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教学方法的改进

2016-03-16 18:41徐晓希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方法教学

徐晓希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课前准备、概要介绍、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实验课等方面对加强《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57-02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是我国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多学科符合性,涉及到大量定义、符号、公式、图表等基础内容,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相应的量具、量仪来完成实际工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由于教学重点在于理论阐释和基础知识传授,加之教学手段的相对单一,致使该课程的教学存在与生产实践联系不够紧密、课堂授课枯燥等缺点。笔者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在教学中通过自我总结和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对改进课程教学进行了如下思考和实践,希望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推动课程教学实效的提高。

一、课前认真准备,夯实教学活动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为高校课程的教学,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基础上,对于备课的模式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

(一)积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

无论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积极倡导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同样为普通教育体系,根据院校的规模和实力等定位,也有“一本”、“二本”等类型的划分,进入不同类型学校学习的学生,其职业发展规划、个人能力水平等都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院校采用的教材、方式和方法都不尽然相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恰当的选择。具体到《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课程的教学来说,首先就是要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是学生在进行课程新知识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分类寻找解决途径。其次,要摸清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院校,应当重点加强对学生从事实际工作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再次,要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保证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

(二)增强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

教材是大学阶段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院校,教材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坚持以教材为基础,以“基础、提升、突破”为阶段目标,依据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突出基础性知识,抓住关键点开展课堂教学,重点讲述生产一线最常见、最常用的理论、方法和测量器具;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和学习积极性比较大的同学,进一步拓宽广度和深度,提出教材中的难点,不断提升学习成果;对希望继续深造的同学,应当在教材基础之上,拓展知识学习范围,为其提供突破的学习空间。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强化自身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做到“基础牢固、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灵活运用教材,同时鼓励学生立足教材开展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三)梳理确定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分为重点讲解的基础知识部分、需要一般讲解的提升知识部分以及需要个别介绍的突破知识部分。具体来说,有关《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课程的基本术语、定义、符号代号、计算公式、选用,几何公差及其代号和标注,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及查表,公差原则等内容分为重点讲授的基础知识内容;表面粗糙度轮廓基本知识、测定、选用,滚动轴承公差与配合的特点、选用,圆柱螺纹公差选用,单键及花键联结公差选用等内容为提升性知识;教材未提及的先进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原理等为突破性知识。

二、做好概要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从学习的基本过程来看,概要是接受新知识的基础

教师每节课进行的概要性介绍就是这个认知活动的起点,同时也是构建起对授课内容初步认识的“纲”。通过这个“纲”可以让学生,按图索骥,推动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比如在讲述《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课程重要性内容的时候,在概要性介绍的时候,重点说明该学科的产生、发展和主要内容,明确其在机械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桥梁作用,明确其在课程体系中与其他课程知识之间的“结点”关系。通过这些内容的概要介绍,使学生初步构建起对课程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便于了解课程的重要意义,从而主动给接受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法。

(二)从学生的基本情况来看,概要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基础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是一门实践型非常强的课程,特别是对毕业后从事一线工作的同学来说,这门课程是重要的基础性课程。笔者在教学中特别强化对概念等基础知识的讲授,一般的在开始教授这些内容前,笔者会在课程上向同学们展示一线生产中经常使用到的零件图。通过图纸,概要地向同学们说明,在零件图中所标注的数字、符号引出尺寸、标准公差、精度等级、基本偏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轮廓等内容80%均与《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课程有关,只有将这些图样中的符号等内容搞清楚才能够顺利地开展实际工作。通过这样的概要性介绍,一方面激发了同学对课程学习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引导同学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主动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开展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双向信息沟通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一)调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定位

课堂教学双向信息和知识交流的构建,关键在于教师的自我定位调整。首先,教师应当坚持平等的思想,将同学视为教学活动中的平等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关心、鼓励、倾听学生的需求,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迷惑,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难释疑,确保双向沟通的形成。其次,教师自身应当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用自身的态度和行为感召学生。曾经有国外的教育学家提出“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只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对工作的热爱,学生也可能愿意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再次,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语言,确保正常交流活动的开展,语言是进行沟通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两个不同的语言交流系统中,特别是学生对《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的熟悉和了解程度远不如教师,因此教师在沟通中要用亲和的态度和轻松融洽的语言进行沟通。

(二)合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对于《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来说,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相关实践知识很难通过单纯的语言表达来完成。多媒体技术可以动态地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整合于一体,具有直观生动、信息量大、交互性好的特点,便于全方位立体性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思维能力,有效整合学生的认知过程、理解过程、掌握过程。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几何公差带形状制作成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当然,在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的“板书”等形式,传统方式在重点解析、学生笔记等方面仍然有其自身的优势。

四、强化实验环节,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

实验课程是《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检测技术部分主要是依靠实验课程来确保教学效果的。因此,重视实验课程,将其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围绕教学目的确定实验内容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基础》大纲规定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测量知识,会对图纸上标注的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轮廓等几何量以及典型零件上标注的各几何精度参数进行测量,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对现代测量技术及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笔者根据教学目的,在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原则指导下,主要设计了四个实验项目,即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工作量规、用自准直仪测量直线度误差、齿轮公法线长度变动量和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轴套组合体机械精度设计及检测。通过这些实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二)形成更加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机制

对于实验课程的考核,传统上主要依靠学生的实验报告。这种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考核方式,事实证明对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作用有限。近年来,随着综合型、设计型、保证验证型等类型实验的引入,对于实验课程的考核也更加注重对过程的考核,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学习态度的考核。因此,教师应当建立起全程考核的观点,在验证型实验中,从考核学生对实验的预习入手,审查学生的实验步骤、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在设计型实验中,从考核学生对实验方案的准备入手,审查实验的实施过程、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质量。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每个环节进行记录和评分,然后再进行综合考量,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参考文献:

[1]杨修德,杨善国.关于改进《几何精度设计与检测》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4).

[2]张景耀.基于机械基础素材库的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D].沈阳工业大学,2003.

[3]顾苏怡,陶亦亦,陆春元.中外合作班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课程初探[J].职业,2012,(26).

猜你喜欢
方法教学
学习方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