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理论的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2016-03-16 20:00李国英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4期
关键词:西安市西安智慧

李国英

基于大数据理论的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李国英

本文在分析西安市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西安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而研究了大数据理论对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作用,并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先进经验,为西安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整合各方力量、制定战略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智慧城市;大数据;城市管理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形态,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要综合利用各种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汇聚人类智慧,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以实现经济社会活动最优化。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一、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背景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源于IBM 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2009年,IBM正式提出“智慧城市”(Smart City)。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智慧城市理论和建设实践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1.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各大洲的很多城市,诸如纽约、巴黎、柏林、东京、首尔等积极构建智慧城市,以期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如美国2009年建设第一个“智慧城市”,由高科技充分武装,完全实现数字化。新加坡推出的“智慧国2015”计划,韩国政府U-City计划,日本的“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等。此后,各国对智慧城市各个方面的研究如火如荼地开展。

从对智慧城市的内涵研究来看,Siemens、IBM、Cisco等世界知名企业,国际城市管理协会(ICMA)等政府与民间组织,麻省理工学院(MIT)等学术研究机构都诠释过智慧城市的含义。

Margarita Angelidou阐述了当前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下的智能城市解决方案。C.F.Calvillo等提出智慧城市是通过最优化管理各项资源,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述了智慧城市中与能源有关的工作、规划和运营模式分布在五个主要的领域。Naoum Tsolakis等探讨了生态城市集成的系统动力学框架,提出了生态城市基本的城市模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想范式。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专家学者针对智慧城市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骆小平探讨了“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征。吴建新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分析框架,以智慧政府建设为抓手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建议。马文刚则指出物联网是建设智慧城市的DNA。清华大学袁文蔚等探讨了大陆各城市之间以及海峡两岸在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内容上的异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张陶新等深入探讨了智慧城市的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王世伟着力从创新未来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因城而宜地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路径等多角度论述了智慧城市。

中国工程院邬贺铨提出需用大数据对智慧城市的支撑作用。中国科学院黄骞等讨论了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与NoSQL、云计算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南京大学孙中亚等对我国城市体系的规划响应展开探索,构建多层次、共目标、大综合的智慧城市规划体系。复旦大学等进行了国内外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分析,探讨智慧城市的特征差异。李国英等分析了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及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可以看出国内外学术机构、企业或政府的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智慧城市内涵、建设风险、建设路径、建设模式等几个方面,但在智慧城市系统规划及系统体系结构等方面研究较少,基于大数据理论的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用于解决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大数据应用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因此,针对西安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基于大数据理论探讨其建设实施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

二、西安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西安市自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以来,已历时4年,建设成果显著,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成效显著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西安市2012年率先加入了“智慧城市”建设之列。2013年,陕西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2013-2017)》和《“数字陕西·智慧城市”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15年成立了西安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2016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可以看出西安智慧城市的政策利好非常明显,是西安指挥城市建设的重要政策保障。但从领导层面看,还缺少统筹全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办公室这类的专门机构,以切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覆盖广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市政府与中国联通等公司开展战略合作,推动西安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实现了新建小区光纤到户100%覆盖,大大提高了西安市居民的信息应用。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先后推出了综合交通管控平台、微信公众服务号,初步实现了实时路况采集和发布,利用手机提供出行服务等功能。西安市交通运输局更是在2016年9月15日与百度公司战略合作,建设“互联网+交通”,打造古城智慧交通。建立了西安市共享服务平台(环保GIS系统),整合各类环境数据,如噪声、污染源等,实时评估西安市综合环境状况,全天候监测环境质量,快速定位到环境破坏区,极大地改善了市民的生态环境。西安市智慧停车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日前也已出台,将建立面向全市服务的西安智慧停车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停车场的资源管理和优化。但信息化程度还未达到智慧城市互联互通的目标。

3.物联网产业基础夯实,发展良好

据初步统计,陕西省物联网产业2015年的产值已突破千亿元,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数也增长迅速,步入快速发展期。陕西众多的科研院所,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西安已形成了从核心芯片、射频识别RFID技术到物联网系统集成方案提供等非常完整的产业链,相关的骨干企业也有较强的企业影响力。西安众多的知名高校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研发基础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西安国际港务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重要园区形成了物联网产业的聚集,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但因物联网产业涉及行业较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技术边界也较模糊等原因,使得西安物联网产业存在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行业创新成本较高等问题。

4.电子政务稳步推进,效果显著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66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5〕47号)精神,西安市政府2015年底印发了《西安市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中指出到2020年,西安将建成符合国家要求的电子政务网络,并与省级网络实现对接。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西安市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现已完成了西安政务云平台一期的建设;在公共服务网上审批平台,已实现了工商互联互通,税务、质监信息共享;建立了数字西安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形成了基本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公安系统基本实现了全市信息数据全警共享等。

但建设中仍存在条块分割、资源分散、部门分治等情况,数据不能实现完全共享,数据不一致问题也较突出,大大影响并降低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效率。智慧城市各个领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需要将多种异构数据集中存储在集中共享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中。电子政务建设中网上问政的功能方面不够完善,在线办事能力和其他省市地区相比还有差距。

三、基于大数据理论的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结合西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一些内容:

1.政府主导、机构负责,统一数据库,信息共享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有多种模式可以选择。结合西安智慧城市的现状,可以选择政府主导,专门机构负责的建设模式。成立西安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下属的专门机构,如智慧城市推进办公室来统筹并全权负责全市智慧城市建设。

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要求,建设“西安政务云”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内网网络节点建设,梳理政务办事流程,进行政务流程重组再造,并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完善基础信息共享机制和数据交换规范,建立融合西安市与各区县及市级各部门所有数据的西安政务云中的大数据共享数据库,完全实现西安市与各区县及市级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切实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共享力度。

2.因地制宜、完善标准、规范制度

要从全局角度充分考虑西安市的资源禀赋、信息化水平、市民素质等各种因素,将长期的整体规划和短期的设定目标全面考虑。应提出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从整个城市的高度进行总体规划,制定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案。并加快完善智慧城市相关产业的标准和规范制度的制定进程,以保障西安智慧城市能够安全高效运行,深入地推进西安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

3.全面感知、泛在互联、网络安全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大数据处理平台是智慧城市的关键。要充分采用传感、GPS全球定位等技术,实现全市的信息实时感知,并借助数据平台存储收集的各种数据。充分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加强全市人人、人物、物物的全面互联,增强自主获取信息、实时反馈的能力。要实现智慧城市中各领域的应用管理及数据综合的分析都离不开大数据处理平台,因此应紧紧把握“互联网+”和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切实推进建立西安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建立开放、包容的共享平台,促进城市各部分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并组织相关机构进行安全技术研发,构建西安智慧城市全流程信息安全防控体系,以便在不断提高信息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保障信息的安全。

4.以人为本、技术创新、金融创新

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只有建设以人为本的西安智慧城市,才能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的目标是让城市更加宜居,应以居民为主体,注重人们的体验,增强智慧城市的人文关怀和文化精神,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因此,应建设人文型西安智慧城市,真正以人为出发点和立足之本。

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创新。西安智慧城市建设要充分重视创新的推动作用,处理好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在智慧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完善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

四、总结

本文在研究国内外主要国家和城市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理论的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对于如何利用云计算、云服务、海量数据处理等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如何进一步增强西安市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满足未来西安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中的海量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要求;以及西安智慧城市感知大数据处理中心如何构建;西安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结构体系以及开放式的、可扩展的、稳健的西安智慧城市服务系统如何构建等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1]Angelidou M.Smart cities:A conjuncture of four forces[J].Cities,2015,47:95-106.

[2]Calvillo CF,Sanchez-Miralles A,Villar J. Energy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in smart cities[J].Renewable&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6,55:273-287.

[3]Tsolakis N,Anthopoulos L.Eco-cities:An integrated system dynamics framework and a concise research taxonomy[J].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2015(17):1-14.

[4]骆小平.“智慧城市”的内涵论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06):34-37.

[5]吴建新.以智慧政府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1(05):24-26.

[6]马文刚.物联网:建设智慧城市的DNA[J].上海信息化,2011,(03):18-21.

[7]袁文蔚,郑磊.中国智慧城市战略规划比较研究[J].电子政务,2012,(04):54-63.

[8]张陶新,邹毓,谢世雄.《中国城市智慧低碳发展报告》评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9.

[9]王世伟.打造智慧安全大城市[J].中国建设信息,2015(15):16-19.

[10]邬贺铨.大数据支撑智慧城市[J].居业,2014 (01):54-57.

[11]黄骞,梁军.智慧城市云平台机理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07):27-30.

[12]孙中亚,甄峰.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述评[J].规划师,2013(02):32-36.

[13]王思雪,郑磊.国内外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比较[J].电子政务,2013(01):92-100.

[14]李国英,侯珂.国外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27-28.

[15]汤莉华.2016智慧城市全球发展态势研究报告[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09):20-23.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35

2015年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Z045)]

猜你喜欢
西安市西安智慧
西安2021
Oh 西安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123的几种说法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