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索

2016-03-16 19:06蔡正丽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蔡正丽

(1.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新华学院思政教研部,安徽 合肥 23008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索

蔡正丽1,2

(1.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新华学院思政教研部,安徽 合肥 230088)

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泛化解读、生硬讲解、脱离生活实际的说教等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专题式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互动交流式的教学形式的创新、深入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教学的改革、大力运用媒介文化的教学手段的探索等方面切实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分析

自党的十八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阵地,近些年,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有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讨成为热议问题且有很多成果,有陈锡喜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的思考》的相关路径研究,严仍昱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基本任务》的目标价值研究,薛明珠和陈树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的总体性考察等,这些文章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多方探讨。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依旧有待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始终不断探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的多样化途径。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这两个重要文件都极为重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如何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为此,清晰阐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细致分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路径,则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方面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和思想理论资源;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科支撑,以教学的方式对主流意识形态进广泛传播。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流意识形态在新时期的集中表达,它把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以价值方式凝练为3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即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体价值。不难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表达和分层表述,这种具体的表达方式中融入了党和人民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要求,并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和社会价值融为一体,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任务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性和对个人价值追求的引导性体现、转化、融入到其教学内容与形式中,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拓展与不断深化、升华,从而更加具有思想性、时代性和现实感。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塑造作用要求必须将其融入到教学中

积极塑造大学生价值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题中之意。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呈现多元的色彩。从总体来看,他们的价值判断有着明晰的是非、曲折、善恶的标准,价值目标具有崇高的精神因子,价值实现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然而,当今各种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不同程度上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认同,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需要有统领人们精神硬核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地渗透与引导。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意识形态性、先进性、人民性,决定其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对其他类型的价值观进行合理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能聚集大多数人的价值认同,就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价值认同是指个体或社会共同体,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实现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与定向,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认同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1](P133)大学生是否能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以其引导自身价值观的塑造,在一定程度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讲解、阐发,使大学生对此产生理性认知和情感共鸣。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在校园里获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和认同的主渠道,相比其他校园文化等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更具有理论阐释的魅力和优势,“内容协调、功能互补、自成体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全面科学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可能”。[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善于调动课堂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理性思考,能用学术话语支撑起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论逻辑和思想精髓,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P9)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在理论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讲透彻,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大学生一方面真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自觉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要求来积极塑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有待深化

高校的思政课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度解读的理论场所,这里的深度解读是指不仅要讲清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还要说明白内容背后深层理论问题,即不仅要告诉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3个层面倡导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内容,3个层面倡导之间是什么关系,12个范畴之间是什么联系,其具体内涵与中西文化中已有或类似范畴之间是何种关系,其异同何在等,“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理论课,需要有理论逻辑的论证来体现其价值内涵,证明其成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依赖于教师系统而又深入浅出地阐释其理论内容,精准而又扣人心扉地揭示其理论精髓,科学而又巧妙地联系大学生思想生活实际。目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解读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理论水平层次有差异。存在着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论证阐发等能力的不足,其深度的阐释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对理论的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把握,其涉及西方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共党史、国际政治等相关知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相当多的教师在课堂上还存在着对理论笼而统之的解读。二是当前的大学生对于意识形态教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情感抵制。在大众文化浪潮的浸透下,大学生倾向接受具有明显实用性知识和趣味性知识,而对具有抽象性、教化性的意识形态理论有情感上的抵触。三是存在教学资源不足影响教师教学的问题。无论是理论资源,还是教辅工作资源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宣传和大学生价值观形塑的作用,关键是思政课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储备,教师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活、讲深、讲透,讲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的基础上,彰显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科学性、开放性、生动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的策略缺乏艺术性和灵活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中国梦”的奋斗愿景的实现,关系到“四个全面”工程的落实。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落实到大学生的课堂、生活之中,其价值精神要内化到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并外化于学习及社会实践之中。然而意识形态的传播不是依靠纯粹的教化方式就能够获取认同的效果,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需要的不仅是意识形态内容的科学性和人民利益性的实现,同时依赖灵活性和艺术性的传播策略的运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然过多依赖于课堂上的理论讲解,且在讲解的过程中倾向于概念分析,不能很好地把12个范畴的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化的方式渗透在教学内容中。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先入为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绝对定型、已然在社会上取得主导地位的理论和学说来加以灌输,而忽略了多元价值观之间的论辩、交融、斗争。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是一种理论学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其进行系统的理论阐释是必要的,但在阐释过程中忽视使用一些灵活性、趣味性的传播方式和教学策略,这在无形中也降低了大学生对其的接受度、认可度。虽然当代大学生在整体上呈现出对重大理论与现实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客观地讲,在各类大众文化,特别是媒介文化的冲击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需要充分调动人们的视觉元素和感情因素,形成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渲染力。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情感性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方式运用上还有所欠缺,未能很好实现知识性、情感性、艺术性教学融为一体。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脱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抓住育人的根本目标,同时也要做好意识形态的宣传,在教学的过程要既要抓住重大的理论问题,又要能回应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实现理论与生活的对接。只有让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自己成长之间的休戚与共的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对其的认同热情。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不可忽略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向度。但是,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释集中在从理论的层面上确认、迎合、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构想,而未能很好地与大学生的学业、情感等生活学习的实际层面进行有效的结合,未能有机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入到学生的职业规划、生活理想等之中,这就造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实际存在脱节的问题,影响其理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等作用发挥。

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积极开设专题教学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

作为凝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作为大学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依然还是要靠透彻的理论阐释、精辟的理论讲解。这就需要教师严密的逻辑论证并讲解,让大学生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丰富的精神内容和独特思想魅力。教师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教学技巧。就具体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而言,教师要能驾驭教材,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相关内容凝练出若干专题,结合专题式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相比较传统的章节目的全覆盖式的教学方式而言,专题式讲解更加具有针对性、深刻性,便于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专题式讲解过程中,坚持马克思阶级分析立场,贯穿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和当前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观点、历史依据、现实依据、内在逻辑、现实意义等进行集中凝练、整体设计、突出重点,理性地明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观点、范畴要义,努力增强其理论的说服力,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水平、分析辨别能力。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大学生之间进行价值分享的过程,运用专题教育的方式,既可以将学生以往的价值体验整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系统之中,又便于同学们能从自身的感性经验层面感知其意义的重大,有效实现感性经验与理性认知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科学设计交流互动的教学环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生动性

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它以科学而又艺术的方式统筹课堂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设计包括内容的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的设计等,在设计中要多运用问题式、讨论式、辩论式等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在教育方式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要将教师课堂讲授的显性教育方式和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隐性教育方式相结合。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但主流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依然可以面向生活展现出能够与各方话语进行对话的开放姿态,“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永远是在谈判中,永远是在接纳新的成分”[5](P183)。因此,课堂教学要超越传统的知识灌输的方式,善于采用引导式的非强制性的教育方式,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此,在课堂设计上要突出价值观的交流互动,特别是在当下西方思潮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不要故意遮蔽多元价值,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辩论来探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魅力和现实价值。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通过交流互动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科学性、时代性和人民性,并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多元话语交流中实现话语的主导权。

(三)合理开展实践教学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理论的智慧,更是实践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6],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理论课的延伸、拓展、深化和运用。实践教学是增强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形式将其深化和升华。诚如杜威所言:“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7](P141)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中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基地、人文景点等实践基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中感悟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力。另外,也可以借力于课内实践,紧密联系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设计课堂讨论、辩论赛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思想和思维的碰撞中感悟、理解核心价值观,并能将其积极拓展、践行于校园文化实践乃至更广泛的社会实践之中。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把从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与社会生活经验相对位,那么生硬的理论知识在社会生活的浸润中就会变得更加的可亲、可感。因此有着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借力媒介文化运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介文化广泛介入到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塑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分认清媒介文化普及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媒介文化的兴起使得各种思想的传播更加具有便捷性、开放性,趣味性。然而对媒介文化性质的判断一直是众生喧哗,它既是一种面向大众消费的新型大众文化,又是意识形态传播的新型手段,在“媒介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媒介化”的提法中,可以看出媒介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一定融合。然而,我国媒介文化并不一定表达主流意识形态,需要探索如何调动媒介文化来接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面对网络平台上多远价值观的激烈的交锋,迫切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话语权”[8]。因此,主流意识形态要利用媒介文化的话语场,对其进行主流思想的价值宣传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充分接纳媒介文化的参与,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如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开展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论坛、微博等平台开展师生之价值观的对话等活动,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能充分利用媒介文化的图像、音频等生动的话语表达进行情感教育,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境并升华到信念之界。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一项整体系统的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进一步探讨高校思政工作的协同机制,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制度保障、研究宣传等多位一体的教育互动。同时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讲解,需要引入和设置研究性的专题课和互动性师生研讨中,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大学生的心灵世界中,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意识与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周中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社,2007.

[2]严仍昱.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基本任务[J].思想政治理论导刊,2015(5):84-8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陈锡喜.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过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5(6):4-8.

[5]陆扬,王毅.文化研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7]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8]易鹏,王永友.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的功能与实践[J].思想政治理论导刊,2015(8):75-78.

Route Explor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University

CAI Zhengli1,2

(1.MarxismResearchInstitute,Anhui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2.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eachingandResearch,AnhuiXinhuaCollege,Hefei230088,China)

Abstract:To strengthe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lass problems are as follows: it is generalized interpretation and stiff reading, divorced from reality. All these problems affec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teaching effect. This is necessary to adopt a thematic content of teaching, to innovate the teaching style with each other interaction, to re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actual life in depth, to us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the media culture, and to pla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the main channel and main posi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rout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35(2016)01-0023-05

作者简介:蔡正丽,女,安徽六安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文化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学。

基金项目:2014年度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师工作室”项目(2014SZKMSGZS001);2015年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成果。

*收稿日期:2015-11-10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