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与大学文化传统养成之关系
——以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实践为例

2016-03-16 03:54徐仲佳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人才培养

徐仲佳

(海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海南 海口571158)



论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与大学文化传统养成之关系
——以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实践为例

徐仲佳

(海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海南 海口571158)

摘要:大学文化传统是现代大学制度和精神在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生活样式。它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大学文化传统的建设需要以现代大学制度和精神为支撑,力避学术资本主义和大学行政化的侵蚀。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将建设体现学校个性的大学文化传统当做一个重要内容。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本科生导师制和学生的410协会从教师的职业精神、学术自治、因材施教、学生自治等几个方面实践了现代大学精神,力图养成一种大学文化传统。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值得汲取。

关键词:大学文化传统;现代大学制度;人才培养

海南师范大学办学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了。在这六十多年的历程中,它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人才。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海南师范大学的办学层次、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2013年又迎来了办学层次的再次提升——成为博士点授权单位。在这些成绩的面前,我们还要回答,海南师范大学到底应该怎样建设的问题。依笔者之见,在这一转折性的关口,我们除了努力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进行制度的建设,同时,更需要在“软件”方面进行具有海南师范大学特色的大学文化传统建设。后者,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题中之义。

所谓大学文化传统,即是在一个大学办学过程中,学校群体(师生)共同遵循的一种由生活方式、生活习俗、行为取向、价值判断等等融合在一起而呈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样式。这种生活样式通过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认同、践行得以延续、积累,并逐渐内化为学校的各种制度、师生的精神结构。因此,大学文化传统就是一所大学的个性和品格,是其区隔性的标志。*班中考、黄洁:《论大学文化及大学文化传统》,《江苏高教》2002年第3期。当下,中国的大学几乎没有什么有个性的传统了。这种现状当然与我们的教育体制密切相关,但是,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之下,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发挥的余地。

大学文化传统在大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徐志摩曾经说过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所培养出来的许多“伟大的政治家、学者、诗人、艺术家、科学家”都是“烟味儿给熏出来的”。*徐志摩:《吸烟与文化》,1926年1月亮4日《晨报副刊》第1424号。徐志摩所说的“烟味儿”一方面指的是,牛津、剑桥的制度——导师制;另一方面指的是它们的文化传统。大学文化传统对学生的培养是一种耳濡目染式的教育方式。它通过浸染-模仿-认同的途径将大学文化传统的内核内化为个体的精神结构。因此,后者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可能更重要。有人认为:“名牌大学毕业生,与其说是课堂‘教’出来的,不如说是由学校文化氛围‘熏’出来的。”*王英杰:《大学文化传统的失落:学术资本主义与大学行政化的叠加作用》,《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浸染-模仿-认同的教育模式之所以比起那种课堂的直接灌输要更加有效,其原因就是,它以受教育者的自觉认同、自觉实践、自觉内化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不再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对立,接受的障碍被接受者自动抹除了。

大学文化传统建设,首先要认识到其特殊性。大学文化传统不是可以采购的硬件,也非单纯的制度设置。它在某种程度上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氛围。当然,这种氛围也不是什么天外的神秘来客。其背后的支撑物仍不外是办学自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等现代大学的制度性要素。但是,大学文化传统并不是现代大学制度本身。它与这些制度性要素的区别就在于,它已经从一种生硬的制度存在,经过传承、积累,内化为师生人格,外化为观念、氛围、生活样式。当然,除了差别,二者还有更紧密的联系。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文化传统是一个互利共生的关系。要建设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氛围、生活样式,最先要做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没有真正基于现代大学精神的制度建设,就谈不上所谓的大学文化传统的形成与建设。当前,学术资本主义化和大学行政化对现代大学精神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谓学术资本主义就是大学及其教师不再将大学看做是“研究高深学问”(蔡元培语),而是以“市场和类市场努力”“从大学的教育、科研和服务的核心职能中创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大学和教师的价值观,受到商品经济的制约,以短期的市场需求为办学导向,忽略了更广阔的社会责任。所谓大学行政化,在宏观层面,“指政府不断加强对大学行政干预的过程,政府依靠行政权力,按照行政手段、行政方式、行政运行机制管理大学,把大学视作政府的下属部门,实现政府即时目标的工具”;在微观层面,“指在大学内部管理层不断加强,行政权力不断侵蚀学术权力的过程,大学复制政府管理的科层制,学习企业的管理制度,由大学行政对学术问题做出决策”。*王英杰:《大学文化传统的失落:学术资本主义与大学行政化的叠加作用》,《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大学文化传统建设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这二者所制造出来的障碍。这一痼疾并非只是海南师范大学所有,也并非全是中国特色,而是全球范围内高校都要面对的癌症。只不过,国外高校的情况是,已经存在的现代大学精神和制度受到这一痼疾的侵蚀,大学文化传统有失落之虞。而对于我们来说,则是尚未建立真正的现代大学制度,尚未形成现代大学精神,却已经得了这些“富贵病”。因此,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所要面对的难题更多。我们一方面要在制度层面上和文化传统层面上补上这一课,另一方面,我们在补课的过程还要同学术资本主义、大学行政化进行斗争,避免跌入前人的陷阱。我们的路只有这一条,不存在其他道路。如果我们选择退缩,那么我们的大学教育只有病入膏肓这一种预后。

在进行大学文化传统建设方面,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已经做过一些努力,有一些经验和教训。我们从2009年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本着自愿、双向选择、动态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我院师资力量,为本科生提供专业指导,使其学习能够更好地进入专业领域,夯实专业基础,为今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目前,已有20位教师参与了这项活动,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博士(后)15人,先后指导学生数百人。这些参与教师既有毕光明、刘剑三、方涛等老教授,也有薛泉、龙涛、周泉根、廖述务等年青才俊。这项制度设计的原意就是参照现代大学制度和精神,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这一设计的可贵之处有三:其一,参与导师制的教师完全是义务付出,不受学院任何报酬,体现出一种高尚的奉献精神。其二,导师们的指导方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时间选择合适的指导方式,既有像毕光明教授的“探索者之夜”这样集中的研讨,也有借助于网络的灵活互动的教学,力图做到因材施教。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学术的自治。其三,学生自愿参与导师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经过数年的实践,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考研、学生科研能力提高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本科生导师制中,教师们基于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基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氛围都体现出现代大学精神。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还有一项试验性的努力也值得探讨——学生的自治性组织410协会。410写作工程是文学院的一项有着十余年历史的实践教学活动。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在教务处和学院的支持下,于2009开始着手对这一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改革。除了增加适应网络时代的写作平台之外,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组织了410协会。这个协会最大的特点是其自治性。其自治性主要体现在协会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方式上。这一协会的组织架构分为评议、执行、监督三部,三者相互制约,体现出自治特色。在协会运行方式上,除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外,学院不直接干预协会的活动。协会按照自治原则进行运转,举办各种与文学写作相关的活动。这一实践教学活动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体现现代大学制度中的学生自治。通过学生自治,达到“沟通心灵、交流文学、自我管理、精神成人”的目的。现在,该协会运行了几年。一批学生通过参与协会的活动得到了锻炼,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评议部最早的两任负责人分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其中一位同学最近进入山东大学攻读文艺学博士学位。这是学生自治教育的成果显现之一。

但是,这一项教学改革也面临着制度错位的尴尬。410协会所设计的学生自治并没有得到更多学生的认可和接受。最近,我在与2013级的协会成员交谈的过程中,得知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困惑。他们为无法融入现有的学工组织而焦虑,缺少自信。协会的运行中,他们多见事不见人,注重做事,却不注重做事的程序的正当性。这种对协会自治理念的忽略显然不是偶然的,与他们从小未受到类似的训练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这种学生自治性的协会如果没有制度上的保证,很难长久地生存下去。学生们在具体实践协会的自治理念的时候,必须与现行学生工作体制进行对话。对于这些从小没有接受多少自治教育的学生来说,他们还不具备从制度对话层面对这一理念进行认识的能力。从这一点来看,没有现代大学体制的保障,就无法真正养成一种大学文化传统。

410协会在这几年里取得的成绩,与教务处的立项支持和学院的支持分不开。我们在修订2012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时,增加了4学分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我们的设想是,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治性的社团来推动相应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我们认为,没有自主学习的学生,就不会有创造性的成果出现。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在学校层面获得制度性的支持,使学生自治性的活动在我校更大范围内得以试验。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这两项试验都力图通过现代大学制度来建构现代大学精神,最终希望形成一种文化传统。但是,因为实践时间不长,经验不多,教训不少,文学院自身需要积极地反思,勇敢地探索。我们相信,随着办学权力的下移,这一实践的空间会越来越广大,我们成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总之,海南师范大学在六十余年的办学历史中,还没有构建出自己独特的大学文化传统。或者,在我们的办学历程中,虽有种种良法美意,但还没有加以系统检视、总结,上升为体现着我校办学个性、贯穿着现代大学精神的文化传统。基于这种状况,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中将我校的大学文化传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重视起来。

(责任编辑:李莉)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tup of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radi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A Case Study of the Practice i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XU Zhong-jia

(SchoolofLiberalArts,HainanNormalUniversity,Haikou571158,China)

Abstract:The cultural tradi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a life style formed by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and spirit in the course of school running,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al tradi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needs the support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and spirit so as to avoid the erosion of academic capitalism and administrativation at colleg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emphasize the building of university cultural tradi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ir respective individuality. I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the modern university spirit is practiced by virtue of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and the 410 Association of students in term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ism, academic autonomy,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and student autonomy so as to cultivate a cultural tradition at college. In the practice there are both experience and lessons, which is worthy of reference.

Key words:cultural tradition at college;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personnel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6)-01-0131-04

作者简介:徐仲佳(1971-),男,山东青岛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07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教育改革类重点项目“高师院校中文专业第二课堂体系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编号:hjjg2013-11)

猜你喜欢
现代大学制度人才培养
关于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探析
现代大学制度视角下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体育教学误区与对策研究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