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四种维度”解析

2016-03-16 20:00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4期
关键词:理工科众创维度

张 威

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四种维度”解析

张 威

新时期,众创时代大背景下的高等院校是我国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它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和教育现实,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本文立足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维度解析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要义,从多方面强化认识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实,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助推“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

众创时代;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四种维度

对众创时代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是为了面对和适应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充分反映人们在主动适应和改造世界的一个过程,并能够作出能动即时的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两会参加上海团审议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其深刻阐明了创新与发展的关系,凸显了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现结合众创时代背景,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维度分析,以更好地推进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升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维度

创新作为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支撑着一个民族持续发展;创业作为带动就业一个重要因素,支撑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①高等院校作为承担人才培养和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在世界各个国家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随着30余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占比不断提升,“人才大国”战略得以逐步完成。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领域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呈现出炽热化局面,给各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因此我国也提出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战略布局转变,努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质量,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各领域尖端人才。

因此,众创时代背景下,理工科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大计,为国家发展不断提供和蓄积人才。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命题,国家不断推进有关创新创业战略,给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可靠有力的政策支撑,理工科高校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局面。但是,党和政府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横向(中央各部委、机关)和纵向(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上力度亟须加强,细化落实有关结合实际的政策举措,“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②从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提供帮助帮扶,确保各理工科院校有优越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充分体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党和政府对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维度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修订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从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③社会作为一个宽泛定义,囊括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层面的支撑。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社会蓄积着极大的力量,有着自身条件和优势。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②,政府职能由“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不断转变,下放各种权力,减少各种审批,为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使社会力量得以激发。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充分重视和完善好社会力量的支撑作用。现阶段,尽管国家已经提出了创新创业战略举措,但对社会力量的重视程度还存在不足之处,表现在:没有详细具体细化方案作为支撑,人才引进机制没有完全形成,资金支持有待进一步深化等。因而,务必重视社会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及时使条件和资质具备的企业和组织走进高校、帮扶高校,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软、硬件支撑,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得以有效、及时转化,帮助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积蓄得力人才。这是理工科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重视的社会维度。

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学校维度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对其进行解释,“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④,紧接着2015年7月有关“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再次强调指出,深入推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在众创时代中的统筹和布局。

理工科高校作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有着充裕的资源和优势,必须发挥好这一平台优势。理工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严重制约和阻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是高校领导层面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需要深化。高校领导层面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宣传和指导上,而且还要提高认识,将上级政策具体细化,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出台有效政策,责任具体到人,确保创新创业有效开展。二是在人才引进上“区别对待”不到位。所谓人才引进上“区别对待”是指对于具备创新创业潜质的人才,要注重自己院校培养和特殊引进,确保人才“走得出、引得来”,“要注意解决好少数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⑤三是课程设计和设置更新不及时。具体细化的政策和良好人才引进机制是一方面,但还必须注重课堂内容设置,充分保障课程内容合理设计,确保创新创业内容及时有效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从而确保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实施。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个人维度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必须充分重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充分利用人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促进事物科学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战略布局和实施,对高等院校要求的不仅仅是多少科研成果的形成和创造,不仅仅是停留在在校大学生的顺利毕业,而且要求对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人才的培养。理工科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意在更好地教育和培养一批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创新思维和能力得以提升,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尽早投入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局中,真正使教育效益最大化,实现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

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必须充分尊重人的积极能动作用。新时期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已有个人方面问题,从个人维度可以概括为:一是政治觉悟有待提升。一旦政治觉悟不高,必定制约一个人效力于国家社会的动力,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老一辈革命家正是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明确所承担民族使命,奋发于科研一线,一心为我国科技事业做贡献,最终有为于我国科技的发展。二是学生人文素养存在缺失。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容易导致在创新创业思维培养上思路打不开,影响全面发散性思维形成,制约创新创业想法付诸实践。三是创新思维自我培养意识动力不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出,商品的价值二重性对于商品的重要意义,“没有使用价值,就不能成为商品”⑥,商品只有具备了使用价值,才可能具备价值。创新思维培养也是一样,只有当学生自己明白创新思维的实际价值,才可能更好潜心于学习和研究,才可能更好地引导自身去培养和塑造创新思维,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引文注释

①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7.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7+20

③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02).

④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5-03-17(01).

⑤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75.

⑥赵曜,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61.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43

猜你喜欢
理工科众创维度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莫借众创空间之名装神弄鬼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人生三维度
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