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卫生保健工作

2016-03-16 22:44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妇女

崔 兰 平

(西北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西安 710063)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卫生保健工作

崔 兰 平

(西北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西安 710063)

摘要: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根据地妇女卫生与保健高度重视。党领导与推动下的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卫生与保健工作主要包括妇女经期、孕期和产期的卫生与保健,治疗妇女疾病等。这一工作的开展对提升陕甘宁边区妇女健康水平,保证部分妇女社会工作的参与,巩固党的妇女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给我们的启示也非常宝贵。

关键词:陕甘宁边区;妇女;经期保健;孕产期保健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妇女的健康,陕甘宁边区在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将妇女的卫生与保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走近这一段历史,对进一步认识当时中国共产党对妇女利益的维护,认识党通过对妇女卫生健康的重视团结妇女重视抗战,认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促进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轨所作的努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现时期巩固党的妇女群众基础、发展当今中国妇女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一、抗战时期党和陕甘宁边区对妇女卫生与保健的重视

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的一切都紧紧围绕抗战这个中心。抗日根据地要坚持抗战,根据地人民的健康、人口的增长十分重要,因为它关系着根据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关系着前方的兵力补充,关系着根据地对抗日战场的物质支持。所以抗战一开始,卫生防疫作为增进人民健康、稳定和增长人口的重要因素,受到党和根据地的高度重视。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卫生运动周的劳动过程中作了重要讲话,他说:“注意卫生,健康身体,就是增强国防力量。”[1]女性因生理特点而形成了独特的卫生及保健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妇女卫生与保健不仅关系着女性本身的生命与健康,还直接关系着生殖,关系着边区人口的繁衍。因此,边区妇女的卫生与保健在根据地的卫生防疫工作中自然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极力奖励生育,与此同时也加大妇女卫生保健的力度,使妇女卫生与保健工作除为了增进妇女健康外,更具有明显的增长人口服务于抗战的目的性。

陕甘宁边区重视妇女卫生与保健也是根据地顺应中国公共卫生近代化潮流的必然结果。在近代中国,随着近代化大潮的开启,公共卫生事业作为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条件,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晚清时期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卫生观念开始产生,一些人开始把公共卫生与“保国强种”联系起来。到民国时期,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公共卫生与国家民族兴废存亡之间的联系,更清晰地认识到,公共卫生建设关系广大民众的生命,涉及社会的安全,影响中国的国际声誉与地位,于是呼吁政府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尽快改善卫生环境。[2]340国人的先进卫生观念及中国发展的要求催生了晚清及以后各类政权中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已较为完备。[2]345南京国民政府颁行了大量医药卫生的规章条例。可见在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已成为近代化浪潮的重要内容。抗战时期,作为当时最具有现代意义的抗日根据地政权自然站在现代化的潮头,努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抗战期间,各抗日根据地设置了卫生机构,出台了一系列公共卫生防疫的规章和条例。1941年,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开辟了卫生专栏,宣传和普及卫生防疫知识。随着战争及战争引发的各种瘟疫造成的根据地的严重减员,卫生防疫成为抗日根据地全局性的重点工作。开展公共卫生事业的落脚点在于人的健康及其身体素质的提升,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妇女卫生和保健的高度重视无疑是其对公共卫生事业重视的必然延伸。从这个角度讲,妇女卫生保健以其独特的内容成为公共卫生事业特殊而重要的构成,因此,它自然受到党和边区政府的特别关注。

陕甘宁边区加强妇女卫生保健是维护妇女权益的需要。考察人类社会性别压迫的历史,不难看到伤害女性肢体器官、蔑视女性生命、损害女性健康是性别压迫最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人类社会争取妇女解放的历史上,妇女卫生与健康往往与维护妇女权益密不可分,是妇女解放运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中国,缠足、寡妇守节、农村产妇在产期的过度劳作以及近代工厂女工的低薪、缺少经产期劳动保护及遭受管理人员的性骚扰等无一不包含与体现着性别歧视与压迫。五四新文化时期先进分子在为妇女解放而呐喊的同时也呼吁铲除一切损害妇女健康的陈规陋习,维护妇女的健康权。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将维护妇女权益作为自己的分内工作,妇女的卫生保健作为维护妇女健康权的重要途径也就倍受中共领导下的政权的关注。

基于妇女卫生与保健的多重意义,抗战期间,党与边区政府对妇女卫生与保健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党中央要求各级党委直接抓妇女卫生与保健工作。1941年2月,中共中央为“三八”节工作给各级党委下发的指示中,要求各级党委关注妇女疾病、生育等问题,“注意使孕妇、产妇得到休息”[3]479。妇运领导系统更是把妇女卫生与保健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1939年中央妇委向各地下达妇女运动的指示,要求关心孕、产妇的健康。[3]144同年中央妇委关于开展妇女工作问题给山东分局的指示强调:“必须使妇女工作深入到家庭以内去,认真帮助各阶层的妇女解决她们的切身需要问题,如婚、丧、疾病、生育、抚养小孩等。”[3]147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提高妇女政治经济文化案”中规定:“建立妇幼保健设备,教育妇女卫生知识。酌增女生及女工作人员津贴,优待产妇,解决妇女干部困难。”[3]176为保证妇女卫生与保健工作的有效开展,相关的领导机构在边区建立起来。如陕甘宁边区政府于1941年决定建立保育行政组织,以加强对边区妇女的保护工作。保育行政组织包括:在边区民政厅设保育科;各县在政府第一科内设保育员一人;区、乡政府内设保育科员各一人(暂由区、乡妇联兼任)。这一组织系统的工作是:专司孕、产妇女、儿童的调查、登记、统计、卫生、奖励、保护等工作。*参见陕西妇联《陕甘宁边区文献资料选编》,第93页。与此同时,陕甘宁边区民政厅的《儿童妇女待遇办法》为妇女健康与保健提供了政策与制度支撑,保证了这一工作的有效开展。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卫生与保健工作的运作模式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具体工作分三路进行:一是党的系统。中共中央下指示给各级党委,各级党委将妇女卫生与保健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陕甘宁边区党委负责领导开展陕甘宁边区的妇女卫生与保健工作。二是政的系统。边区参议会出台妇女卫生保健方案,边区政府制定妇女卫生保健的措施规定等。三是妇联系统。中央妇委在党中央领导下,向各边区妇联下发妇女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指示,陕甘宁边区妇联在中央妇委和边区党委的领导下,将妇女卫生与健康作为妇女运动的一部分内容,纳入日常工作之中,向妇女做卫生知识宣传、举办卫生展览会、开展妇女卫生运动、向政府提出促进妇女卫生与健康的建议等。这种运作模式保证了边区妇女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陕甘宁边区妇女卫生与保健工作内容

陕甘宁边区妇女卫生与保健工作内容很多,具体包括妇女经期卫生与保健、妇女孕产期卫生与保健、妇女疾病治疗等方面。

(一)陕甘宁边区妇女经期卫生与保健

注重妇女经期卫生与保健是陕甘宁边区妇女卫生与保健的重要特色之一。所谓特色,即是指对妇女的经期卫生与保健予以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依据边区即有条件采取积极的保健措施。

在陕甘宁边区,农村妇女不注意经期卫生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许多妇女来了月经 ,任其流淌在裤子上,或用烂布、羊皮一塞,或用“灰袋子”。“灰袋子”只换袋子里面的灰,袋子长期不洗。由于经期不洁严重损害着农村妇女的健康,加之农村妇女占根据地妇女的绝大多数,农村妇女的经期卫生与保健就成为抗日根据地妇女经期卫生与保健的重点和难点。边区农村妇女月经处理陋习形成原因有许多,诸如传统观念意识(即自古以来将妇女的月经视为不洁之物的观念意识),农村妇女经期卫生知识的严重匮乏,贫穷而不具有讲求经期卫生的物质条件等。在艰苦的战争年代,经济和文化条件十分有限,在短的时间内为广大农村妇女的经期卫生提供物质上的保障是不可能的,但通过对广大农村妇女进行卫生常识教育,使个体妇女在掌握女性卫生知识的情况下利用既有条件进行自我保护则是可行的。据此,边区对农村妇女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比如向妇女宣传例假期间使用“灰包”的危害性,宣传卫生带消毒的知识,包括消毒的必要性,消毒的方法(主要是水煮法)等等。除妇女组织的干部对农村妇女群众进行的各种直接的宣传外,边区还举办卫生展览会,利用庙会进行宣传,开办妇女冬学进行教育等。1940年陕甘宁边区妇女生活展览会对妇女的宣传极具代表性。该展览室挂有人体解剖图,对妇女生理、受孕、分娩都有详尽的解说,其中专门有对妇女经期卫生知识的讲解与宣传。边区如上举措对提升根据地农村妇女经期卫生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边区在既有条件下克服妇女经期、孕产期问题,维护妇女健康找到了最现实和最便捷的途径。

陕甘宁边区对职业妇女经期保护非常重视。职业妇女主要是指根据地工厂、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妇女,边区对职业妇女不仅给予经期经济补助,还放生理假。陕甘宁边区民政厅规定:“女公务员每月发生理纸15张,给生理假3天。”[3]612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战争年代,根据地能对经期职业妇女做到如此关怀实在难能可贵。

(二)陕甘宁边区妇女孕、产期卫生与保健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妇女孕、产期的卫生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到妇女的生命与健康。具体为:接生方法落后;妇女分娩过程中的不良习俗(妇女分娩过程中长久坐在柴草或灰堆上等,产妇的死亡率非常高,边区一半以上的妇女患有妇女疾病也与此有关);妇女怀孕期间及产后依旧从事重体力劳作等。农村妇女的孕、产期卫生直接关系着妇女的健康和边区人口的增长。

为保护妇女生育期间的安全和健康,陕甘宁边区采取了如下措施:

1.培养妇幼保健干部

边区通过举办培训班培养妇幼保健干部。妇幼保健干部负责向妇女群众进行女性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培养接生员、监督管理民间接生等。边区妇幼保健干部是保证边区妇女生育健康的中坚力量。

2.培养接生员

边区尽可能以专业接生员替代民间产婆,避免落后的接生方式给妇婴造成的伤害。妇幼保健干部负责接生员培训工作,他们在妇女干部培训班结业后便被分派到基层,通过开办助产训练班的方式培训接生员,并领导、监督接生员的工作。1941年1月,边区政府决定在当年3月份前开办一期保育人员训练班,使受训的60人接受产妇卫生知识及接生训练,毕业后到各县开办短期助产训练班,培养接生员,以保证当年“边区每一个乡均有一位以上脱离生产的保育员,负该乡保育及接生之责”*参见陕西妇联《陕甘宁边区文献资料选编》,第93页。。1944年9月,边区在小砭沟开办助产训练班,有学员80人。关中、陇东分区和甘泉、新宁等县也先后举办助产训练班,每班学员30多名,学期为3个月。[4]1945年,陕甘宁边区成立了18处接生训练班。[3]760但是尽管如此,培养的接生员还是极其有限,不能满足边区需要,为此,边区采取另一补救措施,即以灵活的形式对民间产婆进行科学接生知识的教育,尽可能保证更多妇女的生育安全。抗战时期,边区妇幼保健干部和接生员在妇女生育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根据地妇女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3.重视妇女生产所必需的药物和医疗器材的发放

陕甘宁边区妇联要求:“保育员可由民政厅保育科发给必要之生产仪器、材料及医药,以便给群众接生与治疗保护产母及婴儿之健康。”[3]289由于妇联的努力,边区妇女在生产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物质保障。

4.加强对农村妇女孕、产期的卫生知识教育

边区通过举办卫生展览会、庙会宣传等形式向妇女宣传孕、产知识,提升妇女孕、产期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针对农村产期妇女劳动过重的问题,边区甚至出台了农村产妇休养政策,以保证产妇休养。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为保护产母之健康起见,一般的产妇应在产前休养一个月。在产后休养期生活,全由男子或家庭负责,其家境贫穷,因休养影响生活者,在休养前呈请乡政府,动员当地群众给以适当帮助。”*参见陕西妇联《陕甘宁边区文献资料选编》,第93-94页。

5.对孕产妇及带婴儿的职业妇女施以比较全面的保护

抗战时期,对孕产妇及带婴儿的职业妇女施以比较全面的保护是陕甘宁边区妇女劳动保护的另一大特色。所谓“全面”表现为:第一,保证产妇产前产后休息。陕甘宁边区规定:“各机关、团体、学校的妇女孕妇产前休息一个月,产后休息一个半月,身体虚弱经医生证明者,得酌量延长时间。……小产妇……给休养一个月。”*同上,第94页。1941年,陕甘宁边区《陕甘宁边区战时工厂集体合同暂行准则》规定女工分娩前后给假一个半月。*同上,第92页。第二,注重产妇的营养补助。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规定:各机关团体学校的“孕妇于生产时,发给生产费三十五元,并于生产前后休息期间内,酌发大米、白面等营养食品;如无大米、白面等,在生产前休养期间,增发休养费十元……小产妇发休养费十五元”*同上,第94-95页。。其后,陕甘宁边区对孕产妇的待遇又有所提高。1942年民政厅做出《儿童妇女待遇办法》的规定:各机关 “孕妇生产时发生产费五十元,小产三十五元,生产前后休息二月,休息期发休养费二十元,本机关并酌发大米、白面等营养品”[5]612。《陕甘宁边区战时工厂集体合同暂行准则》规定:女工分娩前后给假一个半月,工资照发。如若职工工作不满半年,工资虽只发一半,但假期照给,因分娩致病或小产者,则以病假论,给分娩女工及小孩津贴等。[5]497第三,减轻孕、产妇工作量。《陕甘宁边区战时工厂集体合同暂行准则》中规定,孕妇、哺乳妇女禁止作夜工等。*同上,第46页。由于党和边区政权的高度重视,边区的职业妇女特别是事业口的妇女得到了良好的劳动保护。

6.反对和抑制早婚

反对和抑制早婚是陕甘宁边区保护孕妇健康的一项措施。在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把人口增长作为社会繁荣的标志,每个家族都把后代的繁衍作为家族兴盛的重要途径,大多父母也都有多子多福的观念,因此,早婚在各方面的鼓励下盛行,且积久成习。在旧中国,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女孩十四五岁结婚是极其普遍的现象,在陕北,女子结婚的年龄大都在十四五岁,早的在十二三岁。早婚对女子的健康极其不利。岳珑研究认为早婚有如下危害:第一,容易患各种妇科疾病。女子在身体未发育成熟以前频繁地生育,加之卫生条件差,一般都患有各种疾病,如月经不调、盆腔炎、腹膜炎等。第二,容易造成心理偏移。一是性恐惧,二是夫妇性生活不和谐。第三,使女子中的不育率提高。母亲年龄偏低,自身生理发育不成熟,导致出生婴儿体质虚弱,容易患病,甚至婴儿发育不全。第四,容易造成婴儿的高死亡率,不利于妇女对子女的抚养。因为年纪小,不知道如何抚养婴儿,完全靠着一种女性的本能处理这些事情,加之生活条件差,大人吃不饱,母亲没有奶水,导致婴儿体弱多病,难以存活。[6]

抗战时期是非常时期,根据地鼓励和保护生育,这是战争的需要,但保护妇女亦是必要的。综合两方面的考虑,陕甘宁边区结合自身战争和发展的实际,在所颁行的婚姻条例中对结婚的年龄都做了相应的规定。《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规定男子满20,女子满18。虽然战争时期和我们现时期无可比性,但在保护妇女方面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因为没有这些限制结婚年龄的法规,15岁以下的婚姻将会依旧泛滥,而新婚姻法对这种泛滥会产生一定的遏制是无可置疑的。

(三)治疗妇女疾病

陕甘宁边区地处偏远,边区所辖之地长期以来经济文化落后,卫生条件和群众卫生意识差,导致妇女病广泛而频发,妇女病成为危害边区妇女健康的一大罪魁。得了妇女病后,许多妇女没有科学医疗条件和科学医疗意识,往往烧香拜佛,请巫医医治,健康受到极大损害。为此,陕甘宁边区把医治妇女病纳入议程。一方面,通过开展卫生运动破除妇女的迷信,对妇女进行科学治疗妇女病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尽量解决妇女治病难的问题。边区要求妇女干部把帮助妇女医治疾病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陕甘宁边区妇联要求“在有医院、卫生所的地区,应请医生帮助妇女治病”[3]289。由于党的重视和边区妇联的运作,一些妇女解除了病痛。[3]77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卫生与保健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动员一切民族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抗战的一个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顺应近代化大潮,努力推进中国文明和进步的一个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妇女利益的体现。通过实践,根据地妇女健康水平获得一定提升。一方面,边区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在边区关于经、孕产期卫生宣传中获得启蒙,开始有了妇女卫生的基本常识,开始尝试自我卫生保护。如1940年陕甘宁边区妇女生活展览,妇女们参观后,联系切身经历,受到极大的教育。生育卫生的宣传使许多妇女认识到早婚的危害,并开始认同边区关于婚姻年龄的规定,1942年对延安中区5乡76个妇女的调查中,主张18岁以后结婚的人有52人,占68.4%。[7]另一方面,职业妇女则因经、孕产期获得根据地周密细致的劳动保护而保证了健康。陕甘宁边区对妇女的卫生保健也保证了妇女社会工作的参与,妇女的劳动资源获得进一步开发利用。更重要的是陕甘宁边区关于妇女的卫生和健康的工作维护了妇女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妇联对妇女的卫生保健的宣传、教育及各种帮助密切了党和妇女群众的联系,党因此进一步赢得妇女群众的信赖、爱戴和支持,党的妇女群众基础更加巩固。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妇女能积极地直接间接参加抗战,参加边区各方面建设,成为抗战和根据地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此都有密切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是:妇女卫生和健康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不仅关系着人口的素质、妇女人力资源的开发,更关系着执政党和妇女群众的关系。在我国经济转轨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更要加强妇女的卫生与保健工作,特别要关注非公有制企业中妇女的卫生与健康问题,要注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仅注重妇女的生理保护、身体保护,还要注重妇女的精神保护,这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中国的妇女事业,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在延安市卫生运动周上的讲话[N].新中华报,1937-03-23.

[2]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37—1945) [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4] 温金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妇幼保健[J].医学与社会,2010,(10):11-13.

[5]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 (1927—1937) [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6] 岳龙.近代陕北早婚与生育健康[J].人文杂志,1999,(4): 122-123.

[7] 岳龙,秦方.论陕甘宁边区婚俗改革与妇女地位的转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9-83.

【责任编辑马俊】

The Sanitation and Health for Women in Shaan Gan Ning Border Region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CUI Lan-ping

(School of Marxism Education and Investigation,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Xi’an 710063, China)

Abstract: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sanitation and health for women in this base area. Led and conducted by the Party, the content of sanitation and health for women in Shaan Gan Ning Border Region mainly included curing gynecological diseases and health care for women in their periods, gestations and perinatal terms. It was this policy and series of works that leveled up the health standard for women in Shaan Gan Ning Border Region, guaranteed jobs for a part of women and earned a significant support for the Party from women. Furthermore, it also provides us a remarkable inspiration now.

Key words:Shaan Gan Ning Border Region; women; health care for periods; health care for gestations and perinatal terms

作者简介:崔兰平(1956—),女,吉林长春人,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妇女运动史研究。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凝聚妇女群众的历史经验(05B001Z)

收稿日期:2015-10-10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16)03-0014-05

【秦地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陕甘宁边区妇女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陕甘宁边区实录》与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构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如何提升妇女获得感——陕西妇联持续深化改革
中共陕甘宁边区回族干部政策的经验及启示
当代妇女的工作
试论习仲勋对陕甘宁边区统一战线的贡献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