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化学需氧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6-03-16 01:50王永美
环境科学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变化趋势洱海影响因素

王永美

(大理州环境监测站,云南 大理 671000)



洱海化学需氧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永美

(大理州环境监测站,云南 大理 671000)

摘要:对洱海2010—2014连续5a COD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且以2014年为典型年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2010—2014年,湖泊中COD值逐渐降低;2014年湖泊中COD值呈现季节性变化;水温变化对COD值存在着影响;降水量越大对湖泊COD的稀释程度越大;该湖泊水质的可生化性差。最后提出湖泊保护措施。

关键词:COD;变化趋势;影响因素;洱海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环境被破坏,最终对人类自身的居住环境和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洱海位于东经100°19′~100°24′,北纬25°68′~25°79′,汇水面积2565km2,平均容水量为27.94亿m3,平均水深10.8m,最大水深21.5m。该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7℃,最高气温约为34℃,最低气温约为-2.3℃,湖水常年不结冰。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mm。虽然该湖泊保护较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污染。

1监测内容和方法

1.1监测方法

采样方法依据:《HJ/T91-2002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493-2009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范》,《HJ494-2009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分析方法:COD采用HACH 测量系统分光光度法;BOD5测定采用稀释与接种法(GB505-2009)。

1.2监测数据采集

数据资料来源于2010—2014年大理州环境监测站湖泊以及降水监测资料。

2监测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2.1COD变化趋势

2010—2014年5a间,每月均对湖水的水质情况进行监测,得出湖水COD的年平均值。不同年份的COD年平均值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2010—2014年该湖泊的COD浓度呈现下降趋势,COD浓度从2012年开始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类水质标准。5a间,COD浓度最高年份为2010年,为17.4mg/L,其次为2011年,为15.2 mg/L;COD浓度最低的年份是2013年,仅为13.6mg/L。出现上述变化趋势可能是由于水体治理程度加大,湖泊水质总体得到了改善。

2.2COD监测结果月变化及影响分析

月变化结果以2014年为例。

2014年COD月变化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看出,1—6月COD大体呈上升趋势,在6月达到当年最高,而7—12月则呈现下降趋势。在3月时COD浓度有小幅度上升,这可能是由于初春藻类的生长所导致的[1]。由图3可以看出,湖泊水温在6月大幅度提高,并且在8月份达到最大。

大理州2014年降水综合情况见表1。大理州降水监测数据水质情况见表2。

表1 2014年各月降雨情况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降雨天数23176272721141024降水量/mm6.636.02.225.610.3238.0336.3338.3120.761.412.235.2

表2 2014年各月降水水质

大理州降雨量从6月开始逐渐增加。2014年,降雨天数为124d,总降水量为1222.8mL。降水量从6月开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并且6、7、8三月较多,8月降雨量最大。雨量在6月增加较多,且COD浓度值在当月达到全年最高,对照表2以及《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该降水的水质情况较好,表明降水对湖泊水体没有污染,COD值增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初期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携带了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进入湖泊。但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湖泊中的有机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稀释,因此,7—8月,COD值逐渐降低。另一方面,结合图2和图3可以看出,COD的浓度在7月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夏季气温逐渐升高,微生物的活性增加,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也逐渐增强,大部分有机物被降解,这是该湖泊水体自净重要的一种方式[2]。此外,水温低于20℃时,湖泊的底泥中脱氢酶活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导致底泥中有机物释放量有一定程度的削减。因此,洱海COD总体趋势为冬季低,夏季高。

2.3水体可生化性分析

本研究中采用BOD5/COD值,作为评价水体可生化性的指标。2014年BOD5/COD值月平均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该湖泊的BOD5/COD值,除3月以外,呈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趋势。与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该湖泊的BOD5/COD从0.12到0.22,均低于0.3,说明该湖泊水质的可生化性较差。水体中的有机物如果不易被微生物降解净化,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累到湖泊底泥中,并且不断地从水体底泥中释放出来,致使水体的水质恶化。

3结论

(1)2010—2014年,洱海化学需氧量呈下降趋势,从2012年起,年均值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水质标准。

(2)湖库的水温对COD值存在影响。洱海COD值总体趋势为夏季高,冬季低,表明水温越高,相应的COD值越高。

(3)降雨量对洱海的COD值存在影响。洱海水量的补给方式主要有地表径流和大气降水,而地表径流量也受大气降水影响。因此,降雨量的大小对洱海水量的影响较大。初期雨水携带的有机污染物较多,使得COD值大幅上升,后期雨水的大量注入,使得湖库总体的COD值逐渐下降。

(4)洱海BOD5/COD值较低,可生化性较差。

4保护对策

4.1控制人为污染

绝大多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外界输入的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的。为此,首先应该着重减少或者截断外部营养物质的输入,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控制人为污染源。相关部门应及时清理漂浮在水面的废弃物,减少有机物在湖水中沉积;同时,定期清除底泥,可减少以至消除潜在性内部污染源,防止有机物积累;对湖边的树叶、水草也要定期进行清除。

4.2生态治理,促进湖水水质良性发展

在地表径流的入湖口建造人工湿地,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建造人工湿地,采用土壤的过滤作用和植物进行生态治理,从水源上改善入湖水质。

4.3加强湖泊管理与保护的力度

相关行政部门要担起对湖泊环境管理的责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采用科学治污的手段,在对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在实际中不断探索,精心实施相关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1]殷建平,王友绍,徐继荣,等.大亚湾温跃层形成及其对有关环境要素的影响[J].海洋通报,2006,25(4):1-8.

[2]魏星,易杨柳.武汉市某小型浅水人工湖泊水质季节性变化研究[J].四川环境,2008,27(8):31-34.

Change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Erhai Lake

WANG Yong-mei

(Dali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Dali Yunnan 671000 ,China)

Abstract:The change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cent five-year's monitoring data of Erhai Lake. The year of 2014 was taken as a typical yea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D value has been reduced since 2010. It demonstrated obvious seasonal changes in 2014. The changes of water temperature influenced the content of COD in the water. High rainfall caused low concentration of COD with a high dilution effect.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water in Erhai Lake was low.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end.

Key words:COD; change; influencing factors; Erhai Lake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16)01-0005-03

收稿日期:2015-05-22

猜你喜欢
变化趋势洱海影响因素
洱海月下
洱海,好美
洱海太湖石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
昆明地区降水、气温及极端天气的
南京市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