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的现状

2016-03-16 18:41尹世平吕恒林吴元周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

尹世平 吕恒林 吴元周

摘要:创新能力是现代人的标志性素质,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实干型人才。本文针对当前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对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关系进行了归纳。最后指出,科研实践中研究生主动性能及科研实践如何来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却很少,有必要开展科研实践中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科研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76-02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21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主要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1]。2003年教育部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明确提出要把研究生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来。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中央领导人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都强调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输送者,是国家整体创新水平提高的关键[2]。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数量迅速增长。2003年研究生开始扩招,全国高校招收的研究生从26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58万人[3],招收人数翻了一番多。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没能得到相应提升。一些研究表明[4,9],我国目前培养的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思维不足、创新实践能力较弱。如何调动研究生的创新积极性、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难点,也一直是研究生教育改革与研究的热点[5]。

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改革招生制度[5,10,1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1,9,13]、完善管理举措[2,12]、建设好学科环境和文化环境、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进培养硬件条件[5,6]等方面。

此外,唐昆雄的研究表明[1]:要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四个维度着手:一是营造开放式学术氛围,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二是形成多维式课程教学体系,优化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三是着力强化导师责任,加强研究生的学术创新;四是构筑创新基地与平台,培养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李祖超的研究发现[2],导师的科研指导、科研团队氛围会间接正向影响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王兰珍等[6]对5年来立项资助研究生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就业去向、结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设置与实施对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激励研究生做出更多更优秀的成果,激发研究生的科研潜力,锻炼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和对科学问题的提炼能力以及针对具体科学问题的解决能力。李孝红等研究指出[9],全面推行以科研为主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纳入学校科技发展的总体框架,强化学位论文中间环节的监督和严格答辩程序,同时为研究生搭建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平台,科研创新氛围,可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汤启萍等[11]以22所“985工程”高校的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综合分析为视域,从我国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教学质量、招生录取模式、教师队伍、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权重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现状以及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杨洪梅等[13]研究表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不仅应从教学上考虑,更应从全局出发,将各方参与者(学生、导师、学校、社会)纳入系统,形成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体系。

二、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认为,科研实践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强调科研与创新的统一性。洪堡倡导大学科研与教学的统一,大学教师和学生将科研作为一项重要的使命[8]。亚内尔指出[2],大学及其教师授权学生作相应的科学项目能够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李孝红等[9]研究指出,研究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就是研究生参加科研实践锻炼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这有益于提高工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唐昆雄的研究指出[1],应当通过大力加强科研训练环节,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或自主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同时积极参加各种科研创新活动与社会实地调研,以培养自身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在研究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大部分学者都得出了科研实践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结论,但有关科研实践中研究生主动性能及科研实践如何来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却很少。

三、研究与实践思路

首先需对国内外研究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结合高校研究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探求影响研究生科研创新主动性的主要因素;然后,结合研究生科研动机,基于实际的研究生培养过程和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的经历,分析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对其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生在科研项目中创新能力的体现程度(创新性成果的凝练)给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程度,获得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规律和如何协调处理好研究生培养和完成科研任务两者之间关系的措施。本研究工作的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图1):

四、结论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分析可见,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这其中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直接影响和推动作用的科研实践是如何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深入研究尚显欠缺。

参考文献:

[1]唐昆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23-127.

[2]李祖超,张丽.科研实践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1):60-67.

[3]赵红,张文博,王宁飞.北京理工大学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学园,2013,(4):21-22.

[4]徐亚清,王怡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2):98-101.

[5]吴巨慧.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要素及整合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2-5.

[6]王兰珍,赛江涛,张志强.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实施与学术创新能力培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1):53-57.

[7]刘献君.发达国家博士生教育中的创新人才培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7.

[8]伯顿·R·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8.

[9]李孝红,崔文国,翁杰,等.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76-79.

[10]薛文飞,刘国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14(12):87-91.

[11]汤启萍,段吉安,张昊.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3):41-46.

[12]顾越桦.推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培养制度构建探析[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6):457-459.

[13]杨洪梅,陈琴,张婷.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51-55.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小议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德国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