的设备,完全相同的产品,但是,国内的美能达相机在国际市场上只能卖中低价格,而日本工厂产品却可以卖高价格。长征火箭发动机焊接高级技师高凤林认为,“科学家脑中产生想法,工程师图纸施工实现工程化,工匠制造出产品”,三者缺一不可。可以说,工匠精神的缺失是我国企业存在的严重问题。

3 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是培育名牌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法。

首先,是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然选择。德国经济在欧洲一枝独秀,德国总理默克尔归因于其性能优异的制造业和能工巧匠。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说,要把产品视为自己的孩子,认真倾听产品的哭泣声。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有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优秀职业技能的工匠。当前,一些贴有“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几乎成了粗制滥造的代名词,说到底,就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因此,未来中国必须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同样也需要工匠精神,没有工匠精神作为内在支撑,便无从打造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便难以兑现。美国作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中说,工匠精神的荣耀回归告诉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依靠的正是这些富有工匠精神的工匠。

其次,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目前我国一些行业低端产能过剩,中高端产能不足,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而许多产品还在低价竞争,不利于行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这需要企业弘扬工匠精神,对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过去一年,国人在海外疯狂购买的总额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从日本的马桶盖到电饭锅,还有欧洲的奢侈品。这些数据凸显了中国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制造业应该抛弃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在专、精、尖方面深下苦功夫,发挥工匠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扎扎实实专研技术,专注于企业的产品,把产品做精做细,提升产品质量,不断积累产品口碑,通过供给侧改革以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者需求。

最后,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德国和日本企业重视工匠精神,对产品精益求精,重视品牌质量,因而使得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把工匠精神与企业经营战略协调运作,才能使企业质量、品牌和效益得到较好的协调发展。中央电视台去年推出的《大国工匠》系列报道,这些巨匠让航天器上天、蛟龙下海、高铁飞驰,如果没有强烈的工匠精神,那是无法取得骄人成绩的。而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不满足于现状,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产品得到了用户的喜欢,苹果手机每次新款上市,许多苹果粉丝都会排队购买,企业也因此获得了非常好的效益。可以说,工匠精神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潮头的利器,也是企业获得基业长青的法宝。

4 工匠精神是塑造品牌的灵魂

日本东京一家名叫小竹的羊羹小店,面积仅有3.3平方米,只出售羊羹和最中两种点心,年销售额却达到3亿日元(约2387万元人民币)。为了买到这种梦幻羊羹,不少人从早上四点排队,节假日半夜1点就排队,为了防止一些人买得太多,后面的人买不上,顾客自发要求所有人每天购买不能超过5个,并且排队持续了40多年。而该店从没做过广告,也没接受过采访。只是因为店主稻垣女士把制作羊羹当作毕生的事业,用心体会,对每个环节严格要求,做到极致。据调查,全世界超过200年历史的企业,日本为全球最多,有3146家,德国837家,而中国仅有9家。这些长寿企业长寿的秘诀就是,他们都在传承着工匠精神!

德国最古老的私人银行之一——迈世勒银行有着300多年历史现任掌门人弗里德里希说,他们的祖训是“欲速则不达”,即稳健第一、速度第二,不盲目求快,关注精益求精,久久为功。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等德国姓氏代表着制鞋匠、裁缝、铁匠、石匠,也代表着品牌。所以,一个企业要构建自主品牌,必须留住工匠精神这个灵魂,缺乏工匠精神这个灵魂的支撑,所有的品牌将不会得到长远发展。

试想,如果没有海尔总经理张瑞敏当初用大锤砸烂海尔76台冰箱,也不会有今日的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纵横驰骋,并成为国际市场上响当当的国际名牌。在收购日本三洋电器后今年又花费5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标志性企业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我国企业要真正把客户作为上帝,以客户为中心,多方面调查了解客户的需要,设身处地考虑客户需求,摒弃过去物美价廉的观念,摒弃低价产品竞争,应该开发适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建设品牌文化,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打造品牌质量。我国与国际名牌的最大差距,其实最根本的在于工匠精神的缺失,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做好产品质量的有力保障,也是品牌的重要保证。

5 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

“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完美的精神,其核心内涵在于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真正在员工的内心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产品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工匠们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融入到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给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体验。这种职业精神需要企业和有关院校在实践中不断培育。第一要开展政策引领。培育工匠精神,要高度重视工匠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价值观,完善技术人才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大力表彰优秀技术人才,逐步提供能工巧匠的收入水平,通过改革工资分配制度,让工匠获得与其贡献挂钩的收入。在价值体现方面为技术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在晋升、评选劳模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提高技术工匠的社会地位。并通过多方面的舆论宣传,让那些有绝活的工匠获得社会和单位的尊敬。

第二要进行教育先导。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树立起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教育,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和择业观念,建立起对职业和产品的敬畏,提升职工的技能素质,并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比武及名师带徒等方式,加强对绝活的心传身授,从而培育和锤炼学生的耐心、专注的工匠精神,以不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

第三要努力营造环境。中国制造业需要转型升级,大力提倡专注的工匠精神。全社会要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监督,并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令其声誉扫地,甚至破产关门。促使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严把质量关,做到精益求精。发现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给予重罚,使其不敢轻易逾越法律和道德底线。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才能让工匠精神发扬光大,那么,中国制造成为世界名牌将指日可待,才能使我国的制造业在工业4.0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6 结语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产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一种精神,其核心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的信仰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的提出,对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工匠精神的缺失是我国企业存在的严重问题,而工匠精神是塑造品牌的灵魂。“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企业和有关院校在实践中不断培育,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让工匠精神发扬光大,才能使中国制造享誉世界。

[1] 吴寒.做产品需要工匠精神[J].创业家,2015(05).

[2] 贺承明.需要德国质量,更需要德国精神[N].中国工业报,2014-5-14.

[3] 李燕妮.用工匠精神擦亮中国品牌[J].中国外资,2016(04).

[4] 一丹.大国工匠制造精神的本质回归[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5(10).

[5] 萨苏.看邻人火烧——日本大发展时代启示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

[6] 周庭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优品”,还差一个“工匠精神”[J].商学院,2015(06).

F273.1

A

2096-0298(2016)07(c)-161-02

孙仁祥(1967-),汉族,重庆人,工商管理硕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企业文化与市场营销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90后大工匠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光影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