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关联性与特性研究

2016-03-16 07:31张颖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030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关联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性

张颖(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0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关联性与特性研究

张颖
(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030)

摘 要:中国革命建设有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是其重要的法宝之一。可是,一直以来,统一战线理论未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来研究,理论界对其关注极少。关注统一战线理论首先要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统战学与其的联系。研究两者的关系与特征对于加强统战理论的学习、建设统战学学科体系,培养统战专才具有积极意义,也是每一位统战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统战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联性;特性

作为党的重要理论的组成部分,统一战线理论对于培养统一战线人才、扩大统一战线的影响力和效用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将统战理论打造成统一战线学科是有积极意义的。最早认定统一战线是一门学科的提出者是李维汉,他是在中央统战部召开的统战系统干部大会上提出来的。此后,毛泽东同志也在党的七大中指出:“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科学,我们党内有许多人还没有学会,我们要学会这一门科学。”何谓统战学?学界有不同的表述,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我们大体上认定的统战学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民族、国家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1]。

一、何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

新时期,统战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历史证明,统战学科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是通过总结统一战线工作的规律来指导中国本土实践工作的一门学科。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一方面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需从本国的实情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统战学间的内在联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赋予统战学新的时代特征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特征。例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这样的政治体制在国外是不曾有过的,国外并无同一的此种政治制度是可以参考的,这是中国特色的一种政党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伟大的独创性。事实证明,中国政党制度适应并维护了这个社会的发展;人民政协是一种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的民主政治合理的结合,并同中国的革命建设相结合得出了这一伟大创造;在两岸统一问题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被成功地运用在了香港回归与澳门回归的问题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中国化方向,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等。以上政策的提出均表征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性,同时,这些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二)统战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途径与实践

统战学研究的统一战线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且为重要的有机构成。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经济理论和文化理论。统战学在政治统战、经济统战、文化统战中都有较为完善的理论以及具体的实践。事实证明,这些统战理论与实践都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的。政治统战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对党外人士传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理论知识,透过对党外人士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成一种政治合作的统一战线同盟。有了政治统战才有政治思想的一致性,才能巩固统一战线共同的政治基础。思想一致,行动才能一致。政治思想中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一致性的问题;只有思想的一致性才能确保统一战线的正确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为指引方向,才能在统一战线成员中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激发热诚,构建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目标共同体,为建设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经济统战主要是对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投资者介绍党的方针、政策,进行爱国、敬业、守法的宣传来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统一战线人士所形成的统一战线联盟。当今社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新社会阶层层出不穷,且将成为一种常态,不断涌现。于此,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广度和深度也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经济统战能有效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台侨同胞的经济投资方向,激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海外同胞投身中国经济建设事业的热潮之中。文化统战是基于文化理念、依托文化平台、利用文化资源、借助文化力量而开展的统一战线工作。所以,文化统战就是以文化的力量来推动统一战线的发展。2015年的中央统战会议中,习近平同志谈到统战工作政治性很强、人情味很浓、艺术性很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掌握特殊的方式方法。毋庸置疑,利用文化的资源来开展统一战线的工作是一种更为顺应人心、水到渠成的特色方式方法。比如,多党合作讲求合文化;宗教要讲和顺文化;民族问题要讲和谐文化;新社会阶层要讲求义利文化;海外统战要讲根文化。利用文化的资源来做统一战线工作,有效地凝聚了人心,团结了统战对象。总之,统战学科的学理知识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原理基础,更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经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特征研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个系统性的整体工程,只有整合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确保实现。统一战线中的各民主党派成员、少数民族同胞、宗教界人士、新社会阶层人士、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海内外同胞们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历史一再证明,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先天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想完善和继续发扬统一战线,就必须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将统战理论系统化,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体现出鲜明的政治性、巨大的包容性、空前的广泛性和显著的实践性,具有强大的力量优势。这些优势确保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存在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顺利向前,它是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桥梁纽带,是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所在。

(一)鲜明的政治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依次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又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并由此产生了统一战线;第二个阶段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第三个阶段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第四个阶段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统一战线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这期间的统一战线被称之为革命统一战线。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这一时期被称之为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纵观中国的革命和历史的发展,不难发现这一规律:统一战线在不同时期都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真是统一战线的存在才使得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行。在中共“二大”上,全党统一了统一战线的思想,在大革命时期,面对反动军阀,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这一组织也因为有了统一战线的帮助,从最初的力量薄弱的社会团体成为后来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拯救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努力与国民党实现了再次合作,建立了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地方绅士、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等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历史证明,中国的革命历程都指向这样的一种真理: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并保有政权的重要武器,运用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

(二)巨大的包容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都是它团结和凝聚的对象,也因为有了统一战线,这些不同的人才能有相同的基础。统战学研究的新时期统一战线就是爱国统一战线,在爱国统一战线中,爱国与否是最大的政治分野,爱国主义是最大包容性的基础。[2]它表现为,在大陆范围内,爱国主义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这个联盟中,各阶层、各团体、各界别既要爱国,又要拥护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在大陆范围外,依据“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保有认同统一、振兴中华之同,存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之异,换言之,认同祖国统一、愿意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的均是联合的对象。这一联盟的基础便是爱国主义。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政治实体有如此的包容性,能对各种政治力量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利益诉求进行整合,倾听意见建议,接受监督批评,并进行有效的政治疏导。2015年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同志更进一步地将团结的范围和领域扩大化。其中,在论述统一战线“同心圆法则”中就提到,统一战线的同心圆法则就是在不断巩固共识的同时,充分发扬各党派、各阶层、各利益团体的民主,尊重包容他们的差异性。对一些在原则性问题上有错误认识的党外人士,只要他们是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就应该平等地交换意见,在讨论中消融认识差异,争取形成共识,而不应该用“扣帽子”的办法,批判的办法,把他们推向对立面。即使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只要爱国,拥护统一的爱国者,也是团结的对象。只要守住政治底线这个圆心,无限拉长包容的多样性的半径,才能画出更大的同心圆,才能找到全社会意愿的最大公约数。

(三)空前的广泛性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个显著特点即是广泛性。统一战线学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对象增多、范围扩大、领域拓宽。统一战线学研究的范围极广,这个范围的发展会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广泛。例如,在1981年,当时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将统一战线工作对象明确为十个方面;到2000年,19号文件对统一战线工作范围规定为12个方面;在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明确为15个方面。2015年,《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将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和对象调整为12个方面。为何由2000年的15个方面调整为12个方面呢?面上看似减少,实则并未减少,反而增加了。其中,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等统称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而“原工商业者”、“起义和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及眷属”数量已很少,不再单列,并入“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条例所示,新的社会阶层实则增加了“新媒体从业人员”。21世纪是网络的世界,民意都是透过网络的方式来表达诉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将“新媒体人士”纳入爱国统一战线的对象,网络统战工作纳入全国统战工作的一部分。此外,在这次统战工作会议中,中央将海外归国留学人员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统战工作的重点团结对象,强调了这部分人士作为统战对象的份量。由此可见,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统一战线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时期的统一战线目标明确,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的积极因素,只有获取更多的人心,壮大更多的力量,才能做大做强统一战线;也只有做大做强统一战线,才能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随着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的变化,原有的工作对象会发生变化,也将会有更多新的工作对象进入统一战线行列。列宁曾说过:“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一个党所能实现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只有最广泛地团结和凝聚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方面人士的人心和力量,才能推动这一事业的顺利发展,才能取得这一事业的成功。

(四)显著的实践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是研究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并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统战学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作用和地位等的研究对于今天指导党外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仍有着积极作用。历史上的统一战线是由一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导下,为了实现目标,完成使命,通过团结各个阶层、各个派别,各个阶级、各个政党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结成的广泛的政治联盟。历史的经验告知我们,如若要实现政权的稳定性,就必须紧紧团结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等都是我们需要团结的对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今天,统战学将继续指导我们团结好尽可能多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才能为政治、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要充分发扬爱国统一战线在制度整合、价值整合和文化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凝聚各界智慧和力量,形成合力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谓制度整合,即运用国家的各种政策、法规和法律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条理化和合法化梳理,使其纳入统一管理和控制轨道的整合[4]。当今,不同阶级、阶层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的变动引发了社会各个层面的矛盾与冲突,此举对政治体制也是一种挑战和冲击。制度整合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吸收、同化、消解和融合社会的各种利益和要求,以达到社会各界、各阶层、各种利益的最大化。统一战线所包含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充分体现了其制度整合的优势。所谓价值整合也叫认同性整合或者意识形态整合,是在意识形态内的思想性整合,目的是让人们在社会的互动过程中达到认识上的一致,是社会整合的一种形式。2015年的统战工作会议提出人心对于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性。而人心工作做的也就是认同的工作。所以,统一战线的价值整合应是在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基础上,确立一个一元价值观,来达到一种认识上的一致性。文化整合是目标整合中的一种软性手段,但又是不可或缺、最能根植于心的一种手段。文化整合的目的在于如若让人达到一种目标,形成一种规范,可以利用某一种柔性的手段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这一要求和目的。如,统学战研究的“和而不同”与“求同存异”的理念就是一种如何对待不同意见和思想的文化整合机制。透过这样的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可以为社会提供一个宽松有序的环境,构建一个包容兼顾的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研究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统一战线学的关系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的特征,对于加强统战理论的学习、建设统战学学科体系,培养统一战线人才均有积极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战学,并积极推动这门古老而新型的学科继续向前将是每一个统战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李小宁.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

[2]胡毅.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12.

[3][4]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学[N].光明日报,2014-01-04(1).

[责任编辑:温开照]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46(2016)03-0033-04

基金项目:2014-2015年度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统战学科建设招标课题(立项编号:201403)

收稿日期:2016-05-12

作者简介:张颖(1979-),女,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关联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性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色彩特性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
CRP检测与新生儿感染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