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发展情况以及分析

2016-03-16 18:41杨雪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研究生

杨雪超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办学已经成为我国开放式办学的一个特色。它对促进高等学校的对外开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拓宽国际交流领域,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素质和增强高校自身的生存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立足于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一般模式,重点关注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区别、遇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口腔医学;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88-0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时代赋予我们的教育和学校以新的使命和丰富的内涵,也提供了前所未有变革和挑战。在这个复杂多变和富有挑战性的时代,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能迅速适应多元文化和能在任意平台上进行无障碍沟通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全球化作为21世纪最显著的标志,其内涵已远远超出经济的范畴,而必将引起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变革。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际上已经开始探索各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活动。近年来,我国高校更是积极开拓与国外高校的教育合作,中外联合培养办学促进了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并加强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外联合培养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管理经验,并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由于中外联合培养尚无统一的模式可循,并且根据各高校合作办学的具体情况不同,中外联合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作为生物医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其生物医学的属性,又与现代科技紧密相连。对比国外的牙学院而言,其特点是首先要进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培训,在此基础上载进行口腔专业的培训,使得口腔医学的毕业生既有大医学的基础又有临床医学的背景,讲究得是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特点的存在,必然对口腔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提出了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要求。

本文立足于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一般模式,重点关注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区别,遇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启示。

一、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内涵及目的

研究生国际中外培养模式,一般指的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根据双方或多方的人才或师资、设备优势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一种模式。这种合作的方式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指中、外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所开展的教育活动;第二类是采取“项目”形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第三类是中国教育机构没有实质性引进外国教育资源,仅以互认学分的方式与外国教育机构开展学生交流活动[1]。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部分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送出去”,即先在国内学习一段时间再送至外方院校继续深入学习,取得学分或者学位。另一部分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则是“留下来”即在国内学习,但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培养模式,并有外方教师授课。

这一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在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其主要目的如下:

1.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第一要务,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培养出世界一流的学生。因此,我们关注研究生为主要目标的方方面面的国际合作,将人才培养放在国际坐标系中思考定位,使培养出的学生具备适应国际竞争的能力,懂得国际竞争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新形势下的一代“骨干”之才。

2.中外联合培养能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加快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促进中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加中国教育供给的多样化,进一步满足社会重大需求,热点需求,国际化需求,力争提供高水平、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资源与服务[2]。

二、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优势和不足

在二十年来,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仍然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之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国际合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尤其是近两年来,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国家公派项目,以及各大高校与国外著名高校的自主合作项目都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充分说明了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采用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国外的研究生教育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是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教师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开发其创造力和学习潜力。而且,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课堂上讨论形式将会明显增多,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国外的教材含有大量案例以及一些需要学生深入实践调查的课题,这些课题的完成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从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2.有利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实施,可以引进新的专业学科和原版教材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互相流动、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3.有利于国际人才的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熟练掌握先进理论和专业技能、并且了解其他国家国情、法律和文化的高级人才。中外联合培养模式都是培养这种人才的有效途径[3]。

然而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目前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善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相关法律政策的滞后[4].

改革开放以来,原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就中外合作办学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结合中外有关管理办法规定,与1993年6月30日下发了《关于境外机构和个人来华合作办学问题的通知》,对中外合作教育作了充分肯定,并对合作办学的范围、类别、主体、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原则做出相应的规定。1993年下半年,原国家教委开始着手拟定《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经过一年多时间上下讨论反复修改,最后形成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并于1995年1月26日正式颁布实施,就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和必要性应遵循的原则、合作办学的范围、主体及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度、办学机构的领导体制、发放证书及外国文凭、学位授予等问题都作出明确的规定。从《通知》到《暂行规定》的颁布实施都是中外合作办学出现问题后才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缺乏前瞻性和全局性。直到2003年9月1日才颁布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它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对于规范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条例》的内容多是原则性的,在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与管理上随意性大,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指导。这说明我国教育的立法相对滞后,并且执法落后于立法,在实际操作中外联合培养的过程中,不断遇到中外双方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情况。

二是相关评估机构和评估体系的缺失。

由于政策和法律的落后,有关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的评估方式也存在欠缺。对高等学校中的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目前只有针对“对授予境外学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于2004年对授予境外学位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机构下发了《关于2004年对授予境外学位合作办学项目进行合格评估报送材料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合作办学单位首先提出申请,然后专家组对评估对象将采取审阅材料、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评估。而对于现在普遍的“2+1“、“1+1”(境内几年学习加境外几年学习,授予境外学位)模式,并没有涉及。但是,事实上,在目前的高等学校中中外合作办学授予学位的比例只是一小部分。如何对于大部分的合作办学进行审批后的后续监管、评估还是一个空白。由此可见,目前对于研究生培养中的中外联合培养工作的评估还是处于准备阶段。

三是在培养过程中的文化交流的冲突对研究生德育的影响[5]。

由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碰撞、矛盾与融合成为必然,在联合培养的过程中更是如此。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外联合培养开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并培养优秀的爱国主义人才。因此在中外联合办学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在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国外德育的优秀之处,提高我们的德育质量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照搬,应客观分析和采用。

三、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中外联合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和启示

1.口腔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但是目前我们的联合培养多局限于理论方面,即学生在国外接受的是科研方面的培养,较少进入临床领域。但想要获得口腔医学研究的长足发展,仅仅只有受理论方面的培训的研究生是不够的,应该在与国外院校的协商中,争取更多临床项目的联合培养。

2.在中外联合培养中,语言是重要的工具也是障碍,尤其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医学而言,其相关的词汇,无论是在哪种语言中都十分复杂,这对于参与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我们依然要坚持发展口腔专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的支持下,一大批掌握口腔医学国际先进理论和技术的人才将近进一步推动我国口腔医学事业。

参考文献:

[1]杨金丽,李怀祖,汪应洛.开展中外联合办学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3,(4):41-42.

[2]殷琪,李宇红.扩大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学生国际培养[J].合作与交流,2006,(2):35-36.

[3]马方来.国际联合培养学生就业优势分析[J].高校研究与评估,2007,(9):33-34.

[4]陶小梅,谢晓兰.中外联合办学项目实例与分析[J].科技信息,2007,(20):439.

[5]李玉梅.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文化渗透问题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5):130-133.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研究生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口腔医学讯息
口腔医学讯息
铌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口腔医学讯息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