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对策的研究综述

2016-03-16 17:43刘晓欣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大学生

刘晓欣

摘要:作为网络自媒体,微信对社会影响巨大。微信的即时性、开放性、便捷性、直观性和原创性等特点与当代大学生所具有的个性独立、自我意识强、思维灵活、易于接受新事物等特点相契合,使微信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受欢迎和普及程度超过社会其他群体。但微信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微信带来的社会政治文化影响,并找到将微信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微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54-03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是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快速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自2011年1月微信推出以后,就立即受到了广大用户的追捧,用户数呈几何级数快速飙升。2012年2月,微信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1亿;2012年10月,注册用户量突破2亿;2013年2月,突破3亿;2013年11月,超过了6亿;并且每天活跃用户高达1亿。目前,微信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微信公众账号在最近15个月内增长到300多万个,并保持每天9000个的增长速度。微信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特别是高校大学生的青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微信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8%,其中在校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69.1%[1],可见国内微信的主要使用群体是高校大学生。然而微信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心理健康、学习风气、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带来了挑战。微信作为新生事物,国内外对其研究还刚刚起步,并且研究成果较少。为了进一步了解微信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情况,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进行了相关文献检索,其中主题涉略有“微信”与“大学生”的文献有285条[2],而主题涉略“微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文献则只有132条。这些相关文献中包含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和期刊文献。从内容上看,目前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微信的特点阐释入手,着力澄清作为新媒体微信的新特性

微信作为一款手机通信软件,从最初的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给好友发送语音、文字消息、表情、图片和视频,以及分享照片到朋友圈,逐渐增加了漂流瓶、查找附近的人、语音对讲、二维码、摇一摇和视频通话等功能,最终成为社交关系和移动通信的管理平台。随着微信版本的不断升级,微信变得更加智能、灵活,且节省资费,可以单聊,也可以群聊,可以和熟人聊,也可以和陌生人聊,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3];这也是高校大学生热捧的重要原因。

基于微信这种庞大的用户群体,部分学者开始对新媒体微信的新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其中有学者从新媒体概念分析认为,新媒体是基于数字、网络、移动通信等多方面技术优势,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其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便捷性、直观性和个性化等特性[4]。杨敏从微信的特性进行专业研究分析认为,微信因其高度的便捷性、互动性、个性化,内容原创等特性使得微信在校园内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在较短的时间内掀起了校园“微信潮”[5]。也有学者分析认为,微信因其高科技、即时沟通、方便快捷、新鲜原创、实时互动等特性,自推出以后很快被大众所接受,仅微信注册用户而言,“到2013年11月,微信用户就达到6.3亿”,随着微信用户的不断增加以及微信功能的不断完善,微信的影响如日中天,日益兴盛[6]。另外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微信作为一种网络新媒体,除了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便捷性、原创性等特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操作方式的灵活性与便捷性、内容的简明性与新鲜化、人际交流的群体性与个性化[7]。

二、分析微信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微信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高校大学生群体,不仅是因为微信已经成为他们获取知识、实现人际交往、表达个人意志的重要方式。更重要的是微信的交互性和创新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世界同步发展和充分展示个性的空间,为他们的成长、意志表达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然而微信的虚拟性以及信息多元化,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思想行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颜芳认为,微信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大学生实现个体享受价值目标,是认知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契合点,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可以有力凸显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主体理念。也有学者认为,微信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中无法寻觅的虚拟世界,为他们提供了方便、私密、的沟通方式,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干扰,确保能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下交际。在这里,大学生可以自主、自由地低表达自己的意志、观点和看法,更好地传递情感。

然而微信在给高校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8]。如王学检认为,微信信息良莠不齐,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混乱;容易随着网络信息的倾向思维,缺乏独立思考;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对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出不配合、不响应、不以为然的态度[9];导致他们迷失自我、思想沉沦,不利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另外微信平台的开放性使其所容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有益、进步、健康的信息,也有迷信、低俗、甚至黄色、反动的内容。据美国一家专业从事数据分析的软件公司对互联网所作的调查显示,全球每天新增加色情网站一万多个。互联网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9%的内容与色情、暴力信息有关。微信环境下低俗文化的泛滥将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分析微信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微信作为当代最具有革命性的科技成果之一,如果利用恰当,将以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传播,能很好地满足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互动的需要,不断地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向前发展完善。但在利用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0]。因此,只有认真分析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才能够更好的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研究的学者几乎一致认为,微信对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邱道勇认为,微信做为一种新媒体,因其使用的便捷性和强大的用户群体,为当代高校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一个新平台,同时也为当代大学生获取正面红色信息提供了一种新途径[11]。高伏春认为,作为自媒体的新生力量,微信以其独特的“摇一摇”、“扫一扫”、“附近的人”、“朋友圈”、“漂流瓶”等功能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它的出现在受到大学生青睐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12],如使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产生偏差、大学生价值观引导难度大、校园网络舆情监控难以把握等等;因此微信时代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探讨相关对策。有学者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微信,使得信息的自由传播、传播者的平民化、信息的虚拟化、不良信息泛滥等,造成了新媒体失范,使社会伦理问题、信息的管理和控制问题、现实世界虚拟化问题、舆论导向的偏颇问题等客观存在。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不但会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更重要的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诸多负面影响。另外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微信的开放、虚拟、原创、难以掌控和监控等特点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了威胁和挑战,迫切要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念与方法[13],以便更好的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尝试探索利用微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微信是信息时代的新事物,具有信息承载量大,图文声像并茂,交互性强,操作方便,检索迅速等多种特性,已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大众文化传播媒体,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13]。在网络环境中,做为高素质、思想活跃的大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甚至日常生活习惯都会因为网络新媒体的出现及使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如何利用微信开展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崭新的问题。面对这个新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需要采取的相应对策,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创新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张建中等学者认为,新媒体微信的出现打破了知识单向传播的模式,微信自身的群聊、视频通话、朋友圈等功能为大学生提供了较多的选择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由于获取信息的聚到更宽,接触不同的观点的机会更多,使大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和安排[14]。这既反映出教育的进步,同时也对教育者的知识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随着微信用户的与日俱增,大学生作为微信的忠实“粉丝”,正在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成威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桥梁和手段,因此充分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吸引力、感染力[15]。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微信以手机为载体,具有独特的便捷性,只要有信号覆盖的地方,都可以通过微信的“群聊”和“朋友圈”等功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因此,通过对微信的利用可以极大地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使得教育工作者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6]。吴鋆特别提出,随着网络普及、4G到来、微信兴起,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网中央”,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微信的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便捷性以及强大的转化效应等特点,通过积极疏导负面情绪、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以及建立心理咨询公众号、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思想教育[17]。

以上文献的研究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是非常有帮助的,它不仅丰富与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而且在实践上有助于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微信用户的不断增加,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现象,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然而微信在把沟通带入一个崭新时代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进一步加强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拓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以及更好的做好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虹,刘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何家健.浅谈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科技风,2013,(07):197.

[3]李华琼.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5):63-65.

[4]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9):21-26.

[5]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J].网络思政,2012,(06):73-76.

[6]周晓莉.微信的广告价值分析[J].青年记者,2013,(09):75-76.

[7]颜芳.微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初探[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1):33-35.

[8]焦艳会.浅议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社会广角,2013,(08):138-139.

[9]王学检,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刘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兰州教育学报,2012,(06):84-85.

[11]邱道勇.微信改变世界[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

[12]高伏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才智,2011,(05):243.

[13]刘欢,朱德海.网络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2):92-93.

[14]张建中,李华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12):46-51.

[15]刘大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1):118-120.

[16]杜亮.论手机媒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可行性与重要意义[J].文教资料,2010,(11):181-185.

[17]吴鋆.微博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文献综述[J].课程教育研究,2013,(05).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信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信
微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