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徽墨欣赏

2016-03-17 17:36朱继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1期

朱继伟

【摘要】故宫博物院藏三锭属于祁世长的订制圣,其中两锭为《望云书屋墨》,一锭为《练余心斋墨》。此三锭墨是同治、光绪年间由安徽胡学文、胡开文墨业为祁富藻之子祁世长所造,圣品细腻、坚固。本文对圣的制造者进行了考证,分析了祁家订制此三锭圣的缘由。并通过对祁氏父子社会影响力的介绍,佐证了胡开文墨业的广告意识和企业文化行为。

【关键词】墨品 祁氏 胡开文

一、墨品介绍

故宫博物院藏有三锭属于祁世长的订制墨品,其中两锭为《望云书屋墨》,一锭为《练余心斋墨》。此三锭墨的工艺制作水平精细,墨质细腻坚挺,配以具有浓厚颜、柳色彩的祁氏书法,因而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望云书屋墨》

其一,长方形,四周有细框。正面有“望云书屋”四字,背面为楷书“寿阳祁氏制”五字,俱楷书阴识填金。侧面款识一面为“徽城胡学文造”,一面为“同治甲戌涂月”,俱楷书阳文(见图l、图2)。

其二,长方形,四周为细框。正面楷书“望云书屋”四字,背面“同治甲戌年造”六字,俱楷书阴识填金。侧款“徽城胡学文监制”,楷书阳文(见图3、图4)。

《练余心斋墨》

长方形,四周有细框。正面有“练余心斋”四字,背面为楷书“寿阳祁氏制”五字,俱楷书阴识填金。侧面款识一面为“徽州休城胡开文监造”,一面为“光绪辛巳年秋月”,俱楷书阳文(见图5、图6)。

“望云书屋”与“练余心斋”皆为清代中后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祁寯藻的斋名。此三锭墨制成之时,祁寯藻已逝久矣。据清代徽墨鉴藏家周绍良先生所著《蓄墨小言·祁世长墨》介绍,此三锭墨皆为祁寯藻之子祁世长订制而成。由于“望云书屋”与“练余心斋”两者皆为祁氏世居斋名,所以父子相承使用。

关于预订和制作时间,两件望云书屋墨的订制时间为甲戌年,乃同治十三年(1874年)。其中一锭注明为“涂月”,据《尔雅·释天》载“十二月为涂”,由此可知“胡学文”造墨时间已经进入1875年。练余心斋墨订制时间为辛巳年,乃光绪七年(1881年),为“徽州休城胡开文”监造。

二、墨品的制造者

胡开文,为墨店名号,前后共延续200多年,七代传人。创办者为胡天注(1742-1809年),清代徽州府绩溪上庄人(今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上庄村),本名天注,又名在丰,字柱臣。清代徽墨四大名家之一。乾隆三十年(1765年),胡天注创办“胡开文墨庄”,开始创业之路。胡天注潜心钻研历代墨法,博取众长,又有所创新。因重质量保障,故提高了经济效益,终于成为制墨业的后起之秀。胡开文原先只有休宁、屯溪两店,但是其后人依靠广泛的封建官场人脉和出色的营销手段,顺应了洋务运动背景下的社会大变革,最终使得胡开文墨业走出徽州,几乎覆盖当时中国最开放和最发达的地区,并争取到了向清廷进贡的特权,最终垄断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徽墨市场。到光绪末年,胡开文分裂为五大支系,即徽州休城胡开文、徽州屯镇胡开文、徽州休城胡子卿、芜湖胡开文沅记与上海胡开文老广户氏。仅其中一支——第三锭墨的制造者“徽州休城胡开文”墨店便在歙县、芜湖、汉口、长沙、九江、安庆、南京、镇江、扬州、上海、杭州、广州、北京等十多座城市开设分店。

胡学文,同样为墨店名,乃胡开文的家乡邻村宅坦村人于嘉庆九年(1804年)创办于歙县的一家墨店,斋号“苍云室”。其创立之初曾刻意模仿已经名声在外的胡开文,并由此成功。不过胡学文并未止步不前。出于与胡开文各墨店争市场、拼价格、聚人气的商业目的,胡学文推陈出新,设计了一批新颖品种,并同样争取到了向光绪朝廷进贡墨品的权利。从两锭《望云书屋墨》的款识可以看出,其中的“徽城胡学文造”与“同治甲戌年造”都是在强调推陈出新之意。

三、祁氏父子的社会影响力

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祁氏是享有盛名的望族,与江苏常熟翁心存、翁同龢为代表的翁家齐名,时称“南翁北祁”。

祁寯藻(1793-1866年),字叔颖、淳甫、春圃,又号实甫,晚号观斋、息翁。清代山西寿阳人(今山西省寿阳县平舒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历任户部侍郎、吏部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历事四朝,有“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之称。谥号“文端”。祁寯藻一生著述颇丰。祁寯藻做人有则,为官有道,行政务实,很受时人称赞。对于这样一位名宦,史学界对其生平已经有了相当的研究成果。

祁世长(1823-1890年),祁寯藻之子,字子禾,号敏斋,又号念慈,卒谥文恪。祁世长自幼受其父影响很大,并深受当时著名朴学大家俞正燮、张穆、苗燮等人的影响。祁世长历官吏、礼、兵、刑、工五部侍郎。先后迁礼部尚书、工部尚书等,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他虽然屡居高位,但却非常清廉,延续了其父的声望和权威,“清勤爱士,一守俊藻旧规”,在社会上多有赞誉。

在儒家文化的浸润下,古代社会中著名人士的政治功名和声望是其权威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必须成为文化事务的积极介入者,在士大夫喜好的这一舞台上活跃地登台表演。祁氏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步入仕途而发展起来的,他们对这一传统社会的正途与道德规范准则是非常推崇的。而祁寓藻父子作为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在道德人品上经过他的认可,也能得到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认同。对于民众来说,这样的道德楷模,也许更能起到使一个地方社会保持良好的道德秩序和氛围的作用。不仅如此,祁寯藻是书坛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成为晚清政坛的重要人物。

四、祁氏父子与胡开文、胡学文墨业

祁寯藻不仅是帝师,是政治家,还是清代中晚期著名书法家,其书法艺术精湛高妙,横绝一时,对当时以及后代影响深远。祁寓藻的书法由小篆入真、行,师承二王,出颜柳,参以山谷,深厚道健,自成一格,有“一时之最,人共宝之”“楷书称首”的赞誉。正因如此,他也非常喜好文房用具,曾专心收集各种砚台。如他平生最为得意的是三块端石砚,故其命名书斋为“三石友斋”,我们可以从他的《三石友斋感旧诗三首(并序)》中体会到他的最爱。祁寯藻在徽墨上与友人的交往,尽管目前虽未发现胡余德向祁寓藻赠送墨品的直接描述,但是根据祁寯藻先前有诗如《许慎生遗徽墨柿霜赋谢》:“烧松作墨来黟县,捣柿成霜出豫州。点漆团酥皆绝品,良明嘉贶丑难酬。好裁红叶棱棱影,为写黄山寸寸秋。况有园林供画木,凭君浣笔貌清游。”我们是可以领会到其获得友人赠墨的喜悦心情的。因家学渊源的影响,祁世长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且对文房四宝极为珍爱。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胡开文墨店第二代传人胡余德礼聘时任户部尚书、大学士的祁寯藻为“胡开文”题写墨赞,并镂板刻印“墨票”,既张贴于店堂,又向外广为散发。祁寓藻之胡开文“墨赞”中提到“胡君开文”,足见“胡开文”乃以号名。胡开文的老板以这样用祁氏墨迹做店堂广告,是一种非常聪明的促销手段,说明他不仅具备的较强的广告意识,而且深谙名人效应。利用墨票再加宣传,这等于是胡开文墨业的企业文化行为。《墨赞》题写时胡余德已经逝世三年,胡开文墨店已由胡余德的儿子胡锡熊主持。祁寓藻赠与胡开文“墨赞”的举动,既是双方友谊升华的结晶,也是当时士人交游的一般惯例。

胡学文墨业是嘉庆九年(1804年)胡贞观创胡学文墨店于歙县,后经过多年发展与胡开文竞争进入皇宫,成为朝廷贡品。为此在光绪年间胡学文墨品也成为大臣商贾使用与留存、自娱的上等文房用品。祁家也对胡学文墨业的创新、质量以及墨业文化而感染,为此订制此两锭墨品。

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都因其身份、地位、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认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交往对象和交往方式,以实现不同的交往目的。徽州商人非常乐于交友,这与他们所受儒家教育与宗族教育不无关系。经过儒学和宗族教育熏陶出来的徽商,在社会交往中便比较活跃,而且文化品位也比较高。从大量的材料中可以看出,徽商社交活动的特点,既是“立体”的,又是“全方位”的。所谓“立体”的,是因为徽州的一些富商巨贾,上自达官显贵、当朝天子,下至野史村夫、贫困赢弱,他们都能与之相交往。

五、结论

三代帝师祁寯藻,其子祁世长订制的三锭墨说明文人对墨珍爱与重视程度,也是祁氏家族与胡氏家族交往的见证。同时祁氏的墨赞与三锭的订制也有效地宣传了胡开文、胡学文墨业,一定程度上帮助胡开文、胡学文墨业在当时得到推广发展。名人与名企强强联合,相得益彰,给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为此,三锭墨意义非凡。