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课堂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2016-03-16 05:54阎瑞华息明东陈红梅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高校学生互联网+

阎瑞华,息明东,陈红梅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课堂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

阎瑞华,息明东,陈红梅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顺应着新型的互联网浪潮,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对我国互联网发展提出了“互联网+”计划,强调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促进我国现代制造业、电子商务、教育科学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认识“互联网+”给我国高效课堂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成为了摆在高校教师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将对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所面临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互联网+”;大学课堂;移动互联网;教学问题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做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制定“互联网+”计划。“互联网+”主要是指深化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融合的过程,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人类社会得到更良好的发展。面对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变革,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高效课堂所面临的新的教学问题以及其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课堂所面临的教学问题

(一)高校在“互联网+”时代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问题

1.多数学校硬件设施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时代不仅要求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继续深入开展,更需要学校为学生及教师提供适应互联网在校园内应用的一系列硬件设施。投影仪、多媒体、语音室、实验室等基础配置要跟上,这一点也是将“互联网+”引入高校的基础性要求。

2.缺乏校园对教职员工的培训工作。教职员工是高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对“互联网+”时代认识的充分与否主要取决于学校是否开展了对他们的培训。只靠一线教师的自我意识难以让其意识到“互联网+”对校园带来的深刻改变。

(二)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发生着改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师的授课方式发生着冲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观念受到了互联网的冲击。“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直接地影响到高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如“什么样的学生才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教材才是好教材”,类似于此类评价标准的问题让高校教师难以用传统的思想去解决。

2.教师的知识水平与眼界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互联网的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就高校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人生的青年时期,勇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不同的知识,甚至在一些方面他们的知识比教师还丰富。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如何拓展自我的知识水平,开拓眼界,用学术知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成为了高校教师所面临的又一问题。

3.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新的冲击。以前的高校教师认为课堂上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如今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得到高校学生的认同。

(三)学生学习方法、途径和以往不同

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依靠书本和教师的课堂讲学,而在“互联网+”的大背景影响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已经很大程度的异于之前,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拓宽。

1.处于“知识大爆炸”时代的高校学子,已经不能像从前那样,死记硬背地掌握他们的专业知识,因为这样获取知识的方法是有限的,高校学子正在面临着转变学习方法的问题。

2.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被广泛拓展,无论是从互联网还是从新兴的手机、电子书等移动终端,高校学生们都能随时随地获得大量的与其专业相关的或是他们感兴趣的知识。课堂、图书馆已经不再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课堂教学策略

(一)学校要进行总体把握,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1.加强硬件方面的建设。“互联网+”时代对高校的硬件要求不只是校园建筑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更包括一系列适应互联网学堂要求的物质投入,如多媒体教学设施、校园无线网的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学生移动接收设备等。只有不断完善这些方面的硬件建设,才能做好迎接“互联网+”时代的保障工作。

2.重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特别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当前,信息和数据分散在高校各个系统应用中,一方面由于其过于分散,缺乏有效整合,导致数据只能在较低级的层面发挥价值,很难加以凝聚并在更高层面完成建模;另一方面,信息和数据只能通过单点传达给用户,有效性低,阻滞大。要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敢于打破信息和数据与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要素的紧耦合关系,增强其流动性,使信息和数据能够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多点到达用户,在充分流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同时,高校还应加强数据分析和研究,使得数据不仅仅停留于简单的调取和展示层面,而是深入挖掘和分析,进而发现数据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更智能化地理解教师和学生的潜在需求,实现更加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

(二)教师应主动适应潮流,不断改进传授知识的方式

面对着“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教师应继续站在传道授业的主体地位上,提高对课堂的操控能力,迎接新的挑战。

1.高校教师应及时更新和转变自我的教学观念。对于高校教师能否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对课堂教学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更新自己多年形成的教学理念。教师对于“互联网+”的认识解读,直接影响了自身的教育行动。应该及时更新理念,一方面应树立信息化的观念,懂得如何用网络获取更多知识,如何将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途径及时传播给学生,而不是再继续一味地照本宣科,把学生的思想禁锢于课堂和书本之中,不拘泥于网络或是课本的形式,而是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扩展。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个性开发学生自学的能力,高校教师应当明白在网络社会,学生的个性体现的更为明显,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个性,顺应当今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网络利用好学生们喜闻乐见方式进行因材施教。

2.高校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为了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变化的要求,教师应懂得开展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授课方法。比如,高校教师可以在授课时使用教室所提供的设备,带领学生上网搜索到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搜索到书本上没有提到的拓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相应的手机APP或计算机软件来完成一些作业,或者及时向老师上报自己的学习进度等。总之不应把学生的身体和思维局限于书本,局限于教室之中。

(三)高校学子要在新时代掌握新的学习方式

1.加强对“互联网+”影响的思想认识。高校学生要通过课堂学习和自我学习来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要充分理解“互联网+”不仅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不仅是一场科学领域的变革,更将对我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2.充分利用课堂,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在“互联网+”潮流的影响下,课堂学习仍然是高校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在高校以及教师将“互联网+”引入课堂教学的同时,高校学生应像以往一样重视课堂学习,要认识到课堂教学仍是大学教育的主要方面,老师传授的知识不是书本能代替的,往往结合了自身的见解,这点在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尤为重要,“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是教育技术方法手段的变化,而学生要透过这些变化来寻求教学内容的本质。

3.利用数字化图书馆,拓展课堂所学。数字化图书馆延展了图书馆的时间限制和空间范围。“互联网+”使得大学生拓展知识面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学生如果存在有疑惑的地方或者有想要深入学习的地方,便可以通过学校所提供的数字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可以突破学校物理图书馆的容量,并能及时更新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是传统图书馆无可比拟的优势所在。善于利用数字图书馆,是学生对深化课堂所学的重要途径。

4.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灵活学习知识。移动网络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子书的普及为高校学生学习各种知识提供了一种灵活便利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一种或多种移动终端设备,及时地了解自己想学习的知识,这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一种补充,还可以在与他人的互动分享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善于取舍所接触的知识。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多,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知识也比之前更加丰富。但应引起学生注意的是这些知识对于所学专业不一定都具有积极作用,高校学生应提高自己对所接触知识的分别能力,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明白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知识。

[1]吴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6):8-13.

[2]阎瑞华,陈红梅,江燕.互联网“+”对提高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实践性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8):178.

[3]阎瑞华,息明东,闫瑞峰.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教育技术学教育变革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1):79-80.

编辑/岳凤

阎瑞华(1975-),男,黑龙江佳木斯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技术。

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6JW2004);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10222103);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深化“互联网+”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高校学生互联网+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