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改革初探

2016-03-16 17:43陈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改革探索人才培养

陈林

摘要:在分析材料学科的发展特点和国内外高校在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结合百色学院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学院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在学科基础、选修课、创新实践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

关键词:金属材料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36-02

一、引言

创新教育是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1]。高校已经成为社会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学校通过日常教学、实践等环节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科学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价值[2]。

材料学院遵循百色学院《关于制(修)订2015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的总体要求,认真理顺现行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区域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定位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百色精神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教育部及自治区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等文件精神,根据近年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以“优化基础、口径适当、强化实践、注重能力”为基本方针,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努力实现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问题剖析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为2013年组织修订,随着国家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制订、实施,经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尤其是材料产业的迅猛发展,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落后于经济社会对人才提出的“优化基础、口径适当、强化实践、注重能力”的要求[3]。主要不足有:

1.专业划分过细。不能适应“优化基础、口径适当”的新要求,不能体现大材料专业的特点,达不到材料产业对新型材料类人才的需求,有的学生甚至在完成了本科专业学习后,却对大材料专业的概论性知识都不是很了解。

2.课程衔接性不够。部分课程所含知识点重复地方较多,几门课程却包含了相似甚至相同的知识点,造成课时的浪费,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课业负担;有些课程由于缺乏前序课程的学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和教师的教学难度。

3.在“强化实践”方面做得还不足。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属于工程类专业,实践性较强,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开设较多的实验、实践环节,当前的方案没有体现出这方面的要求,以致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的适应能力不足。

4.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的授课形式还是传统的课堂讲课式教学为主。虽然有些课程设置了课堂讨论环节,但是由于条件限制与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三、修订目标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次人才方案修订的指导思想是:适应经济社会对新型复合型、开放型人才的需求,适应现代材料学科的不断细化、同其他学科不断综合的新趋势。培养具有较强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修订目标:夯实基础,拓展平台,缩减课内总学时,增加选修课时,明确专业方向,优化实验与实践,着力于培养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四、具体措施

1.广泛调研、理顺思路。通过走访、网上调查等方法进行广泛调研,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广西“14+10”产业及百色铝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型应用技术型人才,其内涵是:加强基础、突出个性、重视实践、彰显特色。

2.优化基础、口径适当。我国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专业知识过窄、具体加工技术知识过多过细、专业课程设置过多等问题[4]。学生对材料学科缺乏整体性认识,对所学专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国外兴起了一种名为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简称MSE)的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热潮。MSE大学科一体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修订过程中,遵循MSE素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突破专业壁垒,优化学科基础平台。开设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性能学、材料现代分析技术、材料失效分析、金属冶金学等基础课程,拓展学生的MSE专业素质。

3.扩大选修课比例、加强自主选择权。顾海兵[5]曾撰文指出:真大学的首要标志不再是传统的设备资产、科研经费、教授人数、高水平论文、师生比等,而是选修课比重的高低。当一所大学的选修课达不到60%甚至低于50%,就没有资格说自己是真大学。提高选修课比重是MSE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这也是本次人才培养计划修订的一个重要方向。据此,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选修课学时由原来的13.9%提高到29.5%,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选择权。[5]

4.强化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实践教学同专业知识相结合,在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提高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6,7]。实践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企业技改、工艺创新等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试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活动[8]。改革具体措施有:

(1)实践教学与专业前沿相结合。专业教师将专业研究的新趋势、新成果等引入课堂,用专业知识介绍它们的基本原理与关键问题;对比分析热点问题的各学术、技术流派的优劣。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专业知识的趣味性;还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范畴,改变了专业理论枯燥乏味的传统印象,在对科学问题的剖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2)实践教学与地区产业相结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一个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要求较高的工程专业,其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金属材料化学组成、微观组织、制备方法及性能特征之间的内在规律。依托百色铝产业,充分发掘地区优势,探索校企合作、教产融合培养模式,材料学院与国家铝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5家企业共建实践教学、科研合作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等各种实践形式,不定期邀请企业一线工程师走进课堂为学生作专业报告,加强学生对材料行业的需求、发展现状、行业前景的了解,鼓励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3)实践教学与特色学科相结合。材料学院已组建各类科技创新团队4个,其中校级特色研究团队1个。目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获得广西自治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的立项,材料工程已成为教育厅立项建设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培养项目及百色学院校级特色专业重点项目等各级项目的建设与支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专业与学院的优势学科团队、特色专业相结合,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学科专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教学与人才需求相结合。结合人才需求设计教学计划,可持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思路,开辟以企业和学科发展为需求向导的教学体系,适当调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课程和实训计划,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深入企业、科研单位一线了解、熟悉专业建设方向,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五、结语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同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所以其研究热点变化较快,因此,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不断调整以适应专业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改革不仅仅是一个方案的修改制订,怎样执行、实施过程的质量评估也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付坤,王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203-206.

[2]张为军,白书欣,吴文健,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34(3):18-20.

[3]周志平,杨娟,邵红红,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13,(6-7).

[4]李恒德.中国材料发展现状及迈入新世纪对策[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5]顾海兵.真大学:选修课比重须超过60%[N].南方周末,2010-11-19.

[6]钟世云.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

[7]何勇,于广华.占领新材料科学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纪实[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1):57-59.

[8]本刊编辑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摘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6):4-4.

猜你喜欢
改革探索人才培养
小学中年级语文形成性评价改革漫谈
高职食品营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多样化方式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