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看高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趋势

2016-03-16 18:41任碧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

任碧峰

摘要:本文从广州金融产业发展规划与金融行业调研入手,分析得出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未来高职国际金融专业的人才需求变动情况,从而对该专业毕业生提出相应的职业素质要求。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国际金融专业;人才需求趋势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96-02

一、引言

2012年6月,《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发布,要求加快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加快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推动珠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金融合作水平,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在此方案的促进下,广州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整个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都被重新规划,因此金融市场对高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势必发生了变化。

二、广州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广州近年来借着举办第16届亚运会为契机,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金融强市”战略,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站在新的起点,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谋划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把金融产业作为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和多样化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着力提升现代金融服务功能,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着力增强金融聚集辐射能力,形成穗深港三地错位发展、合作共赢、优势互补,以香港为龙头、穗深为支点、珠三角其他城市为支撑的现代金融产业带,共同构建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区域。

为实现产业升级与规划转型的双赢,广州市于2011年11月提出了建设广州国际金融城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心打造一个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服务泛珠三角、面向东南亚,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体,金融机构集中、金融要素市场齐备、金融交易活跃、金融服务完善、全国一流的金融总部聚集区。

近年来,以第三方支付、P2P(点对点)网络贷款、众筹平台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广州市政府在2015年初及时提出了要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要求,并定下了“力争在三年内建成3~5个各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集聚一批实力雄厚的互联网金融龙头企业,打造若干个品牌卓越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将广州建设成为互联网金融业态丰富、运行稳健、创新活跃、服务高效、环境优良,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

从以上举措看出,现代化、多样化、差异化、国际化成为了广州金融行业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提高金融电子化和信息化水平,丰富和完善各类传统与新兴金融市场,加强行业分工协作,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这些都是行业近年努力的方向。

三、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广州“金融强市”的战略实施,市内各类型金融机构骤增,金融类人才缺额也随之骤增。我们从人才市场、行业部门了解到,金融业人才缺口极大,各大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基金、债券和投资行业都在招聘金融人才,金融高管更是千金难求。

(一)银行业

银行业柜台和中间业务人员需求大。一是柜台人员需求量大。在国内银行机构的招聘中,柜台人员的招聘人数往往占总招聘人数的70%以上。二是中间业务人才需求量增大。银行间竞争加剧,而利差的缩小使得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遭遇瓶颈,中间业务成为银行快速发展的关键。所谓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由此金融机构部、资金财务部、基金托管部、离岸金融部、公司/个人理财部、信息科技部等新设部门对人才的需求逐渐放大,基金、证券、保险、外汇、IT人才受到欢迎。

(二)保险业

广州这种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保险企业的总部和研发中心,故此对产品研发经理和保险精算师的需求很高。在销售和分销领域,以前保险行业为了快速扩张,大量聘请了低素质的保险经纪人,导致整个社会对保险有了偏见,现在整个行业开始自食苦果。因此具备一定金融知识,能够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分析客户需求的专业人才就成了烫手山芋。

(三)证券业

市场信心持续高涨,股票市场又迎来新一轮“慢牛”的出现,整个证券业都非常兴旺。该行业的发展重心也随之转变为“服务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财富管理服务。为此,具备良好客户沟通能力、善于开发、维护高质量客户的投资客户总监就存在较大缺口。

近几年来金融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银行招聘设置了学历门槛,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文职人员也渐渐向高职院校的专科生关上了大门。越来越多的金融岗位不对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开放,但是行业需求却依然远不能被满足。以为地方经济服务为主要任务的高职院校只有加快专业教学改革,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加快人才培养速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金融行业对金融专门人才的需要。

四、高职国际金融专业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

我们对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的调查情况显示: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所面向的岗位中,保险业的营销岗所占比例最大,该行业的基层管理岗、客户服务岗、查勘定损岗和证券业的理财经纪岗、客户经理分别紧随其后。

保险业的营销岗:在推销保险商品之前为顾客提供的涉及保险方面的服务。这是在精心研究客户保险需求心理基础上,在他们未接触到保险商品之前,用一系列激励方法来激发顾客购买欲望而提供各项服务的销售员。这类人员需要有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市场开拓能力。

五、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

我们通过对高职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进行调研,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以下要求:全面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营销能力,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规划和沟通能力)。其中,“综合素质”被用人单位多次提到,可见企业对此是相当重视的。特别是像国际金融这类文科专业,企业对“一技之长”的要求不高,如果“综合素质”不过关的话,“一技之长”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一)全面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

为体现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性,全面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是入行的基本要素。很多人觉得保险营销岗只需要有营销能力,连骗带哄地就能拉到客户,与金融专业知识无关。我们从对几家保险公司的调研看出,保险业已为昔日的急功近利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现在是全民金融时代,连普通老百姓都对“金融”有所了解,连骗带哄已不凑效,老百姓需要的是来自金融行业里专业的意见和个性化的理财规划,因此全面综合的金融知识尤为重要。很多金融基础知识尽管不能在岗位上运用到,也会以“谈资”的方式出现在跟客户的交流中。从基本开始,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踏踏实实,累积行业经验,一步一步爬向金融人才金字塔的顶端。

(二)具备一定的营销能力

这是一个“绩效为王”,拼业绩的竞争社会。除了一般文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开发人员,几乎所有行业的职业金字塔底层都是在做销售,因此首先不要对“销售”二字存在偏见。简单来说,毕业生去应聘,参加面试都是在做销售,只是他们销售的“商品”是自身的劳动力罢了。而成功的营销人员,不是你有什么商品就卖什么,而是客户需要什么就卖什么,这也很适合当下的金融行业。在琳琅满目的投资理财产品中,选择合适的产品组合,设计满足客户需求的理财规划,理据十足地推销给客户,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能完成任务,达到业绩要求,形成“双赢”局面。

(三)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1.职业规划。“浮躁”,意为急躁,不沉稳,是很多90后毕业生的通病,表现在工作中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急于求成,对未来没有职业规划。很多毕业生经常喊着没有工作经验,须知道工作经验是靠累积的。在一个岗位上沉下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经验渐渐就累积起来了。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确立职业目标,才能对自身产生一个监督作用。

2.沟通能力。沟通能力,看似简单,实则非然。这里所要求的沟通能力是指人与人之间有效的沟通,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倾听对方的话语,理解对方的意思,表达自己的想法,得到适当的反馈,做到沟通无障碍。日常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态度,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要做到“人见人爱”,实非易事。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升级
需求导向下的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