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学科竞赛体系研究

2016-03-16 18:11郭燕耿贵珍郗蒙浩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学科竞赛

郭燕 耿贵珍 郗蒙浩

摘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而学科竞赛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防灾科技学院为例,首先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现状;然后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竞赛体系;最后探讨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竞赛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能力;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28-02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具备基本的专业综合能力之外,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上重要的竞争力。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文件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中认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可见,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工商管理作为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更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竞赛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信息流通性以及竞争性,这些特点都是常规实践教学不能比拟的。而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对于高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就是使用相关创新创业理论体系和方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以防灾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了以工商管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实习为主线的各项实习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人力资源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不仅仅只局限在实践能力方面,更强调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这就要求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具备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求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发展规律具备一定的理性认知。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都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还没有形成。

2.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失。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指的是具有针对性地讲授企业运营内容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课程。目前,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只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里涉及到部分有关创新创业的内容,并没有开设专门的由企业家为导师授课的创业课程,不利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欠缺。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素质和创业精神,决定着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双师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创新精神,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团队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不足50%。近三年来,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联合培养的人次也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维,也限制了教师从企业获取行业最新发展信息以及企业发展近况,不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影响到教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培养。

三、工商管理学科竞赛体系构建

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薄弱,提升师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在工商管理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中,主要可以包含三方面:实验教学平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及创新创业竞赛。其中实验教学平台包含在工商管理各项实习活动中,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主要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前两者的实践体系基本上已趋于成熟,而创新创业类竞赛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比较成熟而且赛事范围比较广的主要有:①“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本文简称为“挑战杯”),由共青团中央主办,赛事流程为“初赛-复赛-总决赛”;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本文简称为“互联网+”),由教育部主办,赛事流程为“初赛-复赛-总决赛”;③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本文简称为“三创”),由教育部主办,赛事流程为“初赛-复赛-总决赛”;④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本文简称“商务创新”),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赛事流程为“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以上这些赛事,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都适合参加,基于此,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竞赛体系。

如图1所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竞赛体系中,不包含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的竞赛,只针对创新创业类竞赛,这些竞赛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创业类,一类是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进行的创新创业类竞赛。而创新创业竞赛保障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竞赛的主要支撑,其中,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主导,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文化,培养学生的相关意识,并通过课程讲授,让学生对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和行业企业微观环境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涉及的课程学习应该贯穿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这些课程内容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密切相关,但又有区别,课程中更多地从企业实际运营出发,授课形式可以非常灵活,授课人员也可以聘请企业家,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可以更真实、直观地呈现创新创业的课程内容。

在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上,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前期培养的意识付诸实施,以最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竞赛体系运行保障

为了保证创新创业竞赛体系的有效运行,需要有一系列运行保障,包括人力保障、制度保障、资源保障和经费保障等。

人力保障。学科竞赛的结果往往受到指导教师指导情况的影响,拥有指导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学科竞赛活动质量的重要保障。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师生比例较低,教师的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在现有专任教师的基础上,着力培养教师指导工作的熟练程度,以提高指导效率;同时,鼓励教师定期走进企业参加企业的培训,拓展其创新创业思维,鼓励教师定期走进其他高校,观摩学习其他高校的学科竞赛体系,拓宽创新创业教育视野。

制度保障。制度保障主要分为两方面内容。教师制度保障,教师指导工作的成效性,需要相关管理制度的支持。通过制定合理制度,激励教师投入到学科竞赛指导中,包括物质支持、精神奖励支持、职称晋升支持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指导教师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学生制度保障,根据调查,工商管理专业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明确,需要教师的引导,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可以以学分制、评定奖学金、评优等短期收益作为激励方式,这些激励方式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以保障激励的有效性。

资源保障。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学科竞赛需要两类资源。开放实验室,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拥有ERP沙盘实验室、和企业信息化管理实验室,实验室安装相应的专业软件,信息化实验室和专业软件基本满足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需要的硬件资源。除此,激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还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学科竞赛的经费支持是以指导教师申报竞赛的形式进行下发,相对而言,学生自主申报学科竞赛获得一定经费支持,然后再寻求指导教师指导,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学科竞赛
体验式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新探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