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粒香型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云粳3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6-03-16 06:29朱振华袁平荣刘慰华寇姝燕赵国珍苏振喜陈于敏黄望启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品种选育高产优质

朱振华, 袁平荣, 刘慰华, 寇姝燕, 邹 茜, 赵国珍, 苏振喜, 陈于敏, 黄望启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5)



长粒香型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云粳3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朱振华, 袁平荣*, 刘慰华, 寇姝燕, 邹 茜, 赵国珍, 苏振喜, 陈于敏, 黄望启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5)

摘要云粳39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长粒香型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杂交组合为合系41号、云粳20号。2011~2012年参加云南省中海拔粳稻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0 440.00 kg/hm2,较对照云粳26号增产7.90%。2013年参加云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207.50 kg/hm2,较对照云粳26号增产5.06%。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优点,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450~1 850 m稻区及周边省份相似生态型稻区推广种植。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研究介绍了云粳39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优质;高产;长粒香型;云粳39号;品种选育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Long-grain and Quasi-aromatic Japonica Rice Yunjing 39 with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ZHU Zhen-hua, YUAN Ping-rong*, LIU Wei-hua et al (Food Crops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Yunnan 650205)

AbstractYunjing 39, a new long-grain, quasi-aromatic,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Japonica rice variety, was bred by Food Crops Institute, 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erived from Hexi 41/Yunjing 20.In Yunnan middle-altitude territorial experimentation during 2011-2012, the average yield of Yunjing 39 was 10 440.00 kg/hm2, higher than Yunjing 26 by 7.90%.In the pilot production test in 2013, the average yield of Yunjing 39 was 10 207.50 kg/hm2, higher than Yunjing 26 by 5.06%.Yunjing 39,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good quality, high yield, stably high-yield ability, strong resistance to diseases, is suitable for the cultivation in the altitude ranges from 1 450 to 1 850 m in Yunnan Japonica rice planted area and surrounding provinces with similar ecotype in China.It was certified by the Variety Certification Committee of Yunnan Province in 2014.The breed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 key points of Yunjing 39 were introduced.

Key wordsGood quality; High yield; Long-grain and quasi-aromatic; Yunjing 39; Variety breeding

云南高原粳稻品种主要分布于海拔1 450~2 700 m的地区,常年种植面积约60万hm2。稻区内立体气候特点突出,生态条件差异较大[1-3],年平均气温11.3~16.3 ℃,全年≥10 ℃积温3 092~5 259 ℃,≥18 ℃积温820.9~2 866.3 ℃,抽穗开花期的7、8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0.3 ℃和19.6 ℃[1]。研究表明,有利于优质米形成的抽穗开花期气温是23 ℃。由此可见,在云南高原粳稻区选育优质粳稻品种难度较大。因此,加强高原粳稻区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工作,对云南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粳稻品种选育目标已由高产转向高产与优质并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粳稻育种课题组针对云南高原粳稻区特殊的地理气候特点和生产上对优质稻品种的需求,通过分析育种亲本的特征特性,选用广适性高产品种合系41号与优质香软米品种云粳20号杂交,经多年系谱选育,成功选育了长粒香型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云粳39号,于2014年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米饭香软可口、冷不回生、商品性好,深受广大农户欢迎和消费者青睐,目前已成为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主栽品种,现将其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报道如下。

1选育经过

2003年在海南冬繁时,选用合系41号作母本、云粳20号作父本杂交配组,得到F0代。2004年夏季在玉溪种植F1代(YF125),去除假杂种,混收,同年冬季在海南种植F2代(H558)。2005年夏季在玉溪种植F3代(YF27),同年冬季在海南种植F4代(H26),并选择5个优良单株。2006年夏季在石林种植F5代(Y1237-1241),同时鉴定其外观品质、丰产性、耐寒性和抗病性,从Y1239系统中选择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优良单株,同年在海南加代种植F6代(H422)。2007年夏季在宜良单苗全栽种植F7代(YH4),综合性状好,同年在海南繁殖F8代(H453)。2008年夏在宜良种植F9代(YH8),选择优良单株。2009年夏在宜良系统种植F10代(Y18),选择优良单株,同年在海南单苗繁殖F11代(H144)。2010年在宜良参加品比试验(YB6),并繁殖原原种F12代。同时在玉溪、曲靖、楚雄、保山、临沧、大理等州市多点试种,结果表明其具有高产稳产、稻瘟病抗性好、外观品质优、米粒细长、清香、抗逆性强等特性,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于2010年定名为云粳39号。2011~2012年参加云南省中海拔粳稻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云南省生产试验,2014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稻2014021号。云粳39号及其亲本的系谱见图1。

图1 云粳39号及其亲本的系谱Fig.1 Family tree of Yunjing39 and its parents

2产量表现

2010年在宜良试验点进行品比试验,平均产量为14 899.50 kg/hm2,较第1对照楚粳27号增产1.87%,较第2对照合系41号增产17.00%,居供试品种第1位。2011年楚雄市种子管理站在楚雄苍岭镇进行27个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其中云粳39号平均产量为12 169.50 kg/hm2,较对照楚粳28号增产11.10%。2011~2012年参加云南省中海拔粳稻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0 440.00 kg/hm2,较对照云粳26号增产7.90%,2013年参加云南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207.50 kg/hm2,较对照云粳26号增产5.06%。

3特征特性

3.1农艺性状云粳39号属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77.8 d,株高100.8 cm,叶色淡绿,株型紧凑,分蘖力强。有效穗数442.2万/hm2,穗长20.3 cm,穗总粒数138.8粒,穗实粒数111.5粒,结实率80.4%,千粒重24.95 g,落粒性适中,谷粒细长,谷壳黄,无芒。

3.2品质特点由云南省区域试验统一提供样品,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糙米率85.3%,精米率74.2%,整精米率72.4%,粒长6 mm,长宽比2.5,垩白粒率12.0%,垩白度1.3%,直链淀粉含量16.4%,胶稠度80 mm,碱消值6.8级,透明度2级,水分11.3%,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米饭清香浓郁、油润柔软、食味品质好、冷不回生。

3.3抗性表现2011~2012年由云南省区域试验统一提供样品,经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进行抗性鉴定:中抗稻瘟病(5级),抗白叶枯病(3级)。生产试验和示范推广中也表现出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

3.4适宜种植区云粳39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450~1 850 m的温暖粳稻区及周边省份相似生态型稻区推广种植。现已在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保山市、楚雄州、大理州、文山州、红河州以及四川省凉山州等地区种植,并作为特色优质米被开发利用。

4栽培技术

4.1适时播种, 培育壮秧恶苗病是云南高原粳稻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播种前晒种1~2 d,用浸种灵浸种48 h,可预防恶苗病等病害。此外,应根据各种植区的实际情况和气候特点确定播种期,一般在3月中旬播种。

“倒春寒”天气是云南高原粳稻区水稻育秧期主要育秧障碍之一。采用普通平铺薄膜育秧方式,在秧苗移栽时一般存在叶龄不足、生长量不足、分蘖不够等问题。为解决育秧期温度低的问题,应采用拱架薄膜育秧方式,以膜调温防冻、促生长、促分蘖,达到培育壮秧、适龄移栽的要求。为有效培育带蘖壮秧,应适当稀播,湿润育秧用种量约为675 kg/hm2,而旱育秧以375 kg/hm2左右为宜。

4.2适期移栽,合理密植旱育秧最佳移栽秧龄范围为35~40 d,湿润育秧为45~50 d,叶龄范围为4.5~5.5叶。采用条栽密植,浅水浅插。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肥力状况,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旱育秧栽插密度为30.0万~37.5万丛/hm2,湿润育秧栽插密度为37.5万~45.0万丛/hm2,基本苗为2~3苗/丛,确保有效穗数为375.0万~405.0万个/hm2。

4.3科学施肥,合理灌溉增施农家肥,采取“控氮、减磷、增钾和补缺素”的施肥原则。改变“只重视基蘖肥,不重视穗肥”的传统做法,实行前氮后移,降低前期基蘖肥用量,增加穗肥用量。氮肥(尿素)分4次施用,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3∶3∶2∶2;磷肥(过磷酸钙)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硫酸钾)分基肥和促花肥2次施用。

根据水稻的需肥特点以及当地土壤供氮量确定目标产量。云粳39号目标产量达12 000 kg/hm2的纯氮用量为240.0 kg/hm2(折尿素522.0 kg/hm2)。移栽时用尿素156.6 kg/hm2、过磷酸钙750.0 kg/hm2、硫酸钾75.0 kg/hm2作基肥;用尿素156.6 kg/hm2作分蘖肥,于移栽后7 d拌除草剂一起施入;用尿素104.4 kg/hm2作促花肥,配合75.0 kg/hm2钾肥,于倒4叶时施入;用尿素104.4 kg/hm2作保花肥,于倒2叶时施入,施用时应看苗情和天气条件,如果苗长势旺或阴雨天气多,应酌情施用保花肥。此外,还应掌握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规律,为其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做到浅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够蘖晒田、幼穗分化期保持适当水层、灌浆期干湿交替的管理程序。

4.4综合防治,确保丰收根据各种植区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适时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在稻瘟病高发区(玉溪、保山等地),分蘖盛期和抽穗期间建议用三环唑、稻瘟灵等混配防治稻瘟病2~3次,同时用50%吡蚜酮防治稻飞虱2次;孕穗-破口期间,建议用井冈霉素、戊唑醇等混配防治稻曲病1~2次。最后适时收割,确保丰产增收。

参考文献

[1] 蒋志农.云南稻作[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5:5-10.

[2] 朱振华,蒋志农,赵国珍,等.云南高原粳稻品质性状因子及品种聚类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 30(2):194-198.

[3] 朱振华,金基永,袁平荣,等.不同海拔条件下耐冷性粳稻品种的稻米淀粉RVA谱特性[J].中国水稻科学,2010, 24(2):151-156.

收稿日期2015-12-29

作者简介朱振华(1970- ),男,江西九江人,研究员,硕士,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通讯作者,研究员,博士,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基金项目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15HB107);云南省生物种业重大专项(2015ZA003);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2012BB013);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云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

中图分类号S 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3-027-02

猜你喜欢
品种选育高产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鄂西多花木蓝的栽培利用及推广
南丰蜜桔高糖优株“ZZL—03”及未来品种选育方向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