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译论中的伦理探究

2016-03-16 10:52蒋秀凤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伦理

蒋秀凤

(兰州财经大学 外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中国现当代译论中的伦理探究

蒋秀凤

(兰州财经大学 外语学院,甘肃 兰州730020)

[摘要]对中国现当代译论中的伦理进行探究,需从译者的责任和义务,翻译批评中的伦理,翻译研究中的伦理以及翻译研究、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的综合伦理等几个方面入手。翻译理论研究本身需要伦理的规范,进而运用伦理去规范翻译理论研究者和翻译理论著作出版者的研究行为,最终在我国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翻译理论。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译论;伦理

中国是一个伦理思想流传甚广的国家,伦理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伦理道德已经渗透到了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因此,翻译家在谈及翻译时自然会对伦理加以关注。中国现当代的译论,在本文中主要是指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中国翻译理论。从20世纪20年代起到20世纪80年代初之前的中国译论,一般均为翻译家的主观体悟式理论。在这些理论中翻译家或多或少都对翻译道德和伦理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注。到了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0世纪末,更多的学者提到了翻译伦理问题,有的译者还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确提及伦理问题,甚至提出翻译伦理学这一全新的概念。总而言之,对中国现当代译论中的伦理进行探究,需从译者的责任和义务,翻译批评中的伦理,翻译研究中的伦理以及翻译研究、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的综合伦理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译者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传统译论中一直对译者的责任和义务较为关注,侧重对民族、国家和社会层面进行论述。那么中国现当代译论中对译者的责任和义务的关注则更强调了对原文(源语文本)、原作者(源语文本作者)以及译文读者(目的语读者)的责任和义务。

林语堂先生曾经提出译者的责任就在于忠实和通顺,既要对原文和原作者负责,又要对目的语读者负责,尤其是翻译文学艺术著作的人,要把翻译当作一种艺术来看待,这样才能不辜负原著者和译文读者。这其实也说明了译者在翻译中既要忠实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风格,又要将原作的思想感情等正确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从而更好地为其服务。总之,为了向目的语读者提供可靠的译文,有责任感的译者不应该对原文错误视而不见或绕道翻译,而是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去应对。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原作者,真正忠实于正确的原文。最终翻译要达到让译文读者的感受等同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时的感受这一目标,与奈达的“动态对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也尽显译者对原文的一种责任,虽然很难达到这一理想状态,但却是译者追求的一种佳境。

另外,许多学者会从对外翻译、企业翻译、工程翻译、广告翻译、旅游翻译、法律文本翻译以及科技翻译等专业领域翻译的角度探讨译者的责任或者规范问题。翻译的本质是进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译者应该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刻牢记高尚的民族精神,持批判继承的态度对翻译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合理的选择,在吸收外来先进科学文化成果的同时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利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译者在社会、国家中的使命和责任问题,与翻译的伦理问题息息相关。针对不同类型文本的译者,甚至还涉及到职业伦理问题。翻译从业人员首先要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并在职业生涯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树立较强的责任感,在遵守本行业纪律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为社会为集体谋得利益和发展。

二、翻译批评中的伦理

由于受到市场的驱使以及出版利润和个人名利的驱使,我国翻译界出现了不少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在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大都与伦理道德相关,涉及译者和出版商的伦理问题。季羡林先生生前曾经说过中国当代的翻译出现了危机:翻译没有了监督环节,质量不好的译本数量远远超出了质量上乘的译本数量。翻译的监督和质量把控更多地需要依靠翻译批评家和翻译监督机制,这是规范翻译市场的重要环节。

翻译本身的动机和翻译策略中存在着伦理问题,翻译批评者本身也具有伦理关注。翻译家不仅要对乱译、抢译等怪现象进行批评,还应该对翻译大师的译作进行公正的批评,这样才能使中国某一领域的翻译水平再提高一个层次。在翻译批评方面,社会和个人批评者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树立良好的道德水准,实事求是,为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关于翻译批评家的道德问题,辜正坤提出了翻译批评家的道德制约因素,认为翻译批评家要有起码的公正的批评道德。[1]他指出由于翻译批评家手里握着可褒可贬的批评武器,可以使人获得荣耀,也可以使人感到耻辱,所以,翻译批评家本人的道德水平至关重要。辜正坤提出了翻译批评家应该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道德要求:不能打击中伤;不能吹捧逢迎;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敷衍塞责。[1]由此可见,翻译批评家应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修养,同时认真负责、严格准确,鼓励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能动的再创造并使之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一切因主观性而可能导致的理解、诠释的过度自由或者盲目。翻译批评应当给予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更为深切的关注,并能够引导翻译行为走向成熟。

除了对翻译批评者的关注之外,克服翻译危机的根本办法是健全翻译批评体制。如果出版社、专家、各地译协和读者等都能够参与其中,那效果则更好,将会大大促进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

总之,中国现当代翻译界学者早就已经开始关注翻译批评中的伦理问题了,特别是在现当代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由于追求经济利益的原因,翻译界也或多或少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翻译批评此时更应该肩负起真正的批评责任,健全翻译批评的体制,站在翻译批评的理论高度,将翻译批评纳入伦理的标准之内,这是中国翻译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翻译理论研究中的伦理

进入21世纪,许多翻译学人对中国翻译学的发展进行了反思和展望,提出了对翻译伦理的共识,特别是中国翻译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王东风认为,中国译学界虽然众多具有语言学和文学功底的学者,但是与西方相比,过去注重经验、规定、静态微观对比,缺乏理论深度和广度,科学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不够突出。[2]21世纪的译学人才应该通晓众多学科,世纪之交的中国译学学者需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以往的翻译研究很少从理论上讨论“道德范畴”的观念和认识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和约束。[3]但翻译作为一种在一定社会的某个历史阶段所进行的人的交流活动,人们对它提出的众多原则实际上是一种道德层次上的要求。由此可见,道德在翻译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道德也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在研究翻译时,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的主导意识对翻译的影响,并注意处理好翻译主体的审美意识和追求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刘宓庆指出中国的翻译思想研究,应该在审视和总结中国翻译史各段时期翻译思想的基础上,推出符合中国社会文化转型和中国发展战略及民族复兴战略的翻译,同时也要认真研究西方的翻译思想,做到知己知彼,科学地审视西方译论与中国译论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4]另外,中国翻译理论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翻译研究需要克服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比如“只重视西方理论而轻视中国理论”。中国翻译学界应该认真多读中国书,充实自我,提高文化素养,跟上时代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现当代翻译学人对中国翻译理论研究中的道德伦理问题进行了直接或者间接的关注,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译学研究伦理关注的代表,从中可以得知中国当代翻译学者对翻译学研究的共识,即: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方法论上,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发现本民族翻译研究的精华,另一方面则要科学地、适当地学习西方,借鉴西方翻译研究的精髓,拓宽视野,塑造学术品格,端正研究态度,建立学术研究的道德标准,从而推进中国译学的健康发展。

四、翻译研究、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的综合伦理

在中国现当代,较早综合论述翻译伦理的学者之中,茅盾是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论述涉及翻译目的、翻译实践、翻译批评和翻译出版等多方面。关于文学翻译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茅盾认为文学翻译工作十分重要而迫切,需要文学翻译工作者勇敢而坚决地担此重任。这就要求译者既要精通本国语文又要精通被翻译的语文,要有生活的体验,对源语文本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既不能机械地硬译,又不能完全破坏原文文法结构和语汇的用法,同时译者要团结互助,通力合作,完成风格统一、质量较好的翻译。

当谈及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翻译市场和翻译出版时,茅盾指出:某些应该翻译的作品没有翻译出来,而那些次要的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文学翻译出版物,却充斥市场。由于读者需要的快速增长,出版条件的优越,许多私营出版商人和与他们有联系的翻译工作者,争先抢译的风气极盛,重复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与此同时,乱译的现象也很严重。有些不应当翻译的作品,却也不加辨别的翻译出版了,这不但对我国的读者无益,而且也可能会引起源语国家的不满或者源语作家的抗议。翻译事业的最后一环是刊物或出版社的编辑工作。编辑负有对译稿进行最后一次校订的责任,他既要对读者负责也要对译者负责,他是翻译质量的最后保证人。编辑工作有时甚至比校订工作更加艰辛,因为编辑既要依靠译者,尊重译者,又不得不尽量发现译文的错误、疏忽和不当之处。编辑们为了做好编辑工作,组织更多更好的翻译,往往必须具备忘我的精神。

除了茅盾,还有其他现代学人对翻译的综合伦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翻译工作不能忽视,如果忽视了翻译工作就会阻碍学术的进步与发展。翻译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使外来学问中国化,增加文化上的新血液,吸收外来学术的思想,使其成为我们学术的一部分,既扩充自我又发展了个性。这进一步说明了翻译工作者还有义务介绍外语文本中全新的好的东西,同时还需发扬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翻译界存在的问题,有些学者则开始在自己的翻译理论著作中明确提及“伦理”二字。孙致礼在《文化与翻译》一文中明确提出,翻译工作者应继承先辈的革命精神,把引入异域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再现辉煌视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神圣职责。[5]根据这一目标就能很好地解决什么该翻译、什么不该翻译的问题。但是近几年来,有些译者和出版社,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翻译出版了一些格调不高甚至很不健康的东西,在社会上引起了不良的影响,这是需要引以为戒的。另外,在西方文化中,即使是健康的作品,其中也可能夹杂着某些消极的因素。如遇到此种情况,译者和出版机构要本着向人民负责的精神,或者加以适当形式的批驳,或者做出适当的技术处理,从而抵抗可能的负面影响。在这里,孙致礼不仅谈到了翻译的动机、源语文本的选择,还谈到了翻译的道德价值作用、译者和出版社的责任等,无不隐含着翻译的伦理问题。[5]

较为明显提出翻译伦理学概念的当代译界学者当属吕俊,他认为从翻译活动和语言两个方面出发在翻译研究中引入伦理学思想是必要的。[6]就翻译活动而言,必定包含着准则和规范,有道德和义务的要求,所以翻译是伦理的具体体现。同时翻译活动既然是文化和语言之间的交往活动,由于涉及语言的差异、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化地位的差异,所以翻译就需要伦理学的指导,同时也是翻译活动本身对伦理学的需要。[7]另一方面,语言本身也存在伦理因素,因为语言在长期的使用中,人们的习俗、习惯和伦理关系必定沉淀在语言之中,既然翻译是以语言为媒介的活动,那么自然需要考虑伦理因素。所以,翻译伦理学应该是翻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研究内容。[6]

随着翻译伦理和翻译伦理学概念的提出以及更多西方翻译伦理文章与著作的译介,中国更多的翻译学人加入了这一行列。但是,大部分学者都受到西方翻译的“文化转向”和翻译“回归伦理”思潮的影响。[8]虽然中国本就是一个有着优良学术传统、文化传统以及伦理传统的国家,中国当代学术受西方的影响却在很多时候远远超出了对本国文化传统的继承。或许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由于不少学者认为要摒弃中国的传统,从而使得中国的学术日渐褪去传统的风采,更多的则是对西方学术的追随。事实上,中国当代学术不应该成为西方学术的传声筒,中国当代翻译学也不应该只是追随西方的脚步。当然适当的借鉴和参考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中国也要了解西方学术的发展动态并且学习一些值得学习的内容。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挖掘自身丰富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国丰富的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应该成为学术研究基础的一部分,这也是翻译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五、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现当代译论中的伦理关注,集中体现在译者的责任和义务,翻译批评中的伦理,翻译研究中的伦理以及翻译研究、翻译活动和翻译批评的综合伦理四个方面。

对于整个翻译活动从翻译的目的、选择原语译本、翻译策略到翻译的传播等环节的伦理问题以及翻译批评中伦理问题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系统化。无论是译者伦理,出版商、赞助商、发起人、翻译批评工作者甚至译文读者的伦理也应纳入翻译伦理的研究范畴,并且翻译研究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伦理问题,需要合适的伦理规范。此外,翻译理论研究本身也需要伦理的规范,进而运用伦理去规范翻译理论研究者和翻译理论著作出版者的研究行为,最终在我国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

[2]王东风.中国译学研究:世纪末的思考[A].张柏然,许均.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杨洁,曾利沙.论翻译伦理学研究范畴的拓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5).

[4]刘宓庆.中西翻译思想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5]孙致礼.文化与翻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吕俊.跨越文化障碍——巴别塔的重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7]王大智.“翻译伦理”概念试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2).

[8]陈志杰.对当前译学研究的伦理学反思[J].外语教学,2011,(6).

责任编辑:思动

A Study on Ethics in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JIANG Xiu-feng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 730020,China)

Abstract:The ethical problems in Chinese modern translation theories have been studied in terms of translator's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ethic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ethic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the comprehensive ethical aspect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Translation needs to be standardized with ethics,which can be used to standardize translation theory researchers and publishers. Finally,it is hoped to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translation theori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a;translation theories;ethics

[收稿日期]2015-07-23

[作者简介]蒋秀凤(1979-),女,甘肃张掖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及文学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5—0123—04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5.029

猜你喜欢
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科技伦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传承和共享: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伦理向度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伦理传播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
论《觉醒》中的伦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