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有效途径

2016-03-16 17:43吴雪丰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讨论高校思政课

吴雪丰

摘要: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理论依赖于实践产生,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脱离实践的理论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高校思政课要想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理论具有实用价值,就必须坚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课堂讨论教学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解,进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有所用。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讨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47-02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对知识实际应用能力较强、反应迅速、在有限的信息中做出准确决策的人才是符合发展需求的可用之才。研究发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培养市场需求人才的有效方式,因此高校思政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一、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教学概述

(一)课堂讨论的含义

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也就是教师按照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确定论题,然后在一种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进而理解知识、掌握真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1]。课堂讨论具有四个特征:第一,恒常性。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使用课堂讨论教学法,不能只在某节课穿插进行,这样没有实际意义。第二,实践性。在高校课堂讨论中,教师不再是以控制者的身份存在,而只是作为一个参与者以及宏观调控者的身份存在,课堂讨论活动的开展、总结等工作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第三,主体性。课堂讨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讨论的主要参与者。第四,启发性。课堂讨论的本质就是启发式学习,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争论来得到启发,进而完善自身认识。

(二)课堂讨论中师生互动讨论的分类

在高校课堂讨论中,师生之间进行互动讨论的类型比较多,其中应用比较广泛、可操作性较强的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型讨论和个体自由型讨论[2]。

小组合作型讨论就是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来衍生出一些小论题,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小组以后,每个组选取一个小论题在分析之后进行组内讨论,最后委派代表在班上讨论。在此教师要注意设立的主题应该与实际有密切的联系以及较大的争议性。在小组讨论以及班级讨论中教师要加强引导,保证讨论的有序进行。

个体自由型讨论就相对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流程,可以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一问一答的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讨论的时间、内容等,控制好讨论的节奏。

二、课堂讨论中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重点与要求

只有掌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重点以及要求,才能在课堂讨论中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进而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水平。

(一)课堂讨论中理论联系实际教学重点

高校思政课在课堂讨论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其要掌握的教学重点就是把握好理论、实际、联系这三个环节[3]。其中“理论”就是指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实际”就是现今社会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实际能力的体现。“联系”则表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的内部之间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动态过程。

(二)课堂讨论中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要求

在课堂讨论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教学也有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在理论联系实际中“理论”方面的要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还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等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课堂讨论教学中,所有的理论分析、理论依据都应该围绕这些理论知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高校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内容涵盖范围广,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所涉猎。因此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要科学的选择和应用用来联系实际的理论知识。不仅如此,所选取的理论必须具有实际意义,可以综合分析实际出现的问题。

其次,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实际”的要求。社会政治经济实际、实例、学生实际等都是对“实际”的具体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严谨,内涵丰富,科学性十分严密,这就要求在实际事例的选择上要小心谨慎,所选事例必须准确、科学,可以经得起检验。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做课前准备的时候,应该首先选取真实有效的事例材料,并且其可以切实反映理论要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选取的事例材料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

最后,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联系”的要求。由理论到实际以及由实际到理论是“联系”的两个途径[4]。由理论到实际就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要充分运用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用理论来说明实际;由实际到理论就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认真总结实际经验,对其深入分析思考后升华到理论高度,透过现象来把握本质。

三、课堂讨论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技巧

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分为三个步骤:课前准备、课堂指导、课后总结。这三个步骤都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前提,密切结合,共同组成了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教学方式。

(一)课前准备

论题是讨论的核心,只有一个优秀的论题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讨论效果。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讨论论题,要注意设计的论题需要体现课堂的教学目的以及反映生活实际,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而在课堂讨论中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证明理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材之中对“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这一章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设计两个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第一个论题是“人治的本质及意义”,第二个论题是“法治的本质及意义”。针对这两个论题让学生在班级展开讨论,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就一个论题进行讨论,然后在班级范围内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在此时教师可以将“人治更符合社会发展还是法治更符合社会发展”作为辩题,开展一场小型的辩论会,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辩论,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中国自三皇五帝开始,经历夏、商、周等朝代的更迭,直到中华民国建立之前一直都是以“人治”为主,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制度的建立才由“人治”转向“法治”。学生通过讨论就可以认识到“人治”是在自然经济的主导中,农业文明占据核心地位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治国方式,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君主专制,强调最高统治者掌握最大的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所以就有“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法治”则是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中,工业文明占据核心地位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治国方式,权力的行使限制在法律范围之内,强调民主的意义。通过对比分析后学生就会明白在现代民主制度之下,强化法治意识,维护法律的权威,对于国家的文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自身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效的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以及能力的发展。

此外,针对思政课政治性较强的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帮助学生明确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无论哪种观点都可以进行交流,讨论课原本就是辩证是非、追求真理的学习过程,打消学生的心理顾虑,使学生勇敢的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二)课堂指导

课堂讨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是否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极易产生负面情绪,进而消极对待,对讨论的进程以及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有序发言,合理发言,文明发言,课堂讨论要对事不对人,避免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课堂讨论是对学生学识、口才、胆识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就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打消学生的顾虑,营造和谐、民主以及平等的讨论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针对僵局、冷场、发言比例失衡等情况,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打破沉默的气氛,同时也要保证男女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避免出现一方激烈讨论、一方漠不关心的现象发生。最后,对于在课堂讨论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要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

(三)课后总结

结束课堂讨论之后,教师需要总结学生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要注意不能面面俱到,不仅拖沓而且浪费时间。首先要对讨论的情况作出总体的评价,肯定优秀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此外在讨论过程中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彻比较到位的地方要加以明确,让学生吸取经验。除此之外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继而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于帮助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坚持在课堂讨论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本文通过阐述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的基本含义,分析在课堂讨论中需要掌握的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重点和要求,探讨了在课前准备、课堂指导、课后总结三个方面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技巧,希望对高校思政课课堂讨论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范海燕.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课堂讨论[J].群文天地,2012,(3):248-249.

[2]李永忠.思政课实践教学“整体规划”的探索与实践——以宜宾学院的教学改革为例[J].社科纵横,2012,(7):167-168.

[3]李兰,王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8):102-103.

[4]冯云英.高校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探索[J].文教资料,2012,(4):164-165.

猜你喜欢
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讨论高校思政课
改变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的突破口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谈素质教育中的课堂讨论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