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安全问题

2016-03-16 08:16□文/赵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4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生态

□文/赵 艳

(西安培华学院通识教育中心 陕西·西安)

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人。从城市规模看,我国已有653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达到140多个。毫无疑问,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趋势,不可阻挡。城镇化在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情况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解决在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确保农村生态安全,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一)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城镇化”,也称为城市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过渡的自然历史过程,它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换过程和城乡空间结构的变迁过程。“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发展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

(二)生态安全的涵义。生态安全是指健康的整体水平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即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它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健康等方面不受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等影响的保障程度,其中的基本要素有食物、空气、水、绿化等各方面。本文从狭义的角度理解生态安全,即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中小城镇,这些中小城镇地区的生态安全就是该地区生态系统提供的环境、资源与生态等各种条件能够维持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要。

生态安全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生态结构是否被损害,也就是生态系统是否健康;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所拥有的各种要素能否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前者是后者实现的基础。生态安全本质上要求自然资源在人口、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约束条件下稳定、协调、有序和永续利用。

(三)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的辩证关系。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两者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过快发展经济对生态环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就会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生态多样性减小,当人类活动强度超出生态环境容忍阈值时,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由当前的有序结构走向低一级的无序结构,农村城镇化也会受到生态环境容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协调好城镇化的“质”与“量”两个层面,调整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总之,我们一定要统筹推进,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要素,保证农村城镇化的“质”,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农村城镇化率的提高。这样才有利于农村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安全协调发展,两者相得益彰、实现双赢。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安全问题

(一)大气污染问题。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快推进,生产和生活释放出大量的废热以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降尘等主要空气污染物都有超标,这种污染甚至还会改变局部气候。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城镇化进程中企业污染问题严重。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工业污染控制不力,导致环境治理赶不上环境污染,环境恶化日益严重。高消耗、高排放的乡镇企业在城镇集中,引起严重的工业污染,随着城市污染控制力度加大,一些遭强行关闭的重污染企业从城市“转战”到农村,更是加重了农村的环境污染;二是大量人口集中生活,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随着人口大量集中而致生活垃圾陡增,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带来了私家车、机动车等交通工具的大量增加,车辆排放的废气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原因。

(二)水污染问题。农村靠近城镇等人口密集区的许多河流湖泊都已经退化为流域中的污水库,水资源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城镇化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可知85%以上工业和生活废水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水库。

(三)能源、资源浪费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过度消耗、不合理开发、掠夺式开采造成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低,甚至出现了资源枯竭问题;二是由于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缺乏合理规划,导致建筑物和道路的频繁、反复拆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

(四)耕地数量严重减少、且质量下降问题。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地方政府大搞圈地运动,而实际上大片的土地圈而不用,致使土地大面积闲置,同时耕地被征用为建设用地后也会引起周围耕地质量的下降。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曲解城镇化的本义,单一追求城镇化的数量和规模,甚至追求土地财政;二是部分政府忽视农民根本利益,淡漠土地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五)水土流失问题。许多地方政府采用削山填沟和深开挖等野蛮方式搞城镇化建设,导致地貌植被大面积的破坏毁坏,地表裸露,土质疏松,地表土壤的抗蚀能力大大降低,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地方政府只重视经济的发展速度,缺少环保意识,这种短视行为导致水土流失的恶化。

(六)农村原有自然历史景观破坏问题。农村城镇化建设中许多村镇自然历史文化载体被严重破坏,自然景致不再有特色,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在逐渐消失。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或村民对历史文化底蕴重视不够,忽视对村镇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三、解决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安全矛盾的建议

(一)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伦理观是由于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导致生态危机出现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伦理观,是一种建立在生态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伦理观。生态伦理观要求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自然、生物和人类一样,应该获得正当的权利和道德地位,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过程中负有很大的道德责任。

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政府机构确立公正的生态伦理理念。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推进要求政府部门坚持利益公正的原则,确保生态伦理建设的大方向正确。政府机构在制定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时,把自然、生态纳入其中,并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要不断纠正自己的行为;第二,企业组织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意识。农村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要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以清洁生产、节约资源、降低污染为前提,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真正把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密切结合;第三,公民个体倡导绿色消费的生态伦理素养。让农民在充分了解生态伦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这种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生态意识和价值观,之后外化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态化生活与消费习惯。

(二)加强领导,提升政府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主导作用。一是政府依靠行政手段,实行最严格的土地问责制和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将耕地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步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经济规律办事;二是政府通过税收、补贴、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杠杆进行调节,建立良性的经济运行机制,推行有利于城镇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同时,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推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立生态、低碳、智慧的宜居城市;三是政府要建立适应小城镇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保护城镇环境的企业、单位进行奖励的同时,加大对污染和破坏环境行为的惩戒。

(三)保障环保资金投入,加快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尽快改善小城镇环境质量,要求我们必须实行“谁开发,谁治理,谁受益”,鼓励集体和民间投资,积极吸收民间投资和外资,最大范围内融资,保证环保经费能及时稳妥到位。并且,为了提高城镇地区的环境整治水平,我们要努力建立一套相关的补偿制度和优惠措施。小城镇地区应该以环境保护作为长远目标,纳入到政府的各项工作和财政支出中,按规定用足用好筹集的环保费用。

(四)合理规划布局城镇,努力发展环保产业。城镇规划要从区域整体利益出发,以规模化、集约化为方向,促进城镇协调有序发展,以建设环境优美城镇为载体,以城镇环境治理为重点,避免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生态恶化问题。农村城镇化要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人文、经济等环境,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镇规划要把长远发展和目前起点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在城镇的基础设施减速带和城镇功能区规划上要有高起点,避免花费“二次成本”,并且小城镇建设在位置的选择上要相对均匀,不能过度集中,以利于发挥它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如果搞全面铺开,会增加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损害。在合理规划布局城镇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环保产业。

(五)推动乡镇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行清洁生产方式。乡镇企业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所以要着力解决好乡镇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资源的浪费。要把乡镇企业的发展作为改善农村城镇化生态安全问题的重点,对其进行严格治理。乡镇工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采用无污少害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推行清洁生产,逐渐改变乡镇工业企业高耗、低效、污染重的局面。

[1]郭培章.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2]杨家栋,秦兴方,单宜虎等.农村城镇化与生态安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缪细英,廖福霖,祁新华.生态文明视野下中国城镇化问题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4]肖笃宁,陈立波,郭福良.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应用生态学报,2002.13.

[5]刘德军.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9.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