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粱梦

2016-03-16 19:23蔡飞跃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卢生慈禧邯郸

蔡飞跃

轿车在冀南平原上喘着粗气,驶往目的地黄粱梦。成全我此行的是《散文百家》原主编李景森先生,他家住在与邯郸山水相邻的邢台,算得上半个东道主。时值槐花怒放将过未过的季节,挂满枝头的白花澄清我的心池。

黄粱梦是唐人沈既济小说《枕中记》里的故事,虽够不上家喻户晓,但知名度还是挺高的。为附会这个传奇而建的人文景观,就坐落在邯郸城北十公里处的黄粱梦村。

揣着旧闻新知来到黄粱梦。山门台阶下,立有一块“黄粱梦吕仙祠”石碑。当我第一眼看到它时,立即意识到,这里不是单纯的神话陈迹,它应该还是一处宗教场所。

跨槛入院,刻有“蓬莱仙境”字样的照壁首先把我吸引。传说吕洞宾写了前面三个字掷笔而去,后由乾隆皇帝续写末字补齐。四个大字虽写得龙飞凤舞,何为仙风,何为道骨,我一脸茫然,倒是那个“仙”字让我若有所思,难道简体“仙”字真的由吕仙拟定?我故作无事一样地抿嘴窃笑,挪步款款离去。

从丹门循序渐进,过莲池八角亭、钟离殿、吕祖殿,形制大都保存明清的建筑特色。卢生祠仅是一间小房,孤立于中轴线的末端,与其他建筑物相比,显得形瘦影薄。营造者不知何故,把神仙道观盖得高大巍峨,却把卢生祠起得如此寒酸,似有喧宾夺主之嫌。卢生祠小是小些,但谢冰岩所撰的对联却颇为耐读:

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

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周遭,立有许多与“梦”有关的碑刻,其中最有分量的当属北宋大诗人王安石咏黄粱梦的诗作。

祠内雕有卢生的岩石睡像,头西脚东,侧身而眠,双腿微曲。粉墙上全景式绘有卢生在梦中娶妻生子升官发财和醒后看破官场的过程,由这个故事而衍生的成语典故——“黄粱美梦”“一枕黄粱”“邯郸梦”,留给后人的启迪是无穷无尽的。我很纳闷,既然卢生早已梦醒,为何仍然被人揪住辫子不放,仍然雕着他的睡像?如果换成卢生挽袖躬耕的造型,也许更有警策后人的作用。

在占地二十余亩的院子里徜徉,不时可见奇诡的假山、荡漾的湖水,还有袅袅的青烟。在这座兼有北方道观之幽静和江南园林之清丽风格的庭院里,我颇为意外地看到为迎接慈禧和光绪路过邯郸而兴建的行宫。

据史乘记载:“光绪二十七年冬,帝奉太后自西安回銮,驻跸邯郸。”慈禧一生喜弄权术,挥霍无度,把个大清江山糊弄成列强的刀俎之肉,皇室成员也沦为丧家之犬。逃难返京途中入住黄粱梦,这对于一生醉生梦死的慈禧无疑是绝妙的讽刺。当她面对前朝卢生,心里不知会有一种怎样的滋味?

更令我意外的是,这里也有天后殿。她与财神、仓颉等33尊道教神祇被分别供奉在民俗神宫的建筑群里。天后诞生于我的家乡福建,向来被世人视为航海保护神,想不到在燕赵大地也受到崇拜。妈祖的信仰是不受地域限制的,信然!

有的景点,游人过而即忘,原因在于没有个性。而黄粱梦就不同了,它不仅在全国独一无二的卢生祠畔挂起梦文化研究会的牌子,并且用壁画形式逼真地再现诸如《南柯梦》《牡丹亭》《庄周梦蝶》等著名梦故事,这些流传已久的神话寓意非常深刻:或寄托前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或规诫人们处世应该正视现实。可以说,黄粱梦吕仙祠,不仅适宜游人观光赏景,也是汲取知识、净化尘念的好去处。

游人三五成群在庭院里走动,脚步是那么轻快和轻松。在游人中,重乞黄粱美梦者,或许有,但不会很多,更多的人却是以卢生为鉴而来,看完之后,或惋惜,或彻悟,带着到此一游的满足,欣然而归。

      (摘自《泉州晚报》)

【品读】

这是一篇游记,文中多次运用了插叙手法。第二段开头插入了黄粱梦的由来,说明“黄粱梦是唐人沈既济小说《枕中记》里的故事”;第四段叙写“刻有‘蓬莱仙境字样的照壁”时,又穿插了吕洞宾题字的传说;当作者“意外地看到为迎接慈禧和光绪路过邯郸而兴建的行宫”后,又穿插了一段历史,并阐发议论;看到天后殿时,又补充说明妈祖的诞生地,等等。这些知识性的穿插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增长了读者的知识。

猜你喜欢
卢生慈禧邯郸
慈禧喜欢野大夫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慈禧:真的是个“好吃家”
清代邯郸教育
黄粱一梦
《邯郸记》与《枕中记》的对照及情节特色
邯郸-电镀厂主非法排污获刑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三破邯郸梦 三出陇海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